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3章(2 / 2)

之前还在各自与亲朋好友聊天吃着美食的客人,纷纷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过头去注意舞台上的那个身影。

在普通人看来,这首曲子十分的空灵,像一双手在轻抚自己的心脏,使得每一个听到的人身心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卡农,这是卡农?”

“不,虽然是卡农,但却是我从来都没听过的曲子。”

似乎不想要打断这美妙的琴声,一些懂行的人辨别出了这琴声演奏的技巧,也是强行压低讨论的声音。

就像这些人说的,卡农只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它的原意是“规律”。

在卡农中,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同样对于学过音乐的人来说,这还是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并且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等。

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的出现时间,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至13世纪来自民间的音乐形式,比如狩猎曲、轮唱曲等。

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在13世纪以后这种技巧流行于英国。

到了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最广为人知的包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而李贤哲此时此刻演奏的,却是脑海中那深受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喜欢的那首——帕卡贝尔的《D大调卡农》,不过确实最广为人知的乔治·温斯顿的改编版。

哪怕它的前后重复节奏的次数非常的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与童年演奏的生搬硬套不同,经历了独自生活和阅历的调和,使得这空灵的琴声里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夹杂了些许的柔情安和。

还没进行到一半,李贤哲便用一首《卡农》成功的征服了整个餐厅的客人。

有的人认识他,却不想上去打扰他。

有的人好奇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想要伸长脖子去寻找之前他坐过的位置,最后却只能放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