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准备(上)(1 / 2)

时间一下子紧迫起来。

六个人回到工作室继续听那15首歌曲小样,都觉得它们缺了点想要的味道,和制作人老师尽力沟通着。

“其实这首deo的框架和曲很好听。就是词不太配。”安肆选出他比较喜欢的一首。

戚夜雨认同道:“确实是最不错的一首,那我们自己来改编词。”

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有改编能力。祝安琉给他喜欢的部分的词改得更密更书面语一些。安肆选择精简一点的风格,留出几个气口方便跳舞时换气。其他人边试唱边说明感受,戚夜雨负责修改统筹整体风格,给擅长唱的成员都增加了高音伴唱。他的灵感来源于第一次练习室接力,大家的合唱对撞一次比一次强,到最后已有千钧之势。

同时五个成员都更擅长唱的部分,搞rap反而会限制发展,戚夜雨干脆把说唱部分全删了。

戚夜雨:“我宣布,我们团的音乐风格就是没有说唱。”

这在华国偶像音乐中有些稀奇。众所周知,无论偶像团里有没有会说唱的,甚至没有会说唱的,都得加一段不知所云的rap来硬凑。男团说唱戏称是“成员实力的遮羞布”,“折磨耳朵的利器”。

然而事实是华国偶像音乐受到寒流冲击、或者受选秀节目影响太深,非得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设置各种担当。不加说唱感觉没偶像味,还要限制时长在三分三十秒左右。

可隔壁樱花国偶像音乐就少有说唱部分,歌曲上到4分钟是很常见的事。就算团体成员多,也能保证每位成员有词可唱。或者早期知名华国女子团体shero,没有明晰的职能分工也照样爆火亚洲。华国偶像音乐应该探索出自己的风格,例如从唱一首好听的歌开始。

大家对删去说唱部分都没有意见,反而觉得歌曲的流行度挺高了。

改编歌词完成后,大家现场清唱了一次。

负责辅助的制作人老师感叹道:“你们团的声乐能力太强了吧!我觉得非常好听,在爱豆音乐里算是非常好听的一首。”

连杉笑嘻嘻:“我们是合唱团嘛。”

安肆在一旁为舞台编排发愁。他画了好几个舞台平面图,把比较符合歌曲意境的运镜路线都标出来。

这首被命名为《候鸟后花园》。

第二天,这首充满了他们个人色彩的deo被送去编曲。

他们在编曲老师那里看中一支很有特点的曲子,使用了哈萨克斯坦民间乐器的采样,电吉他的和弦使它更加符合大众听感。最惊喜的是有一段华国鼓的伴奏作为重鼓点,然后所有管弦乐随着鼓点一起合鸣。

这首曲子叫做《跳舞的火》,前面小众乐器的采样象征着薪柴中的点点星火时隐时现的阶段,后来鼓点敲响,一簇火苗终于窜起,在寒风中摇曳,在鼓声中壮大。感情非常澎湃激昂。

安肆一听就觉得很适合齐舞。讨论后,他们定下来第二个出道曲就是这首舞曲。

安肆在曲库中挑了些简单朗朗上口的作词作曲,再和制作人老师进行定向歌词改编。这首歌总体词少,但安肆已经能想象出燃爆全场的舞台现场。他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有意思的编排。

他们一共要完成三个全队舞台。第三首出道曲他们就犯了难,听来听去都没意思。

这时白洛克提出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我们这三首歌曲的概念性太弱了。”他在寒国分部当了多年练习生,所以更了解这方面。他道:“别人的专辑,好像都有条主线,但我们好像只是两首不相干的曲子拼在一起罢了。”

大家开始冥思苦想他们能有什么概念。

可是给已经成型的歌曲套上概念,就好像对“门前两棵枣树”做阅读理解,哪哪都不对味。

连杉干脆说:“我们的概念就是盲盒。”

安肆也说:“我们的能力还没有到能消化概念的地步。”

商量后,大家决定对外宣称概念是音乐盲盒,实际上想唱什么唱什么,只要出道曲的编曲保持在他们都喜欢的异域风就行了。

可以放开拳脚,六位成员对第三首出道曲展开了更丰富的幻想,顿时感到能挑的曲子变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