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好婆婆好岳母[快穿]> 30、红楼老太君(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红楼老太君(02)(1 / 2)

张氏最近忙的脚打后脑勺,可心里高兴。

那些处理的物件与古董字画已经处理完毕,隔壁刘府的宅子已经买了下来。

一清早的,贾代善带着两个儿子贾赦,贾政,身后时府中的男仆,抬着方方正正的箱子朝着户部而行。阵仗搞的蛮大的。

一路上不少的人张望,不少认识荣国公或者贾赦这个纨绔的人,个个都稀里糊涂的议论:“是要去哪家府邸提亲吗?”

“不知。”

“莫不是去收债的?”有人开动脑洞。

荣国公父子三人,骑着健壮的高马,缓缓的走在最前面。队伍的最后面也有一群人慢慢走着,是相互替换前面抬箱子的男仆。轮流着抬,隔一段路替换一次。

都是规定好的,每一抬替换的人都是固定的,彼此之间要做到认识,不认识的坚决不能替换。这点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一丝也不得马虎。

迎面行来几人,几人忙行礼,“贾兄这是?”

贾代善忙下马也还礼,他想起妻子说的话,一脸笑意的回答:“昔年家中周转不开,借了户部一些欠银。如今家中已经能勉强周转的开,便想着趁年关户部盘点之时还上那欠银。

也能让开年以后,户部宽裕些。一年的规划就在正月,无论是军饷还是粮草筹备已经留出一部分随时打算支援各地的银两。”

贾代善的嗓门一直都是非常大,刚才说话也没有刻意降低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他还刻意朝皇宫的方向拜了拜。

说的街道两边的百姓都能听见,站在贾代善的对面的几人一脸漆黑,当初那些因为皇帝南巡出资的大臣们自己出了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都是借的户部。

一时之间,京官们为了表示自己家穷,纷纷找户部借银子,借的多的也有,借的少的也有。但大官都多多少少借了一些,眼前的几人都借了一些,一个个的尴尬的要在原地都快抠出一套三进的宅子。

消息飞快的传到了户部,一时之间的,户部侍郎带着下面的官员严阵以待。户部的两位侍郎心情极好,年关盘点,缺的就是银子。正愁户部的库房空荡荡没有东西装,没有想到荣国公还来了银子。

别人不晓得那些欠银是什么回事,他们户部的大小官员那是门清,都是大官们为了装穷还有不愿意多捐钱才想的损招,在户部借银,一借多年,再也没有人说过一句还的话。

诸大臣借的银两,户部官员早就恨不得上门去讨债,可皇上不允,他们也莫奈其何,只能望着账本叹气。

没想到今儿,荣国公给了他们收回欠银的契机。

左右两位侍郎激动的搓巴着双手,站在户部官衙前翘首以盼。

贾代善对面的几人,被贾代善的一席话说的面色发潮,说话也不甚利落。支支吾吾的说,“贾兄有正事要忙,在下告辞。”

“好好好,有机会一起吃酒,贾某还要去户部。”贾代善与几人相互行礼,告辞。

“好,慢走。”几人的额头已经沁出细细密密的汗珠,全身都湿透,被荣国公还债吓的不轻。心中也是恼怒的紧,贾代善那厮真是个鬼精的人,居然,居然不提前声张来此一手。

真是不厚道不厚道啊!

父子三押着欠银一路上只差敲锣打鼓放鞭炮,好在离户部不甚远,没过多久就到了户部前。

两位侍郎高兴的远远迎上前,双方相互简单的寒暄,相互商业吹捧一番,才进入主题。

两位侍郎与父子三人在接待的厅堂坐下吃茶,最近被父母教育的贾赦,贾政有了一点点进步。

待人接物着实好了不少。陪在父亲身边,甚少说话,但表现也不错。

外面清点完毕,户部下面的官员前来禀报,一文钱也不差。

此债算是还清。

出门被户部两位侍郎一起送出来。

父子三人上马回府,一路上慢悠悠的骑在马背上,观望着街道上的景致。悠哉悠哉的,一点也不着急。

不到一个时辰,全京城的达官贵人们都已知晓贾代善的骚操作,简直是气死人。

京城中心的皇宫内,皇帝也正在听户部尚书的禀报,听的皇帝哈哈朗声大笑,“好好好,代善就是那么个性子,一点也没有边。”

皇帝心中着实舒坦,不亏是朕的发小,是朕的挚友,不管何时都是为朕着想。他也知道,贾代善如此做,会得罪多少权贵,他更明白贾代善为什么这么做,都是为了他。

他碍于面子可以不主动催大臣们还欠银,但我不催,你们也不主动。不想起这事,倒没有什么,想起以后,心中肯定有不舒服的,像贾代善如此主动还欠银,让皇帝心中很是舒服,驱散了不少怨怼。

户部尚书站在皇帝的书桌对面,一直低垂着脑袋,还跟着一起附和,“是是是,荣国公自幼与皇上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自然是时刻都为皇上着想,排忧解难。”

“对,代善这人看似大老粗,可有些时候,却是粗中有细。”皇帝想起了幼时与贾代善一起读书时的情景。那时候的贾代善总是替他受过,不知道被先生打了多少次手板。

皇帝没有说赏赐荣国公府,但却记住了这事。

最近荣国公被人请邀出去的次数,是往日的数十倍,都是拐弯抹角骂他的:说他不仗义,如此大的事情,都不提前知应一声。

每次贾代善都是一句回过去:知应你们一声,会不阻拦我?

众人皆沉默!

都明白,就不用再说。

一切似乎与玉珍无关,她吃的好住的好,在家里折腾着,查找仆人中间的贪墨一事,收获颇丰。

就查收贪墨一事,玉珍把闺女儿媳喊到身边,指着一摞的账本说:“月茵,敏儿,你们没事翻翻这些账本,再翻翻我找人做的市面上的物价单,对比下,物价在他们手中翻了多少倍。”

“母亲,最近家中查贪墨,真是学到了不少。没想到里面有那么的多的弯弯绕绕,之前我在娘家的时候也有跟着我母亲一起学习管理府中的中馈一段时日,但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张月茵翻看账本,一起比对过后,才发现区别太大。

“嗯,水至清则无鱼,但也不能让水太过于浑浊不堪。小便宜让下面的人适当的贪点,也不无不可,只是度要把握好。不能太过,太过不只是银钱的流失,还有野心的滋长。以后咱们家里,你们俩每个月要么自己亲自上街询问各种物价,要么派遣心腹信得过的人去问询世面上的物价。

账面上,他们一点点的浮动,就不要管。有些时候是正常的,即便偶尔不正常,一点点甜头给他们吃吃也是没有问题的。”

“是,母亲,我会亲自去询问物价。”

小贾敏不用开口,就在一边坐着,她还在学习阶段。只是默默的听着。

“嗯,还有以后家中的几位姨娘给她们单独开个厨房,蔬菜从庄子上送,咱们厨房的也是一样,庄子上有什么做什么,还有鸡蛋也是庄子上送,粮食,蔬菜,鸡蛋,都来自庄子,还有有些时候,猪肉羊肉鸡也是庄子上送。这样一来能节约不少的银钱,每位姨娘每个月的伙食份例都是固定的,她们想吃什么,府中没有,就让她们单独花银子自己去买就是。

你安排一下,虽然都是姨娘,可都是你的长辈。专门供应她们三的小厨房最好就安排在三人居住的边上。能方便她们,也能在送膳食时,及时一些,吃温热的饭菜总比吃那凉嗖嗖的好。

屋中的家具物件瓷器,都是有定例的,好好的委婉的告知她们,别没事给我砸瓷器,砸了什么,以后都不会补,想补上自己花银钱去买。

别为了争风吃醋就给我砸物价砸瓷器,惯的她们那些臭毛病。”

“是,我会委婉告知三位姨娘,母亲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没有?”

“对了,厨房每日花用各种高级食材吊高汤,告知厨房,不用每日都如此。半月吊一次,能用多久算多久。平时家常小菜就行,早点也别一天搞那么多花样,花样多不是不可以,但每日的早点最多两种。以后每天都轮换着来。

别一个早上弄个七八种,一样吃两口就饱了,其余的剩下的,就浪费了。

还有下人们的伙食,七天中至少有两顿荤腥,其余的我还没有想好怎么调整。等想好以后,再与你说。先办这些,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抿口茶水,望向张氏。

“母亲,我会办好,您放心吧!”张氏现在是越来越信服婆婆。

“好。近日,我整理自己的私库,发现了一套年轻那会儿常常戴的首饰。觉得不错,就拿了出来,等下你一起带走。”玉珍拿出来一个首饰匣子,里面有整整一套羊脂白玉首饰,发簪,耳环吊坠,项链,手镯,玉佩,整整一套。

亲手放在张氏的怀里,不容她拒绝。

可张氏还是推拒着,一脸忐忑不安,“母亲,这这这使不得,太贵重了。”

盒子里的首饰,做工精美,除了手镯项链,其余需要镶嵌的都是大师级的镶嵌手艺,张氏也是见过贵重首饰的,一眼看出来上面的镶嵌技艺。觉得这套首饰有些烫手,不敢收。

笑盈盈的玉珍温声细语,“拿着吧,样式更适合你们年轻人。”

“那给妹妹吧?”张氏望了一眼贾敏,习惯性窝在母亲怀里的贾敏:“大嫂,我还小,不需要那个。还有更适合大嫂的气质。”

小贾敏最近学了很多新鲜词语,说的很溜。

“那,谢谢母亲。”张氏捧着首饰盒回到她举止的院落。小夫妻两居住的房间里,贾赦就着窗口的光亮,正看书。听到脚步声,才缓缓抬起头,见到姿容清丽,笑容甜美的妻子,主动起身下炕,拉着张氏的手,“娘子,可是去了母亲那边?”

张氏把首饰盒放入贾赦的手上,轻点头,“嗯,母亲送了我一套首饰。”

最近体会到亲娘的关心体贴的贾赦,心情美得很,说起亲娘,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冷淡与叛逆中二。嘴角带笑,语气轻柔的说,“送你就拿着就是,我母亲的嫁妆不少,早些年父亲得到的一些好东西,一半都归了母亲。”他不是很在意,说的轻描淡写。

张氏是出身书香世家,张家也不缺银子,可向来打扮的清雅脱俗一些,很少打扮的特别的富贵华丽。

首饰的款式也是偏向素雅一些的款式,这套对于她来说,也是素雅款式,可质地可不是什么便宜货色,顶级的羊脂白玉,镶嵌的技艺非大师无法做到。

两项加在一起,在她眼里,已然是华丽的象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