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第98章 第 9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章 第 98 章(1 / 2)

王主编送走桑晓晓,情绪很久都没法调整过来。

他揉着自己鼻梁,颓废坐在位置上叹了口气。他从未有一刻是这么觉得身心疲软。杂志社刚开始重新办那会儿,一切都向好,然而人有疲软,大众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再过了几年之后,很多人家里还是穷,整体经济没有跟上。考大学的人光交个报名费,考虑自己上学的路费都很花精力和钱财了。

家庭条件好的,慢慢拥抱国际。他们喜欢洋玩意,在文学上也开始看起外国文学。像他们这种传统杂志渐渐就少了很多读者。近来大家的条件重新好起来,可他们杂志却没能跟着好起来。

他固执维持杂志维持了很久,其实早已经在强撑。但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让他觉得累。他看了三木的文章,才真正意识到往后会畅销的是什么。

已经不再是他们当年热爱的文学了。

《文学艺术》在现在如此畅销,或许也终有一天慢慢滑落,不再符合大众阅读的兴趣。大众数量远比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多,而三木这样的作家,才是拥抱大众的。

她能写出有意思的艺术性文章,也能写出通俗文学。

往后的杂志,她办的那种或许才是年轻人追随的那类。

编辑部里总共就剩下两人。大汉在边上看老王状态不好,总归问了一声:“你还行不?要不我给你买瓶喝的去?今天奢侈一把,我给你买个那什么元宝柠檬茶。可贵了。”

老王问了声:“多少钱?”

大汉:“一块二吧,打气的一块五。”

老王用手指指着人:“你大爷的不如把我卖了。我看着稿子都没钱给稿费,给我们两个都找好了下家。下一期稿费都不知道从哪里出。”说完他叹口气,“不说了,我翻翻黄历,哪天适合去上面哭穷。说不定他们乐意帮三木办这个杂志,顺带给我们批点钱。”

哭穷是要找《星海》靠着的主管单位。

杂志不是说办就能办的。

它首先要有人牵头,有人负责。市面上所有的杂志不是都有主管单位,所以就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内容出现。现在上面隐隐已传出口风,往后的杂志报刊都需要有主管单位,这样能确保文字上的内容不会有人乱写,即便写多了,追责时也容易找到主管单位负责。

当然,现在乱写的这类报纸杂志基本上较小规模,也不过维持一时,当上面的规定正式落成白纸黑字,下面乱七八糟的报纸杂志就会消失。

像《星海》或者《文学艺术》这种正儿八经的杂志,必然有主管单位。一般主管单位也相当正儿八经。说通俗点就是后台很大。同时他们这些杂志事无巨细,全要上面审批批准了才能动。

之前他们办杂志的钱,基本上是问上面要的。这其中能自力更生靠发售赚钱的只有一部分,像是《文学艺术》就能纯靠卖杂志赚钱。大约是三年前各大报纸杂志开始引入广告,渐渐很多杂志都能自力更生起来,盘活了不少编辑部。

《星海》也靠着广告和销售两方面,同时上面会批一点钱来支持。当然,支撑很是困难。因为没几个冤大头乐意在一个销售量不高的杂志登广告,而上面的钱也不是无限量供应,每年有资金限定。

像三木这种文章,其实挺符合现在上面的风向。这些年商业上放开了很多,一个女商人显然又符合逐渐迈出家庭的优秀有为妇女们,又符合自力更生发家致富。往后如果加上先富带动后富,绝对是思想正确文章。

再加上三木一向来书销量不错。

王主编这边想着,桑晓晓这边回头就联系上了孔雯,约着一块儿下馆子吃饭聊天。

桑晓晓活了两辈子,确实是没办过杂志。她很清楚办杂志不能一时兴起,而生搬照学往后的杂志开办方式俨然也是不行的。法律都要与时俱进,他们办杂志也得考虑社会情况。

现在年轻人能舍得下手头钱买书,也不一定舍得下手头钱买一期期杂志。再往后过几年才是年轻杂志的天下,因为钱多了,生活物质条件充足了,他们会想要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现在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未必有这份闲心。

她和孔雯说《星海》这事。

孔雯和学校领导和老师沟通多,也见多识广。她听桑晓晓说要开办杂志,当然是坚定认同的:“办啊。为什么不能办?要办就办得与众不同。你有什么想法?”

桑晓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想做月刊,最好是做双版。”

孔雯刚听到这话愣了:“月刊双版?那会有人买么?这个量是不是太大了些。回头要是一本卖不好,你这是砍掉还是怎么办?”

桑晓晓叹气:“所以刚开始只能做一版月刊,就给年轻人看的。言情,就是写爱情为主。想法思路都可以创新,题材可以是长篇或者短篇,整体积极向上就行。前半本写喜剧,后半本翻转看,倒着看,写悲剧。”

孔雯听着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她双眼发亮:“这有趣。生活就是有悲有喜。”

但题材如果这么限定的话,孔雯说了声:“你这个好像书,都不像杂志了。”

桑晓晓本来伸筷子准备夹菜,听到孔雯的话顿住。她侧头看向孔雯,恍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这个杂志环境,还没有诞生杂志书!

其实几十年后,国内也并没有真正所谓的杂志书。杂志书是隔壁国家开始产生,后续国内年轻一代的杂志也出现了这种类型。详细点来说更像是书,但因为做成了杂志,且一直连载,所以被称之为杂志书。英文里称呼为“ook”,也就是杂志和书英文融合在了一起。

由于刊号的缘故,要么算杂志,要么算书,刊号是分开的。杂志书这种二合一的存在,就被归到杂志一类去。

桑晓晓一想到这个,对自己要做的杂志概念顿时清晰更多:“就按照书的格式来做杂志。这没什么不好。每一期杂志都要做出书的感觉。是可以放在书架上珍藏的。”

思路一开阔,点子就多:“每年还能竞选最优秀的长篇和短篇。长篇选定几个出成书,短篇选定一些出成短篇集。周边,就是送的赠品,可以是海报、明信片、书签、包书皮等等。”

孔雯听得一愣一愣。感觉桑晓晓这个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思路了。

她心痒痒,问桑晓晓:“你这个打算找谁办杂志?星海的人?他们主要还是老一套思想吧,和你的想法会不会冲突很多?”

桑晓晓脾气是很大的。她扬起下巴:“都打算来我这里工作,肯定是以我的想法为主。不然我找他们干什么?给自己添堵么?我就算是要纸张封面撒金箔,他们都不能拦着。”

她不敢保证自己的决策百分之一百对,但很清楚如果上下不是一条心,绝对做事百分之两百失败。

孔雯:“那还是不要撒金箔了,买不起。”

桑晓晓不由说着:“就杂志名字可以撒上亮闪闪的粉固定。这叫工艺。不一定是金的,铜粉也行?”这种工艺几十年后还挺常见。

“要是做成书,其实还可以做书封面打开有立体结构的。”桑晓晓认真想着,“等春居整个故事结束。再出版新一版本的时候,我就想在里面夹一个卡。卡翻开里,里面能有一个纸做的春居。要是做起来方便,可以再加两个小人,再给个空白的人模样的卡片。大家按照自己的模样画或者剪,可以塞在卡里,好似自己也能去春居。”

孔雯不由给桑晓晓倒饮料:“好想法,绝了。”

这人难怪和傅元宝可以成未婚夫妻。赚钱的想法一套接着一套。她听着只觉得书可以不要,这个卡绝对自己要有。

谁想桑晓晓这人想法很绝:“到时候把卡从1号开始写编号,首印多少份,我们就弄多少编号。后头要是没编号或者编号重复,说明就有假的。”

孔雯问:“那假的怎么办处理?”

桑晓晓撇嘴:“我又没法处理。这不得上面去处理?我又不是神仙。”

孔雯听比自己年龄小好几岁的少女这么说着,还真当人是神仙了。她以前其实一直没想好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现在桑晓晓才刚入大学,都已经开始规划起做杂志了,她好像也不能认输。

身为本地人,又是大院出身家世清白,可以考虑的工作有很多。

孔雯想了想:“我还有一年毕业,你说我是继续往上读,还是考虑直接工作?我打算往后就做上面的人。”她朝着桑晓晓挑眉,有点自傲,“你的编辑部听上去诱人,我是很想来当编辑。不过当你手下的编辑,肯定没有当上头的人有用处多。”

她起步当然要往上起步,哪里有往下从编辑走起步的。

桑晓晓当然表示:“直接工作。你这个学历足够应付。要是想要升职,你完全可以读……”她说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完全没有听说过在职研究生。现在大学有在职研究生么?

现在似乎研究生都很少,全国上下总共没有多少个研究生学历。本科已经很是了不起。

孔雯朝桑晓晓点头:“也是。比我学历更高的几乎没几个。”

想好了方向,孔雯当然得给自己规划起来。她其实自己想法敲定,纯粹是想要桑晓晓认可一下。哪怕桑晓晓不认可,她也会朝着自己的路走。

两个人骨子里都是极为自我的人。

孔雯拿起杯子,朝着桑晓晓眨了眨她妆容精致的眼:“加油,桑主编。”

桑晓晓碰杯。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