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大明:朕不是昏君> 七十六章 君臣-师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六章 君臣-师生(1 / 2)

袁可立深吸一口气,站起来问道:“皇上可有详细章程?须知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虽说陕西去年丰收了,可毕竟那只是一省之地。”

“有有,这事朕考虑过的。”

朱由校连连点头,袁可立轻舒一口气,请他详细说说。

其实这三种作物的推广,也是今年内阁的重点,已经有了榜样在那了,让内阁诸位看到不饿死人的曙光。

但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被接受,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大明朝不是后世那资讯时代,能看到信息的只有邸报。

可除了官吏,还有几个人会去关心邸报,更别说许多人根本不识字,要靠地方官府不厌其烦的解说。

可大明现在的官吏袁可立太清楚了,跟百姓去解说几个当官的能做到,这不是洪武朝,头上没悬着一把刀,许多官吏都成了油子了。

……

“朕认真考虑过此事,北方诸省推行的阻力不大,因为缺粮,南方各省广东福建不用考虑,他们最早接触这些东西,百姓早就自己种植了,难的是南直隶,朕听说那里大片的良田被用来种植桑树养蚕,因为利益高,因此朕决定强行推行,每户有田地的人家,必须拿出三成土地种植这三种作物,否则,哼!”

袁可立听完迟疑了,认真的问道:“三成会不会太多了?毕竟南方可以种植两季水稻,若是他们换成这三种,产量不如水稻呢?”

这还真不是他多虑,要知道土豆和玉米只能种一季,只有番薯才能种两季,后世技术成熟可以种三季那是另外事。

朱由校还真没把握,毕竟不是农业专家,想了想道:“这事看来要问问徐阁老,不过朕有一个计划,老师先听听能不能实行。”

袁可立点头,认真的等着他开口,只听他说道:“加税,给丝绸业加税,给粮食减赋,逼他们种粮。”

“这……”

沉吟了一下,袁可立摇头道:“皇上想法是对的,但无法逼他们种粮。”

说着不待朱由校问他,自己解释起来道:“皇上可想过加多少税能让他们放弃?多了不行,少了他们不在意。”

朱由校一听急了,开口问道:“为何多了不行?加税到他们没钱赚不就行了?”

袁可立耐心解释道:“丝绸行业如今不仅仅是种桑养蚕,关系到养蚕户,纺织户,制造工具户,已经是成熟的一整套,若是骤然暴增税赋,会让从事这行之人破家的,人数之多不亚于一省人口,不得不谨慎啊!”

朱由校这才想起,明末的手工艺者已经遍及千家万户,形成一条产业链,也是历史书说的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商业对农业地主的冲击,东林党不就是这些人代表,这才造成明末的党争,其实就是阶级斗争了。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可此时的商人手握大量的生产资料,要想掌握更多是商人的本性,那么只有夺权才能办到。

强行遏制不是办不到,可那留下的隐患,会让子孙后代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