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穿进七零一心报国> 第18章 第 1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第 18 章(1 / 2)

“常引,你相信前世今生这种说法吗?”

“信。不过总觉得有些历史虚无主义,他们说这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我还挺好奇的,如果有前世我会是怎样的人,那个时候我认识你吗?”

如果相信命运,那么,自然也相信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经历几个轮回,也依然会相遇,不管是前世,还是前前世,还是后世,后后世。

“如果我们的记忆可以保存下来的话,一切你想知道的,或许你就不再好奇了。”

“瞧你说的,好像你自己记得你的前世一样。”

“你想听听吗?”

“哦?”

“我前世出生在一个孤儿院里,孤儿院的条件很差,但是也多亏了它,它有屋檐,能为我挡风避雨,我才能够活下来。在那时候,科技非常发达,个别人类想要跨越,也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普通的孩子向上攀登非常非常难,何况我还是孤儿院里的孩子,比普通孩子还不如,所以我从小就很冷血,为了保护自己,也很悲观,但同时也特别的坚韧,因为我知道,想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努力,想要跨越,想要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我只能向上攀登。”

“当然向上的方向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人们普遍觉得读书学习是一条有用的路,于是我就拼命的读书学习,很快,我就在一群孩子里面脱颖而出了,有时候还能代表孤儿院去参加一些活动,我的学习能力很快受到了大众的认可,甚至有普通高中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知道我的努力成功了,我大概率可以脱离孤儿院孩子既定的命运了,在高中里我更加的努力,因为周围的人和我的奋斗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读大学,拼命就是捷径。我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分数最高的专业,然后我就成为了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

“具体做什么呢,就是策划,构思,为了呈现出电视节目的效果,但我并不是很热衷,总觉得一切浮于表面,我开始研究各行各业,因为我想了解的很多很多,慢慢的我离开了办公室,转行成了一名记者。我去采访各种各样的人,通过采访这种方式,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渐渐意识到,其实不管做什么,每个行业,每个方向都有很多的深入的东西等待挖掘,以前不满意,就转行了,但其实大可不必,那么,既然那个时候我是一名记者,我就探索作为一名记者更多的可能性。”

“最终,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出现在战场上,的身体训练有素,不比那些军人差,我的反应速度也同样得到了锤炼。对于看到的一切,我能以一个公立的角度,高瞻远瞩的去判断,然后再把这些东西正确的传达给更多的人。到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能做这一切,是因为我背后的国家,它和平它繁荣,它能让一个孤儿院的小女孩看到希望,并付出行动,最后获得成功。”

“这就是我的前世,我的所有记忆。”

常引听呆了,孩子没发烧,这么一段话也不像是瞎编的,最重要是细节都清清楚楚,感情也非常真挚。

“所以,当我来到这一世,发现自己闯了很多祸,伤害了非常爱我的家人,我也没有气馁,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繁荣的国家,在这个和平的世界,我有时间,有机会去挽回一切,有很多方法能证明自己。我也希望我能在某处实现我的价值,刚好,红花农场的机会出现了,就算不是红花农场,也会是别的什么农场或劳改基地或者牧场,总之什么都可以。我对自己有信心,不管我做什么,一定能够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一定能够报答爱我的人,也一定能够,为报效祖国出一份力。”

“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每个人,互相帮助交流进步,创造,这些都是小爱,无数的小爱其实都是大爱。你刚刚不是问我,未来的计划吗?背负着大爱,实践着小爱,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提升自己,总有用得着的地方。”

“其实本来,我也没想好具体做什么,也多亏了来红花农场,现在我心里大致有了方向,农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前,我离祖国太远,现在我想更接近它。”

常引觉得聂小满疯了,自己也疯了,聂小满说的一切竟让他一个大男人留下了泪水。她的脑子里,不仅没有恋爱,连平凡的生活都没有。

但听着她的叙述,常引相信,她做得到。

“我也可以报效祖国吗?”常引怯生生地问,他那么平凡,那么没用。脑子里除了小情小爱什么都没有。

“当然,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聚沙成塔就是报效祖国啊!何况,常引,你还那么优秀,你出色的组织能力,让红花农场焕然一新,一件又一件以往大家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在你的带领下,做得风生水起,支部领导也对你赞誉有加,我相信,以后,你离开红花农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能有所建树。”

听过聂小满一席话,常引本来觉得,自己跟聂小满比层次太低,但经过聂小满提点,常引认识到,自己的确思想境界太低了,这个国家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聚沙成塔,才能越来越强,而且,聂小满说,未来,鲜花国会更加强大,那一定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像自己一样普通的人,默默付出努力。

常引知道,自己成不了什么伟人,但鲜花国的繁荣富强,除了伟人的功勋,还有和他一样的人。

“聂小满,我要回城了。”

“嗯。”

“我会记住你今天说过的话,未来,我可能会忘了你,也可能不会,但我会永远记得,你近点对我说的一切。日后,但凡我能有一点成绩,那都是我努力过的证明。”

“嗯。”

月亮升上了天空,照亮了年轻的心,那两颗心激烈的燃烧着。

为了高考,聂小满疯狂复习,在这一年,她送走了刘强,孙老师,送走了常引,史红霞,红花农场的人员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山青认清自己回城期难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按时回城),接受了现实,与聂小满一起努力学习,农场里被他们感染的人不在少数,回城有先有后,有按时有延迟,但高考的锣鼓会一直敲响,以后,所有人都一样,都能参加高考。

会读书的人,早早决定走上高考的路,那些上过扫盲班,能读点简单文字的人也投身进农业的学习中,聂小满叫他们读种植粮食的方法,优化红花农场的农作物结构,最重要是根据气候,农事,因地制宜。

不少人种地的经验比聂小满丰富,但学习了农业知识以后,原有的陈旧的思想被逐渐打破,红花农场的种植水平已经能跟省内原本的种植大区相媲美。

通过动态的传递,红花农场老人教新人,新人再教新人,每个走出农场的人,都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高考终于结束了。

不少农场里的人,在高考结束以后看到平静的聂小满心里都挺疑惑的,聂小满这个表现是考得好呢?还是考得不好呢?

他们去问高山青,高山青都会含含糊糊的说考得不太好,但聂小满对于考试的事情闭口不提,如往常一样认真的工作,该下地的时候下地,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读书的时候还依旧在读书。

就好像高考,只是一件例行公事,完了就完了,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聂小满明明跨越了几十里路,去过了考场,度过了不平凡的三天,又迎着严寒回来了,这好像什么都没经历过一样,相反的对于快过年这件事聂小满倒是挺上心的。

“今年是我在红花农场度过的第三个年头,特别想好好的过一个年。”聂小满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和高山青一起去置办过年的物资用品。

虽然外人看不出来聂小满的平静是因为什么,但高山青知道,这是因为聂小满要走了。

她努力保持平静,只是为了不给别人太大的压力。

1977年6月,高山青收到了家里的信,自己大哥因为偷东西被村委抓了,这是他第三次被抓,都说事不过三,但爸爸妈妈实在不忍心让大哥离开,大哥刚娶了媳妇儿,孩子还在襁褓里,要是去劳改家里日子怎么过呀?

话里话外高山青都听明白了,也是他主动说,有我来代替哥哥受惩罚吧。

“孩子啊,咱们全家都对不起你。”

高山青又守护了一次家人。

从那以后高山青便不再指望自己能离开农场了,聂小满跟她说,以后一定能离开,聂小满还讲了很多光明的未来,但高山青不想想那么长远,他要活在当下。

但在他的老家里,老高家因为有人已经在农场改造。在老高家人再三求情下,没有发配他的哥哥,毕竟他是这个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走了一家子老弱病幼确实没办法生存。

这几年来高山青成长了很多。

他首先认清了现实,他不那么优秀。也认清了,家人的无力,于是便索性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努力起来,既然离不开农场,那就沉下心来和其他人一起学习种植技术,既然离不开农场,那么就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在新旧交替,人员更迭的农场里,把所有的规则方法经验传承下去。

如果有一天,他幸运,那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所以,他还是跟着聂小满一起学习。

高考结束了,就算聂小满不说,他也知道,那些题目对于聂小满来说,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

聂小满,要走了。

从此以后,他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农场生存下去了,虽然他也有无数的队员陪伴着,但那个一直走在前面,照亮自己前进方向的人终于要离开了。

为了不让自己难过,那个人尽量表现出跟往常没什么不同的样子。

高山青,心里非常感恩。回望过去的三年。聂小满教会自己的太多太多了。

自己的成长成熟,聂小满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他不能再拖累聂小满了,要赶快让聂小满知道,他已经是个成熟的大人,已经可以独立在农场里生存,不管以后世事如何变迁,不管以后他能不能高考,走出去,他都可以很好的生活。

“聂小满,你买那么多鞭炮,不担心拿不回去吗?这玩意死沉死沉的。”

“不是有你嘛!人高马大的,我怕啥?人家小女生拿点吃的就好啦。”聂小满打趣地说。

“大年三十,怎么安排呢?”

“一早起来,我们还是要好好给大棚保温。”

红花农场如今也不再分一队到五队,所有人员轮流责任田,每过一个月大家的驻扎地就变一变,这样也能让大家更好的适应和熟悉红花农场所有的地形。

农场里,聂小满做了好几个木质的板车,也方便大家运货拉人。

农场里的交通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聂小满,又开玩笑。一天到晚工作工作的累不累呀?这好不容易要过年了,不如我们就办些活动。”

“办什么活动?”

“比如装饰宿舍的活动,你看你买了这么多东西,不就为了让那帮孙子们装饰他们的房子吗?但凭我对他们的了解,那些邋遢鬼能装饰出个什么?还不是要靠女生,但如果我们把责任分配到人。拉几个出头鸟,让他们进行评比。不仅可以激励他们干活,搞卫生,爱干净。还可以增加咱们的效率,你说是不是?”

高山青说的完全没错,聂小满欣慰的看看他。

以后就算自己不在了,凭高山青才智和能力,也一定能把农场经营的风生水起的。

“你是不是在想,以后就算你离开了,农场交给我,你也能放心的去了。”

“扑哧。”聂小满笑了,她不否认,已经到了尽头了。与其把分别放在最难受的最后一刻,不如循序渐进,让分别变得自然,既然高山青主动提出这个话题,那是最好的了。

“是的。不过,你到底靠不靠谱不是策划几场活动就说得清的,光说嘴皮子,农场里比你强的人一大堆呢。”

“嘿,聂小满,你这是给脸蹬鼻子,是不是啊?那么聂同志,您好好评价一下,我高山青同志专业知识怎么样?”

“满分。”聂小满都替高山青骄傲。

“那我这教书育人的能力怎么样?”

“满分。”

“那……”高山青又看了看两个人置办的年货,“我的活动策划能力怎么样?”

“鬼点子满分,”聂小满哈哈大笑起来。

“那这次过年的活动就交给我吧。刚好我趁这个机会向你展示一下,我作为一个满分青年,是怎么让整个农场的人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过大年的。”

“好,”聂小满就真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高山青的安排,可谓非常用心。

让最懒的几个小伙子负责做装饰,让勤快的姑娘们打扫卫生,南方来的小伙伴教大家打年糕,北方来的小伙伴教大家做大饼。腿脚不变身体不好的人,跟着学习制作简单的食物。

准备好过年就安排活动,串门祝福,互相鼓励,制作卡片互赠,也有表达心意牵手在一起的。

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红花农场的每一天都比外面过年还要热闹。

聂小满冷静的作为一个旁观者,安安心心的享受了她在红花农场最开心,最有年味儿,也是最后的一个年。

“马上要出成绩了。聂小满,听说别的农场和生产队都要去县城,教委的人这两天就来县城发通知。”

高山青很兴奋,人生第一次参加高考,就算是考不上,但参与了,就很激动。

聂小满倒是无所谓:“反正最后都会通知到我们这里。”

“聂小满,你也太淡定了,你是泰山吗?你比泰山还稳。”

“你到底想说啥?”

“我带你去县城看成绩啊!”

“啊这……”聂小满心想,算了,看高山青这样子,不去都对不起他的这份心情。

“行,那就请您带我去县城兜兜风。”

自行车骑八十里,骑到一半高山青就上气不接下气了。

聂小满:可能是我九十斤也太重了,毕竟平常高山青驮一包五十斤的大米好像还过得去?

在高山青脸红脖子粗的拒绝后,聂小满终于坐上了自行车驾驶位,高山青在后座脸憋得更红。

聂小满以前骑椭圆机的时候,可是把负重拉满市场都能赢过男人的人啊!

可惜高山青只能享受,却不知道他正在享受专业选手的优待。

终于到了县城教育部,从百米外就被考生、家长、相关人士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山青欣慰:“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激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的又有几个呢?明知无望而依然焦急等待的都是我的好朋友。”

聂小满听到高山青充满阿q精神的心里话,对他更加放心了。

“一会听到成绩,别哭我可不会劝人。”

“聂小满,你说反了吧,你可别哭!”

“咦,聂小满?你是聂小满吧?”旁边一个差不多也是二十岁的女生凑了过来,她周围还有一群跟她差不多的朋友。

聂小满不置可否,恐怕是原主认识的人。还是别轻举妄动,观察一下,不急着应对。

“何潇,这谁呀?你朋友?”

“别别,我可没有这个朋友,只不过认识,知道她的伟大功绩。”

高山青:“同志,你太没礼貌了!”

“呵,还有个男朋友护着啊!不过你也就这种水平了,毕竟优秀的男人哪里看得上你。”

“你这个女同志怎么说话这么损呢?”

“哦,对不起,这位同志,我不是想批评您,不过聂小满以前夸下海口,说她跟班里的学霸订婚了,现在她身边怎么是你,我客观评价,你比学霸矮,丑,成绩肯定也比不过。”

高山青愣了,聂小满的过去她自己从来没提过,他只听说聂小满小学辍学,曾经他还因此嘲笑过她,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而这位女同志,说的内容,他完全不晓得,想反驳却不知从何反驳起。

聂小满:“你鞋带开了。”

何潇一愣,低头看自己,鞋带还真开了,蓸,现在是系鞋带的时候吗?看看周围的朋友,都在看自己的鞋带,她红了脸,犹豫了一下还是蹲下身子系起了鞋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