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快穿之满级炮灰要翻身> 第八十二章 九零年代发家致富(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二章 九零年代发家致富(33)(2 / 2)

但是,味道还是差的远。

千芊浅尝一口,紧抓的心放松了下来。

味道虽然相近,但却远不如他们的酱,黄豆都没有充分的处理,好多豆子粗糙干硬,一点没有他们的酱料咸香感。

还有一种最近兴起的廉价食用香精的味道,食品安全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这样的产品如果比质量,是根本没办法和他们竞争的。

但问题是外貌太过于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同一款。这样味道差劲食品安全存疑的,一定会败坏老外公拌饭酱的口碑和销量。

厂长道“现在的问题是,对方公司拒不整改,也不理会我们的申诉。我已经就这件事情询问了海市法最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意见是,我们国家的法律目前有不少漏洞,打官司胜诉的概率不大,并且耗费的精力跟得到的赔偿绝对不成正比。”

沈兰春在一旁听得七七八八也明白了现在的情况,早已经不是之前的家庭主妇的她一下明白了当前的困境,叹了口气“咱们公司的生产线刚刚建造完毕,还没来得及正式打入市场,现在就害怕消费者会先入为主,反倒觉得他们才是正版。”

千芊思索半晌,朝厂长道“你给律师打个电话,让他来工厂一趟。”

千芊的建议是官司肯定要打,如果老外婆拌饭酱有问题,到时候势必会影响到老外公的口碑。虽然未来许多年,这样的维权官司都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一直不处理,只会让这些的山寨产品越来越多。

官司不光要打,还要实实在在的赢,把对方打的再也爬不起来。。但与此同时,决不能耽误老外公拌饭酱扩大市场的脚步。

但此时那个名为“老外婆”的品牌已经提前一步抢占了先机。对方起了一个如此讨巧的名字,又快人一步进入了更多的市场,几乎覆盖式地摊开了知名度。老外公拌饭酱如何在已经失去首杀优势的前提下夺得消费者的认可,便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千芊没想到梁俞清的目光能如此敏锐,对方和兴趣小组里的一众朋友们商议之后,提出的建议就是做广告。

且不是普通的广告。梁俞清的意见是,要干就干票大的,投一笔资金,直接请几个脸熟的演员,拍电视广告。

要知道这可是九十年代初期啊,电视在全国都尚未完全普及。大部分的商人连做广告的概念都没有,更别提直接上电视了。

因此莫说是周母,就连见多识广的厂长,听完之后都有些犹豫。

但梁俞清不知道哪儿来的消息,他不光提出这个建议,还知道电视台最近准备上一部新的电视剧,就定在月后播出,此时正准备招商。

倘若想做广告,就必须要尽快联系电视台了,当天开会时,厂长有一些犹豫。

当下可以收到的电视台并不多,也就那么寥寥几个,他由于工作原因也知道点里头的事情,电视上那些广告别看又短又小,在黄金档播一天说不准就要近千元。这在当下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一个月至少得好几万了!

豆瓣酱这种琐碎东西,至于嘛……

沈兰春就更是犹豫,电视啊!

早前在郦云的时候她连买上一台都不敢想,现在虽然家里生活好了,也购置了电视,但平常看看新闻电视剧也就算了,上电视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梁俞清明显也不是那么确定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面对长辈们的迟疑,他不免也感觉到忐忑。

为了增加自己这个建议的可行性,他甚至将那部即将播放的电视剧的情况也打听了出来,同各种资料装订成册。厂长翻阅完毕,越发质疑——这是一窝子新人演员,大部分还是学生,几乎没有一点知名度,剧也不是在港岛制作的,电视台的招商费还十分高昂。一个月足足三万!

虽然电视台承诺招商广告一定会紧邻电视剧播放,但谁知道这部剧会不会受欢迎啊?当下一些黄金档的大热电视剧招商条件虽然远比这苛刻,但相比风险,厂长仍旧很难感到满意。

一个月几万元的广告费,对一个尚未立足的小工厂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的负担,虽然大家都不缺这笔钱,出去潇洒一次恐怕都不止这个数目,但生意投资是不一样的,每一分都必须花在刀刃上。会议一时就僵在了这里。

千芊翻开这册让厂长百般质疑的资料册,脑门上的黑线立马就挂了下来,因为他看到了一大堆无比熟悉的名字。

他其实不常看电视剧,但总有那么几部被奉为经典的制作,会在播映完毕后的几十年里无数次被观众提及。资料里的这部《江湖传奇》就是这样,后世几乎在每年的暑期档都会登陆各大卫视反复重播。就连千芊都有幸瞥到过几眼,荧屏上昏黄画面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在彼时早已经成为国内娱乐圈中最为活跃的一批巨星。听说这部令他们集体成名的作品,在初次播放的年代曾经引发过相当轰动的历史,媒体形容时,通常用“万人空巷”描述当时的情形。

国民度高到剧目名称下的那一排主演里超过三分之二千芊都留有印象。

他惊奇的同时不免也觉得好笑,原来这批人在成长为后世的绝对权威之前,还曾经历过这种成名作招商费被人质疑的时期。

厂长还在那算账,一瓶豆酱的利润是多高,广告的投放量是多少,会面向多少受众,而这批受众又是否会为了工厂的豆瓣酱销量做出贡献。

九十年代初期,广告业比蹒跚学步的婴儿更加稚嫩,几乎还生活在襁褓里,试着牙牙学语。

梁俞清理所当然地被质疑,他同样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冒进,因此躺平任嘲,不多辩驳。

通常在这种会议上不多说话的千芊却在此时啪的一声合上了那叠厚厚的资料,然后一甩手,将那叠资料重重地摔在了桌面上。

撞击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就连还在计算的厂长都抬起头来。

梁俞清以为对方恐怕会驳回自己这个提议的时候,千芊却开口询问“汪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电视和影碟机的?”

厂长愣了一下“85年年末吧。”

“那您手上应该有专业的市场数据。”千芊问,“从85年到90年这段时间,您的出货量平均是什么增长情况?”

“这……”厂长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蹙起。

“90年到91年在这段时间呢?”

厂长放下了手中的计算机,凝神开始思索。

“91年年初到现在临近年末的这些月份,有明显的变化吗?”

厂长憨笑了一声“何止是明显的变化啊,就这五个月,我们电视机的出货量比从前几年加在一起都多。”

他说到这,自己也了悟了,朝千芊叹了口气“确实,现在小城市不敢说,燕市的电视机覆盖率应该比前几年大上不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