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重生后我成了大文豪>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个结论,只取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个结论,只取其一!(1 / 2)

在听到陈天弘说金中瑞的预测是正确时,包括金中瑞本人在内都感觉到不可思议,震撼挺震撼的,可逻辑上你得讲通吧,怎么可能所有的乘客都是凶手那?

那位俄罗斯老贵妇已经近八十岁了,她还能拎的动刀?

那位提供好几条重要线索的哈巴特太太,难道在贼喊捉贼?

那位有着宗教信仰的女传教士, 教义怎么会允许她杀人?

还有那位意大利人明显就是个无辜的旅客嘛

而在听完陈天弘的第二句后,他们更是迷茫了,什么鬼,什么叫是也不是?你大清早的哦,已经中午了,大中午的消遣人那?

知不知道我们为了你这篇“破”侦探小说,昨晚一整夜没睡好, 今天早饭又没吃好,还吵了近一个多小时。

陈天弘见状耸了耸肩, 众人的反应能理解,当初他看这篇小说的时候,同样差点怀疑人生,要知道当初他先看的可是电影,原著小说更为离谱,也更为震撼。

他说道:“借用名侦探波洛曾经说的一句话,如果多接触几次类似的案例,就会发现其实它们都有一個共同点卷入案件的每个人都有所隐瞒!”

众人听的一脑袋问号,书中的波洛有说过这句话吗?

哦,明白了,名侦探波洛不是你塑造的嘛,这句话相当于你说的,靠,又装,还整上名言了, 不过,有点意思。

陈天弘不知道他这句话被错误的理解了,他刚说的这句来自阿婆关于波洛, 另一本侦探小说中的经典名言。

“其实《东方快车谋杀案》不仅说每个被侦讯的人都有所隐瞒,它是火车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并且所有的证据和所有的证词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他们每个人说的都不是实话,可以理解成都是在做伪证!”

“所有人的证词都是假的,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

众人喃喃自语重复的念着,被陈天弘这么一提醒,案件的脉络忽然清晰起来,一些看不甚明白,云里雾里的证词也有了合理的解释,但仍然存在疑惑,他们需要更详细的逻辑论证。

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既然所有人都是凶手了,为什么又要说“不是”那?

这一切何解?

陈天弘保持着神秘的微笑,正待他要详细解释的时候,“咕噜噜”的声音响起, 肚子提出抗议了。

“先吃饭吧, 我们边吃边说。”

“不行!”

众人果断拒绝。

陈天弘“”,

他暗暗后悔不已, 刚刚老老实实先去吃饭不香嘛,非要跑过来,这下完犊子了,解释起来没有半个小时根本不行,再加上应付期间的提问,时间肯定还要延长。

好在金中瑞知道照顾人,他开口说道。

“天弘,你是不是把最后一部分也写好了?这样你发给我们,我们自己看,你先去吃饭。”

“写好了!我都拷入到u盘里了,所有的章节都在,包括我在火车上手写的第一章,还要您麻烦帮着打印出来,交流会不是说要用纸质的嘛!”

陈天弘很会借坡下驴,他生怕再出幺蛾子,立即掏出u盘递到金中瑞的手中,顺带还安排了一下打印的事,然后直接溜出了房间。

“这孩子,肯定饿坏了!不管他,小舒,你把你的电脑拿来。”

金中瑞笑骂了一句,扭头朝工具人二号舒兴坤安排道。

舒兴坤也挺想去吃饭的,不过嘛,目前解开《东方快车谋杀案》谜底最为重要。

于是他赶紧搬来自己的电脑,将u盘插入,找到电子稿打开,众人瞬间围了过来,他们要一起看。

波洛和老友董事,医生在包厢里再次碰面,董事和医生相互论证,他们被面前一大堆不知谁真谁假的证物证词弄得头晕眼花,最后得出的结论和金中瑞最初的差别不大。

董事根据商人秘书说他老板和黑手党有牵扯,认为凶手是外来的,是黑手党派来的杀手。

医生则认为凶手就在乘客当中,两人均有一个共同点,凶手有两人。

波洛却反问两人,两个凶手的假设真的能成立吗?

董事和医生道,难道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波洛说,大家都冷静一刻钟,静静的思考。

一刻钟结束,董事和医生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的结论,波洛却眉梢舒展,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书中的原话是【可是,毕竟,为什么不会呢?假如是那样──嗯,假如是那样,一切都可解释了。】

接下来波洛论证自己逻辑推理出来的“解释”,结合记录下的证词,线索,对董事和医生诉说自己的分析,并且又将乘客中的重点“嫌疑人”一一喊来,再次进行侦讯。

对于二次侦讯的内容,金中瑞他们看的很细,因为有了陈天弘给的“答案”,又站在上帝视觉的角度去看待案件,终于抓到了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案。”

在抓到重点前,他们也不禁为波洛清晰的逻辑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

波洛首先从确定已发生的事实开始排查,东方列车于晚上半夜陷入雪堆,停车后任何人(包括凶手)都不可能下车逃跑,

这意味着即便是外人作案,凶手也没能下车,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嫁祸于人,转移波洛的视线,所谓遗留的现场线索,什么怀表,烟斗,女人的红色睡衣,都有可能是他故意留下的。

第二种解释,那就是乘客所为,问题在于到底有几位参与?

恐怖的是在第一次侦讯中,每一位人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据,并且均有其他两名及以上乘客为其证明。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凶手真的是外来人,或者所有的乘客都在做伪证。

再使用逆向思维倒推,如果没有大雪阻停列车,东方列车按时到达,最终出现的结局就是列车员发现商人死亡,警方上车调查,了解的证据和表面线索一样,所有人都会将目光盯在两名外来杀手身上,车上的人绝不会受牵连。

想到这里,波洛已经察觉出了不对,很明显有人在刻意的引导大家相信凶手是外来人。

而在遇到大雪意外,包括发现他在东方列车上后,幕后黑手又开始搅局,留下了诸多线索(比如现场遗留的证据,每个人五花八门证词等等),这些线索每一条都指向不同的嫌疑人,让人摸不著头绪。

因此波洛理性的做出了打破常规的预测,那就是有没有可能所有人都是凶手那?

这样去想的话,一些不合理的线索,恍然就变的合理起来。

当然,这个预测太过大胆,必须有一点能站住脚,那就是他们所有人的杀人动机。

于是在现场残留唯一被波洛重视的证据(未燃尽的碎纸片),就成了破开谜团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凶手留下的最大破绽。

事实上,当金中瑞他们当时看到纸条那段时,他们也认为这是个重要线索,特别是揭开商人身份后,更是非常关注。

奈何在后续剧情的设定中,他们被那些繁琐的各样线索,众多人物的复杂对话,小场景故事的各式铺垫伏笔弄晕了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