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武侠修真>神隐山海经> 第926章 何谓天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6章 何谓天道(2 / 2)

随后,蒋秋芸问陆丞:“我记得多年以前,你每次祭天的时候,都会带来天雷和闪电,自从白文曦领唱之后,就再没有听到雷声了,不晓得这是为什么。”

陆丞笑道:“可能我唱歌不好听,不为天道所喜。”

“天道是什么它有自己的心思意念吗”

陆丞沉吟半晌,说道:“这个问题很复杂,就算我修成了金仙,也无法解释天道。”

蒋秋芸道:“数年前,你在闭关的时候,陆一灯做过一次讲座,专门讲述天道演变。他说早期的中国人畏惧上天,觉得老天爷喜怒无常,需要通过大量的血祭,才能止住灾祸。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之时,在两军阵前,周武王指着天上的魁星道:“天命在我!”一声大喝,殷商士兵便纷纷投降。

事后,周公旦总结:“天命常变,天抛弃商朝是因为商纣王暴虐;天帮助周,是因为周文王爱护百姓,有功德。”

他认为天命有礼,将德性融入对天的信仰,完成的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跃迁,人与天的互动,变得不那么血腥与野蛮了。

公元前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人们发现不遵循礼的诸侯强大起来,却并没有受到天命制裁,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还要遵循周礼,敬畏天命呢大家没有敬天的外在动力,礼的基础就动摇了,于是中国进入到了“礼崩乐坏”的时代。

如何拯救这个乱世

幸运的是,此时的中国大地,出现了两位思想伟人,孔子和老子。他们对天命进行了不同的诠释。

孔子认为天是通人性的,是有德性的。孔子的天,是有意识、人格化的天。

老子的天,则不一样,他的天没有意识,也没有人格。天的意志跟人的意志,毫无关系。在老子眼中,从宇宙到社会,都是没有人格,没有好恶的世界。

老子和孔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后来演化成中国人独特的对立思维模型。儒家思想是积极的,光明的,对人充满了同情心,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世界;而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是消极的,阴暗的,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世界。

阿丞,你说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圣贤,是不是从天外而来的仙人他们的观点哪个对哪个错”

陆丞叹了口气,道:“我还是站在孔子这边吧,做个有情有义的人。太上老君是太上忘情的仙人,这已经是肯定的了,但关乎孔子的来历,我在异世界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他的信息。就像他从未在仙界出现一样。”

“你有没有找到造字的圣人仓颉我于冥冥之中,感觉孔子和仓颉有一定的联系。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拜访北海藏书台,拜读《仓颉书》,开了夙慧,写出《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大同”。

“我还没找到仓颉,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陆丞心中明白,孔子所提出的“大同世界”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是在中土盛开过的一朵奇葩,不论此人是仙是凡,都是无法回避的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