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54章 第5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第54章(1 / 2)

眨眼就是五月份,快放暑假的时候,是培训班最忙碌的时候,禾儿早晚都在那儿耗着。

大概是花的时间更多,她很快觉得地方太拥挤。

刚开业的时候比较谨慎,现有的几间教室常常是一个班上完,另一个班接着上,拖课的时间都不肯给一分钟。

加上招生越来越多,原来的小班制教学也只能慢慢偏离,已经有家长在提出抗议。

花钱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禾儿一开始想的是扩校,盯上楼下的几间店面,可惜店主好像觉得他们志在必得的样子,价格高到离谱。

迁校又是大工程,她也不大愿意,总觉得招牌是在这儿打出来的,只要没倒闭,这一处总是要保留下来。

这样一来,她可行的路子就只有建分校这一条。

为此,她先是在已报名的学生里展开调查。

以前是还没发展到这一步,所以没想过。

这次一查才发现,有的人真是跨越半个沪市来上课。

现在交通不便利,满大街不是这里修,就是那儿拆的,公交有时候走这条路,明天就走那条路,靠车轮子还不如靠两条腿。

自行车的价格倒是降过一轮,不像原来又要工业券又要攒一两年的钱,很多学生也都是骑车来的。

但再怎么样,那也是半个沪市,一趟来回也得快一个小时,不够折腾的。

为长久发展,还是得以学生需求为先。

禾儿把大部分学生的住址往上一套,最终大手笔决定,建两个分校,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地势,这样离哪里都不近不远,方便学生和家长们做选择。

连同老师,也可以就近选择上班地点,只是这样一来肯定要多招人。

正赶上是毕业季。

现在大学生虽然还是包分配,但不乏一些胆子大、家庭负担小的学生,愿意出来闯一闯,即使是各地机关、国营厂,都涌起干部出来干个体的热潮,实在是太挣钱。

为此,各单位更加不肯放人,辞职的手续比以往复杂不知道多少。

王文都庆幸过好几次,他要是晚点走,指定走不成。

自打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几个字就和铁饭碗挂钩,工作岗位上,其实是单位和学校有很大的决定权,基本是以组织的意见为主。

但今年首都发了《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文件精神,鼓励学生和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

现在不是也鼓励多种经济发展嘛,总得给个体老板一个机会。

禾儿是四处奔走,同时也联系一大批有招聘需求的大企业,终于跟好几个学校搭上线,看能不能多吸引一些人才,别开生面在震旦举办了一场招聘会。

说实在的,包分配是有利有弊,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很大程度上没办法选择自己的未来。

很可能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埋没自己的一生。

但对多数人来说,选择民营企业,也很有可能是埋没。

这个想法,起码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

所以招聘会开得轰轰烈烈,学生们跟逛超市一样来,有意向的是寥寥无几。

这跟禾儿预想的出入很大,在她的想法里,工资、前景这些,应该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怎么就这么不吃香呢?

这也很大程度说明各公司现在的困境,工作过好几年,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好招,却没有可以被管理的人。

按常理,年轻人不该更愿意打破思路吗?

禾儿越想越奇怪,毕竟她是这次的发起人,总得有点成绩出来,只得四处打听。

逮着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在念大二的妹妹,觉得她更知道学生们心里在想什么。

可惜苗苗不大知道。

大概受家庭和环境影响,她私心里觉得出来外面工作也挺好的,但不妨碍她愿意为姐姐花时间打听,得出结论。

说来说去,还是进机关太体面,大学毕业就是干部,年轻人未必能全凭自己的意志行事,有时候上学的人,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压力。

这就是民族的传统,现有的局限,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反而不如工作过几年的人有决断。

这一点上,禾儿从来没有过困扰,父母给的是全方面的支持,家庭从没给过她压力,显得太幸运,所以没法理解。

不过知道问题出在哪,就得好好解决,没有什么比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禾儿为此跟震旦沟通,准备办一场讲座,题为“大学毕业以后,我没有分配工作”,主讲人就是一起长大的五个人。

震旦无疑是风气开放,虽然这个观点是主流相悖,但符合首都的政策,又能体现新的精神,校方很快就同意,赶在学生们放暑假之前,把横幅就拉起来。

对于要上台这件事,几个人都是驾轻就熟的,胆怯几个字在他们的世界里好像不存在,从小到大的脸皮厚。

但对于要讲的内容,都有点把握不好。

过度宣传大学生们都出来干个体,也不是大家想要的,主旨还是希望每个人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把将来放在“分配”这两个字上,被“要进国营单位”的思维牵着走。

还有怎么讲也是个问题。

举凡上台,就得有稿子,前前后后总得演练那么几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