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地震(1 / 2)

要怎么合作?

施诚虽然回国不久,但他狐朋狗友却不少,前几天他查到不少有趣的东西,他不在的这几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他也跟着笑了,一双眯眯眼里全是算计,“那就要看世奇想要的是什么了?”

沈世奇并不在意施诚的态度,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当然,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施诚能主动找上他,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他给施诚也倒了杯酒,“施少爷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施诚端着酒杯没动,“我的意思是…你想要的究竟是蔺氏,还是瞿秋离了?不必急着回答我,你慢慢考虑。”

沈世奇双手顿时握紧,都是成年人,也都是聪明人,他不可能听不懂施诚的意思。

他曾经想的是,瞿秋离他要,蔺氏他也要定了。

他之前的打算就是接近瞿秋离,让瞿秋离爱上他,瞿秋离未来接手蔺氏,那他自然就把蔺氏收在了手里。

可当初太年轻,在追求瞿秋离的过程似乎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让瞿秋离越来越厌恶他,好不容易回国,还是因为真少爷被找回来了。

他也想过,好好跟在真少爷身边,哪怕是做个特助,也算是在蔺氏一人之下了。

可偏偏那真少爷把他打发得老远,要不是年前他设计跟蔺母拍了两张照片发朋友圈,那分公司估计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原本一切似乎都按照他预计的方向在走,结果,过年前他听说了一个消息,蔺父居然给了瞿秋离百分之十的股份。

这消息,无疑是惊爆了他的内心。

凭什么?

都是在蔺家养大的,为什么瞿秋离能得到这些,而他什么都没有?

所以才有了他找人去找瞿秋离麻烦的事情,结果那逼居然用泼红漆这么不入流的事情,让他想接机接近瞿秋离都没合适的机会。

而如今,有另一个机会在眼前了。

施诚的意思他很清楚,施诚想要瞿秋离。

沈世奇的拳头握了又握,半晌之后,他像是放弃了什么,举起了酒杯,“自然是要蔺氏。”

施诚眉毛一挑,酒杯碰上了沈世奇的酒杯,“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了。”

他就知道,想沈世奇这种人,野心永远比爱情更重要。

至于他自己,喜欢瞿秋离?

嘁~!无非是想玩玩罢了,像那种清冷美人在床上深陷情欲,一定很迷人。

他都已经想象到冷美人如何在他身下求饶了。

两人的算盘打得叮当响。

但丝毫没有影响到现在的瞿秋离。

年前卖出去不少的古玩,瞿秋离趁着最近生意不好,又去古代进了一躺货,把店里补得满满的。

没生意他也不急,在这条古玩街上,他之前一个月的收入就顶别人半年了。

许久没去研究室那边了。

他得要去看看。

研究室那边,年前决定了要从养蚕开始,而前段时间,小伙伴们就在全国各地的找蚕种。

他们要的不是普通的蚕种。

而是要那种瘦不拉叽,看着就不好养活的蚕种。

因为他们发现,越是瘦弱的蚕,吐出来的丝就越细越轻。

可是啊,现在的蚕都发育良好,长得都白白胖胖的,跟成年人手指头一样粗,明显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找了许久,这才通过一点人脉,找到了别人特意培育的新品种蚕,只是人家培育这蚕,不是为了吐丝,同样是为了研究。

只是研究方向不同罢了。

他们观察过那蚕去年的成长以及吐出来的丝,勉强达到了他们的预期。

花了一笔巨款,这才从人家手里扣出一批蚕种。

这年已过完,春天很快就到了,正是养蚕的好季节。

赵颐年的爸妈就是养蚕的,他为此还特意找他爸妈取了经,甚至在蚕种孵化的时候,还特意把他亲妈给接到了工作室。

瞿秋离到工作室的时候,正是一群年轻人拿着笔和本子,围着一名中年妇女,七嘴八舌的讨教着。

气氛特别和睦。

“哟,瞧瞧这是哪位呀?”一名眼尖的小伙伴发现了瞿秋离,“让我康康这位帅哥是来干什么的?”

“豆哥。”瞿秋离笑着,“别这么挤兑我,我不就是几个月没来嘛。”

那名叫豆哥是不是男孩子,是一名女孩子,因为她一急就冒痘,最后自嘲的给自己取了个豆豆姐的外号,然后又因为行事风格太过于女汉子,后来就叫成了豆哥。

豆哥嘴上啧啧作响,“你还知道你几个月没来啊?啊?要不是我每个月都准时收到了工资,我都要怀疑你这个老板跑路了。”

瞿秋离知道她在开玩笑,心里完全没在意。

其中能在这个研究室里工作的,都有着同样的爱好与目标。

至于豆哥说的工资,其实就是安市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或许他们随便换个工作,收入估计都比现在高。

其他几个小伙伴都发现了瞿秋离,放弃了赵颐年的母亲,全部都朝瞿秋离围了过来。

与刚才和谐的分为不同,现在是他们七嘴八舌的在讨伐瞿秋离。

而瞿秋离,或许在这个时候才能露出几分年轻人的活跃感,与众人嬉笑怒骂,闹成了一片。

等他们闹够了,这才说回正事。

现在研究室分成了两队,一队人在研究纱衣复原,另一队在研究失传的秘色瓷。

纱衣复原如今有了头绪,正在进展中,至于能不能成,那得要先把蚕养活了再说。

等蚕养好了,吐丝结茧之后,能不能成功织成布再另说,反正目前算是在稳步向前的。

“那我之前给赵颐年的复古纺织工具如何了?”瞿秋离问。

古代人秘不可传的技术难求,但纺织工具这种还算比较大众的物件,相对来说,不算难得,花钱就能买到。

既然是要复原纱衣,想要真正做到完美复原,最好的就是连纺织工具都用古代技术。

而且,这样也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纱衣复原的成功率。

“还没开始做。”赵颐年说,“你给的图纸几乎太完整了,到时候再找人定做就行。”

瞿秋离想了想,“反正现在还在养蚕阶段,可以先分出两个人去盯着定做纺织工具吧,多调试几回,免得到时候跟不上进度。”

赵颐年点点头,立马跟豆哥一起埋头商量去了。

瞿秋离喜欢这里,喜欢这样的氛围。

纱衣这边讨论出来一个章程,分工合理又明确,瞿秋离想了想,提议特聘赵颐年的母亲做养蚕顾问。

毕竟他们没有养蚕的经验,而这批蚕种又与常规的不同。

赵母还有点紧张,她最开始被儿子接过来,以为就是教一下这些年轻人怎么养蚕,她养了几十年的蚕了,经验还算是有点的。

但是,现在正儿八经成了研究室的顾问,她…就是个农村妇女,实在是有点不知所措,也怕自己做得不好,反而给研究室添麻烦了。

“阿姨不用担心。”瞿秋离宽慰她,“我们这些人都没养过蚕,只能通过查资料,慢慢摸索,您是专业的,有您在旁边把关,我们也要安心许多。”

赵颐年也赞同,他母亲基本上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县城,现在有这个机会,也挺好,他们母子俩也能多相处一段时间。

好说歹说,赵母总算是放下心,留了下来。

这边定好了流程,瞿秋离又去楼上了。

楼上现在是专门研究秘色瓷的。

秘色瓷,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烟岚”来形容它的釉色和器质之美。

可是它正儿八经的失传了,现代专家用了无数方式进行实验,什么温度,天气,泥土,釉体,都无法完全复原秘色瓷。

而现在他们的研究室,秘色瓷小分队,也在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实验。

小分队见瞿秋离来了,都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研究室的大头支出就是他们秘色瓷研究了。

他们没有自己的窑,每次有点新发现,都只能去外面租借,而人家窑厂开窑一次,成本本身就不低,所以他们租用的费用就更不会便宜了。

更别提他们还有各种毛病,提各种要求,烧窑的老师傅都要被他们烦死了。

再加上,他们还要全国各地的去找烧瓷器的各种黏土,反复实验。

这一笔一笔的费用算下来,真的不低。

其实,按照长期作战的准备,自己建个小窑厂比较划算。

但他们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前两年,整个研究室还是在瞿秋离的带领下复原出几件失传的工艺,上交给国家之后,国家会根据工艺的价值,发一笔奖金。

可是这笔奖金,大部分都被瞿秋离奖励给了他们这些参与人员,剩下的一部分用作后续研究。

至于瞿秋离,他们一直都知道,是瞿秋离的个人经济在支撑他们的研究。

而且,说句自己很没用的话,之前的研究,瞿秋离才是研究贡献里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瞿秋离,仅凭他们自己,根本无法做到。

“这是怎么了?”瞿秋离见他们沉默,与楼下吵吵闹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小分队主要负责人站出来,颇为尴尬地说,“最近进展不是特别好。”

他们看到楼下有进展,自己也急的,谁还没有点攀比的心思呢?

“不急,瓷哥,咱们慢慢来,资金方面现在不用担心了,我古玩店那边收入还不错。”瞿秋离能预想到这样的情况。

小分队负责人外号叫瓷哥,这回是男孩子了,因为特别喜欢瓷器,所以才加入了他们的研究。

瓷哥听瞿秋离这么说,更难为情了。

瞿秋离拍了拍瓷哥的肩膀,“咱们组建这个研究室本身就不是为了赚钱盈利,我也做好准备持续资金输入了,别慌,大胆去干吧。”

国家有不少专家都在研究这个,专家那边的研究都停滞不前,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进展不佳,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瞿秋离自己,秘色瓷的秘方,实在是太难寻了。

国家出土的本来就少,也就是说,在古代这个瓷器的生产也不算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