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 第61章鸡鸣(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鸡鸣(1)(2 / 2)

车里的主人家乃是一长一幼的父子二人,其中小的那个不过是个十岁左右的男童,还结着总角呢!他的脸圆圆的,眼睛也很亮,衣服鲜艳锦绣,他的样子一见就知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

听到汉子禀告,好奇道:“阿翁,你说会是什么人?”

被他称作阿翁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皱了皱眉:“一路上并未漏掉讯息,也未曾听说最近会有什么重要人物到临淄来——罢了,总归不关我们的事儿。先打听一番,其余的不用去管!”

说着又对男童道:“这些事不必去管!你兄长好不容易结识了几位能在胡毋生面前说的上话的人,这次去见胡毋生你得好生表现,若是能让胡毋生收下做学生最好。若是不能,也该拜一位临淄名士为老师!”

男童大概是被唠叨的多了,鼓了鼓肉乎乎的脸颊,拉长了嗓音道:“知道——了——!”

陈嫣这边则是被迎进了齐王宫虽然不是很乐意占官府的便宜,可若是诸侯王的招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说起来大家也算是不远不近的亲戚了,来到异地在亲戚家住几天确实不必有什么负担。

特别是家中亲戚还都是土豪,绝对不会缺住的地方。

住进了齐王宫之后陈嫣一行人先是休整了一两日,虽然一路上谈不上如何辛苦,但怎么说也是‘旅行’了,旅行哪有家里住的舒服!在齐王宾至如归的照顾下,简直处处和长安没什么两样。

等到恢复了元气,陈嫣就闲不住了,想要在临淄逛逛。对此,不只是她,她身边的侍奉的人也是举双手赞成!人都来了临淄了,不好好看看,岂不是很亏?

齐王刘寿则是极力照顾这个表妹,听闻她有游玩的意思,立刻安排车马、卫兵、向导,还有令牌什么的——也就是说,陈嫣甚至可以去看齐王的私产!

虽然陈嫣身边也有期门武士,但期门武士的仪仗拉出来还是太嚣张了,齐王安排了卫兵倒是更好一些。

由此,陈嫣一行首先就去看了临淄集市。

长安也有大大小小好几个市场,但很难和临淄集市相比!如果单单说奢侈品,长安或许还能压临淄一头,毕竟长安住着帝国绝大多数的贵族。但要说产品的多种多样、数量的堆积程度,那绝对是临淄更胜一筹了!

陈嫣甚至在临淄集市上看到一些外国人的身影!

其实长安也偶尔能看到胡人(不过很少见,大概要等到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会渐渐多起来吧),然而长安可是比临淄离西域近得多啊!更何况临淄见到的不只是西域胡人,还能见到此时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卫满朝鲜’人、南越国人这些人很多看起来和华夏人无异,但服饰、口音都透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

“临淄果然是临淄呢!”陈嫣忍不住赞叹!这些人来到临淄自然是为了得到临淄的商品!此时的临淄手工业为天下之冠,特别是丝织业,更是稳坐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这倒不是说齐地的丝织品质量最好、最精美了,就像‘锦’这种织物中的黄金,一直以来都是陈留郡襄邑的最好!只是齐地的丝织品品种齐全,产量巨大,而质量也能保持在普遍水平以上!

有的地方,丝织品质量或许很好,可是如果不能大规模生产,实现商品化,那么对于经济的意义就不大了。

冰纨、薄绡、绮罗、素纱各式各样的丝织品在齐女勤劳而灵巧的双手间诞生,然后销往‘世界各地’。陈嫣知道,这还不是临淄最巅峰的时代,临淄最巅峰的时代要等到张骞通西域!那个时候作为华夏商品的代表丝绸,大多数都是从临淄起运的!表面上说丝绸之路的是长安,实际上应该是临淄才对!

也正是凭借这些,临淄城中的家庭才能应对越来越高昂的物价!

说到临淄的物价,陈嫣真是被吓到了!长安作为国都,生活成本已然不低,可临淄算算帐的话,可能比长安还要高个两三倍!

临淄因为巨大的人口,在商品丰富的同时好像又什么都缺!似乎只要是这个时代有的东西,拿到临淄都能卖的掉

手工业产品还好一点,对于临淄老百姓来说最为缺乏的可能是各种农产品了——周边地区根本供不起这座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这个时候养活这座城市的就是经济规律了!

只要有钱赚,商人自然会送来临淄人需要的商品。都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柴薪、粟米这一类商品分量重、价值也不算高,如果输送距离太大,那就完全不值得了!

可是如果价钱开的足够高呢?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过去大家会说长安居大不易,米珠薪桂云云,但那是夸张而已,哪能真到‘米珠薪桂’的程度!可是在临淄,这一句夸张的话正在无限接近于事实!

奢侈品什么倒还好,陈嫣挑了几样喜欢的东西,感觉上并不会比长安更贵。但是和普通小老百姓相关的日用百货,那价格就要高出好大一截了!

帮着陈嫣去打听这些的小婢女回来禀报,婢女清都听的咋舌:“奴婢的家乡在吴地,少时就常听家人说生计艰难,物价一日高过一日,可是和这临淄城一比,竟是拍马也不及了。”

陈嫣将临淄的这个情况记在心理,暗暗觉得在临淄周边搞农业应该会很有前途。当然了,这么浅显的,大家都应该知道所以陈嫣更进了一步,觉得搞点农产品中的经济作物还是不错的。

大家都知道临淄缺乏农产品,那自然会尽可能地利用临淄周边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只要能生产出来,根本就不怕卖不出去!既然是这样,即使是陈嫣,在临淄周围恐怕也是很难拿到土地的。

当然了,如果她铁了心想要搞土地,那也不是不能,毕竟她的身份在此时就是一个无解的bug。但,她何必要那样?她又不是什么坏人!只是经营生意赚钱而已,好多想法可用,她不想也犯不着做这样的事儿!

她想着,离临淄稍远一点儿,但又不太远的地方,种些水果蔬菜什么的应该很有前途——这甚至比粟米粱米更好!粟米粱米都是能够外地运输来的,可是蔬菜水果什么的,在这个时代运输极限是很短的!

而且所需要的土地也远远不及粮食作物,陈嫣想要在离临淄不远不近的地方买几块地,搞点果园、菜园,这本身并不难。

不过现在这个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陈嫣记在了心里,却不会在没有好机会之前动手。

“唔去织坊瞧瞧吧。”陈嫣在逛完了集市之后拍板道。

其实陈嫣身边的人都不太懂她为什么要去织坊,临淄的纺织业规模确实冠绝全国,织坊也很震撼。但、但说到底也就是个织坊而已,陈嫣在长安也曾经见过少府的东织、西织,难道那个规模不大吗?

甚至陈嫣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名下的产业里就有大织坊!

这样的陈嫣为什么会对临淄织坊感兴趣?

其实陈嫣只是想看看代表此时工业化巅峰的齐国织坊到底是什么样的,她已经知道东织、西织这种皇家织造作坊,以及民间织坊能做到什么程度了。最后再看看临淄的,基本上就能对这个时代的纺织工业化心中有数。

只有明白现有的水平,才能知道她将来从哪里开始改变!

她对于纺织业可是很有想法的!

说实话,看过临淄的织坊之后陈嫣觉得挺震撼的!临淄的织坊有大有小,陈嫣当然只看了两个大的,每个都有五六百人做工!想想看,五六百架织机同时运作,在这个公元前的时代,已经很厉害了!

而据向导所说的,临淄织坊做光是官营的恐怕就有数千人!再加上私营的,数字破万也不稀奇!而且这还是不算那些在家进行纺织者而这部分的人数绝不可小看。

官营的织坊账目比较好查,每年也会上报——据说每年开支万万钱是寻常事!当然了,这些开支也不是打了水漂,或者专供王室享乐,实际上很大一批产品会流入市场。开支很大,但赚的更多!这可是少府很重要的一个财源(是的,这也归少府管理)。

陈嫣对于如何改进纺织产业其实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她虽然亲眼见过一些古代织机,但那真的是博物馆里走马观花啊!对于改进现在的织机简直毫无头绪。不过纺线的机器倒是有点想法因为她家仓库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后来为了做视频她还请人修理了一遍,拿出来摆弄过。

相比起现代机器肯定是差得远了,但和此时的手摇纺线车相比那又先进了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