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200. 番外(总) 番外三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 番外(总) 番外三 ……(2 / 2)

林从揪着御案上宫人送的一瓶插花,随口问:“太子呢?”

旁边内侍看了一下天色,“太子殿下此时应该在东宫读书或者听政。”

“皇后呢?”林从有气无力地问。

“皇后娘娘今日清晨出宫去学堂了。”

林从揪了一朵花,“我娘呢?”

“太后娘娘也不在宫中,去郊外看棉花了。”

林从扶额,“怎么都不在,郭威呢?”

“枢密使现在应该在枢密院处理政务吧!”

“朕那几个小的孩子呢!”林从实在忍不住了。

“几位公主和皇子现在也应该在跟太傅在读书呢!”

林从直接趴在桌子上,哀嚎,“朕真的好无聊啊!”

自从一统天下后,这几年,除了林从,其他人都挺忙的。

王氏在忙着推广棉花,棉花从唐朝就传到中原,开始本来是种在庭院中,当做观赏花的,当初林从第一次在某个大臣中庭院中见到三米高的“棉花”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棉花在天竺(印度)那样的热带地方,能长六米,而此时南方已经有人开始用棉花织布,林从当时有心发展一下,就让人弄到宫中打算研究一下,然后被他娘王氏看到,他娘王氏对这事很有兴趣,然后后来林从忙着北伐,就变成他娘弄了。

后来他娘在宫外的纺织厂和棉花厂,如今已经有不小的规模,而且由于有他娘太后这个金招牌,棉花开始在中原流传。

但林从也没强制推行,毕竟之前千年中原都是丝绸,蚕桑业相当成熟,也不好贸然改棉麻,所以就由它自由发展了。

不过由于棉花作为填充物做棉被实在太好了,如今棉花种植已经全国传开了。

许多人家就算不舍得地,都会在屋前屋后,种些棉花,用来做个棉被棉衣什么的。

而皇后李安在忙着办学堂,李安没有办女学,而是直接办的学堂,男女孩子都收,并且教的科目是算科。

林从当年登基时,曾想着要开办女学,但被李安阻止了,李安对林从说:“陛下开办女学的心是好的,可步子迈的太大,而且特地设立女学,从一开始,就把女学架在显眼的位子,并且把男女对立起来,难不成现在那些学堂,都叫男学。陛下平日日理万机,这事不若让臣妾来做。”

林从觉得李安说的有道理,就把这事交给了李安。

李安在接见朝臣夫人时,就多次褒奖一些管家好,擅于理财的臣子夫人,听闻有某位夫人算盘打得好,李安还特地召见,现场让那位夫人打了一次,并且赏赐了那位夫人。

事后,李安对周围侍从说:“女子,若不精算盘,不精算法,如何掌家。”

此话一出,各大世家,纷纷为自家姑娘找教精于算法的夫子。

可这哪容易找,又不是舞文弄墨,读书人也未必会。

不过也有一类人会,就是各府的账房,和国子监明算班的学子。

唐朝科举考试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林从建了新朝后,也没改,觉得这种专业人才对应专门考试挺好。

不过林从把它规范了,规定朝廷科举为九科,每年一次,并且确定规定了每科考试到底是几月几日,方便学子想考什么,照着时间来考就行。

林从还借着一次科考舞弊,推行了糊名和誊抄。

其中的明算,主要就是数学、算账,这个虽然比主流明经、进士有所不如,但是一直也有不少人学。

毕竟户部和许多节度使身边管钱粮的支使,都是这个出身。

而如今,这些学生受到了各大世家的抢夺。

不过很快李安发声了,表示国子监的学子,是为了给朝廷输送人才的,世家不可和朝廷争人,不过家里让女儿学这个想法是好的,她身为皇后也觉得十分有必要,于是李安亲自召见国子监祭酒,让国子监祭酒扩充明算班,准女子也可入学。

本来还有人反对,可李安一句话就怼回去,“难道你以后愿意娶一位连家中钱财都无法打理清楚的贵女回家吗?”

朝中反对的人顿时偃旗息鼓。

而入明算班的学子,按照科举规定,要学习《九章算术》、《孙子兵法》、《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还要学习和其他科举一样的《五经》。

这要学出来,真不比那些明经进士差,而且还偏理科。

林从看了对李安的操作佩服不已。

而至于那么上学的女孩子能不能悟得他和皇后的深意,林从叹了一口气,那就看她们造化了,他和皇后已经给她们打开了一个口子,最后能不能开花结果,那就要靠她们自己了。

不过好在唐朝风气比较开放,这时男女也没啥大防,其实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私塾也是儿子女儿一起读的,毕竟现在还是私塾,请个夫子,父母肯定觉得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所以林从对这事以后的发现还挺乐观。

而这几年,也如林从所料,越来越多的姑娘开始从小上明算班,现在不仅国子监扩招,各地的府学明经班也都扩招。

甚至因为需求量巨大,各地还和私塾一样,开始办明算私塾。

李安也捐钱办了几所义学。

所以他的皇后李安也经常挺忙。

至于太子李重信,因为之前契丹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一开始就理不清的继承权,这三支后代谁都觉得自己有继承权,所以隔三差五还造个反,这皇位之争激烈程度,林从在中原听着都心惊地程度。

隔壁契丹还没反思,林从倒是好好反思了一场,痛定思痛,林从在天选十二年,长子李重信十岁生辰时,立了李重信为太子。

对此朝中冯道等重臣也都很支持,李重信虽然年幼,但小小年纪已聪慧好学,再加上当时林从就三个孩子,两子一女,长子李重信最长,后面是公主,再后面才是幼子,当时公主和幼子都还小,还未断奶,确实立李重信最合适。

这也是当初林从特意为之,有意把老大和后面的孩子拉来年龄。

老大若行,后面的孩子一出生,就看着自己的大哥哥已经很大了,下意识有个差距。

老大若不行,十岁也能看出好歹,就可以再练小号。

林从亲自为儿子李重信请了冯道做太傅,和凝做讲师,并且平日自己和王氏还有皇后亲自教导。

好在老大也没长歪,今年刚刚加冠,已经出落成翩翩青年。

而林从也发现大概他这儿子是从小在宫中接受了正统的帝王教育,平时打理朝政居然比他还得心应手。

林从以前忙着怎么平定天下,也乐得放权,如今他家老大已经能帮着他打理朝政了。

于是,自从林从平定天下后,林从现在的活,就是每个月初一、十五那两次大朝会。

一个月三十天,他工作两天,歇二十八天!

他又不好色,又不好赌,又不好玩!

林从趴在御案上,他怎么可能不无聊!

“啊啊啊,朕好无聊啊!”林从在皇宫捶了会桌子,突然抬起头。

“要不朕去打个契丹,把草原也并入天/朝吧!”

番外六

明陵国家级保护陵园

五一小长假,一群戴着小黄帽的小学生被班主任领着,依旧进入一个墓穴。

前面导游拿着小喇叭正在给这群小朋友讲解。

“这是明·天选帝的陪陵,这里面放了天选帝一生的收藏,来看这第一件,一块雕版,这是天选帝在宰相冯道进献《九经》雕版时,得知雕版大成,十分高兴,让人多刻了一版,当成纪年版!

从这块板上,我们可以看出字体优美,间距适合,一版分为六列,每列八个字,这证明了我国古代雕版第一次有规范的排版意识。

这第二件,是一个织布机,这是天选帝母亲昭懿太后发明的。当然,也可以说是改良的,因为据说当时南方已经有这样的织布机,不过史学上还在争论,我们可以等他们争论完,不过昭懿太后是历史上第一个推广棉花的,这个是可以确定的。

这位昭懿太后曾带着天选帝幼年改嫁,母子一直相依为命,所以天选帝对其母十分孝顺……当然,昭懿太后因为人生经历精彩,如今已经是各大古装剧女主,各位小朋友想必也看过,很熟悉,这我就多做介绍了。”

一个小朋友举手,“导游阿姨,那她到底和刘鄩是真爱,还是明宗皇帝是真爱?”

导游大汗,“小朋友,你还太小,不适合讨论这个问题。”

小朋友不在意,“我是替我妈妈问的。”

导游忍不住问旁边班主任,“现在小孩子都这么早熟吗?”

旁边班主任想到之前的大火剧,也忍不住好奇地问:“王淑妃到底爱刘鄩,还是爱明宗皇帝?按理应该爱皇帝,否则不可能最后进宫,可她又给前夫两个儿子请封,这不是真爱说不过去。”

导游忙擦擦汗,往前走,接着说:“这边一摞书是明算教科书,这是天选帝的皇后开设明算班用的,当然,这书原来出土时,真版因为太过脆弱,已经紧急处理被保护起来了,这些是仿版。

我们知道,天选帝皇后是推广男女同堂,同教材,同科举的首位皇后,这也是后来我国女数学家,科学家辈出的原因,我国第一批科弹研究和第一批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少就是女性,可以说这位皇后居功至伟,而这位皇后和天选帝是真爱,两人是娃娃亲,青梅竹马,天选帝登基后,几十年不曾纳嫔妃,后宫只有皇后一人。”

班主任在旁边感动地稀里哗啦的,“这样的真爱,这样的大女主,为啥电视剧不多呢!”

导游木着脸,“两人一点问题都没有,难道你让编剧写一部从头也没后宫争斗,也没陷害打胎,也没你死我活剧,全程平平淡淡的两个人,这剧卖点是什么?”

“甜宠啊!”班主任兴奋地说。

导游嘴角抽抽,“可在文献记载,天选帝曾亲口说过自己喜欢干事业的女子,最讨厌菟丝花,更讨厌柔柔弱弱的,他和皇后更像事业搭档,而且天选帝好像本人也比较直男,不浪漫,不符合现在的甜宠文。”

班主任叹气,“还是编剧不会编,其实纯搞事业的男女主写好了大家也会喜欢看的。”

导游还有工作要忙,可没空在这聊天,就带着小朋友到最里面,一张石板地图前。

小朋友们哇得一声,“这石板好大哇!”

“这其实是个壁画,当然,它确实是一块巨大的石板,但专家们觉得它应该是个壁画,只不过天选帝怕它因为时间而损坏,特地用了大理石材料。

这是天选帝当年征战天下最后的地图,我们来看,这幅地图南到南海,北到西伯利亚,真的非常大,我们知道唐末开始,藩镇割据,天下四分五裂,而且当时草原上的契丹崛起,所以天选帝继承后晋时,领土很小,后来天选帝亲自领兵北征,夺回了后晋石敬瑭割出燕北,又派兵南征,统一长江南北,一统中原,后来在天选二十二年,出兵关外,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击败了契丹,并且抓住了还在醉酒睡觉耶律璟,灭亡了契丹,并且一直打到了北极圈附近。

不过这个现在有疑惑,这个地图上虽然画了北极圈附近,到按理说当时的条件,是打不到的,而且史书对灭亡契丹,有明确的记载,但对天选帝的大军打到哪,居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天选帝根据自己打仗画的地图,却画到北极圈附近,而且和现在卫星地图拍的一样,所以这事至今是未解之谜。

而且不止这个,南边也很奇怪,天选帝把全部南海都画上了,东南亚那些岛屿也都画上了,可天选帝自己擅长陆战,并不擅长水战和海战,他从没出过海,不明白他为什么也画上,不过明时已经有海船出海,而且有东南亚小国来天/朝上贡的记载,现在史学家认为,或许这在当时也默认为领土。当然这些,我们还是等着史学家来论证吧!

总之,这幅壁画,就是天选帝的征战图。

天选帝当时在自己六十大寿让人绘制完,特地用雕版刊印了上万份,广泛送给各国商人和来使,并且令史官收藏了多份在藏书阁。

而且当时刊印时特地用了特定的纸张,非常耐保存。

所以各国都有流传到现代的,目前都在各国博物馆中。

我国有几个博物馆也都有。

因为是这张图在各国流传已久,现在史学家虽然对天选帝功绩有所怀疑,但当时国外对中国古代领土大小的认知就来自于这图,所以如今我们争南海,讲自古以来,南海就是中国领土,各国对这点一般也不会反驳,而是讨论现代,进行扯皮。

……

好了,这就是天选帝的陪陵几个主要大物件的来历,还有其他的,都是一些小物件,每个旁边也都有文字说明,上面也有拼音,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看看,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到。”

导游口干舌燥的讲完,正要摸出包里的矿泉水喝一口,旁边一个小朋友问,“导游阿姨,皇陵为什么没有大棺材,我们之前看的别的都有?”

导游喝了一口水,随口说:“这是陪陵,不是天选帝真实的陵墓,他建了好几个一模一样的陪陵,里面的东西都一样的,大概就是为了宣传他自己的丰功伟绩,而至于他自己的陵墓,史书上居然没有记载,不止他的,他皇后他母后的,至今考古学家也都不曾发现,但按理说史书应该记这事,所以现代研究历史的那些学者专家也觉得很奇怪,现在还在争论中……”

不远处的开封市政府家属院

1号楼

林从提着两塑料袋东西,进了门,就看到客厅沙发李安正抱着一个平板看东西。

“怎么窝在这里,不去书房?”林从放下东西。

“娘在三楼直播呢!”李安头也不抬地说。

“原来如此,”林从了然,王氏三楼的房间正在二楼书房上面。

林从随手从刚买的饮料拿了一瓶拧开给李安,李安直接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疑惑地抬头,“这是什么?”

“椰子水!”林从指了下瓶子上的椰子,“热带水果。”

李安点点头,又喝了一口,“还行,比昨天那个带泡的好喝。”

林从哭笑不得,“那是可乐!”

林从又拿了一个冰激淋打开给她,李安直接接过,熟练地挖着吃了一口,立刻赞道:“这个酥山味道不错。”

“现在叫冰激淋了。”

李安点点头。

林从又拿了一些东西给李安认,等认完,林从笑着拍拍手,“行了,咱们从一天各种生存技能,到第二天各种电子使用,到现在连零食都认了,应该常识够了!”

李安听了顿时开心起来,“好歹结束了,我都认了一个月东西了。”

林从也忍不住感慨,“等会再把这些东西给娘认认,我也好歹完事了。”

“那我们可以出去了?”李安一听兴奋地说。

“可以在附近逛逛,咱们的户口还没补办好。”林从笑着说。

“能在附近转转也好!我来了都没出去过!”李安开心地说。

“行,那等娘直播完,我们先到旁边的公园逛逛。”林从说道,“不过娘也厉害,当时学手机使用时就学会玩直播了,现在天天展示自己的唐朝明朝发型,和各种梳妆小技巧,粉丝天天蹭蹭的长,我看过些日子,娘能凭此就业了,我如今学历清零,难不成还要啃老?”

李安拍拍林从,“别担心,我也找到工作了,我养你,不用让娘破费!”

林从震惊,“你也找到工作了,什么工作?”

李安把平板给林从,“故宫博物院科研所悬赏认识契丹文的,按字数给钱,契丹文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几千个呢,我算了算,我要认完了,我们一年都吃喝不愁了。”

“契丹文,契丹都被我灭了,他们还研究?”林从嘴角抽抽。

“就因为灭了,时间短,认识的少,价格才高嘛!”

林从看着认真认字的李安,突然发现,他娘弄了直播,他媳妇弄了古文认字。

全家,就他没就业。

他得干什么啊?

去辅导学生,可他现在没教师资格证,再说高中物理也快忘没了,他现在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身武艺。

林从挠头,难不成他开个直播,直播耍兵器?

正想着,李从审从外面回来。

“大哥!”林从和李安起身。

李从审从随身带的包中拿出三个户口本,给林从李安,林从李安忙接住,林从惊喜,“大哥,这么快就办出来!”

李从审笑道:“是你们运气好,正摊上人口普查,否则费劲了。”

林从这才想起来是人口普查大年,也万分庆幸,否则他们想落户,不知道有多难。

“有了户口,得庆祝一下,我定了菜,等会送来,咱们今晚上好好搓一顿!”李从审豪爽地说。

林从和李安自然是赞成。

一个小时后,众人看着电视,林从和李从审兄弟俩喝着酒,说着那些年的事,突然,电视上播到南海,李从审想起那个地图的事,忍不住问:

“你当年打契丹真打到北极圈?”

“当然没有!”林从直接说:“真打到那,转运粮草得费多少力,那就劳民伤财了!”

“那地图?”

林从随口说:“反正那边又没有国家,我画地图干嘛不画范围大点!你看千年后,所有人都认为我占的!”

李从审绝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