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百里千刀一斤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百里千刀一斤漆(2 / 2)

割漆时的刀口还不能超过十刀,每割十天需歇十天,每割一年需歇一年。

因此古时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由于漆黏稠的特性,髹漆工艺也将蚌片、角骨、金属、玉石、琉璃等材料镶嵌成图案装饰漆器,这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有螺钿、金银平脱、百宝嵌等工艺技法。

螺钿漆器早在商代就出现。《髹饰录》称“螺钿古者厚而今者薄”。

唐代的艺匠也用螺钿髹饰铜镜,别致新颖。

明代中叶,开始盛行螺钿加金银片髹漆工艺。

清代初期螺钿制作发展到高峰,工艺精巧,贝壳呈黄、赤、白等莹光变化,各色之间相互交相辉映,与漆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洋溢着吉祥、奢华之气。

螺钿,是最为富丽的漆器髹饰技法。

乾隆皇帝雅好古器,以致复古仿古器大盛。

漆器造型多模仿瓷、玉器以及古青铜器之制。

剔红嵌螺钿仕女花卉纹琮式瓶,仿自玉琮之形,体现乾隆皇帝“怀抱观古今”的思想。

造型古朴端庄,构图生动,色彩鲜丽,层次丰富,纤巧精工,令人称奇。

这肯定也再一次反映了,乾隆时期漆雕炫耀技巧、繁缛奢靡的艺术风韵。

故宫展出的乾隆雕漆类有50余件文物,展览中,又将这50余件文物细化为6个章节。

分别为文人典故、仿古、仿明、吉祥寓意、陈设赏玩、功能专属。

比如其中一件乾隆款剔红“赤壁宝盒”,就作为“文人典故”的代表。

这件四方形盒,上下三层,四角饰如意形凸起。

外髹红漆,盖面雕赤壁图,苏子与客携酒与鱼,泛舟于赤壁之下。

此时“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二客仰见明月映照临江峭壁,顾而乐之。

盖内中央阴刻,戗金“赤壁宝盒”器名款。

外底中央阴刻戗金楷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北宋家苏轼,两次携友游览赤壁,著有前、后《赤壁赋》。

古人常根据文中描写进行艺术创作,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

这件作品,就表现了《后赤壁赋》中的场景。

乾隆款剔红“赤壁宝盒”,同样以展现人物趣味的一件“剔红山水人物图磐式盒”。

盒仿玉磬形,天盖地式,几座下出如意式足连托泥。

通体雕红漆,盖面饰群仙祝寿图。

它以连绵的群山和浩瀚的海水为背景,表现八位仙人渡海前来祝寿的恢弘场面。

空中二仙人驾鹤盘旋,水中升腾祥瑞之气。

盖面上端的蝙蝠与磬式造型组合,寓意“福庆”。侧壁采用通景画方式,亦雕祝寿、献礼等吉祥图案。

盒内盛放随形子盒四个,装饰描油勾莲纹,图案工整清雅。此盒装饰图案复杂,人物众多,但构图疏密有致,主次分明。

特别是人物刻画神态各具,体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