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武侠修真>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弑神终认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弑神终认主(2 / 2)

那可是“天罚”啊,在李治答应李世民接掌大唐的时候,杨婵就私下里提出过自己的担忧,却没能劝住执拗的李治。

看到文武百官都拥了过来,杨婵才上前一步,将好奇心爆棚的小沉香给拉了回来,总不能让这孩子当着这么多人放肆吧?

“哈哈,沉香啊,你可要快快长大,什么时候能够自己独挡一面了,老爹所拥有这一切都会留你的。”

也不怪杨婵有些‘小题大做’,在大庭广众之下妄自议论皇帝之事,即便已经是太子身份的李沉香,都是要犯忌讳的。

可惜,李治却根本就不理会那一套。

自己已经是大唐的帝君,现在就沉香这么一个儿子,就算今后再有其他的儿子,这个可是自己亲手所立的太子啊。

即便小沉香顽劣,又能顽劣到哪里去呢?

就算是真的无可救药了,大不了让他投胎转世,入轮回重修之后再来继承皇位。

“老臣恭贺陛下,刚刚继承大唐皇位,就受到‘天道’的恩泽,实乃亘古未有之事也,合该我大唐当兴!人族当兴啊——”

走在众臣最前边的,竟然是那位大唐的军神李药师?

李药师此时哪里还有半分的老态,大步流星、精神矍铄,一双如灯的利目中发出了炙热的光芒。

对于韬光养晦了多年的李药师来讲,众目睽睽之下,他有如此行径已经算是“异常失态”了。

“哈哈,药师公过誉了,如今魔族肆虐大唐,朕又刚刚登基,正当驱除凶魔,还我大唐一方净土,不知药师公可愿助我?”

看着眼前的李药师,李治脑子中灵光一闪,当着众人的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原来,这李药师在此次封赏之中,并没有任何官职或爵位上的变动,顶多被李治加了两千户食邑而已。

这老头子倒没有发出任何的怨言,时至今日,即便李治没有当面挑明什么,李药师也能猜测到,对方恐怕早已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和来历。

李治荣登九五,李药师的心情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这已经彻底触动了数千年来的“规矩”啊。

因此,李药师在等着,等着“上边”会不会有所表示?

果不其然,李治刚刚落座龙椅,就迎来了“天罚”。

当然,方才李治的经历,在大多数文武大臣眼中,他们并不知道“天罚”为何物,更理解不了其中的惊险程度。

可如今,李治安然归来,李药师就又一次被震惊了。

那可是“天罚”啊,渡过了“天罚”,岂不是说李治以“太乙金仙”之躯继承人间帝皇位,已经算被“天道”认可了吗?

既然没有多少人识得“天罚”,李药师索性就杜撰成了“天道”的恩赏,毕竟李治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

“陛下如今乃是‘天选之人’,所行所作自然是顺乎天道的,但凡陛下所差,老臣无不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一年多没有接到本尊的消息,据悉魔族已经开始了对天庭的行动,李药师也不清楚他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李治登基为帝,不亚于横空出世一位雄主。

别人或许习惯了凡间帝王只是“天子”的地位,他李药师从本尊那里获取的信息,可是有着别样的记忆啊。

“好,既然如此,朕今日就当众加封李药师为‘降魔大元帅’,鲁托罗、因陀罗、苏定方、侯君集等将皆在其麾下听令。”

“药师公将兵三万,并燕赤霞麾下三百‘筑基’期以上的修士,一路北上、横扫群魔。”

“到了北疆之后,配合凉王殿下和徐茂公等人,可相机而动,至少将整个‘贞观城’和安北都护府管辖之内的魔族,悉数诛杀殆尽——”

与外隔绝了几个月之后,长安城终于又收到了来自北疆的消息,喜忧参半。

忧的是,徐茂公驻守的“安北都护府”所在地,最终还是被魔族给攻破了。

尽管徐茂公已经全力抵抗了,终究也落了一个城破地失、死伤惨重,就连徐茂公自己都负了伤,无奈只能向北去投靠了“贞观城”的李恪。

李恪这几年来,在北疆过的那叫一个充实啊。

“贞观城”的主城早已建造完毕,完全按照李治当年给的图纸修建的,甚至在主城的东西南北中,各自还设立了一座防护阵。

这五座防护阵,又地占五行,更是组成了一座五行相生、生生不息的五行大阵。

可惜能够入阵主持的人太少了,李恪算一个,同在北疆的程家兄弟,也勉强能够主持一阵。

没有了来自长安城的忌惮,李恪还真就当起了逍遥王爷。

当然,他自身的修炼并没有落下,有李治赠送的“体诀”和“心道”二则功法,这位逍遥王爷除了时不时围绕“贞观城”巡视一番,就是潜心在此修行了。

魔族肆虐三界,作为人族最大国度的大唐,也受到了全面的攻伐。

除长安城外,其他地方纷纷陷落,而北疆却有两个地方在坚挺着,一处是徐茂公驻守的“安北都护府”,一处就是李恪的“贞观城”。

可惜,对方重点进攻的方向,一开始就放在了“安北都护府”,徐茂公苦苦支撑了七日,“安北都护府”还是被魔族攻克了。

“军师大人无需气馁,胜败乃兵家常事,既然侯将军已经被派往长安,想来很快父皇和九郎就会做出决断的。”

看着有些颓废的徐茂公,李恪也只能好言相慰道。

好在前来围攻“贞观城”的魔族并不多,只来了百余人,最厉害的也不过是两名“金仙”高手。

当然,要论单挑,整个“贞观城”都找不出一个人了。

可惜,李恪一开始就没打算硬碰硬,直接开启了五行防护阵。

因为魔族自南而来,李恪就自守“南方丙丁火”,两侧分别是程处默坐镇的“东方甲乙木”,和程处亮坐镇的“西方庚辛金”。

当徐茂公带着残兵败将到达“贞观城”之时,进攻“贞观城”的魔族再一次被守城的唐军给打退了。

“三殿下,哎,老臣有愧于陛下重托啊——”

看着长相酷似李世民的李恪,徐茂公百感交集,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了李恪的安排,徐茂公亲自去了“北方壬癸水”。

一则防止魔族之人绕道北城偷袭,二则也算是一边养伤,一边等待长安城的援军。

“老臣李药师,必不负陛下所托,愿提我大唐纠纠劲旅,北上荡平群魔——”

说这话的时候,李药师双目圆睁,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亲率大军了吧?

虽然只有三万,却已经抽调了三成长安城的防护,当年北疆兽潮之事,让大唐折损了不少好儿郎,李治却没有让人扩大增兵。

兵在精而不在多,尤其这还是一个神佛满天飞的世界。

不说别的,就算是燕赤霞统领那千余“丽竞门”的人,李治自己都有些看不上眼,也能够尽数屠灭数万人的普通军队。

李药师的激动倒不是装出来的,魔族肆虐三界,先灭灵山、又侵大唐,如今还在进犯天庭。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李药师都想着荡平这些魔族,更何况,新皇李治一出手,就派了两名阿修罗族魔将给他。

那可是两名“大罗金仙”后期修为之人啊,就算是比起他的本尊来,都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陛下,既然药师公率军北上,老臣也不愿在长安城里歇着,想随荡魔大军一起,哪怕是替大军看看粮草呢,也能略尽绵薄之力。”

李药师刚刚表态,从文臣堆里也走出来一人。

“这位是?”

眼前这位文臣,看样子怎么也得有六七十岁了,半白的须发,微微有些发福,也有着“金丹”期的修为,一个正四品的中书侍郎?

“陛下,此人乃是中书侍郎许敬宗,也是追随太上皇多年的老臣了”

看到李治叫不出这位文臣的名字,一旁的百官之首房玄龄,急忙进一步奏道。

原来是他啊?

许敬宗这个名字,李治可是清楚的很,甚至可以说是“闻名已久”,此人也算是一个难得的能臣。

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在整个贞观朝不算太显眼,而贞观之后的数十年,此老可蹦跶的很啊。

“既然许侍郎想为大唐尽忠,朕自然没有不准的道理,就命许侍郎为降魔大军的随军记室吧。”

许敬宗当众所请,李治这个初登大宝之人自然不会驳了他,在李治看来,此人也许私德有亏,这能力嘛总还是有的。

“臣许敬宗必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这不过是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没有人将它放在心上。

大唐新皇刚刚即位,在大封文武之后,第一封诏令竟然就是北上驱魔,顿时令整个长安城都为之一震。

当然,大军出征总要做些准备,更何况此次讨伐的对手还是魔族,这也是李治为何将两名“大罗金仙”后期都派出去的原因。

拟定正月十五一过,大军就正式开拔,在此之前,燕赤霞率领的三百名“筑基”以上的修士,先一步出发了。

他们的任务不在于攻城略地、斩将夺旗,李治算是把他们当做加强版的“斥候”在使用了。

既然想荡平整个北疆,总得跟“贞观城”的李恪他们取得联系吧,同时也把新皇登基的消息传遍北疆,而对于李恪等人封赏的诏书自然也得带过去。

“父皇,您和母后这是要永远搬到‘丽政殿’来居住了吗?儿臣刚刚登基,您就这样做,是不是”

当李治处理完所有的琐事,甚至还安排了文武重臣一顿贺年酒之后,才转身回到了“丽政殿”。

可惜,此时的“丽政殿”已经大变了模样,自家的三个媳妇和儿子沉香,已经被老爹李世民给“赶”了出来。

而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此时已经搬进了李治他们原来住的寝殿。

这都叫什么事啊?

自己在“含元殿”登基为帝,回来反而被自家老爹给鸠占鹊巢了?

“雉奴啊,你如今已经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了,就应该住到‘大明宫’里,再住在这‘丽政殿’就不合适了。”

“这里本来就是朕和你母后的地方,只是中间借你住了几年而已,再说了,就算是改成了‘晋王府’,你不也没我们住的时间久吗?”

好吧,看着李世民那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李治居然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

实话实话,比起那规模宏大的“大明宫”来,李治还真就稀罕自己这个小小的“丽政殿”。

可惜,小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呢,他能跟自家老爹、老妈抢房子住吗?

当然,“晋王府”再次更名为“丽政殿”之后,大门就不再启用面向“永昌坊”的那个,而是又把当年封闭的,朝向皇宫这一侧的殿门给打开了。

“好了,不要再为这个小事争执了,为父找你来,其实是有些事情想同你商量。”

看到李治还是有些执拗,李世民就朝老太监张阿难摆了摆手,示意他去侍弄一桌酒菜过来。

这是李治原来的书房,当然,现在已经被自家老爹给霸占了。

“不知父皇有何吩咐,可还是为了四哥之事?先前儿臣是想给四哥一些封赏的,听说他的府邸真的损伤不小”

看着李世民一脸的郑重,李治还以为他又想起了魏王李泰。

毕竟在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魏王李泰所得的恩宠,那绝对是排在最前列的。

此次李治登基大封群臣,李世民却独独让去掉了李泰的名字,难道说他此时又反悔了?

“不要再提那个畜生的名字,哼,自己没什么真本事,却要强行出头,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一提起魏王李泰,李世民气都不打一出来,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看着李世民愤怒的样子,李治也急忙住了嘴,亲自小心翼翼地给老爹的茶碗里续上了水。

“雉奴,如今长安城外的魔族已退,正是储备力量,扫荡群魔,还大唐百姓清明之时。”

“朕听说你已经下旨派出了李药师,此人确有大才,如果能为我儿所用,必是大唐之福。”

“有李药师亲率阿修罗族两魔将,又有恪儿和徐茂公等人在,想必北疆不日可定,而这京畿和整个关中,我儿可放手让秦叔宝去做”

到底是做了多年的帝王,即便嘴上说退位去当太上皇了,自家儿子刚刚登基,还是要忍不住提点一番的。

“父皇勿忧,整顿关中一事,儿臣已经知会秦伯父和房相了,想来一月之内必见分晓。”

长安城是大唐国都所在,关中平原又是大唐的核心,李治怎会让魔族长期在次肆虐?

别说是关中,就算再稍远一些的河南道和河东道,他都已经做出了安排。

那两处本就是人族繁盛之所,又有太原和洛阳这样的陪都在,自然被李治列为首要清理的地方。

“嗯,不错,我儿能想到前边,可见是用了心的。”

神通高绝和治国理政是两码事,尤其是李治这样的,从小在宫里待的时间就少,更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军政之事,李世民还真担心他一时玩不转。

“雉奴啊,你回来也有些时日了,这长安城外尚有一人,你也应当去拜会一下了。”

李世民浅斟了一杯酒,悠悠地望向长安城的南边,似乎他真能够看穿这十数里长安一般。

长安之南,“启夏门”外十里处,一座庙宇静静地俯卧在夜色之中。

风吹风铃,五层高塔之上,一位佛陀,青灯高挑,夜诵阿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