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珠玉在握> 22. 佞臣 佞幸于您也是福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 佞臣 佞幸于您也是福分。(1 / 2)

谢无寄整个一滞。

“害臊”,这个词让他更加抓紧了衣带,手背青筋一凸。

这直接的挑明,让他非常的……不知如何反应。

元苏苏果然很,坦荡,直接,不畏人言,不在意世俗常规。

这样的人太吸引人,所以难免会有许多狂蜂浪蝶、野猫野狗围绕,意图沾染。

他要更加警惕一些。

然而更加令他不知如何反应的是……

人都是她的……

冰凉的手,贴着身上的皮肤,却感觉有些微烫。

谢无寄有种汲汲营营、毫无防备之间,得到了太多,而一瞬间被淹没的窒息感。

他竟然这么轻易就归属于她,感觉到茫然。

原来这样。

就可以?

元苏苏实在是不理解谢无寄的反应。

在庵堂里垂死的时候,都落落大方的不介意,怎么现在这副躲躲闪闪的样子。

她不耐说下去,把书背面扣过来,道:“听我的就对了。我控制欲很强。”

等她走后,林护卫才胆战心惊地压着乱飞的表情,看了谢无寄一眼。

却见他握着腰间的衣带,低眉顺目地垂着眼。

最后,才对着人去楼空的房间,说了一声:“好。”

林护卫胆寒地掐了掐眉心。

一定是他的错觉,不然他怎么会觉得谢无寄有点开心……呢?

元苏苏那日用谢无寄的衣袍伪造假尸的时候,发觉过一些迹象。不过当日情急,并没有留意,现在想起来,才觉得李家着实是一家子人才。

他的衣裳外面看着是普普通通的布衣,虽简朴但也干净;内里却格外粗劣,行动间砥磨肌体,叫人苦不堪言。

剪谢无寄头发时,也发现他长发底下有一截断发。

她是情急不得不剪,从前却又是谁铰了他的头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毁,剪发更需要郑重。即便是需要修剪,也没有这样直接剪下一截的。这种羞辱,不啻于髡刑。

何况他的父母是陛下和皇妃。李妃已经去世,他在世的双亲只有陛下。

这简直是……

诅咒陛下之意。

倘若陛下知道了,必然大发雷霆。

不过好在,谢无寄头发多,看不出来。

李家两口子知道他是皇子,却还敢这样做。

人才。

很难不怀疑,是不是有人指使他们这么做。

元苏苏呼了口气。

这么缜密阴狠的事,谢璩太有嫌疑了。

怪不得他这些日子对谢无寄不闻不问,一心查案,原来是早已备好后手。

得找个机会,让李家人永远也翻不出水花才好。

并且要做得小心,以免让陛下怀疑,他们开不了口是为了隐瞒谢无寄的过往。

十日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灵山居士该在供墨楼布讲佛法的日子。

谢无寄也下得地,不用再坐轮椅了。

他和何清宁一乘轿子,跟着元苏苏上了方寸山。

何清宁撩开帘子看看窗外的树影,新奇说:“不知道元小姐要请什么高人,如此郑重,想来是哪位大能。”

他说着,又想起来,“对了,我有一个旧友恰好也来了江淮,前些日子说借住在方寸寺,还未上门拜访。正好今日去,与他打个招呼。”

他转头看向谢无寄道:“这位旧友虽在山林之间,闲云野鹤,但知交极多,见闻极广。更是一手好画技,如果有机会,我亦想引荐你与他结识。”

谢无寄抬了抬眼,静默半晌后,说:“好,老师。”

前世也是这个时候,何先生向他介绍了灵山居士,只是这次……

谢无寄顿了顿。

既然元苏苏都记得他那么多事了。

那这次来拜见的……会不会就是灵山居士?

他须臾间抬起手,想撩开帘子,却又停住,轻轻放了下来。

他要听元苏苏的话,先看看她想做什么,随后再做决定。

一行人在供墨楼下停下来,楼下听灵山居士布讲的人不少,已经挤了一大片。

他这些日子已经在江淮坊间传开名气,说有个居士不忌讳妇人问佛求道,有疑惑困难,都可悉心开解,已经很受妇人们的欢迎。

前朝佛教兴盛,妇人们居家无事,便喜欢寄托宗教。乃至在僧人劝导下,散尽家财供奉香火,大大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前朝皇帝下令严禁妇人进寺庙,只是哪里管得下来,私下还是香火繁盛。

如今虽已改朝换代,但禁令威名犹存。

难得有精通佛法的居士既愿意替妇人布道解惑,又不劝她们供奉香火,很快便传开了名气。

灵山居士,从始至终就是这样一个人。

心怀万民,不以身份芥蒂;怜悯悲苦,仍有救世之心。

在元苏苏所识的所有人之中,是最无限接近于圣人的一个。

窦崇光正在供墨楼下,洋洋洒洒地讲着佛法。

山间青雾褪去,晓日才照林间。方寸山的顶端,高高一座钟楼成了他的背景。僧人登楼敲钟,声音渺远,飞鸟振林。

提着衣裙起坐告别的妇人们渐渐散去,窦崇光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往下山的道上看去了一眼。

十日前,那位小姐说今日会来见他。

他早看出那位小姐出身不凡,气度拔群,行事也十分英气大方。

又是一口说出,对他的治世之论感兴趣。

窦崇光很是惊讶。

他平日从来不谈议朝堂政事,亦从不对人出口治理方策。不过是那日一句有感而发,便让这位小姐注意到他胸中似有丘壑。

这是一个目光敏锐的人。

窦崇光这样想着。

并且,是见过世面,见过民情,也关注朝堂的人。

窦崇光十分感兴趣。

他知道世俗对女子束缚太多,寻常并不会愿意对女学生讲这些。也不知她师从谁?她母亲可也见闻开阔?

等到此时,还未看见来人。

窦崇光也按得住气,与僧人谈笑。

顷刻间,有僧人说:“前面有香客,好大的排场。”

窦崇光看过去,只见两顶轿子行来。

便如福至心灵一般,转过眼去。看见第一顶轿子上下来一位小姐,正在想如何招呼,便见后面一顶也下得人来。

窦崇光看见还在对身旁少年絮叨的中年人,一时愣了会儿。

好半天才出声道:“子道兄?”

正在嘱咐的何清宁一愣。

元苏苏也一愣。

她想过来什么,打量着他们,这才问:“何先生认识?”

……

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供墨楼五层,两面通风的房间里,四人围着小几相对跽坐,面面相觑。

安静半晌,是窦崇光率先开口,清咳一声:“子道兄多年不见,还是风姿不减当年。”

何子道沉默到现在,也才尴尬笑开:“原来就是贤弟,真是巧啊!”

两人哈哈了一会儿,察觉另外两位年轻人毫不应声,便迅速地把声音压了下来。

窦崇光看了看左边的谢无寄,又看看右边的元苏苏,觉得这位小姐的话题不好切入,于是犹豫着从这个和自己旧友看着关系密切的少年身上入手。

“这位小友相貌不凡,体格清俊,可是子道兄的子侄啊?”

何清宁浑身顿时一个激灵,立刻道:“不不不,并非我的子侄,乃是我的学生,学生。”

窦崇光恍然:“原来是这样,不曾听闻子道兄收了学生,想来是天赋出众,学有所长了。”

“过誉,过誉。”何清宁顶着元小姐的目光,说话都不太自在了,“他确实天资过人,不过我却不是什么好老师。”

四人又沉默下来。

最后,还是元苏苏开口。

“既是大家相识,也不必太过拘谨了,今日便把话敞开了说。”她语气和蔼,却不容拒绝,自然而然地主宰话题方向。

“我姓元,是京都元氏的后代。我本是想请居士为师傅,为我讲解治世之道、察人之能,却没想到出了这些意外。”

她语气平静,把对面那个少年也介绍了一番,“不瞒居士,他是流落民间的皇子。”

窦崇光扶在膝盖上的手一抖。

等他反应过来说了什么,便迅疾地望向旧友何清宁。

看他满脸的不可置信,何清宁很想举袖捂脸,此刻却只能点了点头,证实确实如此。

他也很想问,他一个罪官幕宾,何来的身份和脸面做皇子之师啊!

元苏苏很快地将谢无寄的身世讲了一遍,谈吐清晰,言辞流利,很快也让窦崇光陷进她的话里,深深地思考了起来。

谢无寄便坐在对面,静静地看着她。

看着元苏苏,犹如介绍自己的所有物一般,将他介绍得清清楚楚,了若指掌。

他认真听着,一点也不想插话打断她。

元苏苏也对这种执掌一切的状态很满意。

她喜欢说话,喜欢总述宗旨,概领要义。

倘若她说的话精彩、有力量,有所影响,她便很高兴。

对于寻常人而言,皇室是遥远的,高不可攀的。

皇室隐秘,更是远在皇城,围着重重宫墙,无处得闻。

如今,随着元苏苏的讲述,一个皇室的陈年隐秘,展开在了他们眼前。

身在民间的窦崇光,第一次察觉到庙堂如此近在咫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