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晚明逐鹿>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以工代赈(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以工代赈(1)(1 / 2)

不可否认的一点,现阶段农会于蒲城县构建的势力,是脆弱的,是不完整的,整个运转体系皆靠萧靖生来维系。

能拍板做决定。

敢拍板做决定。

唯有萧靖生一人。

尽管说在蒲城县城,在下辖乡或镇,萧靖生先后提拔起一批人,来负责对应事宜,确保某一领域的稳定。

然而这部分群体却存在同一特性,即过去没有掌过权,没有做过事,想要让他们具备独立思维,必须要挺过一个周期才行。

恰恰是这一原因吧,萧靖生才会谴派麾下将校,统领着初聚的军队,资助王二、种光道他们,分别对白水县、澄城县展开攻势,使得混乱秩序能够外溢,继而给蒲城县恢复秩序,抢出宝贵的发展时间。

萧靖生在永丰镇待了半天,转道去了孙镇,与孙镇镇长孙德富进行交流,遇到的问题基本相同。

不过萧靖生却能感受到一点,孙德富所想的东西,远没有赵清平要想的多,这就是个人天赋问题。

在将一些在永丰镇提出的解决办法,重复的讲给孙德富后,交代完一些事情后,萧靖生就连夜赶回县城了。

基层政权的搭建和运转,需要更高一级进行指导,唯有形成上行下效的模式,才能确保既定的各项部署,能够稳步的向前推进,只不过效率就或快,或慢了。

这就是底层群体涌现的起义势力,为何在发展扩张的初期,不能在地方扎根的原因。

“靖生,你可算是回来了。”

得知萧靖生回来的消息,萧章栋匆匆赶到县衙,“你不在的这些时日,额这心啊始终是提着的,就没有放下来过。”

“二叔,教导总队这边出什么事情没?”

萧靖生面露笑意,坐在官椅上,他现在累的是一点力气都没有。

辗转赶赴蒲城县各地,忙着解决各种事情,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萧靖生从没有这么累过。

“倒是没出甚事情。”

萧章栋挠挠头,笑道:“按着你先前交代的,额和教导总队的那些将校,分工明确的进行盯桩,情况都比较稳定。

对了,真要说有事的话,就是毗邻县城的兴镇、陈庄镇等地,都护送过来一批流民,不过都被可生接收安置起来了。”

“这是我叫他们做的。”

萧靖生微微一笑道:“等到再过些时日,县城这边会聚集大批流民,甚至一些不想种地的佃户也会来。

我打算将这些人聚集起来,从第四标抽调一营勇锐,与靖武先前带回的那批读书人,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叫他们进行道路整修,水库水渠整饬等事,这样也能确保蒲城县治下的安稳。”

以工代赈,这是萧靖生唯一能想到解决流民群体的办法。

不可否认的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说陕西这一地界,必将涌现出大批流民,这是必然趋势。

一个是频生灾情。

一个是土地兼并。

随着农会的声威扩大,必然会叫大批流民蜂拥,如何安置这部分群体,就成了萧靖生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按着萧靖生的构想,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来集中供养这批脱产者,随着一批批基础建设的明确,萧靖生会逐步对这些群体进行分流,或吸纳进秦军麾下,或安置到诸产业领域,不过在此之前,都必须要以集中在一起,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来让这些群体知晓规矩,心存敬畏,倘若没有这一环节,就贸然将他们进行分流,那么一些不好的风气就会蔓延。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批刺头,不愿服从管教者,对待这部分群体的态度,萧靖生是明确的,将他们集中到一起,用军队押解着驱赶出农会控辖的势力之外。

对待冥顽不灵者,就没必要讲什么仁慈。

倘若为了这一小撮群体,而耽搁既定的各项谋划部署,那就是对绝大多数群体的不公平。

孰轻孰重,萧靖生还是能分清楚的。

以上的这些构想,也是萧靖生在巡察完蒲城县各地,碰到一批坚持己见的读书人,才审时度势进行调整的。

处在这等乱世下,想要多做些实事,就必须要根据现实依据,不断否定自己过去明确的构想,继而完善新的构想才行。

不过这也给萧靖生敲响一个警钟,在决定做某件事情时,必须要思量再思量,谨慎再谨慎,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出成效,否则就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对于现阶段的农会而言,不存在太多的试错空间。

一次犯错。

两次犯错。

就不止是人心散掉的原因了,更给明廷围剿创造了契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