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节(1 / 1)

日头越来越好,盐水浸过两个时辰就能上架晾干,干了以后吊起风干,就是醪糟鱼的原底料。目前家里的鱼干生意分成两桩,一是专供酒楼的醪糟鱼酱,另一则是烟熏后的鱼干。烟熏鱼干是后山上的香气草叶晒干点燃的香气熏烤,这种生鱼不用盐水泡,而是在湿润鱼身抹她自己配好的佐料粉。烟熏鱼干不用像醪糟鱼一般再泡开晾干炸制,直接上笼就能吃,是当日在镇上她自己摆摊卖得那种。比起醪糟鱼酱,这种烟熏鱼费些时间,但是可自家直接售卖。目前家里收鱼都收海鱼,不拘泥品种,只要个头大,剔除鱼鳞内脏,按照分量来就好。但是她发现黄花鱼口感更佳,而且渔捞容易,是这片海域比较多的鱼类。想了想,她道:“娘,若是婶再缠着,你就说,我这里收鱼,目前收鲜活黄花鱼,去鳞去内脏,一斤六个铜子,她要是有我就收。”补充道:“村里有人要是问,都能跟他们说。”她这里结算都是当场给铜子,若是有心人勤快些,只要来,符合她要的种类,都收。庆母笑着‘哎’一声,妯娌之间不好闹腾地僵持,昨夜丈夫又怨怪她这些年没生个男娃,不然分地的时候不至于只有三分。要不是房有一个男丁,庆家未必能有一亩地。庆脆脆不知她娘的心思,她不是偏心帮着娘家,逢着王家大房嫂子黄氏带着豆豆来,也是同样的说法。三叶子又在搓小麻绳,王豆豆生得比他壮,被他娘扯着来有些不愿意,挤在三叶子跟前推这搡那的,一看就死性不改。庆脆脆没耐心招呼她们,给黄氏说了话,起身送他们出门,“嫂子,咱们两家都分家了,按理说以前的事儿麻子和三叶子不计较,我就不说别的。但是豆豆每次见了三叶子连个叔叔都不叫,别人家怎么看王家的家教?”黄氏脸上一僵,有些不开心。她自己的儿子用一个隔房伯娘教训?不过眼下求到跟前做事,不好不给面子,“是了,我回去好好教他。”庆脆脆知道她没放在心上,不过情分尽到了。上一辈子在县太爷后院,瞧见不少姨娘生的孩子就是不服管教,打小性子就歪地不成样子,最后都成了纨绔。大门关上,庆脆脆一边收着竹排下的烟熏鱼干,一边跟三叶子说话,“今儿上镇上,嫂子给你买一本开蒙的书,你不能做重活,便学着认字吧。”她原本也不认字,后来帮着主母白氏料理账册,说了不少字,正好教给三叶子。这些时候三叶子按时喝药,吃食衣饰都不缺,瞧着小脸蛋上有了肉,整个人不再病恹恹的。今日只忙活半天,庆母已经回家去了,下晌的时候她要带着三叶子去镇上,一来将这些天烟熏过的鱼干卖了,另一遭该给三叶子换新药,家里的铜板也不够了。出门锁好大门,庆脆脆拉着三叶子往村口走,寻常都有牛车在那边等着拉客,路上遇上村里人问她是不是真的收鱼,庆脆脆笑着点头,“婶子放心,鱼钱都是现给,不赊欠。现在只收黄花鱼,料理干净,一斤六个铜板,童叟无欺。”那妇人听她亲口说了,心里终于信了。瞧着王媳妇一声鲜亮衣衫,三叶子也穿得是往日都不曾有的新衣服,两人还阔气地做了牛车,不由点头。王家这生意可行。——依旧是上一回的卖鱼干的摊子,庆脆脆交代三叶子蹲在自己身侧,方解开背上的大背篓,连布巾都不曾铺开,已经有熟悉面孔的妇人蹲在跟前。“哎哟,小夫人,可叫我等地心焦。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来?”是那一日出手大方,第一单开张的妇人。当日她说自己不会做鱼,所以买了两张最大的鱼。庆脆脆同她笑笑,“家里忙着事情,脱不开身。今日空出时候,这才来。还是要两条?”妇人点头,眼神已经在她箩筐了来回看,“上一次那一道咸味的可有?”丈夫吃了夸赞过好几回,夜里都宿在自己屋子里。不仅有咸味的,这一次烟熏有几条辣口的。临海镇人吃不惯辛辣,打蜀中来的辣椒粉不受欢迎,她手轻,只腌过三四条。妇人一听,欢喜不已,“都要了。你这辣口的都要了,这东西放得住,我听你说吊在院子廊下,第条隔了七八天才吃,味还是没变。”很快第一单开张,妇人一买就是七条,入账第一笔就有三百多个铜子,庆脆脆从篓子底翻出一个手掌高的竹筒。“这是自家腌制的鱼酱,镇上的大酒楼都要,我看您大气,便送你一筒回去尝尝。”白送的,谁不愿意?妇人笑呵呵地接过,再三承诺下一次还来买。不过片刻又有第客人,第三、第四、第五....背篓里上百条鱼干很快就卖光了,最后一个顾客嚼着庆脆脆送过来尝味的样品,眼神闪过精光。等庆脆脆收起摊子要走,这人邀她去临近饭汤馆。“不瞒夫人说,某是个走货人,以前扁担挑着做货郎,走街串巷,见过不少东西,这鱼干还是头一遭。不知您可有意向同某做一桩交易?”庆脆脆喝了半碗茶汤,闻言一顿,“您如今做什么?”“山货生意。南来北往,收些山里干菜。我家在镇子东边有铺子,门脸也好认,槐花巷子第三街,第一家山货通就是。”比起鱼鲜生意来,干菜利润实在看不下去。庆脆脆是村里人,每年货郎从山里收菜,行价多少了然于心,到了县里,听后厨的娘子说一斤山菜的价钱时候,还吓了一跳。足足多出两倍的价钱呢。两人商议过后,最终以一斤黄花鱼干十三个铜子的价钱议定。说好交货的地方,两人借了店家的笔墨当场立过契书。庆脆脆婉拒对方请客的邀请,拉着三叶子东西市来回跑,终于将东西买齐换好。将将踏着黄昏最后一缕光线赶回村子里。未料到家门口堵了四五个人,庆脆脆瞧出他们都是赤着小腿,一声腥气,顿时明白。看来她收黄花鱼的消息已经传开了。等着的人见她回来,顿时咧出笑,“王娘子回来啦。”庆脆脆认出这几人都是花溪村外姓的人,客气地打招呼,开锁进屋,“各位伯伯在此处稍等。我去拿秤杆出来。”这几人虽是一个村子的,却不过分相亲,露财于人不是好事,更何况此时家中只有自己一个大人。再出来时候,她只拿了秤杆。“几位伯伯,按照咱们说得,黄花鱼须得料理干净,肠肚掏空,鱼鳞净身,我这边才收。”“这是自然,”“晓得的,咱们都听说了。”唯独有一个眼神闪烁,瞧着庆脆脆一条条地检查,有些心虚。轮到他的时候,这人笑笑,“一转眼脆脆都这般大了,以前去你家的时候,你还跟个小豆丁似的....”庆脆脆和他客气笑笑,将他筐中最上层的黄花鱼检查后,眉头一皱。这鱼越往下料理地越不干净,本身鱼肉便有腥气,若是料理地不好,更是难闻。尤其是有些鱼肠肚还挂在外边,筐里臭烘烘的,“吴叔,你这鱼料理地不行。我不能收。”一听这话,吴叔就急了,“怎么不能收?我一条条洗过了,你看这...”庆脆脆将另一筐拉到跟前,让他看差距,“我收鱼回来,这么多若是再自己费时间去鳞清洗,后续的工序就慢了。慢一筐就是一天,耽误了镇上的交货,是要亏钱的。”“吴叔,下一回料理得跟这位叔子一样就行。”——“吴别耍赖,咱们一块出海,都是两筐,就你舍不得力气,才将将一筐。王媳妇说得要求我们都知道,你自己发懒不好好料理,别怪别人。”——“就是。你看看你那筐鱼,脏不兮兮的。再瞧瞧我这筐...”——“下一回不能叫他一块出海了,一路上又嫌这又嫌那的,烦人!”其他人开口,吴只能认了。庆脆脆指出另一堆,“吴叔还有七八条过关的,也值当些钱,不白费力气。”检查过就是上秤杆,不一会儿谁家多少斤两都分明。庆脆脆给众人算过铜钱数量,再次进门。不一会儿出来,每人数量都给过,“伯伯们放心,我家做生意不赊欠,当场点清,后续不复账。”这四五人中最多的有十七斤,到手就是百余个铜子,握在手心里烫地眼窝热,数了好几次才放心。就连最少的吴都有四十个铜子。这只是一天的收鱼钱,加上网起来、已经在码头上卖了的,这一天就挣了往年收成的一小半。四五人心里激动,连箩筐都忘了拿,脚步匆匆地往家奔去。庆脆脆无奈地将这几筐鱼拖进小院,趁着天色没有完全黑,带上手套匆匆裹上佐料。一直忙到腰酸背痛,终于将这三小筐处理好。王麻子和杨狗蛋到家的时候又是四箩筐的鱼肉,庆脆脆将蒸好的包子端到桌上,手脚麻利地炒了一大盘腊鱼块,再加上一锅野菜蛋汤。众人吃地饱饱地,庆脆脆拿了十五枚铜板给了狗蛋哥,“这工比想象中的还要累些,以后便按照三个铜板算工钱。”杨狗蛋欢喜地接了过去,村里早就有王房收黄花鱼的消息,他自己不会浮水,做不来出海的活计,幸亏力气还有地方使唤。明日开始,他爹也要雇船出海了,到时候家里黄花鱼王娘子收,其他鱼也不浪费,由他收,铜板不会少。送走了杨狗蛋,庆脆脆累得睁不开眼,勉强将四筐鱼倒进盐水里,一倒头昏睡过去。迷迷糊糊间觉得有人在帮她擦脸洗脚,温热的帕子让人身上舒缓,不由松开蹙起的眉头。王麻子生疼她受累,想了想,觉得明天自己就不用出海了。反正最后都要收鱼,他整日不在家,脆脆一个人要干活太重。这一夜一直到月上中天,王麻子将盐水中浸泡到时辰的鲜鱼都吊起,才歇下。作者有话要说:码字不易,喜欢的话求个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