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皇后知心> 第3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节(1 / 1)

“启禀大人,根据小人初步判断,这位大人应是自尽而亡。屋里门窗完好,没有打斗的痕迹。死者无外伤无中毒迹象,颈部只有一条勒痕,底下的凳子有站上去时的脚印……”前来验证的仵作适时上前禀告打断了屋内沉重的氛围。来的这位是刑部的老手,虽只是匆匆看了一圈,已经有七八分笃定了。“……以目前的迹象看来应是死于上吊自杀,不过具体还需将死者遗体送到仵作房细细查看。”仵作说完一段,安静的退到一边。齐大人与院正对视一眼,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要不然本官先去向陛下和太傅禀告?太医院这边暂且封了此处,另有先前存放香丸的库房并康太医的物件儿也一块儿封了。劳烦院正看着点儿,莫叫不相干的人随意乱动。”“微臣省得。”院正老老实实领命,他且想着如何把自己摘出来,虽然孽是康太医造下的,他作为太医院的头头,怎么着也逃不出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就此别过吧。”齐大人与院正道别,将认罪书揣进袖子脚步沉重的往外走。虽然案子看起来水落石出,但这给陛下戴帽子的动机实在是不好说出口啊。“还有一事。”一直没说话的周仲突然开口道:“按照康太医的书信所写,他是看过医书中记载的独岑槐与重黄堇之事才布下此计。然这重黄堇本是我周家培育的草药,草民确信除了我周家秘传医书之外别无分号。不知康太医所说的医书是从何而来,是否与我周家有什么关系?”“这个——确实要查一查。”齐侍郎当机立断,顺脚一拐往宫外的方向去,一边赞道:“周神医提点的是,咱们如今猜测也好,推理也好,都是以康太医知道独岑槐之事为基础。可要是他根本不知道,那一切就有的说了!”若是查出来康太医什么都不知道被幕后黑手嫁祸,他这老脸可往哪搁?甚至打脸是小,万一被孔太傅认为他为了活命随意推个替罪羊出来匆匆结案,他的仕途也就倒头了。他却不知周仲始终还有一层疑惑,便是看过周家嫡传医书的唯一一个外姓人姚柏到底去了哪里。先前将姚柏当做凶手确实太过想当然,但有没有可能姚柏虽然不是真凶,康家却是从她那里得来的医书?他对姚柏是有愧的。姚柏是他好友姚川的最后一根独苗苗,也是他曾想过悉心培养的弟子。姚川在狱中郑重将孙女儿托付给他,他亦郑重允下,哪里想到好友没了不到一年,他就将人给看丢了?这事儿已经成了他的心魔,虽然所有人都说姚柏死在了那场大火中,可他从始至终都没相信,他认定姚柏依旧活着。皇后的死让他震惊让他愤怒,让他无端生出些期盼又更害怕自己猜测的是对的。如若真是姚柏所为,如若他找到姚柏就意味着姚柏要为皇后的死负责,那他到底该不该将人找出来呢?纷乱的思绪让这位精神矍铄的神医在短短几天内憔悴了不少。可他心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回响,便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差个水落石出,一定要将姚柏找出来!第72章 .夜如年 · ?周仲在一路上想了太多太多, 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跟着到了刑部大堂,怎么看齐大人升堂审案。齐大人却是终于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虚虚实实一番话诱的康家老大人无力招架, 终究瘫软在地, 将十年前的秘密抖了出来。十年前章家子弟草菅人命被人当场揭发,因一时面子上过不去而将说出实情的大夫冤枉入狱,在京城一众杏林世家中成为笑柄。只章家并不知姚川是何人物,甚至大多数世家都不知姚川大名,唯独康家家主与周仲有几分交情, 曾在某次疑难杂症会诊时听他提过姚家家传深不可测,比周家尚且渊源许多。恰逢此时康家正青黄不接内忧外患, 康姓子弟除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康辰略看得出几分天赋外皆与废材无异。而习得康家秘传的嫡传弟子却叛出康家另起炉灶,处处与康家针锋相对甚至压上一头。康家一时之间是连点儿家底子都没了,眼看就要被京城杏林圈排斥在外,忽然听闻姚川落难的消息,康家家主不免病急乱投医,动起了歪脑筋。他先时的想法虽不算光明磊落,但也不是立时要了姚川的性命, 只是发动关系让人带话,以救姚川为代价换取姚家的医书真传。带话的人却是个拎不清的, 威逼利诱几句话说的吓人, 却让姚川彻底误会了, 只当害自己入狱的就是这家人,非但害了自己入狱,还要谋夺自己家传的医术。带话之人无功而返, 老康太医细细一听回报更是心乱如麻。自己不过一时贪心,可要让周仲听信了姚川的说辞, 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这儿哄骗姚家医书尚未成功,那边周仲已然请了孔家出山平事儿。章家自然没胆子和孔家对着干,紧赶慢赶的要去刑部销案。老康太医正后悔自己多此一举招惹了姚川,更害怕姚川出来后与周仲一通气,康家在京城就当真没有立锥之地了。这时候却是他心腹老管事献上一计,索性下手狠一点儿将姚川灭口,总归有章家在前头背黑锅,只管将姚川被抓和被杀都扣在章家头上就是。彼时在刑部掌着牢狱的宋大人曾受过老康太医救命之恩,对老康太医频繁派人进出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帮忙打个掩护。直到姚川死在牢中才知道自己这回被老康太医给坑惨了,可两家在这件事上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什么怨念都得先压下,对好了口供应付孔家的怒火是正经。由宋大人言语精巧的暗示授意,不明真相的狱卒只当前几回过来“看望”姚川的果然是章家人——原本姚川就是被章家害进来的,章家人为了人家医书干这一场,总比单纯为了出口气就杠上周神医和孔家来的有说服力。那会儿正是当今陛下继位前一年,先帝爷重病在床却无子嗣,以孔家为首的朝臣派和当时的皇后娘娘麾下外戚派斗的难舍难分。虽周仲始终觉得姚川死的有几分蹊跷,然他再如何有名望也不过是个大夫,孔家且没那么多闲暇陪下去。既然刑部给的人证物证俱在,姚川被杀一案便以谭家家主革除功名流放塞外为终结,没有再深究下去。康家死里逃生躲过一劫,心有余悸更不可能再招惹周仲与姚家。然而康家每况愈下的处境却并未改变,几家药堂医馆的生意日渐冷清,只待哪一日老康太医致仕,怕是家族兴旺也要走到尽头。就这么挨过了两年,某一日康家的老管事——正是两年前怂恿老康太医对姚川暗下杀手那位——在茶馆中喝茶,不经意听到两位面生的管事喋喋不休的抱怨。原也没当回事,直到姚川的名字从他们口中蹦出来,才让老管事突然警醒凝神细听。这两位却是姚园的大管家和采买管事。姚园本是周仲的园子,两三年前周仲为好友姚川能在京中顺利落脚特意收拾了这么一所京郊的大宅,既可以安心居住又有足够大的地方种种草药养养花木。不想造化弄人,姚川去的蹊跷无福消受,周仲愧疚之余索性将宅子过到姚柏名下,从此成为姚柏的住所。然对于园子里的管事来说,周家下人和姚家下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位管事靠着周仲的名声,哪怕走在人群中也受几分爱戴。可如今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还脾气怪异的小少年的手下,非但待遇不如从前,干的活计还多了不少,也难怪他们会破罐子破摔的在外头抱怨起来。——小少年姚柏虽是个小小少女,但自小就习惯做男孩儿打扮跟着姚川四处行走,到了京城后为方便学医更是一直打扮成小药童的模样。是以除了周仲,知道姚柏是个女娃娃的人当真不多。尤其是姚川死后,小孩儿再如何镇定如何早熟也受了些影响,尤其惧怕陌生人,姚园的大部分下人都被裁撤,除了十来个护院外只留了大管家和两个外管事,并内院两个嬷嬷和七八个粗扫下人。姚园伺候的人少了,许多事便得管事们亲力亲为。大管家本来过着舒服又体面的日子,这会儿倒要和采买一块儿上街置办家用,可谓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康家老管事三言两语听了个明白,一丝丝邪念也在同时燃起:按这两人的说法,姚园地处偏僻人手不足,正是趁火打劫的好去处。老管事是个周全人,先假借了身份与姚园两位管家攀谈起来,又是同仇敌忾又是拍马请客,很快将姚园的具体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亦知道周仲出门访友采药,没个小半年不会回京。待时机成熟,他立刻化了个妆找上京城一伙偷盗的强人,别的且不管,只要他们将姚园所有书籍都给搬出来。为稳妥起见,他竟是连老康太医都没说,自己一个人暗中把事儿办了。那伙强人本是做惯了打家劫舍的生意的,又有雇主给了准确的信息,不费劲儿就把蒙丨汗丨药洒进了姚园的水缸中,趁着夜黑风高掐着点儿翻墙撬锁进了姚园。按照雇主提供的信息,几人进了姚园直奔书房的位置去。推开门果然见着不少书本典籍,正急急往布袋子里塞,不想听着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且来不及躲闪就见一名七八岁的小少年举着烛台跨进门来。天知道川蜀姚家就是毒医出身,家中嫡传从小就被喂了不知道多少解毒的好东西。那点子蒙丨汗丨药放倒几个护院不在话下,对姚柏来说却根本没什么用。她在隔壁院子里听着书房的动静,只当不长眼的下人不顾她的禁令过来偷东西,谁知道竟遇上了外头进来的强盗小偷。黑衣强盗与姚家小主人一同愣在当场,到底是强盗先反应过来,冲上几步就要将姚柏拿下。小女孩儿怎么会是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人的对手?没几下就被逼到绝路。面对对方手中寒芒毕露的冰刃,她一咬牙错身用肩头接下一刀,手中磷粉呼啸着丢了出去。这是她最后保命的手段——与其说保命,不如说同归于尽。大火瞬间点燃了地上的书本,蔓延着吞噬了书房的屋梁门框。趁着强盗失神的瞬间,姚柏捂着肩上的伤口,拖着方才被打的生疼的腿,拼尽全力跑了出去。姚家小主人最终活了下来,只是已经抛弃了姚姓,历经磨难又阴错阳差的成了虞家的丫环。此事暂且不提,几名强盗对着满屋子烧毁的书籍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拎着最前收进怀中的几册书本去找雇主交差。许是他们运气不错,虽然没拿到姚家的医书,却顺手拿了桌上一本周仲手抄的书本,里头记载的乃是周家压箱底的不传之秘。老管家与他们讨价还价一番,到底是付了钱心满意足的离开。他本是个老江湖,并未直接回到康府,而是先大摇大摆绕道章家——便是之前为康家背了一回黑锅的那位——附近,见左右无人才抽冷子卸了伪装,抄小道溜回了康家。另一边,姚园一晚上着火将园子烧了个干净,院子里的管家护院都惨死在火海,姚园唯一的小主人姚柏不知去向。周仲虽不在京中,周家的大管家却不敢怠慢,立刻往京兆府报了案。偷盗与杀人放火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哪怕不考虑周仲的名声京兆尹也不敢怠慢,点了有经验的捕快查明真相。几名捕快亦是有本事的,很快发现死了的几位都是先灌了蒙丨汗丨药睡过去才被烧死,直接接将案子定为有预谋的灭门惨案。这性质就更恶劣了,京郊乃天子脚下,怎容许如此恶行发生?有官府全力搜寻抓捕,被雇佣的一伙强盗很快落网。几人架不住审讯,将作案经过老老实实交代了。唯有说到雇主时一问三不知,只道这是江湖规矩拿钱办事,被赏了好一顿板子“涨涨记性”,才支支吾吾说出雇主的长相,并透露出雇主拿了医书是往章家的方向去了。京兆尹听完回报就是一愣:身材臃肿皮肤黝黑脸上一个大痦子的中年男人,不就是被发配塞外的章家原家主的堂兄、现任这位章家家主的样貌么?第73章 .画楼空 · ?虽然案件从杀人放火的灭门案变为一桩意外失火的案子, 但真相已经近在眼前,只差找来章老爷与几位强盗对峙。可章老爷一问三不知,打死不承认自己雇人偷盗。而强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几分不确定:虽然看着就是这个人, 但怎么看着又不太像是这个人呢?偏此案已经惊动了孔家——毕竟周仲算是孔太傅招揽的能人异士, 虽如今他外出采药不在京城,但孔家也不至于不管不顾。京兆尹面的孔家的追问一时陷入两难抉择,要么顶住催促一查到底,要么糊涂点儿,就拿章家结案算了。反正几个强盗也说差不离八成约莫雇主和章老爷长的有几分像, 再多打上几回长记性,估计就能确定是不是长这样了。而章家报复姚家也是事出有因, 连作案动机都有了,简直天衣无缝再完美不过。京兆尹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做决定。京兆府天天多少事儿,他且没空在这么个寻衅私仇的过失纵火案上花太多精力。孔家看着天衣无缝的供状也算满意,姚家的小孩儿这种小角色其实根本不打紧,等周仲回来能有个交代就行了。康家的老管事一直等到姚园一案尘埃落定才将医书并自己买凶之事向老康太医和盘托出。老康太医吓的当场就厥过去了,被老管家掐了好一阵子的人中苏醒过来,看着老管家老泪纵横的一张沧桑老脸, 又实在说不出什么斥责的话来。做都做了,难道这会儿将人提去自首?那才是自讨苦吃。主仆二人担惊受怕了四个月, 及周仲听闻噩耗赶回京城又拜托孔家查了一阵却始终没有查出别的线索, 这件事才真正不了了之。老康太医这才算是放下心来, 然怀揣着周家秘传的手抄本又是一阵纠结:不学吧,实在糟蹋了其中精妙绝伦的技法和医术。学吧,万一被周仲瞧出不对来, 那康家可就走到头了。思来想去许久,便挨到了老康太医不得不致仕而康家第三代唯一一位有天赋的康辰即将上任太医院之际。太医院的位置是允许家传的, 然这家传也得通过太医院的考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尸位素餐混吃等死,家传不过是个敲门砖,能不能立住还得看自己的能耐。康辰——便是后头这位康太医——医术虽然不错,但要在许多名士中脱颖而出却还不够。老康太医一咬牙一跺脚,管不了那么多,先让他学了吧!否则康辰进不了太医院,康家世代御医的招牌就彻底砸了,便是没有周仲找麻烦也离家族败落不远了。就这么着,康太医靠着恶补周家秘传医术以上上等的成绩通过了太医院的考核,一众花白胡须的老头儿见他功底扎实思维敏捷妙招频出,直夸他青年才俊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康太医当着同僚的面淡定的谦虚,回到家又苦了脸,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与康辰交代这些医术的出处,唯有千叮咛万嘱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里头的方子。——以上便是心如死灰的老康太医交代的周家秘传医术为何会被康辰破解的缘由。周仲听完百感交集。若说恨自然是恨的,要不是康家一而再再而三的贪婪作祟,自己的好友不会无辜死去,姚柏也不会失踪这么多年下落不明。然看着委顿在地了无生趣的老康太医,周仲又忍不住生出些许同情。他与老康太医算是故交,虽这几年因老头儿身体越来越差、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分生了些,可看着他这油尽灯枯的模样,周仲实在没法儿按照自己的性子冲上去将人暴揍一顿,再放下几句断情绝义的狠话来。“也就是说,康辰确实看过那份手抄本,因此的确有谋害皇后的能耐。”齐侍郎可没有周仲这般多愁善感,点头示意一帮的书记官记下关键点,又问道:“你那位买凶的老管家在何处?”“死啦,都死了好多年了。”老康太医哀叹道:“人还是不能做坏事,坏事做得多了总会遭报应的……”他神神道道的絮叨着,齐侍郎微微皱眉,挥手让底下的捕快前去核实。又问道:“那康辰可知这手抄本的由来?可知道这是周神医的医书?”老康太医努力想了想,摇摇头又点点头:“老朽并未与他说过由来,但老朽依稀记得抄本中有几条批注和周家相关,他若是读的仔细,大约是可以猜到的。”齐侍郎看周仲一眼,周仲微微点头,他给姚柏的抄本确实把历代周家家主写的批注也抄了上去,其中不乏暴露周家身份的词句。这么一来算是完全和康辰的认罪书对上了。从康辰轮值为皇后请平安脉时发觉皇后用过重黄堇,至他以独岑槐入香丸沾染小皇子,乃至最后皇后薨逝,他得知周仲入宫查明真相时绝望自杀。除了他的动机是因爱慕丽贵嫔这一条有待商榷——或者说给陛下戴帽子还需慎重,其余确实再挑不出疑点来。并先前的仵作将康辰的尸首检验完毕,这会儿上来禀告:“……根据小人查验的结果来看,康大人在死前神志清醒,并未遭受暴力胁迫;康大人身上无外伤,无中毒的痕迹,死因确是自缢所致。”“可有异常之处和其他疑点?”仵作并查过现场的几位捕快对视一眼,一同摇了摇头。一位年长些的捕快从袖中掏出个小册子看了几眼,仔细禀告道:“康大人死时茶水间的门从里上锁,屋内再无别人。窗户上的格子状窗棂是固定的,间隙小的连个孩子都没法通过。虽有一面窗纸破了,能从外面看到里头,但小的们问过太医院的洒扫,那是早几日前被风吹破的,尚没来得及换新窗纸补上,应和今日的案子无关。”“还有么?”齐侍郎皱眉,这案子破的太过顺利,顺利的让他有几分不真实的感觉。“呃——”老捕快挠头,显然不知道侍郎大人在纠结什么。又对着小册子猛看了一阵才犹豫道:“好像……没什么遗漏的了……吧?”“不是还有院子里的脚印么?”一名年轻的捕快小声提醒。见齐侍郎瞩目的眼神,老捕快暗恼小年轻乱添麻烦,一边觍着脸笑道:“那个茶水间另一面是个荒废的小院子,若是站在院子里倒能透过被风吹破的窗户看到屋里的情形。不过那院子里全是荒草,只这小子在屋檐边上找到半只鞋印。小的让人去比对过了,鞋印上的花纹虽不明显,但能看出是宫中小太监们常穿的样式。”齐侍郎期待的心一下子又掉了回去。太医院的小太监可不少,谁知道是不是哪个躲懒的曾跑过去留下过脚印。“可是小的把太医院的小太监都问过一遍,谁都不承认自己去过啊……”小捕快仍有不甘,被老捕快瞪了一眼总算是消停了。老捕快找补般嘀咕几句:“就算不是太医院的小太监,说不定是哪位主子派来拿药的小太监呢?或是哪个走错路的走到这儿又转出去呢?留下脚印的可能性太多了!你得学会分辨哪些痕迹有用,哪些痕迹是干扰!”齐侍郎微微点头,显然更支持老捕快的说法。若康太医是被毒死或刺死在窗户边,这脚印当然得好好查一查。可康太医是背向窗户自杀的,不说这脚印是否就是他自缢之时有人路过留下,就算真的如此凑巧当时正好有人见证了康太医上吊的一幕——那又如何?找不找得到这个小太监对案情结果其实并无影响,也就没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对一枚残缺的脚印过多追究。小捕快被前辈说了这一通,红着脸恹恹的退下。齐侍郎看向左右,慢条斯理道:“既然事情已经明了,本官就向陛下和太傅大人禀告。劳烦周神医在刑部暂坐,或许还有要神医帮忙解释或作证的地方。”周仲点点头表示应允,若是深究起来,皇后之死他同样难辞其咎,只盼着孔太傅在得知结果后不要迁怒周家就好。孔太傅虽然脾气暴躁,但关键时刻还是拎得清。他对周仲并无太多怨言——若非周仲以重黄堇相救,皇后可能在去岁就已经香消玉殒了,至于被康太医反用了独岑槐的手段,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皇后该有此一劫。他甚至有几分浅浅的后悔。姚川死时周仲三番五次放下架子求孔家彻查,可惜他忙于和太后夺权根本无暇顾及。后姚园失火周仲再次求助孔家,然京兆已经拿了章家结案,孔家并不想节外生枝,只怀柔劝了周仲几句便不再过问。若是那时候自己坚持——孔太傅有一瞬间失神。若是那时自己听了周仲的话坚持查下去,是不是康家早就被连根拔起,更无从将康辰这个祸根埋在太医院里。这般多愁善感的后悔并未持续多久。以孔太傅多少年来杀伐果断,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后悔二字。自省是为了将来不犯同样的错误,自省完毕后,就该制裁真正的罪人了。第74章 .一痕沙 · ?孔太傅对康太医谋害皇后的手法并无异议, 却始终对那封情深意切的认罪书心存怀疑。身为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千帆历尽的老男人,他既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 更不信一个男人会为了另一个永远没法儿到手的女人付出一切甚至不管不顾的连累家人。若是丽贵嫔先一步知道康太医的能耐, 投怀送抱以美色相诱还可两说;只康太医一厢情愿的痴恋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怎么想都觉得说不过去。反而是龙椅上那位的嫌疑愈发强了。皇帝对皇后早有不满,若是康太医有野心敢孤注一掷以皇后的死作为投名状,说不得皇帝会将他纳入心腹,许诺掌权后为他加官进爵也不在话下。便是康太医被查出来也大可以让他一死了之——就像今日他们看到这样。丽贵嫔已死, 让死人背黑锅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因只要活着的人一封供词说什么就是什么, 想要翻案却是极难的。皇帝表现的太干净了。孔太傅摩挲着手中的判词,耷拉着眼皮半靠在软枕上沉声问道:“你们确定康太医是自杀?本官的意思是,他当真是自己想不开了自杀,而不是被人逼着自尽的么?”齐侍郎心头一个咯噔,小心翼翼回道:“学生查验现场,康太医确是自杀无疑。至于先前是否接触过什么人……”他瞅着老太傅的脸色硬着头皮道:“太医院在内廷走动,学生去查……恐怕有些不合适吧?”刺探宫闱可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小皇帝干不过太傅大人,但收拾他一个刑部侍郎却有的是法子。除非孔太傅亲自下令, 否则他才不会蠢到轻易授人以柄呢。孔太傅眼神冷漠的瞟他一眼, 对他的想法心知肚明。只是明哲保身是人之常情, 何况打探宫闱内幕这种事,他埋在宫中的眼线可比齐侍郎大张旗鼓去查案更方便的多。“本官知道了。”孔太傅挥挥手让齐侍郎退下。侍郎大人恭恭敬敬的倒退着出到院子才后知后觉的擦一擦额头上的汗,莫名有一种逃出生天的庆幸来。他还得去宫中再给陛下禀告一遍, 并未在太傅府上多逗留。并不知半个时辰后一位低眉顺眼的老嬷嬷提着食盒进来,只食盒中并不是什么珍馐佳肴, 而是厚厚一沓写满蝇头小楷的纸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