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耽美女频>浮图关> 第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节(1 / 1)

冯清如浅笑,“是,我们幺妹儿长大了。可他总归是你小哥,不能没规矩。”陆诏年走到沙发旁,瞧着冯清如手上的信,咕哝说:“那……他说了什么?”“等小嬢来了,一起看吧。”没一会儿,姨太太从后院小洋楼来到偏厅。一袭裹身旗袍,不见得多时髦,可眼角眉梢的风情让人忍不住感叹。“眸若秋水”形容的大抵便是这样一双眼睛,陆诏年从未在第二个人身上见过。家里几位晚辈照规矩该唤姨太太“小嬢”。冯清如颔首问候,陆诏年抿唇不语,多年来如此,姨太太习以为常,从无计较。姨太太不识字,冯清如把信拿给她,她展平抚摸,仿佛见到写的人似的,心绪万千。片刻,她把信递还冯清如说:“你念吧。”“契爷、夫人尊鉴:自惜朝别家求学,荏苒数年,拳拳盛意,奉违提训。今至函,谅达雅鉴……”冯清如轻声读信。陆闻恺关切父母身体,兄长近况,而有关他的大学生活不过寥寥数语。陆诏年觉着他做了中央大学的大学生,就快把这个家忘了。寄回的家书只几封,都是些问候椿萱的陈词滥调,连他自己的母亲都无意多言似的。作者有话说:首页发表时间有误,试阅于2021年11月发表。正式连载于2022年4月。背景到生活细节均有文献考据,非直接引用不赘述。第二章俗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自前朝气数殆尽,水陆交通早已不再属于官家。军阀混战,以家族为中心的旧社会乡镇变得混乱。农民外出谋生,或投奔军阀,或加入会社,共同抵御山匪。少时,陆霄逸家还守着几亩地,经常背蔬菜去离家不远的黄桷垭镇上赶场。一去二三里,茶馆四五家。四川遍布茶馆,而这些茶馆不仅是乡民聚会的地方,更是袍哥的“码头”。陆霄逸因为念过学堂,会读写,为镇上一位袍哥大爷相中,加入了袍哥。他混吃混喝,热衷赌博,也帮佃农弟兄摆平大小麻烦。在镇上有名头了,可因为很多时候要“孝敬”大爷,他仍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重庆开埠通商以来,洋人在乡镇修建教堂,布道。得知教堂救济贫民,许多人不做活,只等领菜粥。这在陆霄逸等“有识之士”看来是洋人愚民的手段,数次冲突后,陆霄逸一群袍哥兄弟联通各地都展开了“教案”,焚烧教堂。到山里躲风头的时候,陆霄逸结识了自称“侠女”的马帮武夫之女,艾纫。艾纫说服他参加“革命”,陆霄逸尚不知何为革命,奔着打倒帝制与封建社会,从此能过上好日子,他毅然同艾纫一起参加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哥老会原就是从前为反清复明而兴起的秘密结社,时逢反清革命,陆霄逸感到一种叫作“天将降大任”的豪情。帝制倒了又复辟,军阀来了又去,其中多少事情与会社有关今已不得而知。陆霄逸与艾纫在荒芜的农田请月神为鉴,拜天地,结为夫妻。不似大少爷陆闻泽,出生时父亲还是个乡下佃农出身的无名之辈。十余二十年过去,从保路运动到辛亥革命,川黔军阀混战,本埠基层组织瘫痪,各式帮会组织取而代之,佃农成了身份显赫的陆老爷,陆诏年打一出世就是娇小姐——最顽劣的。有时候陆霄逸感叹,都是因为当年没让女儿缠足。在旧社会风气未退的今天,以示与下层人民身份之别,仍有大户人家的女儿缠足。农妇为了干农活而不缠足,更有人作街头“泼妇”,敢于公开和男人交锋。夫人艾纫坚持武家的女儿不兴缠足,从未给陆诏年缠足。不知是否因为家中女人个性太强烈,大少爷陆闻泽迎娶了一位乡绅家的女儿,清秀温婉,勤俭持家。国府执政已久,尚未真正掌控巴蜀。做官的,做生意的,无一不仰仗地方势力。拜得了兄弟,喝了茶,这险恶关隘之中才有你一席之地。各方推举陆霄逸做区长,陆霄逸自认无甚学问,推诿来推诿去,最后让陆闻泽在市政府任了闲职。由这层关系,以带动发展重庆相对落后的工业为由,陆闻泽常去南方活动。而“二少”陆闻恺,若是不提起,人们都记不起陆老爷还有这么一位公子。据传,这二少实际是养子,为二姨太早年所生。一次云南之行,二姨太歌舞之姿令陆老爷倾倒,不顾家族中人反对也要纳妾,不仅如此,还将女人的儿子收为养子,一同接回公馆。陆闻恺在陆家的待遇和己出少爷无二。知他喜欢音乐,陆老爷立马派人进口钢琴,请市里的音乐家给他上课。亦有传言,早在滇军入黔,打压哥老会那年,陆老爷就已结识二姨太,但因惧怕家中悍妇,一直养作外室。终归,儿子是要入宗祠的,于是陆家把他们母子接了回来。陆闻恺比陆诏年大三岁,陆诏年上小学的时候,陆闻恺念中学。陆闻恺去南京念大学,陆诏年从女校退学,定了亲。陆诏年不服气,可没有一点办法缩短他们相差的时间,这位哥哥走得总是比她快,任人怎么赶也赶不上。*信念完了,冯清如收起来,要拿给在楼上静养的夫人。陆诏年不信,陆闻恺只字片语都没提到她。她腾地起身,夺走冯清如手里的信件。冯清如根本来不及拦。陆诏年看见,陆闻恺比从前更为洒落的字迹:欣闻三妹大喜,兄由衷快慰,谨寄数语,聊表祝贺。犹蚂蚁噬心,一阵难耐。陆诏年怒道:“他胡说!”二姨太不明就里,“这是怎么……”冯清如说:“二少这封信写在小年大婚前日,不知道婚事已经……”陆诏年已抄起书信往楼上去了。冯清如疾步跟不上,叫又绿拦着幺小姐。又绿左看看右看看,为难地说:“小姐应当不会向夫人告状。”此话一出,厅堂气氛更显诡异。二姨太忙追上陆诏年上楼,“幺小姐,我代他给你道歉……”陆诏年从走廊阑干旁冷眼俯视,“需不着。”陆诏年消失在走廊上。二姨太没有允许不能上楼,只得回走,冯清如前来宽慰,又道:“小年以往不是‘小哥哥’、‘小哥哥’的,怎么这阵子……”“其实,打一开始幺小姐就不接受多了这么个契兄,他们经常割孽,甚至打架。后来才好了。可是好了又……”二姨太摇头叹息。(割孽:闹矛盾)冯清如点了点头,“小年这脾气……婚事成了这样,可能借着这由头闹脾气呢。闻恺这是好意,我想夫人不会责怪的。”*后院的茶花已经开过了,从二楼朝东的窗户望出去,能看见小洋楼那边的绣球花,影影绰绰,想来那偏隅小院的花在这个时期繁盛极了。陆诏年给母亲读信,母亲也不要听。陆诏年可不愿错过大好机会,向母亲请愿,想出门去。“母亲,我就出去一会儿……”陆诏年趴在床榻旁,四柱撑起锦缎床帐别再旁边,躺在床上的女人背对她,身上只披了薄薄的蚕丝织被。自打婚事变成丑闻,家里便争吵不断,近来气温不断攀升,前日夫下午人同老爷出席了商会活动,中暑了,回来躺下,再没起来过。医生检查好几次,都说夫人身体康健,家里人便晓得,夫人是怄气了,作样子给老爷看。屋里沉寂。见母亲缓缓起身,陆诏年忙把枕头垫高,到床头,从盒子里取出雪茄烟。夫人瞧了女儿一眼,哂笑一声,“我可不是你老汉。”“父亲不喜欢这些洋玩意儿。”陆诏年咕?????哝着放下雪茄烟,夫人由她手里抽走,化专门火柴引燃。“总是比大烟好,我老子就是抽鸦片死的。”“你讲过好多次了……”“我是跟你说,人得知道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不能。”陆诏年握起双手,规矩地垂在身前,“小年悉听母亲训话。”夫人又笑了一声,薄烟从唇间溢出,“我没有话要训你,你走吧。”“我……我就去小姨家玩,也不行吗?”夫人呼出轻烟,“你得问你老汉,不过你老汉今晚不回来吃饭。”手心卷了卷信封边缘,陆诏年闷闷不乐地告辞。*傍晚,陆诏年拒绝吃饭,又绿怎么哄也哄不好,冯清如听说了,来到陆诏年房里。叩门无人应,冯清如径自打开门。只见陆诏年把时兴的衣裳统统翻出来剪烂,一地狼藉。不是没见过陆诏年发起脾气来什么样子,自定亲以来,陆诏年就差把公馆屋顶一举掀翻了。可这回她只默默在自己房间里,竟没闹出动静。冯清如心疼地拾起碎布,来到陆诏年身边。“怎么了这是……”冯清如小心翼翼道,“为着二少的信?那是无心之失,我想他后来接到消息,应该很后悔,可信寄出了,怎么拦得回……”陆诏年蹙眉,“谁告诉他了?”冯清如抿了抿唇,“父亲发了急电给你大哥,你大哥去到南京,说不好会转告他。”“哦。”陆诏年想着想着,又拿起剪刀。冯清如忙抢下来。“我倒宁愿他不晓得,这下他不知要怎么笑话我!”如此孩子气,让冯清如蹙眉而笑,“你看我笑话你了吗?他也是你的家人,怎么会笑话你。”家人……陆诏年露出茫然之色。“小年,已经都过去了,没事的……”冯清如将陆诏年轻轻拥入怀中。比起丈夫,冯清如和陆诏年朝夕相处的时间更长。在这深宅,没有比陆诏年同她更亲近的人了。可她从未表露过,即使亲手操办婚礼事宜,人们也以为那是她作为掌家的大少奶奶应尽的责任。陆诏年对冯清如忽如其来的亲昵也是一愣,但很快明白了,这是属于女人的默契。她们生来注定要嫁人,嫁一个好人家,否则就会变成不幸的象征。“大嫂,你想念大哥吗?”冯清如无声地笑,“怎会不想念。”“我也想大哥,我也想……”安抚陆诏年睡下,冯清如虚掩房门,叫来又绿。“衣服能补的就让裁缝补,不能补的碎布收起来给我。”见又绿有些惊讶,冯清如笑说:“都是好料子,我看看能做什么手工。”不似现在的女子,不知女红为何物。冯清如有一双巧手,曾给表家的女孩做过洋娃娃,比百货橱窗里的进口货还要好。又绿见识过。也笑了,连声道好。*这日早晨,陆诏年醒来听说大哥回来了,头发也不梳了,忙跑下楼。长发披散,樱粉睡袍飞舞,赤着脚。夫人晃眼瞧见,大惊失色。“陆诏年!”忽闻河东狮吼,陆诏年一觉才醒似的,蹑手蹑脚退回铺了绒毯的楼梯。又绿捧着鞋子追过来,陆诏年拿起鞋子,提脚套上。陆诏年拉拢睡袍,走向偏厅的英国布艺沙发,和那女王般抿紧唇角的母亲。“大哥呢。”陆诏年左顾右盼,回头瞪又绿,“不会是诳我吧!”“混账!”母亲历来严苛,可这么吼她,近来还是头一回。陆诏年打了个激灵,不服气辩驳,“听闻大哥返家,小年思兄心切,这才——”母亲眼风扫过,陆诏年只得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敢闹绝食,剪烂衣裳,你给我跪下!”这家里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前日闹脾气的事还是被母亲知晓了,陆诏年自知没有辩驳的余地,咬咬牙跪下,手握成拳高举起来,“那么母亲要罚便罚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