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节(1 / 1)

又或者,可以让她爹娘帮着说和!对哦,秦轩总会给她爹娘几分面子,倒不如找个机会,让爹娘出面帮着劝劝!正胡思乱想中,丫鬟快步进来通传:“娘子,大少爷回来了!”姚珍儿连忙起身,迎了出去,却差点没有认出迎面走来的人。秦轩,竟瘦成了这样!姚珍儿心下一痛,也顾不得其他许多杂念,只担忧起他的身子来:“这大病一场,竟瘦了这么许多。早知道,我便该亲自去苏城照顾你的。”她眼中的关切不似作假,秦轩也就顺势微笑道:“如今已经好了,让娘子担忧了。”两人难得有这样气氛温和的时候,姚珍儿也不傻,没在这时候扫兴,一边让丫鬟去端了早就准备好的补汤来,一边关切地问起秦轩的身体情况。一时间,小夫妻之间倒是难得的和睦。不管外头有多少风言风语,此时的秦轩确实感觉到了久违的安心。可这和谐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多久。姚珍儿服侍着秦轩喝了补汤,犹豫了一会后,还是说出了心中所想:“相公,我们成婚已经快小一年了,我也不曾回过家中,你难得回来,不如陪我回一趟娘家,可好?”这本是一个寻常的请求,可偏偏姚珍儿在此时提出来。秦轩秋闱败北,就连回府都格外低调,姚珍儿却在此时要他同去姚家。只用脚指头想,秦轩也能想到,到了那时,定有许多人要问起他这次秋闱的事。一想到这里,秦轩淡了脸色,语气却依旧十分温和:“娘子可是想家了?可惜不巧,我这身子不争气,待好全了,再陪娘子回去,可好?”姚珍儿能说不好吗?最终,回娘家的事,只能搁置。虽然秦轩低调,可他回来的消息还是传扬了出去。安林路的腿虽还没痊愈,可他爱热闹的性子却已经恢复如常,这桃溪镇上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秦越也忍不住感慨,过去这三年,也难为他能把自己憋在房间里,可见瘸腿一事对他打击真是不小。“义兄,我听说这秦轩回来,连面都不敢露,肯定是觉得丢大脸了。”安林路忍不住幸灾乐祸。秦越不以为意。科考失败,再正常不过,如秦轩这般年纪的,若能一举得中,那才是万中无一。“三年之后,他自可以重头再来。”到那时候,他也才是弱冠之龄,堪称年少有为。“三年后,你不也能考了吗?到那时,两虎相争,可就好看啰。”安林路开玩笑地说着。却不料,一语成谶。作者有话说:求脚印求灌溉呀呀呀~~~第四十一章 、谈婚事“娘, 英娘的及笄礼,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吗?”县令府里, 夫人王氏正向刘老夫人汇报着刘英娘即将到来及笄礼。在这个年代,刘英娘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之前因为那怪病,她不得不深居简出, 几乎让外人忘了刘大人还有一个长女。如今, 刘英娘好不容易治好了这怪病, 刘老夫人又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起来。十五岁,已经是耽误不得的年纪了。这及笄礼,便是极好的相看机会。“若是在京城, 少不得要请各位亲朋都来聚一聚, 可惜而今远在江南,不好劳师动众,只能邀了诸位近亲。”刘老夫人有些叹息, 在她心里,给孙女选未来夫婿, 最好还是在亲戚之间选,彼此有那情分在,即便知道了英娘的怪病, 日后也不至于太苛待于她。只可惜, 如今儿子在外任职, 山高路远, 与亲戚们往来也少了许多, 最后只请了她与英娘生母的娘家白家、王氏的娘家以及本家的一些亲戚来。好在, 当地有名有姓的人家, 都请了过来,乍看之下,刘英娘这及笄礼,也算是热闹隆重了。婆媳俩正说着,刘英娘带着丫鬟杏儿走了进来。“见过祖母,给母亲问安。”刘英娘温柔地给两位长辈问好。“英娘来得正好,这请来的人家,你也该熟悉一下。”刘老夫人将名帖递给了她。刘英娘温柔一笑,顺声接过。王氏笑着开口:“对了,老夫人,有一件事,儿媳差点忘了跟您说了。”她含笑望着刘英娘,一脸慈爱的模样,“咱们英娘出落得如此俊俏,少不得得谢谢一个人,只是他家如今还不便见客,儿媳想着不如就送一份礼去,您说呢?”刘英娘低垂着眼看名帖,耳根却悄悄红了。王氏所说的人,自然就是秦越。秦越身在孝期,又是年轻男子,自是不便邀请他前来参加刘英娘的及笄礼,可刘英娘有今日,秦越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总该有所表示才是。刘老夫人的目光在孙女的脸上飞快地略过,随即便若无其事地开口道:“你说得对,咱家不能没了礼数。你着人备了礼,速速送去。”王氏连忙应是。这时,刘英娘突然开了口:“母亲,可否等我片刻?”王氏惊讶地看向她。刘老夫人不动声色,只目光淡淡地望着孙女。刘英娘脸色微红,强作镇定道:“听说秦家有个小妹妹,我这些日子亲手做了些小玩意,劳烦母亲替我一道送过去给秦家妹妹吧。”刘英娘前面十多年,深居不出,能够打发时间的无非也就是读书女红,所以她的绣活当真是一绝,做得又好又快。刘英娘鲜少见人,极其容易脸红,王氏见她面色绯红,也没说别的,只赞她心思细腻,心灵手巧。“还是咱家英娘想得周到。这及笄礼,本就该请的是秦家妹妹,就算她来不了,咱家也该送几件女孩家的玩意过去。”王氏笑着替刘英娘找补了几句。“也是,女孩家之间往来,总是会送些小玩意。”刘老夫人若有所指地说着。听到祖母与王氏都没明确不反对,刘英娘当即便让杏儿去取了自己房间里的匣子来,里面装了她亲手做的绢花、香包、布偶等物,乍看之下都是哄小女孩的玩意儿。“好巧的手艺。那儿媳这就让人送去了。”王氏见刘老夫人没说什么,便命人接过匣子,转身忙去。屋里只剩下祖孙二人。刘老夫人拉着孙女的手,有些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的面颊,怎么也看不够似的:“当初,你娘嫁进来的时候,也只有你这般年岁。”说起早逝的外甥女,刘老夫人忍不住有些伤感,刘英娘也跟着红了眼眶。“你娘福薄,如若不然,有我护着,她下半辈子,定能过得比寻常女子舒心些。”刘老夫人意有所指,“我与你娘,既是姑侄,又是婆媳,自然要比一般人亲近许多。”刘英娘低垂着眼,没有吭声。刘老夫人也不需要她的回应,她只需要孙女能够将自己的话听进去就成。“你与一般姑娘家不同。”刘老夫人叹了口气,“虽说如今把病治好了,可日后须得处处小心,时时提防,万一有那坏心肠的,知道你这毛病,故意想坑害你,那可真是防不胜防啊。”刘英娘养在深闺,就连王氏与几个异母弟妹也接触甚少,对于外头那些深宅阴私更是知之甚少,如今听祖母说起,不由紧张地抿紧了唇。刘老夫人握着孙女的手,浑浊的双眼中是柔和的光:“咱家算是清净的,可你爹不也有两个姨娘吗?你母亲是个稳得住的,可也差点被气到小产。你这孩子,心肠软,日后嫁了人,着实叫人担心啊。”刘英娘又羞又怕,顺势靠近祖母的怀中:“那我就不嫁了,一辈子陪着祖母。”“傻孩子,祖母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也不知道还能陪你到几时。所以,趁着祖母还能张罗,得赶紧把你的婚事定下来。”刘老夫人终于点破了今日的主题,说起了刘英娘的婚事。她原本是想再过些日子,等见到了人后再与孙女说此事,可没想到,今日竟发现,孙女心里似乎有了别的念想。刘老夫人活了一世,刘英娘那点小心思,哪躲得过她的眼睛?秦越有个妹妹是不假,可英娘与那小姑娘面都没见过,哪用得着为她费这些心思?无非是因为她哥哥罢了。英娘懂礼,明白自己不能与秦越私相授受,所以只好转了个弯,借着秦越妹妹的名义,送上自己做的绣品。女儿家的心思,柔美娇嫩又朦胧。刘老夫人虽讶异,却也没有觉得十恶不赦。孙女养在深闺,除了家中父母兄弟,就几乎不曾见过外人。秦越是她接触的第一个外男,不仅救治了她的恶疾,生得又是如此年轻俊朗,换做她年轻的时候,只怕也要忍不住心动的。可心动归心动,现实归现实。且不说秦越如今身在孝期,不能谈婚论嫁,等两年多后,英娘已是近十八的高龄,万一谈不成,岂不是白白耽误花期?再者,刘老夫人也不认为秦越是孙女的良配。倒不是她觉得秦越不好,秦越这人,人品才貌都没得说的,可也正为此,他日后前程不可限量,看中他的人,决不会只有孙女一个。在桃溪镇上,孙女的身份还算尊贵,可出了这里呢?秦越的世界,决不会仅限于此。到那时候,她就护不住孙女了。刘老夫人不愿意拿孙女的未来开玩笑。与其让她事后哀怨,倒不如现在就断了她的念想。刘英娘并不知道祖母所思所想,她将脸埋在祖母肩头,只露出红红的耳朵,脑海中,已然出现了一道颀长清俊的身影。“过几日,你舅舅一家便要过来了。”刘英娘的舅舅,也就是刘老夫人的外甥。“你舅舅家的二表哥,你还记得吧?小时候,你们见过面的。”刘英娘轻轻“嗯”了一声,说是见过面,实则也不过是远远地看了一眼罢了,她那时候便得了病,轻易不会见人,那时舅舅带着家眷来给祖母贺寿,她躲在屏风后,看了一眼。她恍惚记得,舅舅家的大表哥大她六岁,前年便已经成亲了,祖母还特地赶去喝了喜酒,而二表哥,则比她大了一岁,那时候不过是个三头身的萝卜丁,而今是什么模样,刘英娘是一点也想象不出来。“你舅舅家人口简单,家中只有你舅母一人,两个兄弟都是亲生,你大嫂子也是个好相与的人……”这话说到这个份上,刘英娘哪还有不明白的道理?祖母分明是看中了舅舅家的二表哥。“你两个表哥都是读书人,最是讲道理不过,这次来,咱们就先瞧一瞧人,若是你二表兄人品端正,我便豁出这张老脸,去求了你舅舅、舅母。你看可好?”刘老夫人低声问道。倒也不是刘老夫人倚老卖老,她能这么想,自然是有底气的。刘老夫人的娘家,勉强也算是书香门第,但是这读书人里,能够考上科举做官的也是少数,她儿子算是运气好的,虽三十多岁才中了二等进士,却也是实打实的功名。她娘家就远没有这个运气了。外甥读了几十年书,也只考了秀才功名。娘家的这两个侄孙,都是准备参加科考的读书人,日后想要在仕途上走得稳些,自然少不了家中长辈的扶持。这长辈,自然就是指英娘的父亲,她的儿子了。若是英娘没有这怪病,刘老夫人还不舍得将英娘嫁回娘家去呢,毕竟高嫁低娶,县令的女儿,总不愁嫁的。可一想到孙女那情况,刘老夫人还是压住了那些念头,英娘的婚事,重在一个“稳”字,得是那亲近又好说话的人家才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