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折枝记> 第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节(1 / 1)

朱雀无法,想了想道:“也无妨。只是娘子要扮成府中的婢子,也不能离开我半步。”阿素连忙点头应下了。第二日琥珀帮她打扮作小女奴的模样,朱雀也换了身女官的青衣,领着她上了一辆牛车,身后又跟着十来辆生贺,浩浩汤汤的车列向着宫门进发。沿着宽阔的城楼门道行到巍峨宫门前,朱雀将一方腰牌交给监门校尉堪合,过了验才放车队通行。行到德妃所居的昭华殿丹墀前,阿素紧紧跟朱雀身后趋步上殿,一眼便望见元娘领着三娘也在,赶忙低下头来。此番赵王府进献的是一方百寿屏,远看只有一寿,近看这一字却是由柳砚题写的九十九个寿字构成,是为百寿。柳公是当世书法大家,他笔下的这九十九字各不相同,是先取了真迹再以锦丝绣在屏上。阿素知道这精湛无双的绣工出自三娘之手,果然一经展示,殿中之人皆惊叹屏上笔走龙蛇,纤毫毕现。蓝氏本有意欲凭此次德妃生辰为她谋一桩婚事,元娘自然抿唇夸赞亲妹,三娘羞涩一笑,温婉得体。阿素倒好奇,李容渊究竟为她这养母准备了何样的贺礼。朱雀在殿中击掌,便有人捧上一株珊瑚树来,枝杈纵横,根根圆润鲜红。因上次围府之事,元娘心有芥蒂,此时微微笑道:“九弟竟忙至于斯,只派府上女史入宫,这礼贵重是贵重,未免乏了些心意。”朱雀但笑不语,轻轻转了转那珊瑚树,便有一只碧青的小鸟飞了出来,落在德妃面前,轻轻脆脆开口道:“母妃安康,母妃万福。”这鸟名唤翠鹦,是鹦哥传说中极会说话的品种,已绝迹许久。此时飞出,众人皆惊叹。稀有是一难,而费力教话又是另一难,可见花费的心力。倒比方才那借寿夸人的寿屏更质朴无华些。朱雀跪在殿中,望着德妃道:“殿下至扬州替太子筹措赈灾的粮草,不能亲自侍奉左右,只能献上亲养的翠鹦一只,聊慰思念之情。”阿素此时方想起,景云二十三年黄河流域曾遭了大灾,先是大旱,之后便是蝗灾,而关于赈灾朝中意见相左,一面认为天降旱魃,是天意不可违逆,另一面认为应开仓济民。这么一耽误,关中十万饿殍遍地,陛下悔之莫及。却没想到,这一世李容渊竟如此雷厉风行。扬州是鱼米之乡,太子遥领扬州牧,阿素隐约记得李容渊出阁后领的第一件差事便是扬州长史,这筹粮的地方选的也极好的德妃笃信佛道,欣喜道:“这是积德行善之事,为娘又岂能不体贴。”说罢望了一眼元娘,淡淡道:“这两件都是极可心的,自知其中拳拳孝意。”朱雀躬身退在一旁,德妃便赐下宴席,众人落座。李容渊不在,朱雀既不能坐也不能走,只能待席散。阿素跟在她身边,忽然灵机一动,望着对面的三娘子怯怯道:“阿姊,我想和三娘说句话,成吗?”朱雀犹豫,但不好阻拦她和亲姐妹亲近,想着这些时日她实是受了不少委屈,踌躇道:“好罢,不过不能太久。”阿素点了点头,悄悄绕过人群走到三娘身前,三娘此时才发现原来朱雀身边的小女奴竟是她。阿素赶忙将三娘拉到屏后无人处,三娘打量了她一番,忧心道:“这几日……可还好?”阿素不答,三娘会错了意,虽知希望渺茫,但还是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别急,阿耶已想办法疏通打点,总会……总会有办法接你回来。”阿素心中藏心事,直接干脆道:“三姐能否帮一帮妹子?”三娘一怔,阿素道:“我要出去片刻,三姐帮我在这守着,有人来就说我醉了酒在这里贪睡。”三娘犹豫,但想起上次阿素也帮过自己的忙,咬了咬牙,点头道:“好。”阿素紧紧握了握她的手,便从昭华殿偏门悄悄溜了出去。这宫中的道路她是极熟的,后宫几座正殿又离得不甚远,走了片刻阿素便回到自己住过的琅嬛阁前。她幼时长在窦太后身边,所居的琅嬛阁便在清思殿后厢。她初入宫时,晚上最是怕黑,要窦太后亲自哄才能入睡,因而专修了一条暗道连通两间宫室。没想到如今琅嬛阁前竟守卫森严,阿素远远望了一眼,便悠悠达达向供宫婢出入的偏门而去。她敛容垂眸径自向内走,然而还是被一位面生的黄衣内侍拦下了。他斜着眼,哑着嗓子道:“不懂规矩,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阿素低声道:“奴是长公主府的婢女,来取替长公主取件东西。”那黄衣内侍冷冷瞧她一眼,并不理她。阿素心一横,摸出一颗明珠,偷偷递在他手中。那日她一共寻来了三颗明珠,一块玉髓,除去给琥珀的一颗,和今日送出去的这颗,也只剩下一颗。那黄衣内侍捏着浑圆的明珠,对着日光仔细端详,又拿牙咬了个印,见里面也是一般成色,才有些满意,板着脸挥了挥手道:“快进快出。”说完才放阿素入内。阿素回到故居,来不及细细打量,先寻到了那暗道,深深呼吸,一口气走了进去。她在心里想,看一眼,只悄悄看一眼便回去。清思殿中药气沉沉,千重帘幕层层垂下,熏炉中燃着除秽的香,未燃宫灯,颇有些晦暗。那暗道入口正在榻边,掩在重重绡帐后并不引人注目,阿素犹豫了一瞬,见殿内无人,还是微微推开那扇暗门,然而她刚探出身子,便听榻上有个带着老态的声音道:“谁……藏在那?”第17章 永仙九兄平日里疼我,我若找他要人,……记忆中的阿婆从未有如此虚弱之时,阿素心中一涩。病体沉沉的窦太后目不能视,但从前惯和外孙女玩这躲猫的游戏,忽心有所感,敏锐道:“是……阿素吗?”阿素终于忍不住爬上榻去,窦太后勉强支撑,摸索着将一团小小的人影搂在怀里,又嗔又喜,低声道:心肝儿,怎么久才来看阿婆。”阿素此时方知原来阿娘一直将自己夭折之事瞒着她。她努力咬着唇,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响,以免露出破绽来。窦太后用枯瘦的手指摸着她的身体,喃喃道:“怎么又瘦了些。”阿素埋进她怀里,窦太后轻叹道:“来了……就好,这几日想接你入宫,你阿娘总推三阻四,真担心是出了什么事。”窦太后一面低语,一面轻轻抚着阿素的背。她方才好不容易入睡,殿中的侍女都退了去,一点不敢惊扰。大约是听到了声响,此时在外殿值守的禧珠趋步入殿,窦太后只觉得怀中之人一僵,便扭着身子挣脱了去。她目不能视,此时不由急道:“心肝儿,这是哪去?”一面说着,一面摸索。阿素紧紧缩在极宽大的卧榻一角,还好有帷幕遮挡,伏在地上禧珠并看不她的影子,望着窦太后疑惑道:“您在寻谁?”窦太后不悦地赶人:“下去,都下去,你们把心肝儿吓跑了。”禧珠心中一恸,直觉太后病的更重了,含泪道:“长公主已在外面候着多时了,太后可要见一见。”窦太后寻不到阿素,心中发闷,生着气道:“让她进来,我倒要问一问她将人藏到哪去。”安泰走入殿中之时,正见禧珠扶着窦太后起了身,看着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她刚有些欣喜,便听窦太后嗔道:“心肝儿呢,怎么又不见人。”安泰知道她问得是阿素,勉强笑道:“她也病着,怕过了病气给您,改日我再带她入宫来。”窦太后道:“还要瞒朕到几时?”安泰一惊,颤抖着嘴唇不知怎么开口,却听窦太后道:“方才还与她说了几句话,怎么会还病着。”安泰讶异睁大眼睛环顾左右,帷幕重重虽看不真切,却并无异样,她的目光落在伏在地上的禧珠身上,见她一直给自己使眼色,才恍然阿娘这应是病的糊涂了,握着她的手含糊道:“是,是。”窦太后仔细想了想道:“摸着是瘦了些,难道真病了一场?”安泰越发觉得阿娘病得更重,已然有了幻觉,紧紧攥着窦太后的手,低声道:“没什么大碍,将养两天也便好了。”只是话一出口,便觉得心中万分难过。窦太后道:“把她抱来,让朕再看一眼。”安泰只得顺着她道:“方才玩累了,这会也睡着呢,阿娘休息罢,等过几日再带她来看您。”窦太后扶着她叹道:“也罢,好好养着吧,朕只见了她,便觉得这身上的病好了一半。”安泰扶着窦太后在榻上躺好,心中忧虑更沉。待窦太后重又入睡,她才含着愁退了出去。终于等到又恢复平静,阿素才从榻上的织物中露出头来,回望了一眼睡梦中眉头舒展的窦太后,她小心翼翼地爬下了床榻,顺着那条暗道又回到了琅嬛阁。今日实是惊险,方才她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若是被人发现她莫名出现在太后寝殿,只怕要被拖出去杖毙。只盼上天垂怜,保佑阿婆身体康健,若能如愿,要她做什么都可以。方才耽误的时间有些久,她回到琅嬛阁时那个黄衣内侍已极不耐地进来寻她,阿素本想再捡些自己前世的物件带回去,此时却不好下手,被他训斥一番,只得跟在他身后向外走去。然而刚走到殿外,便听得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杂着长鞭的破空之音。能在后宫纵马之人,也只有如今的高皇后所出,陛下最宠爱的十三公主永仙。阿素猛然抬头,果然见永仙骑着一匹鲜红的小马,手中的软鞭如一条灵蛇,似一团烈火迅捷驰来。那黄衣内侍吓得脸色惨白,阿素还未反应过来,那团火已烧到身前。她只觉得肩上一沉,接着便火辣辣地痛,才知自己已经挨了一鞭子,身边之人被抽得更狠,直直滚在了一旁。永仙勒马收鞭,望着他们斥道:“好大的胆子。”她身后跟着一列内侍与宫婢,领头的那位着绯衣,因有品级,平日里也极有体面,此时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道:“公主千万慢些,小心摔着了。”阿素向来了解她的这位表姊,因只比她大了两岁,两人几乎从小一路斗到大,凡是能看得上眼的都要争一争,几次斗草都闹得阵仗极大,譬如上次,因带来的明珠比不过她的,永仙气得咬牙,将她的十斛珠都倒进了水里。阿素虽然心痛,也要做不在意的样子。永仙犹自不甘心,又丢了两匣子宝石,才觉得心里舒畅些。永仙高高在上拽着缰绳绕着他们走了一圈,冷道:“我妹妹才去了几日,这琅嬛阁就没了规矩,当值的不在外面站着,倒在里面鬼鬼祟祟,莫不是要偷些东西去。”阿素目瞪口呆,没想到永仙竟是来替她管教宫人。更没想到,一直与自己针锋相对的她竟还将自己放在心上。这般想来,不禁心情复杂。永仙向着绯衣内侍道:“偷窃,依律当治何罪?”那人会意,即刻命人上前要将二人拖走。黄衣内侍扑到马前,脸色苍白苦苦哀求,阿素抬头望着永仙。许是她的目光太专注,永仙策马到她身前,用鞭柄挑起她的脸,半晌后蹙眉道:“是你。”阿素想不起来五娘如何和永仙认识,永仙却帮她回忆道:“上次你不愿陪我玩,却跟了她,可见是个没眼光的。”阿素这才想起,她相中五娘做玩伴的那次,永仙也在,只是没抢过她,五娘还是跟了自己去。像是陷在什么回忆里,许久后永仙望了她一眼道:“以后你便跟着我罢。”只是旁人怕永仙公主,阿素可不怕,一点也不领情道:“蒙公主抬爱,只是如今身不由己。”永仙歪着头打量她一番,想起前日里听说的那件事来,恍然道:“原来你便是……”又莞尔一笑,极自信道:“九兄平日里疼我,我若找他要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第18章 受伤雪白的肩背上一道绽开的暗红……但见阿素无动于衷,永仙轻轻一瞥,那黄衣内侍便被拖了下去。永仙淡淡道:“将他的手砍了。”又望着阿素威胁道:“怎么,你不愿意?”阿素不知自己触到她的哪片逆鳞,顿觉有些棘手,根据她前世的经验,李家的人无论男女都是吃软不吃硬,然而还未待她小心翼翼开口,长鞭的鞭梢便卷上了她的一只手腕,永仙将鞭子一挥,阿素便扑倒在地上,额角磕在地上,头嗡嗡地疼。永仙不耐地踢了下身下的马腹,将她拖在身后向前驰去。手腕被箍住,拉拽的生疼,不过依旧比不过身体划过砾石的疼痛,好在只奔出了一丈远,那马便停住了。寒芒一闪,长剑出鞘,长鞭断为两截。阿素眼冒金星地趴在地上,被松开的手腕已经失去了知觉,阿素勉强抬头,顺着面前的金丝踏云履向上望去,正见阿兄和另一人站在她面前。元剑雪漠然收了剑,永仙骑在马上脸涨得通红瞪着他,还从未有人敢削断她的鞭子。况且又是他……自己未来的驸马。想到此处,骄矜如永仙也不由有些面热起来,她隐约听身边的宫人提起他便是耶娘意属的驸马人选,虽然她一点也不愿嫁人,可是想到他,心中却莫名欣喜。若今日换了旁人,她肯定不依,但若是他……永仙最终只是将鞭柄连着断鞭掷在他身上,娇嗔道:“你赔我的鞭子。”元剑雪并不知道她心中百转千回的情绪,随手将断鞭扔在一旁。见他毫不在意的样子,永仙委屈又生气,咬着唇含着泪,转身策马而去。那队宫人见此情景也急忙奔起来追着她的马去了。浑身上下钻心的疼,阿素勉强撑着地坐起来,便见阿兄身边那人望着她犹疑道:“她是?”元剑雪淡淡道:“是九殿下府上的人。”阿素一惊,李容渊带她回府的事阿兄竟知道了,难道是看在他的面上阿兄才出手救了她。那人又仔细瞧了瞧她道:“怪不得有些面熟,方才在九殿下府中那位女史身边见过。”阿素闻言悄悄也打量了他几眼,终于辨识出他竟是会稽王世子裴说。吴郡四姓桓王裴陆乃百年高门,自陆氏举族前往云中,吴地裴氏一家独大,封会稽王,藩王中势力最广。德妃便出身吴郡裴氏,裴说是她的堂侄,此次奉父命入京贺寿,想来是在方才的寿宴上见过。然而只这一眼,阿素却有些胆战心惊。前朝是个乱世,政权割据,元氏曾是皇族,据长江以北,后昭武帝桓羽联合宇文氏灭掉元氏,统一两岸,却被李氏建周取而代之。大周开国后,高祖皇帝封赏与他一同打下江山的前朝旧贵,她的祖父元衡与会稽王一同位列三王。而五娘的祖父沈崇原是元氏麾下大将,因功勋卓著封郇国公,拜左千牛卫将军。前世阿耶便是因卷入会稽王谋反一案下狱,最终罹死狱中,阿素原以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却没想到今日竟见阿兄与裴世子在一处。想来阿兄是与阿娘一同进宫探望太后,而裴说是为德妃贺寿,为何两人竟会在一处,难道自家真的存着谋反之心?若元氏真有反意,那么这事阿娘究竟知不知道?望着并肩而立的裴说和阿兄,阿素一片心如乱麻,只想速速将二人分开,裴说见她焦急的样子,会错了意,以为她是迷了路,不由道:“莫急,我这便带你回去。”说完又望着元剑雪道:“今日不便,改日再聚。”元剑雪微微颔首,却终究未开口,深深望了眼阿素,径自而去。阿素思绪沉沉,连身上的痛也忘了,直到裴说领着她重回了宴厅,朱雀一脸焦急地迎上来,见她额角磕破了一处,肩上隐隐有血痕,手腕肿着,衣衫撕裂的几处,身上全是土渍,惨兮兮的样子,饶是找不见人原有一腔怒火也烟消云散。好在宴席已散,朱雀回禀了德妃即刻带阿素回府。刚进了房便命霜月和雾月搬来浴桶灌入烧好的热水,按着阿素将她身上的衣服都扒了下来。阿素本有些羞赧,又怕朱雀凶她乱跑,只能乖乖钻进浴桶里。她抱着肩坐在浮着花瓣的热水里,在腾腾雾气中放松下来,才觉得浑身都痛,肩上的那一道鞭痕更是火辣辣蜇人。琥珀和霜月与雾月一同伺候她洗澡,只看见她一眼便哭了出来。清洗干净,朱雀用一条长毯将她裹了起来抱在床榻上,悉心为她上药,幸好她未被拖出太远,身前只有些青紫未出血。额角上也只磕破了皮,想必不会留下痕迹来。只有肩上的那一道鞭痕极深,朱雀将淡色的药膏涂抹上去,阿素只觉一抽一抽地疼。朱雀冷道:“娘子此刻竟知道疼了,若不是遇到裴世子,还不知要出什么事来。”阿素自知理亏,乖乖坐好,一动不动。朱雀又握起她手腕,叹道:“待郎主回来,见到这番样子,不知要如何心疼。”阿素心头一跳,暗道,李容渊心疼什么。敷好了药,朱雀扶着她在床榻上躺好,取下金钩放下幔帐,往榻角的熏炉前又投了一丸香,安神催眠的香气漫了上来,阿素只觉得困倦的很。朱雀端起那盏晶莹剔透的琉璃灯,低声道:“娘子早些休息罢,明日郎主便回来了。”然而阿素实在太困,并未听见朱雀的后半句话,直直沉入梦乡。睡梦中阿素只觉有人捏着她的手腕,她想挣开,却一点也挣不脱。之后又被翻了个身,背上微微有些凉意,又有些温热。这个梦真奇怪,她一边睡一边想。层层帐幔后,李容渊望着趴在榻上睡得正熟之人雪白的肩背上一道绽开的暗红,淡淡道:“我倒后悔,今日让你带她入宫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