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节(1 / 1)

第28章金钏得了吩咐自去准备回礼。段雀桐看着窗外, 昨日下了一夜的雪,今早明明已经放晴,现在却又飘起了零星的雪花, 冬天真的来了!渤海郡因为地形的原因, 在冬天并不会太冷, 即便如此, 却不代表海水不会结冰。如果他们想要储存足够的食物,当然要越早越好!段雀桐现在十分庆幸这里有高产又饱腹的白薯和玉米, 要不然想买粮食都买不到。除了大家的口粮问题,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行程。段雀桐不想一路都被驱赶着被迫改变路线, 这样太过被动了。她之前说要在这里修整一个月, 可如果能够早些离开自然更好。不过究竟下一步是留是走还要先等等父亲那边的消息。段雀桐取出自制的舆图,他们如今刚好在青州和冀州的交界处, 而上党在并州,上党与渤海的直线距离并不遥远,可他们势必要绕道而行,保守估计还需一个半月。冀州往北就入了幽州的地界,如今的主战场在中原地区,幽州那里相对应该安全一些, 可是那里聚集着不少胡人, 此时各方势力胶着, 不少胡人都被借兵, 双方既有矛盾冲突, 同时还夹杂着利益纠葛,若非迫不得已, 她并不想继续北上。因为有诸多顾虑考量, 段雀桐才会想着先在这里等待, 北方气候严寒,那些人总不至于寒冬腊月还天天打吧!段雀桐对着舆图又发了会儿呆,发现自己目前能做的只有“等”,“哎!”她叹了一口气,生活怎么就不能顺遂些呢?!和段雀桐的担忧不同,梅姨娘休息了几日后又恢复了原来的乐天知命,这里虽然不如琅琊郡待的舒心自在,可好在不用四处奔波,也不必担心随时被当做敌军追赶。她回想之前的那段日子就觉得后怕,如果不是他们跑得快,现在指不定被抓到几回了。梅姨娘正在做针线,天气冷了,她打算给女儿做个暖手笼,抬起头来就看到女儿在发呆,“桐桐,这都五六天了,怎么郎君那边还没传回消息呢!”段雀桐算了算日子,“姨娘不用担心,估计也就两三日了。”梅姨娘也只是随口问问,她以前在段府时万事不用操心,如今跟着出来,女儿是个主意大的,也不用她多费心思。梅姨娘问过一句就又做起了针线,段雀桐觉得姨娘这样的性格也挺好的,她本来还怕姨娘优渥的日子过习惯了,出来会多有不适,没想到姨娘比她适应的还好些,原来吃着山珍海味她高兴,如今每日里粗茶淡饭她也不嫌弃。又过了两日,果然琅琊郡那边传了信来,段雀桐看着风尘仆仆的信使,他面容有些憔悴,这一路赶来想必也是十分不易,遂道:“一路辛苦了,先下去吃顿饱饭再过来回话吧!”然后示意银锁接过书信。信使千恩万谢地退下了,自有金钏去安排。段雀桐打开书信,跳过那些安慰的话,直接去看父亲的建议。梅姨娘听说消息赶了过来,看着女儿蹙着眉头在那坐着,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张已经拆封的书信,神色间就带了几分惶然:“郎君怎么说?”段雀桐听到姨娘的声音这才敛了神色,“父亲说如今情况不明,为了保证安全,让我们暂且在这边安心等待。”听到这话,梅姨娘的神态放松了几分,“那信上有没有说要等到什么时候?”段雀桐笑着说:“父亲说转年十五他就带着家里人离开琅琊郡,到时候咱们在路上汇合。”梅姨娘听到这话脸上就带了笑,“那你怎么刚刚还蹙着眉头,我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儿了呢!”她本就觉得女儿一个人出远门不安全,可那时是没办法,如今有了郎君这句话她也就放了心。段雀桐刚刚也只是看到父亲提到的外界局势,是以才有些担忧,信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可她也能猜得出外面究竟有多乱。梅姨娘问道:“那信里还有没有说其他的?”“有件好事,大嫂生了个小侄女,再过几天就满月了。”这算是连日里难得的好消息了。梅姨娘听到后也跟着高兴,只是不忘感慨!“希望大郎不要如郎君一般!”段雀桐想起自家全是要嫁出去的姐妹也跟着笑了起来,他们段家人丁一直不算兴旺,父亲只有一个兄长,叫段贺荣。她大伯段贺荣那边更是可怜,只有一个独子,连个女儿都没有。按理来说,这种情况段景荣不应该离开家乡,可他们段家毕竟不如其他的世家枝繁叶茂,那时候新帝初初登基,分封制的弊端就已经显露出来,为了避免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兄弟二人这才商量着要分开经营。至于为何如今段景荣又打定了主意回去,还是一个道理,独木难支,虽然段景荣在琅琊郡受多方掣肘,可他毕竟也在此地当了十几年的太守,也算积累下了一份家业。尤其是手里的私兵,两千人放在琅琊郡是不多,可如果兄弟二人手底下的兵卒放在一起,那震慑力何止翻倍,是以他才会决定回去。有了父亲的这封信,段雀桐暂时倒是不必着急了,只是居安思危,该准备的东西还是要准备。如今,什么都没有吃的重要。士兵吃不饱肚子,怕是她手里的这五百人也就保不住了,甚至还可能遭到反噬。想到这里,段雀桐道:“咱们去前院看看邓统领那些鱼干晾的怎么样了!”梅姨娘皱了下鼻子,抱怨道:“我可不去!桐桐,要我说咱们大可不必将那些鱼啊虾啊的都摆在院子了,这味儿也太冲了些!”段雀桐觉得姨娘身上有一点十分值得她学习,不喜欢的能不做就绝对不做,从来不会为难自己,不像她,工作的久了,总想着要维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反而会委屈了自己。段雀桐如今也是闻到海腥味就想躲,可就算是再难闻那也是肉,更何况有了那些海货他们也不用担心食盐的问题,虽然这里的盐不管是质量还是价格都十分亲民,可也得有地方买啊!正因如此,段雀桐看到成堆的海鲜时心里只有高兴。姨娘不去,段雀桐说了一声就去了前院,丹娘和银锁跟随在她的身后,这些日子她也看出来了,这位大家小姐虽然看着不好亲近,可对待下人却从不苛责,甚至还纵着金钏和银锁两位姑娘“犯上”,更何况段小姐那容貌,啧啧,她活了这么年就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能够在这样仙女一般的小姐身边伺候,私下里谁不羡慕她和翠娘啊!几人到了外院,就看到何生领着几个留守的仆人和邓寅手下的士兵一起处理打捞上来的鱼。为了更方便储存和食用,他们将鱼打捞上来后需要去除内脏,在太阳底下晾晒个三四天就可以存放起来了,只是冬天的太阳没有那么烈,就需要再晒两日,如今处理好的鱼干就铺在青石板上。何生看到她过来,赶忙迎了过来,其他人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向她行礼问安。“免礼吧!”段雀桐觉得何生这人也挺有意思,他们一行人鸠占鹊巢,弄了满院子的海鲜,这何生不仅积极配合,还给她出谋划策,如果不是有他从中帮忙,段雀桐的咸鱼储备计划也不可能这样顺利的实施。打渔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没有内行人指导,就只知道一味莽干,怕是收获还没有消耗的多。何生知道他们的打算后就提议雇几个渔民帮忙,要不然他们摸索都要耗费不少时日,哪里能有这样的收获。何生恭敬地道:“段小姐,按照往年的情况,再过十日海边怕是就要结冰了,到时势必无法出海,不知道小姐有何打算?”“届时口粮可能准备充足?”“小姐放心,吃上三个月应是无碍的!”段雀桐脸上带了笑,“那就好!我们这么些人在这儿住着,何管家也是辛苦,平日里不仅要管着府里的事,还要顾着我们!”何生听到她这样说愈发地恭敬了,“能够为小姐做事儿是我的荣幸!”段雀桐心里忽而升起了几分猜测,“既然这样,我就不客气了,这些日子煤炭木材消耗了不少,等到海水结冰,就安排他们去砍柴打猎吧!”何生垂眸道:“若是全部派出去打猎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段雀桐明白他的意思,他们这些人加起来比杜家村的人都多,手里又都有武器,要是都放出去了,怕是有些人会以为她想占山为王呢!“倒也不必如此,安排着人轮番上山吧!其余人就做些弓箭绳索兽夹之类,每日里的操练也该捡起来了。”“是,等邓统领回来我就通知他!”段雀桐轻微颔首,然后就回了后院。段雀桐现在有些疑惑,对她交待的事,何生甚至比邓寅还要上心,她若是没有会错意的话,这个何生应该是想要投靠她。可她不明白,就算自己手底下现在是有人,可以何生的精明应该也知道那些人不可能属于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那他为什么待自己如此殷勤呢?!如果想要攀附,葛太守岂不是比她更合适?何生是个管理型人才,不仅思虑周全,而且说话办事极有分寸,以他的能力就算是在段府做个大管家也是绰绰有余的,也不知那个杜方为何要把这样一个人才丢到这里。段雀桐不知内情,索性也就不想了,不过,如果何生真的想要跟着他们,段雀桐自然也不会拒绝。第29章第二日, 段雀桐派人召信使过来说话。信使:“小人李岭,见过三小姐!”段雀桐:“坐下说话吧!”李岭再谢过一遍,这才在一旁侧身坐了。段雀桐:“这一路可有遇到什么危险?将你在沿途的见闻细细讲来!”李岭:“谢三小姐关心, 并小人并未遇到什么危险。小人来时主要是在青州境内穿行, 这里并未被波及, 只是济南郡附近的流民明显变多, 听说是长沙王和河间王打起来了,他们为了活命只好背井离乡。”李岭是专门的传令兵, 保证消息命令的安全传递是他的第一要务,是以这一路她都是挑着安全的地方走的。段雀桐:“琅琊郡如今可还安稳?”李岭抬眼看了三小姐一眼, 又赶忙低下头去, “算是安稳吧!只是城门口盘查的更严了些,街上也多了许多巡逻的士兵。”段雀桐:“可还有什么特别之事?”李岭:“那些流民中应是还有逃兵, 虽然他们都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可小人也能看的出来。小人还看到北面有人南迁,看他们的车马应是显贵人家。”段雀桐:“北面?是幽州吗?”李岭:“小人怕惹来麻烦,不敢妄加打探,不过十之八九是从幽州而来。”段雀桐:“我知道了,允你休息两日再去邓统领那里报道。”李岭:“谢小姐, 小人告退!”段雀桐把玩着手里的团扇, 看来北面也不太平啊!他记得之前邓统领说过幽州刺史与东海王走的极近, 而东海王向来不是个安分的。……过了新年之后, 梅姨娘每日里都数着日子, 可是随着十五的到来,她从一开始的渴盼变成了忧虑。按照计划, 那边打算过了元宵节就出发, 两边在路上汇合, 应该早早地派人过来通知才是,可他们却迟迟没有等来消息。起初梅姨娘还在抱怨郎君怎么还不派人过来传讯,后来却是开始担心琅琊郡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危险。梅姨娘:“桐桐,你爹那边不会是出了什么事了吧?”姨娘能想到的,段雀桐又怎么可能没有想到,“姨娘,我之前已经让邓统领派人去查探了,姨娘还请稍安勿躁!”梅姨娘也知道自己就算是着急也没什么用,可这种心情却也不是想控制就能够控制得了的。等到过了十五之后,整个杜府的气氛都变得有些压抑起来。这日午后,丹娘进来说:“段小姐,邓统领说是有事禀报。”“让他去堂屋吧!我马上过去。”段雀桐回道,她猜测应该是派出去的人有了消息。银锁取了帷帽过来,段雀桐摆了摆手,表示不用。银锁知道小姐的脾气,也就没有再劝。段雀桐到的时候,堂屋除了邓寅外,还有另一人也同他站在一处。定睛一看,正是上次见过的那位信使,邓寅的神色有些凝重,段雀桐却忽然有了一种尘埃落定之感。两人看到她来赶忙行礼问安,段雀桐让丹娘看了茶,“说说吧!”邓统领示意李岭回话。李岭:“回小姐,小人回琅琊郡的时候段府大门紧闭,询问留守的门房后才得知在我到的前两日大人就已经带着夫人他们启程了。门房说府里先后派了两拨信使出府,应是派往咱们这边的。”段雀桐她对此已经毫不意外了,心知那两拨人不知道又因为什么被耽搁了,只希望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只听李岭接着道:“小人知道出了变故,就昼夜兼程地追赶府里的车马,只是不知是他们走的太快,还是我追岔了路,追了三日竟然也没有赶上,小人与当地庄户打探,也并没有打听到大人的车马经过,小人无法,只好先行回到这里。小人办事不力,还请三小姐责罚!”李岭说着就跪了下去。段雀桐:“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快请起来!”父亲派了两拨人都没有顺利到达渤海郡,李岭一个人单枪匹马走了两回都没有出现问题,除了这贼老天横加阻挠,她想不出第二个原因。李岭觑着三小姐的神色,看她没有追究的意思,这才起了身。邓寅:“李岭,你先回去消息,明日再跟着一起操练!”等到李岭离开后,邓寅这才说道:“三小姐,如今大人应是在哪个地方等着我们,可我们却不知具体位置,不知三小姐有何打算?”段雀桐倒是想要冒险去与父亲汇合,可是她连父亲的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怕是也不会如她所愿,“等等吧!父亲如果在约定时间没有等到我们,也许会派人过来接应!”邓寅听到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就怕小姐沉不住气想要赶快与家人汇合,可如今去刺探的斥候兵还没有回来,他们贸贸然地动身怕是会遇到危险。段雀桐只怕就算父亲派的人来了,自己也是要被留在这里的。事情果然不出她所料,三日后,一支两百人的队伍来到了杜家村,领头的叫方亥,他说:“大人之前派人通知三小姐在东平汇合,只是等了两日还不见小姐过来,上党郡那边又传来消息说并州起了兵乱,要大人带人过去支援,大人无法,就拨派了二百人让卑职带过来护卫三小姐。”段雀桐知道并州刺史是东海王亲弟,看来东海王果然参与了进来,那这场兵祸怕是短时间内无法停息了,“父亲可还说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