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节(1 / 1)

马寻可以说是皇后一手发掘提拔起来的,甚至因此而多了一个职能部门,严际中每每思及宣传部在安抚民心,开启民智方面的丰功伟绩,就不得不佩服皇后殿下的先见之名。马寻如今也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伙子了,他拱手道:“不好说,不好说,许是殿下有事要宣传部配合也说不定,不过宣传部独木难支,还要仰仗各位大人的鼎力支持啊!”礼部左侍郎顾隽行道:“陛下娶了段皇后,实乃我大燕之幸啊!”邱禾山亦是赞同地颔首。严际中呵呵笑了两声,没有吭声,这些人都是后来的,他们是不知道当初陛下抢人的土匪行径,不过,陛下的眼光确实是好。当初,他还担心陛下英雄难过美人关,没想到美人遇到英雄也一样会昏头,皇后殿下那是把祖传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严际中想到精耕细作之法,还有那些奇怪的器具,现在仍是感叹不已。忽然,他觉出了一丝不对,段家来到燕北也已三年,段家的家风不错,在子女教养方面亦是用心,除此之外,好像还真没看出他们家有什么其他的奇异之处啊?!皇后殿下究竟是从哪儿得来的那么多神奇法门!?严际中想到师兄对帝后二人的评价,难道世上真的有仙人历劫之说?他一时也想不出其中关窍,干脆不想了。曾经他想要青史留名,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接下来,他想要万古流芳!第131章等到众大臣到后, 段雀桐毫不拖泥带水,直接一指旁边桌案上的两份报纸,说道:“我做了两份东西, 请各位参详参详, 看看如何推行才好。”严际中等人听明白了, 是如何推行, 而不是是否推行,殿下已经打定了主意,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办好。几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齐齐地向桌案旁走去。邱禾山当先看到的是那份名为《燕都逸闻》的小报, 等到看清上面那打眼的几个大字时, 他直接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皇后面前如此实属失礼, 顾隽行与邱禾山是忘年交,他连忙替他遮掩道:“之前让你不要急,看看,灌了风了吧!”顾隽行说完又转头对段雀桐施了一礼道:“殿下,邱祭酒得知您的召见,不敢耽搁, 偏他又上了年纪, 一时呛了风, 还请殿下见谅!”“邱先生是性情中人, 我又怎会怪罪。”段雀桐看着邱禾山如今的精神头, 觉得他还能再奉献个十年八载的,这一点也是她极为佩服的。想当初她正值壮年时就想着退休后环游各地了, 可如今身边这些人怕是恨不能一辈子都活跃在朝堂吧!邱禾山无言地看着顾隽行, 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就替自己请罪, 他倒要看看对方一会儿是否还能维持住这番多礼的模样。顾隽行觉得老邱有些不对劲,邱禾山平日最是圆滑知礼之人,怎么今日竟如此沉默,他当下就用眼神询问对方,然后就见邱禾山神情古怪,好像在极力压抑着什么。他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去,就见桌案上那份布局奇怪的纸张上斗大的几个字——宋都督不可言说二三事!顾隽行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了,是他忽然不识得字了,还是这个世界太玄幻,他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宋都督与段府还是亲家吧!还有,题拟的也实在是太过奇怪,“不-可-言-说二三事”,一股八卦气息扑面而来。他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一目十行地扫过上面的内容。众所周知,与宋都督的卓著战功同样出名的是他的爱美之心,这上面写的就是宋都督与他的一位小妾之间的情感纠葛,只看笔者的语气就知道内容不可信,至少是不可尽信,可偏偏又满足了人的窥探欲,顾隽行一边觉得这么编排宋都督不大好,一边又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又看了一遍。“顾侍郎感受如何?”“最难消受美人恩哪!宋都督也不容易啊!”顾隽行说完才意识到不对,刚刚说话的怎么是一个女子的声音,这个厅堂中的女子~他神情不免有些讪讪,这要他怎么遮掩,话说都说了,还是装死吧!段雀桐轻笑一声:“顾侍郎误会了,我是问你这份小报如何?”顾隽行连忙肃了神色,“殿下,臣以为如此杜撰朝廷命官的私密之事,似乎不大妥当。”段雀桐没说话,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严际中,“严首辅以为呢?”严际中心底暗道皇后如今手腕愈发圆融了,再不是曾经那个小姑娘了,他上前将小报拿起,细细读过,只见其中除了宋赞的八卦,还有市井之事,神狐鬼怪之类的奇闻异事,边角的位置还有招工信息等,内容竟是十分庞杂。他对皇后殿下的心思也猜到了几分,当下反驳道:“顾侍郎此言差矣,虽说这上面有宋都督的一些,呃~可那些事在市井之中早有传闻,这上面不过就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写出来了而已嘛!更何况这上面还有一些于百姓民生大有裨益的消息,宋都督若是知道他能为推广此报有所贡献,想来是不会拒绝的。”邱禾山如今也明白了,宋都督就是吸引人的噱头,没有宋都督也会有其他人,一想到他有一天也会被挂在小报上,他就浑身的不舒服,对于严际中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为更是看不上眼。邱禾山:“严大人如此看好,想必是不介意成为第二个宋都督了?”严际中对上上首段雀桐的目光,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道:“此法于民生有益,严某就是做些牺牲又如何?”段雀桐赞道:“严大人不愧是国之砥柱,胸怀实在令人敬佩!”皇后都已经定下了调子,他们其他人就是想再说些反驳的话也不好开口了。倪放之之前一直保持沉默,他将两份报纸都大致看过一遍,对它们的定位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左手边的这份明显更正式些,“殿下,不知您是何用意,还请明示!”想要让他们尽心干活,段雀桐当然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她将目光投向众人,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的道理想必各位要比我清楚,大燕初立,百废待兴,而晋朝的腐朽更是由来已久,想要根治毒瘤,必要承受剜肉剔骨之痛。”“我的初衷是通过邸报让百姓知晓我大燕的大事走向,;另以小报给他们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将这类无伤大雅之事作为谈资,亦可让官民之间的壁障被打破,同时这种形式还可以对官员也未尝不是一种监督。”“当初陛下组建燕北军,也不过就是为了吃饱穿暖,这亦是我大燕的立国根本。”她看着几人若有所思的模样,又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事初初推行肯定会有官员提出异议,但只要我们大方向把握好了,假以时日,大燕邸报和燕都逸闻将会成为我大燕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严际中此前还在想要如何万古流芳,若做贤臣、能臣,千百年来也唯有一个周公旦而已,段雀桐的话却令他醍醐灌顶,既然前人的路子走不通,他们完全可以换一条路走。他已然能够想象到,由这两份报纸引发的时代变革当即抚掌赞道:“殿下高瞻远瞩,我等定当竭力,共建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首辅大人都表了决心,其他人纵使心有顾虑也只能先行压下。段雀桐见这些人都应承下来,当下就具体事宜又提了一些建议和设想。“《大燕邸报》上的内容全部需得内部官员撰写,主笔暂由礼部和国子监共同负责,《燕都逸闻》可以发动国子监的学生和民间投稿,一经录用,可以给予适当的报酬,排版印刷交给工部,宣传部负责监审和发行,包括发行的频率和推广的模式,内阁统筹全局,至于其他的问题,遇到了再做适当调整和改进。”众人听过段雀桐的这番话后,脑海中原本模糊的概念渐渐有了骨架,之前混沌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段雀桐看他们都没有什么疑义,就道:“这两份样版你们可以拿回去做个参考,此时宜早不宜迟,七日之内我要看到成果。还有,邸报大燕境内所有的衙门卫所至少要保证有五份,在民间也要将必要的内容进行宣传,想要大燕仓廪丰足,开启民智乃是重中之重!”众大臣齐声道:“臣,谨遵殿下懿旨!”等到出得后宅,顾隽行提出了一点自己觉得不足之处,“殿下要将邸报上的内容对百姓进行宣传,那岂不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摊开了,如此,是否也有不利之处。”邱禾山心下叹气,顾隽行到底还是年轻,“殿下已经说了,这不过是给我们的样版,具体要如何施行还有待商榷调整。”严际中:“是也!实在不行咱们再办一份密报好了,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知道,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七日后,《大燕邸报》和《燕都逸闻》在整个大燕发行,严际中等人可以说是一夜都没合眼,亲自盯着各个环节,生怕出了纰漏。当初他们商议的时候,为了达到广泛推行的效果,定价一份官方邸报要五文钱,而逸闻小报只要两文钱,户部本已做好亏空的准备,初次刊印分别印了三千份,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各地。所有人都没想到报纸一经发行,不过短短一个时辰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严际中大手一挥,“派人通知工部,马上加印。”“大人,不知加印多少合适?”严际中没有多犹豫,“各印一万份!”段雀桐是这日晚间得到的消息,两份报纸在这日一共加印了三次,最终的结果让段雀桐十分意外,她以为娱乐小报会卖的更好一些,可事实恰恰相反,卖的好的反而是五文钱一份的官方邸报。更让她觉得神奇的是,报纸不过刚刚发行第一天,就已经有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卖点,报纸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风靡推广着。大燕的百姓在茶余饭后也有了新的消遣,就是听人读报,也有一直跟着教习识字的能够磕磕绊绊地将报纸的内容读出来,这样的人一下子就成为了旁人艳羡的对象。秋三娘就是其中之一。秋三娘是个心灵手巧的绣娘,因着她在刺绣上的工夫非比寻常,写字于她来说也如绣花一般,可以说是和先生一个模子复刻出来的,因此也总能在书写中拔得头筹,家中的一双儿女也时常能够吃到奖励给她的糖果。那时候她就觉着读书识字可真好,只是购买书本于她们一家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这回的报纸却让她发现了一个识字的好机会。书铺中最普通的一本书还要半钱银子,可一份报纸最贵的也不过才五文钱,她绣个荷包都能赚十文,当下她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一份报纸回来。从此,这份报纸就成了她们家的宝贝,家中的姑婆让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字她不认得,就去衙门外听小吏宣读,将之一一记在心底,如此半月之后,等到第二份报纸发行的时候,她竟是将先前的字全部都记了下来。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一家一人,报纸的影响力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强大。有说书先生根据邸报中大燕攻破娄门关一事,编了一出燕帝陛下一步杀一人,一吼震三军的故事。哪怕实际上燕北梧一直稳居后方,可事实如何对于听书人重要吗?爽就完了!有商人从一些细枝末节中窥探出今后朝廷的动向,依此来推断着接下来贩卖何种货物才能攫取更多的财富,获得更多的利益。农民从邸报上得知今年的花期比去年延迟了一旬,据此判定今年的物候来临要更晚一些,因而推迟了种植的时间。……已经进驻娄山关的燕北梧手中也有这么一份报纸,哪怕不说,他也知道这定然是桐桐的主意。他的胸膛中是鼓荡的热血,每多了解妻子一分,他就会更敬她一分,爱她一分!作者有话说:宋赞:平生就这点喜好,殿下还给我抖漏的人尽皆知!第132章战火被远远拒在国门之外, 大燕的子民按部就班地过着一天又一天,也只有那一辆辆载满粮草的车辆和不停调集的军队才让人有几分正在与晋朝交战的真实感。大燕邸报在这段时间成为了最畅销的东西,通过邸报, 他们知道自家亲人所属队伍如今的境况, 知道大燕铁骑又踏上了哪段征程。等到田野中的秧苗长到小腿高, 邸报上说鱼龙军已经攻占了洛阳城, 众多的世家逃。晋朝新帝在逃亡的途中被另一支义军俘获,直接被砍了脑袋。苞谷抽穗儿的时候, 鱼龙军首领于小鱼面对抵达洛阳城外的大燕帝王,主动投诚, 带领一干将领出城迎接, 燕国大军不费一兵一卒,顺利进驻洛阳城。消息传回燕北, 群情振奋。有花白着须发的耄老当即跪倒在地,冲着未名府的方向行着三拜九叩的大礼,“苍天有眼啊,让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够等到这一刻!”老人本是中原人,虽然在燕北的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可是人到暮年, 还是想要落叶归根, 魂归故里, 本以为此生无望, 没想到陛下如此雄才伟略, 竟然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占了洛阳,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 整个燕北城中都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气氛, 这对于胡族出身的百姓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习惯了游猎生活,很难理解那种安土重迁的思想,不过看着身边熟悉的人如此激动,心绪也不免跟着激动起来。更何况,皇上可是占了晋朝的大本营,是不是他们以后也能去富庶的中原看一看,逛一逛?段雀桐得知消息远比百姓们还要早,她已经安排了一队人马在洛阳城开设大燕商行,洛阳接连两次易主,城内的百姓肯定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抚民心,而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商业是否繁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