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耽美女频>食色佳人> 食色佳人 第5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食色佳人 第56节(1 / 1)

别说只是初赛,这道菜就算放进决赛,也有资格帮她问鼎冠军,也是正因为想学这道菜的技艺,她才执意拜鲁菜大拿顾传璋为师。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胜过任何一道菜系。然而现在一提起鲁菜,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有点陌生,不如川菜、粤菜一提起就会联想到许多经典菜肴。事实上,鲁菜一方面已彻底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其实只要葱、姜、蒜爆香的都是标准的鲁菜底子,而烹饪里最常用的“爆炒”也更是鲁菜的技艺。另一方面,鲁菜制作要求精细,食材考究奢华,动辄海参鲍鱼,价格昂贵,百姓很难吃到正宗的鲁菜。做一场鲁菜宴席,材料往往需要准备半个月,只适用于高档次的宴会。在烹饪界,有“三年川菜,十年鲁菜”的说法,意思是学做川菜要三年,学做鲁菜却要十年。川菜因取材便利,操作简单,最简单的夫妻二人,一口锅一张桌子一把辣椒就可以开起一家川菜馆子,而这一点,鲁菜是很难做到的。诸多原因导致鲁菜很难推广,这也是为什么大街上川菜馆多而鲁菜馆少的原因。虽然在普通人的眼里,鲁菜的存在感不如川菜、粤菜,但在真正烹饪者的眼中,鲁菜是集大成者,学会做鲁菜才是真正掌握和了解了中华饮食。大屏幕聚焦在评委面前的菜品上,这道烤花揽桂鱼还未揭盖,光是看呈着鱼的器皿,其精致华美就已经足够吸睛。这件器皿通体玉白,呈抬首摆尾的鲤鱼状,鱼鳍和鱼尾上点染着天青色的颜料,栩栩如生。据说,鲁菜版一场满汉全席就要用到404件餐具,每件餐具的造型都不尽相同。全席过程中要更换三套餐具,席间所用餐具皆为名窑所烧制的瓷器,规格、形状亦有讲究。阮湘琴所用的这只鱼形器皿,其专业名称叫做“船”,形状必须与所盛之食物相呼应,鸡形者盛鸡、鱼形者盛鱼,谓之鸡船、鱼船。这件鱼船,一看就是顾传璋给她的,就算不是古董,也造价不菲。揭开鱼船瓷盖,袅袅的热气之下,一尾形状完整的桂鱼卧在其中,鱼身上整齐地嵌满了火腿,红白交错,流淌着金黄色的酱汁。评委手持长柄餐刀,在鼓涨的鱼腹上轻轻一划,宛若切开的熔岩蛋糕,里面多彩的馅料滚滚流出。鱼皮被熏烤到焦脆,满沾酱汁,而鱼肉雪白软嫩,每一块沁入了火腿的香味,而包裹着的馅料的鱼腹处,经过长时间的烘烤,柔嫩的程度就像快要融化的冰淇淋,已几乎要和馅料融为一体。鱼皮,鱼肉,鱼腹三个部位的味道皆不同,仅一种鱼就吃出了三种口感。历经仅两个小时才制作完成的菜,所有食材的精华被面糊裹住,一滴未露,全都锁在了这不大的鱼船里。需要亲自动手探索的食物更能引发人的食欲,如剥开虾壳的粉嫩虾仁,坚硬蟹盖下的橙红蟹黄,敲开蛋壳后里面柔软如肌肤的蛋白……剥去那层被烤至坚硬的面壳,这条桂鱼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愧是孔府的当家绝技菜,从菜色到味道再到观赏性,简直无可挑剔。评委们纷纷亮起分数板,这回,阮湘琴温柔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心实意。一个9.5分,三个9分,一个8.5分,一道菜就拿到了46分,这样高的分数,在前几轮里,几乎没有选手拿到过,可以说是稳赢了。阮湘琴看似对结果不在意,她来参加这比赛,貌似也不过是有钱人家的少夫人闲着无聊,来找点打发时间的乐趣罢了。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其实很在乎这次比赛的输赢。她的家境在一般家庭中还算不错,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银行的普通员工,但在宋家这种豪门面前,这样的家世俨然不够看的。在她和宋耀辰交往时,宋父宋母就曾多加阻挠和反对,哪怕现在已结了婚,宋父宋母也是怎么看她都不顺眼,只不过碍于儿子的面子,没有明着嫌弃她罢了。她不否认自己能走到现在这步,丈夫给她的助力颇多。如果不是碍着宋家的地位,在她携礼登门拜访的时候,顾传璋根本就不会见她,更别说收她为徒了。她也知道同期的选手们在私底下对她的非议颇多,说她是最无实力,最名不副其实的选手,全靠丈夫上位的拜金女……可那又如何,只要拿下这次京都大赛的冠军,她的腰板从此就能在宋家人面前挺直,成为顶尖厨师一列,从此在烹饪这条路上,前途坦荡。阮湘琴转眸看向身旁的鱼莜。虽然很感激她,在自己因参赛证被撕而哭泣时曾送出的善意安慰,如果不是对手,她们可能会成为好朋友,但当她知道鱼莜是与师父同样是鲁菜宗师鱼老的孙女时,那份还未萌发的友谊就已经扼杀在摇篮里了。很可惜,现在她也只能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了……评委们在台上,一口一块鱼肉吃得眉开眼笑,而可怜的观众们只能各个眼巴巴地紧盯着大屏,恨不得冲上去扒开评委,自己坐上去尝一尝,这传说中的孔府绝技菜究竟是什么样的好滋味。烤花揽桂鱼打完分后,大屏幕的镜头切换,瓷白的鱼形器皿变换成了金黄的铜锅。摆放整齐的各色食材一半浸在汤里,一半露出锅外,肉眼可认出的就有海参、鲍鱼、厚切螺肉等等。这是一锅海鲜爱好者看到会发狂的终极盛宴,珍味全家福。汤汁被熬炼成了淡淡的乳白色,跟方才清汤火方里姜黄色的汤汁多有不同,评委们皆把筷子换成汤勺,伸向铜锅。一位评审舀起半勺汤汁和一块螺肉送入口中,喉头滚动,口中的食物下肚后,评委还半张着嘴,好似是被入口的滋味震惊到,而忘记控制表情。醒过神来,他没有再尝海鲜,而是又舀了勺蔬菜,眼眸里的震撼和眉间的困惑更深。螺肉就罢了,普通菜心的味道怎么也这么鲜香浓厚,根本不像是短短两个小时能熬制出来的汤头。评委们握着勺子的手仿佛被上了发条,怎么也停不下来了,脸上满是惊艳或是满足的轻叹。鱼连海只喝了一勺就放下了,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里闪过了然的神色。直到主持人提醒他们打分,四位评审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汤勺,拿起了签字笔。9.5分,9.5分,9.5分,9.分5……前四位评委商量好似地,通通给出了9.5的高分,最后打出是鱼连海,他给鱼莜的分数同给阮湘琴的一样,是略低一些的8.5分。阮湘琴不可置信地看着评委席的分数板,她的烤花揽桂鱼居然会输给这一锅大杂烩?这怎么可能?!鱼莜虽然赢了分,却不太高兴,心下叹气,本来以为师父至少会打9分的,看在她创意还不错的份上……若是不了解师父秉性的人,只怕会以为他是为了避嫌,才给自己孙女和对手打了同样的分数,然而鱼莜自己心里清楚,师父是真的觉得她做得不足,还有进步的空间。鱼莜从开始学烹饪起,就没有得到过师父夸赞的评价,“难吃”是最稀松平常的,偶尔超常发挥,也顶多得到“勉强能吃”的评价。在这样打击式的教育方式下,鱼莜一直觉得自己的烹饪技术很差,直到进入沁园春,尝到和自己同龄的学员做得菜后,才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客观中肯的估量。师父虽然年纪大了,味觉却一点都没退化,只怕一尝,就识破了她的小伎俩。师父对她的要求依旧真的很严格啊……有评委拿起话筒,提问鱼莜:“这锅珍味全家福异常鲜美,不像是普通海鲜食材本身的鲜味,我猜大概与你倒入的那两勺酱料有关,能告诉我们那是什么东西吗?”“是鱼肠酱。”鱼莜微笑地如实答道。鱼肠在古代又叫鱁鮧,《齐民要术》中有记录它的做法:取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鳔),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倍咸,纳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时下姜、醡等。乃是用三种鱼的内脏用盐腌制或蜜渍而成,古代调料匮乏,她制作这罐鱼肠酱时可不仅仅用盐或蜜,腌制数月后,已成了近似膏状的固体,拿出来,直接切着拌醋吃都行。若不是阮湘琴把她准备用来调和鲜味用的鱼露拿走,她也想不到用这罐鱼肠酱,而且这也是她第一次拿鱼肠酱吊汤,且看评委们的打分,这酱所发挥出来的效果,比她想象中还好。原来是鱼肠酱……提问的评委恍然大悟,现在鲜少有人做这种东西了,在朝鲜韩国倒是有不少人爱吃。他知道在潮汕一带,人们最喜欢将快产卵的小鱿鱼在竹筐里煮熟,将其称为“尔饭”。在潮汕达濠一带,还盛行一种称为“墨斗卵粿”的地方特色美食,做法是先将新鲜的墨斗卵用刀大力拍散,随后放入适量的鸡蛋清和雪粉,搅拌成很浓稠的糊状酱料,吃的时候做法也很简单方便,在锅底上抹上一层油煎熟即可,外皮会形成诱人食欲的金灿色泽,但里面却还如雪般白嫩娇软。这鱼肠酱的滋味,竟比尔饭和墨斗卵粿加起来还要鲜美数倍。本来十拿九稳的菜居然输了,三道菜品完后,阮湘琴和鱼莜的差距竟然已拉大到了2.5分。比赛的进展大大超乎了自己的预料,阮湘琴嘴角的笑容已然维持不住,紧紧揪着袖口,还有最后一道甜品菜没有评分,她还有机会……最后的甜品,她做得也是一道孔府上品名菜,名为诗礼银杏。将白果去壳,碱水去皮,沸水焯过,去苦味,再入锅煮至酥烂。猪油、白糖一起下锅炒制成银红色,再加入白糖、蜂蜜、桂花酱,倒入白果,直到汁浓。整道菜的味道清香甜美,柔韧筋道,酥烂甘腹,又可解酒止咳。而对方所做的拔丝山药,这种连小饭店都会做、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怎么跟她的诗礼银杏比……接下来,五位评审哪怕只有三位给她的打分比鱼莜多一分,她就能反败为胜。评委们分别品尝完两道甜品,一位评委忽然出声问阮湘琴:“你可知这诗礼银杏的诗礼二字是从何而来?这道菜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阮湘琴没想到会有评委问起这个,好在她在拜师前,为讨顾老爷子喜欢,对孔府菜进行过一定的了解。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她想了想说道:“孔圣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其后裔自称诗礼世家,孔府菜品取诗礼二字为菜名,自然是为了响应孔圣人这句话……”她所说的沾了些边,但诗礼银杏的来历并不止于此,若只用孔圣人的话来解释诗礼银杏中的诗礼二字,未免有些牵强,评委又给了她一次机会,接着问:“还有吗?”“没了……”阮湘琴答不出来,这道菜她也是刚学的,其余的,她是真不知道了。评委摇了摇头,眼睛里闪过失望之色。孔府菜之所以会被誉为官府菜,正是因为孔府在封建王朝中,世代所处于的独特地位,它的很多菜不仅好吃,更重要的是都极具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比如名菜“带子上朝”,是因为第七十六代“衍圣公”随母亲彭氏及家人,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随行的佣人献上这道以五花猪肉嵌莲子所制作的菜,而被慈禧亲自命名,寓意孔府辈辈做官,代代上朝。再比如“鲁壁藏书”,是将腌好的猪肉和小葱油炸过后,卷进烙饼里,做成书简的形状,再配以瓜果蔬菜,雕刻成“鲁壁”二字。此菜是为了纪念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偷偷将一些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中,使这些经典书籍得以逃过一劫,完整保存下来的事迹。孔府菜被称作所有菜系里的“阳春白雪”,正是因为孔府菜吃得不是味道,而是文化。这道菜之所以取名诗礼,是因为第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为表对孔圣人的敬意建造了诗礼堂,堂前有两颗苍翠高大的银杏树,长势极好,结出来的果子粒粒饱满,每到果熟的季节,便会取这两颗树的果实制作孔府宴,故此得名“诗礼银杏”。连菜肴的制作者都不知这菜的由来,那这道菜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不过是一道普通的糖炒白果而已。再看,鱼莜所做的拔丝山药,虽然这道菜已普及到全国的各个地方,但方才她在大屏上展示的那番油底沉糖的绝技,已经证明了这盘普通的拔丝山药的不普通之处。滚刀块的山药晶莹剔透,一根根宛若头发丝般的拔丝闪闪发亮,宛若金珠缠丝,口感香甜,没有丝毫的苦味。一盘没有来历的糖炒白果,和一盘堪称是教科书版的拔丝山药,评委们心里都有了数,相继打出了分数。***比赛宣布结束已经很久,观众俱已散去,阮湘琴还失神地站在舞台上。确实如她所想,评委们给两道甜菜的打分都相差了一分,然而这一分竟全是给鱼莜所做的拔丝山药。阮湘琴脑海中一遍遍地将比赛复盘,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直到回忆起比赛还未开始时互拿食材的环节,她第一件拿走的那瓶鱼露,看似是占了便宜,实则从那时候起,就已经失了先手。这个环节本该是给对手制造阻碍,但她之后拿取的桂鱼和银杏,全是为了弥补被鱼莜拿走的主食材,自己菜单被改得面目全非,而鱼莜却丝毫未受影响。若不是因为这坑爹的赛制,若她做得是原先准备好的菜单,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额间垂下的碎发遮挡住了她眼眸的神色,嘴唇不甘心地紧抿着。换掉比赛厨师服的鱼莜经过舞台,识趣地想要绕过她,却听她主动出声叫住了自己,转过身,她微微歪头,双眸弯起,仍旧是那副温婉无害的笑容:“鱼姐姐,你真的很厉害啊,这次是我大意了……”鱼莜看了看她,叹口气:“你这样不累吗……”“……?”阮湘琴一愣。“不想笑就不要笑嘛,”鱼莜故意模仿她的语气,“你现在心里想的一定是‘好气啊,我这怎么会输给她,好不甘心啊’……”阮湘琴收起笑容,变得有些面无表情,却仍在装傻:“我可没这么想。”“你不承认就算了,”鱼莜转过身,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我只是希望你坦诚一点,比起现在假笑的你,我还是觉得几天前,那个单纯因为参赛证被撕而哭泣的小姑娘比较可爱……”眼看着鱼莜就要走出赛场大门,阮湘琴把唇瓣咬了又咬,终于收起了那身虚假的温婉,放了狠话:“别得意,你等着,我决赛一定赢你!”鱼莜听见,前进的脚步未停,也懒得回应她。想要赢她,还是够资格进决赛再说吧……初赛是三局两胜制,这是阮湘琴的第二轮,她还有一次晋级决赛的机会,可若是下轮比赛再输,她就要进入无休止的淘汰者车轮赛了,届时每位淘汰者必定都抱着困兽的斗志,想要晋级,可能性可就微乎其微了……八位参赛选手中,鱼莜第一个拿到了晋级决赛的通行证,同时也进入了长达十日无比赛的空窗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