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季萦的古代生活> 季萦的古代生活 第2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季萦的古代生活 第28节(1 / 1)

他不由心生诧异,想起昨日茗乔对宋子羡的纠缠就有些眀悟。再取出一枚避暑香,这丸香倒没有什么异处,香味也只清清淡淡的。他算算时辰,太妃那边应该清闲了,于是便将桌上的两个锦盒放进袖袋里,起身去了松鹤堂。松鹤堂里,肃王与老太妃长谈一番后才刚离开齐灏就来了。老太妃身边的齐嬷嬷瞧见他,就笑道:“才刚主子念着世子爷呢,不想世子就来了。”齐灏面色有些清冷,道:“我听祖母早上请了太医?”齐嬷嬷笑着解释道:“世子爷不必担忧,不过是叫了杨太医来请寻常的平安脉罢了。”齐灏点点头,抬脚进了屋子。进去时,老太妃正拿着一本册子,低头翻看,瞧见他就高兴的道:“世子来了,正好一块帮我翻一翻黄历,找个好日子咱们家好请了媒人去宋府商量下聘的事。”齐灏在老太妃跟前,虽面上还是有些清冷,但神色到底柔和了许多。听到是为了自己的亲事,他伸手接了黄历,一板一眼的翻了几页,问道:“祖母想挑个近些的日子还是远些的?”老太妃道:“就挑最近的吧,这事尽快落定了我才好安心。”齐灏点头,又往回翻了一页,道:“这月二十三和下月初九都是个好日子。祖母想选哪个?”老太妃刚准备说话,就见齐灏紧绷的下颌,便笑着问道:“既都是好日子,世子想选哪个?”齐灏被打趣,唇角越发抿紧,神色不自在的道:“还是祖母选吧。”老太妃看他窘迫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道:“看来世子昨日是见到萦姐儿了。”瞧这表情,该是心里满意的,她道:“你这孩子,自小性子清冷,又对女孩儿们不假辞色,难得你与萦姐儿有这样的缘法。”齐灏被太妃打趣的浑身不自在,又想起昨日见到的小未婚妻的那双明亮的眸子,不由强调道:“祖母,那六姑娘年岁还小呢………”所以他并未有什么不好的心思,只是瞧着那姑娘顺眼罢了。毕竟是那样漂亮的小姑娘,怕没人不喜欢吧。太妃笑道:“我知道,我知道。萦丫头年纪是小,不过俗话说的好,三岁看老,那孩子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又是宋府的老太太亲自教养出来的,她最是个敦厚温柔的性子,品性又极端正,将来进了咱们家自是你的福气。”齐灏闻言,挑眉疑惑道:“祖母倒是极喜爱这位六姑娘。”他小时就常听祖母将这位六姑娘挂在嘴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他的亲事上一向慎重的祖母相看了几家素有闺誉的京中闺秀后,却将当年的亲事重提,有意给他定下小他六岁的宋家六姑娘。太妃听了孙儿的疑问,叹息道:“咱们家在旁人看来是繁花锦簇,可越是如此咱们行事才越要谨慎。你父王得圣上信重,管着兵部那摊子事,如今你当差了,又担负着圣上近卫之责。你们父子两个都手握实权,先前圣上年轻皇子又年岁小,倒还稳当,可近几年随着皇子们长成,咱们家一不小心就是烈火烹油,要惹人猜忌。因此这内眷的行事就得低调稳重才行。你是咱们王府的世子,未来的当家人,你的妻子必得能担起王府的主母之责才好。因此这人选既要性情聪慧,家教不俗,可出身却又不能太过富贵。”太妃说的这些齐灏自然都明白。只是,“祖母就这么肯定这位六姑娘符合您的要求?”太妃听孙儿这样问,笑了笑道:“世间之事哪里有万全的把握。不过是衡量得失后才选了最周全的那个。我对萦丫头是有些偏爱,一来是我与她祖母自闺中时就有交情,二来却是这丫头自身的好处。这孩子自小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你别看她整日对谁都是笑眯眯的,实则谁好谁不好她心里都明白着呢。这几年长大了,我瞧着是越发内秀了。难得的是这孩子聪慧敏达,却不自傲,行事也是修身自洁,从不掐尖好强。”老太妃说着想起什么就笑起来了,道:“不说旁的,只前两日宋府送来的那几瓶子花露,便是这孩子自己做出来的。你瞧瞧,自大食进贡以来,多少年了京里多的是人家想打这花露的主意,偏只这孩子做成了。可见其机敏聪慧。”她说着又道:“你们男子总以为这是小节,可于内眷来说这才是最合适的智慧。内宅妇人不能干涉朝堂之事,可在这些风雅之事上扬名却是好事,既能显出自家门风底蕴,又能借此交好朝中官眷辅佐夫婿。”齐灏点头道:“祖母说的是。”太妃瞧着孙儿确实将自己的话听进心里去了,心里甚是欣慰。但想起今儿早上的事情心里却是有些不痛快。第38章 肃王妃早晨王妃苏氏过来给太妃请……早晨王妃苏氏过来给太妃请安, 太妃本想与她商量去宋府下定的事情。苏氏虽是继室,但也是正经的肃王府主母,此事该是由她操持才不失礼。却不想苏氏今儿竟是一改往日在太妃跟前的低眉顺眼, 变得有主有见起来。有主意倒还罢了, 只是那话里话外都是说宋家门楣太低,与宋家的婚事他们王府不该表现的太过殷勤, 该是宋家主动上门才行。太妃一听她这小家子气的话,瞬间被气了个倒仰, 便用一句“当年你嫁进王府做继室可是苏家的老爷主动贴上来的不成”将她堵了回去。苏氏嫁进王府这些年, 最大的心病便是她们苏家的根基太低, 配不上王府的门第。如今被婆婆当面讽刺, 瞬间涨红了脸。只是想起昨日娘家母亲教她的那些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她不想将来被儿媳压一头, 只能从现在起就硬气起来。太妃怼过一句,不想再与她攀缠,只接着说起过几日请了谁做媒人去宋府下定的事。苏氏从婆婆手里接了礼单, 翻看几页见上面的东西无一不贵重精奇,心里虽不舒服倒还能忍耐, 只是在礼单的最后面瞧见写着一对滢心镯时, 积攒在心里的气就不由在脸上带出来了。这对滢心镯是前王妃戴过的旧物, 不过不是从娘家带来的陪嫁, 而是当年嫁进王府时太妃传下来的。说起来, 这镯子还有一段来历, 还是如今的肃王的曾祖那一代, 圣上给当时的肃王妃的赏赐。当然,像他们这样的王府宗亲,只要家里的子孙不是太不成器, 一般家里总有几件御赐之物。更何况当年的肃王妃可是圣上的嫡亲儿媳。不过这对滢心镯却与寻常赏赐不同,是当时的肃王妃随夫征战沙场归来后,圣上当着满朝的文武大臣的面钦赐给肃王妃的。还亲口赞了她一句:宜家宜室,乃世间良媳典范。滢,乃是清澈之意,滢心便寓意着夫妻相和,能彼此信托。从这之后,这对镯子便成了历代肃王府的当家主母象征之物,传至当代已是第三代。如此意义非凡的一对镯子,苏氏想了这么些年也未曾见过,可现在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当做下定礼送去给一个小姑娘。这不仅太过抬举宋家,更是大大的打了她这肃正妃的脸面。更何况,这镯子是当家主母的象征,难不成婆婆想等世子一成婚就越过自己让一个小辈当家做主不成?太妃自来了解这个儿媳,一见她的面色就能猜到她这会子心里不知怎么愤懑呢,瞬间就冷了心思。再未与她多说半句,只摆手让人下去。再之后,杨太医来请平安脉,又有肃王一下朝就过来问安,如此这件事就被传出去了。老太妃活了半辈子,什么样的世情都经过见过,别人是如何的心思她不想管,可到了孙儿这里却不想他受了那些闲言碎语的影响。她道:“你这门亲事咱们自家瞧着好,可那不怀好心思人难免说些嫌弃宋家门第低的话,你可不能听了那些胡话慢怠了萦姐儿。宋家虽不是勋爵之家,可却是极清贵的书香之家。你得记着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孩子教养一般都是极为妥当的,既能守住本心不慕富贵,又见多识广知道传家之理。”到最后她又表态道:“反正啊,我是极满意萦姐儿的。这孩子虽年纪小些,但咱们家多等上几年也是值当的。”齐灏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他是无谓何时成婚的,加之又信任祖母的眼光,因此等上些时日也是可以的。至于慢怠不慢怠,不说小未婚妻本就合他的眼缘,只这是他将来的妻子一点,他就决不会轻慢了人家。他道:“婚姻之事,乃是父母之命,只是孙儿生母早逝,如今都听祖母的就是。”如此老太妃才满意了。齐灏又取出袖袋里的香盒,道:“这是宋府送来的,我瞧着确有几分奇趣,留着给祖母闲暇时品品。”太妃笑着点头,等齐灏道辞离开后,才收了脸上的笑,与一旁的齐嬷嬷道:“后日是淑荣的生辰,你去苏氏那里说一声,到时让她带着宁儿霄儿随我一同去。再让她准备的得体些,别丢了咱们府里的体面。”淑荣便是宋老太太的闺名。齐嬷嬷应了声是,便退出来了。她知道主子的意思,让自己亲自去一趟是为了警告王妃,后日出府不许闹妖蛾子,免得伤了王府和宋家两府的和气。苏氏住在王府里的蕴福院,这里并不是王府主母的住处。王府主母历来都是住在文兴院,只是苏氏刚进王府时并不知道这一点,又介意这文兴院里逝去了一位先王妃,嫌弃不吉利。在这里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提出要搬院子。等事后知道了,后悔再想搬回来已经晚了。齐嬷嬷心里想着事,刚到蕴福院门口时,就碰上了一个从里面跑出来的十来岁的小少年。这少年一身大红的刻丝云锦袍,脚上是靛蓝的绣金线如意纹的小朝靴。随着他跑动头上的金冠一颤一颤的,眉眼间俱是张扬的笑意。这少年正是肃王的嫡次子霄哥儿,生母便是肃王继妃苏氏。他跑出来一见齐嬷嬷,犹豫了下还是停了下来,乖乖唤了声:“嬷嬷!”齐嬷嬷忙躬身行了礼,才笑着问道:“哥儿这是做什么去,怎么跑的满头的大汗?”又四处瞧了瞧,道:“哥儿身边的人呢,怎么没人跟着你?”霄哥儿正要说话,他身后就有几个急促的脚步声追过来,正是他身边常跟着的小厮和丫头,还有一个是他同母姐姐真宁县主的贴身丫头。一见自家哥儿,一个年长些的小厮就喘息着粗气道:“小爷好歹等等奴才们……”齐嬷嬷见了这般情形,哪里还不知道缘由。定是县主又拉着霄哥儿念书,霄哥儿不耐烦才逃出来了。她对这情形见怪不怪,只笑着叮嘱了一句:“哥儿可别到处跑狠了,今儿个天热小心中了暑热要头疼的。”霄哥儿耐着性子点头应了,说了一句:“我去找祖母去。”然后颠着腿跑了。他身后的小厮丫头对着齐嬷嬷福了一礼,忙乌泱泱的追出去了。齐嬷嬷这才抬脚进了院门,正房门前守着的小丫头远远看见了,忙进去禀报。她进去时,苏氏正坐在罗汉榻上,一旁站着的正是许妈妈。苏氏的气色有些不好,但见了齐嬷嬷还是露出了个笑来,问其来意。齐嬷嬷笑着客套了两句,就将太妃的吩咐说了。苏氏一听,面色越发有些难看,嘴角的笑也挂不住了。勉强说了句“知道了”,就让齐嬷嬷出来了。齐嬷嬷想起今儿早上王爷从太妃处出来时铁青的脸色,心里对苏氏此时的表现就有些了然。也不在意她此时的态度,行了礼就退出来了。刚下廊下台阶,迎头就又遇见了被四五个丫头婆子簇拥着而来真宁县主。这位县主是王府里唯一的姑娘,小名唤作宁姐儿,今年也才十二三的年纪。却比小两岁的弟弟霄哥儿稳重多了。齐嬷嬷笑着福了个礼,道:“奴婢见过县主。”真宁县主虽年纪不大,却是极重规矩,直等齐嬷嬷行了个全礼,这才叫了起,道:“齐嬷嬷不必多礼。”又问:“嬷嬷来找母亲可是祖母有什么吩咐?”齐嬷嬷笑着道:“是后日宋府里的老太君过寿,太妃说要王妃同行呢。还说让县主与二爷也去呢。”真宁县主听了这话,微皱了皱眉,道:“不过是个前吏部尚书的家眷,怎么做个生辰连祖母也劳动了?”齐嬷嬷闻言,眼神闪了闪,道:“县主忘了,这位宋府的老太君可不是寻常的官眷,乃是圣上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而且她还与咱们家太妃自闺中就是密友。”是么?真宁县主自小对太妃是恭敬有余,亲密不足。因此还真不知道与宋府的关系。此时见齐嬷嬷这样说,她便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到时我便同祖母一起过去。”………………………五月初八,天气晴朗,微风徐徐,天空中还飘着几朵淡淡的云。一大早,宋府里的主子仆妇就忙碌起来了。昨日老太太已经吩咐了,今日府里的姑娘小子都不必去学里。因此季萦出门时已有巳时了。她出了四知院,一路上遇到的丫头婆子们都步履匆匆,脸上却一片喜意。陈妈妈跟在季萦身后道:“今儿个是老太太的寿辰,一大早大太太就吩咐给全府的下人们赏钱。老太太院里的俱都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钱。”季萦点头,知道这是府里的旧例。像老太太、太太们这样的长辈做生日,都是赏赐全府。她们这些小辈们过生辰,一般就是赏赐自己院里的人。今日的主角是老太太,又有大太太操持府务,其余两位太太在一旁协助。她这样的孙辈只等一会儿宾客上门后,打扮体面去给老太太磕头祝寿即可。因此她这会儿也不急,只慢悠悠的走在花照里的花园里。踏上一座竹做的小桥,远处花园里有新发的绿叶红花,晶莹的露珠三三两两的洒在芭蕉叶上,衬着园子中弥漫着的淡淡的绿色雾气,随风摇摆,缠缠绵绵。给这原本美丽的风景平添了几分轻盈和几分神秘。微微仰头,深呼吸一口清澈沁人的晨间空气,季萦瞬间只觉神清气爽起来。第39章 寿辰(1)季萦在园子里逛荡了半……季萦在园子里逛荡了半天, 直到她身后的陈妈妈忖着时辰差不多了,才提醒她该去老太太处了。她启步到了花照里的门口处,正好碰上了从另一条路过来的大姑娘和五姑娘两人。彼此问候几句, 三人便一路结伴同行往荣寿堂去。大姑娘瞧见香芸手里捧着的乌木寿字纹匣子, 眸光闪了闪,笑道:“不知六妹妹今儿给祖母准备了什么样的寿礼?我还真是有些好奇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