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节(1 / 1)

“每年都这么热闹吗?”对京城中的盛事,成靖宁知道得少之又少。“是呀,每年都很热闹。端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官府很重视,龙舟赛每年都举行,彩头是皇上亲自挑选,所以每年各家队伍都会拼尽全力赢得比赛。当然耍手段或是陷害别的队伍,以及贿赂别的队伍让自家队伍获胜,被查出来之后三年不许参赛。端午盛会女子也能去观看,不过你最好等上一两年再去。”沈老夫人细说道。“好,等我大些了再去。”原来这个世界那么好玩儿,成靖宁又多了几分期待。第30章 30过了节之后, 荀思柔主动找成靖宁说了自己的决定。“你说得对,我强留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所以我想回家。但你确定,你真的会帮我吗?”“我说到做到。”荀思柔的觉悟比她想象的高, 也很清楚自己以后要什么, 同样身为女子, 成靖宁愿拉她一把。“谢谢。那你能告诉我,你准备怎么报复拒绝你的那家人吗?”荀思柔很想知道, 在某种程度上她们同病相怜, 都想为自己争一口气。成靖宁不会嘲笑荀思柔这种心理, 很乐意和她分享:“最好的报复手段就是自己过得好, 自己变得优秀。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我是他们口中的丑丫头,粗鄙不堪的南蛮猴子,容貌是父母给的, 无法改变,那么我就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识。其次, 把现在做的一切,当成是对未来的投资,学习对未来有用的一切。”“真的可以吗?”她问成靖宁这些, 并非是要报复永宁侯府, 以她父母的地位,她想让永宁侯府后悔拒绝她很难,她只是想从成靖宁这里得到一些启发。“你对自己一生的安排是什么呢?”成靖宁问她。荀思柔疑惑, “我不知道。”“你的父亲是六品知州,接触的是品级差不多的人家,你是嫡女,结识的姐妹差不多就是这些家庭里的儿女。你今年年底就满十四岁,及笄之后就可能嫁出去,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掌握你以后当家所需的一切。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抬起头来,对自己要自信一些,低头,不只是对自己的否定,更会让别人觉得你软弱可欺。”成靖宁帮着荀思柔出谋划策。在家之时,从来没人对她说这些。母亲忙于和几个妾室勾心斗角,对她也是恨铁不成钢,除了骂,很少教她。兄弟们忙于读书考功名,重振荀家,几乎不曾和她说上几句话,至于她的庶妹们,更难以交心,一时间忍不住多问了几句。成靖宁一一帮她做着未来的规划,幸好下学身边有纸和笔,她把她的所想,联合荀思柔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全部清洗的罗列在纸上。“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你自己能做到,况且这些也不难。”成靖宁和荀思柔有商有良的说话。荀思柔被成靖宁一番鼓励,登时信心倍增,狠狠点了点头。“我一定可以。”“我这就去和祖母说,以后你遇到困难,就写信给我,我会尽力帮你。”问题解决了一半,成靖宁乐意再推一把。荀思柔性子软弱,但脑子清醒,这样的姑娘将来过得不会差。“谢谢。”荀思柔收好两人一起书写的未来,郑重的点头。成靖宁感慨道:“将来,我们都会过得很好,不会让任何人瞧不起。”心里有了盼头,荀思柔终于抬起头,挺起胸膛走路,不再是那副唯唯诺诺的模样。回到琼华院,成靖宁把自己的努力成果告诉沈老夫人和顾子衿。“思柔表姐愿意回去,也听我的劝,祖母,母亲,我们帮她一把吧,她也不容易。”能有皆大欢喜的结果,沈老夫人也乐得发一回善心,说:“后面的我来安排吧,这件事你做得很好。”沈老夫人的速度很快,荀太夫人还没反应过来,荀思柔已经被送走了。等到荀太夫人发现不对劲,已是三日之后,自是要大发雷霆一番,闹得侯府惊天动地,劈头盖脸的骂了沈老夫人一顿。沈老夫人岂是任人随意欺负的角色,她把其中厉害和荀丰泰一说,再给荀丰泰一些保证加威胁,那边自是不敢再纠缠,很爽快的答应了,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荀家不再和荀太夫人一条心,应对老太太时,沈老夫人毫无顾忌。荀太夫人被气得病倒了,这回没有装病,真真实实的躺在床上哼哼,点名了要沈老夫人在床前伺候。荀太夫人的这种手段已不是第一次使,沈老夫人便拿了名帖,请了京中最富盛名的张太医来为太夫人治病,亲自喂她服药,至于晚上,一碗安神汤喝下去,能平安到天明。这段时间侯府内小打小闹风雨不断,外面却是热闹非凡。青年将领萧云旌,成为京中各大小茶馆口中的传奇。原来端午那日龙舟赛,今上携几位皇妃皇子和公主前去参观。大公主赵羽彤一眼看上意气风发风度翩翩的萧云旌,回宫之后请求今上赐婚。大公主是今上的第一个孩子,明年六月底便及笄,母亲虽是宫女出身,但现在已然升到妃位,还诞下三皇子赵承逸,在宫中地位非凡。第一个女儿即将出嫁,今上自是慎之又慎,拿出挑选状元的专注来挑驸马。怕世家子弟是草包,人品不好,配不上他女儿,寒门的优秀子弟,出身又不太好,配不上皇室公主。眼下这个萧云旌,各方面都符合他的要求,唯一的缺陷是出身太低。士农工商,他偏偏就出身在商人之家,而且还是贩盐和漕运起家,虽然现在洗白了,但还是商人。这还不算,他的父母都不在了,很显然是个命硬之人。一时间,今上又犹豫了。无奈大公主对萧云旌一见倾心,非君不嫁,今上咬了咬牙,点头同意。现在萧云旌还是五品骁骑尉,品阶太低,须有个爵位才行。因此今上首先封了萧云旌一个伯位,第二日又下了赐婚的旨意。原本是京中一段佳话,不想萧云旌却拒绝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今上竟然同意了。这不得不让人去猜测其中缘由。大公主听闻此事,跑去今上的书房哭诉,今上只是沉默,说过几日之后,会给她一个交代。萧云旌的身世,着实让他震惊,他必须派人好生的查一查当年的事。回想起昨日萧云旌在殿上说的那番话,他是真的恨他的亲生父亲吧。不愿认祖归宗,继续做萧家的嗣子。“臣无论姓赵还是姓萧,都是皇上的臣子,都会一心一意为大祁效力。”萧云旌当时说道,并且拒绝了今上执意要赐给他的伯爵之位,还说他现在配不上这个位置,将来,他会凭借实力,得到侯爵之位。这样一个人,是一把锋利的剑,做臣子可所向披靡,若是做同姓藩王,则会是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隐患。想来想去,还是让萧云旌待在原处最好,爵位,就让他凭本事去争取。荀思柔走后,成永皓就搬了回来,作为之前一直客居萧府的人,回家之后自然成了众人打听的对象。但成永皓对萧家的事,知道得并不多。面对一家人充满求知欲的脸,只好重复说道:“我真的不知到其中缘由。萧大哥的祖父就是做漕运和贩盐起家的,之后萧祖父救了前朝王将军的女儿,王将军知道吧,就是文帝朝的大将军,在和鹄奴一战中被出卖打败仗的那一位,战败之后,依照刑律抄家,全家流放,萧祖父正好从西北的沙匪那里救下王祖母,之后就生了萧大哥的母亲。之后王祖母没有再生育,萧祖父也不嫌弃,等女儿长大之后,就招了一个上门女婿,不想萧大哥的母亲生他的时候过世了,萧大哥的父亲没过多久也死了。至于皇上为什么同意收回旨意,我真的不知道。就算是朋友,萧大哥也总有自己的秘密吧。”挖掘不到深层次的东西,一家子只好作罢。不过萧云旌作为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将,被拉拢到三皇子麾下,的确不是好事。又过了三日,宫里终于传出皇帝同意萧云旌拒婚的原因了。原来萧云旌是太平郡王的儿子,生母在生产那日去世。萧老太爷想到日后郡王会续娶郡王妃,自己的外孙将来会受到排挤,甚至无声无息的死在郡王府,就和太平郡王做了交易,把萧云旌接回萧家,作为萧家的嗣子长大。太平郡王是成帝的第十三个弟弟,小成帝十三岁。太平郡王的生母舒妃是文帝后期的宠妃,出身泥瓦匠之家,长得美艳异常,很受文帝喜欢,文帝爱屋及乌,对十四皇子也非常喜欢。对此舒妃生出想让自己儿子做太子的念头,在宫里作死了一阵,当然结果是失败的。成帝登基之后,徐太后当即让儿子把舒妃这对母子赶得远远的,把文帝封的王,找借口贬为郡王,封地还在粤西那穷山恶水、遍地蛮夷的地方。当年太平郡王同意娶商人之女,未尝不是看在萧家家财万贯的份上。现在萧云旌选择继续做萧家的嗣子,不愿回太平郡王府。尽管如此,萧云旌是皇家血脉无疑,按照辈分,他是今上的堂弟,大公主的堂叔,亲事自然不成了。真相剖开,一片哗然,原来萧云旌的身世这么坎坷。唏嘘之后,远在粤西的太平郡王又被京城百姓扒皮了一阵,从当年舒妃的娘家作死到被贬漠南,以及娶萧家女的前因后果,都被猜得七七八八。堂堂皇室郡王,取商女为妃,一则是当地实在太穷,又被文帝不喜,囊中羞涩,为了开源节流,便打起媳妇嫁妆的主意,谁家的钱袋比做漕运做盐商的鼓?许以正妃之位,何愁没有上钩之人?二是舒太妃过惯奢侈日子,刚去便叫苦连天,急需钱财挥霍,出身不高,好拿捏的商人之女,成为郡王妃的首选。于是,精明的萧老爷子这回犯了糊涂,最终赔掉女儿的性命。据说萧老爷子几经周折,赔了萧氏的嫁妆再加五十万两后,才抱回萧云旌,彻底和太平郡王断了关系。萧云旌到萧家后,老两口都不愿提起那些伤心事,隐瞒了他的身世,从江南搬到京城。对外说萧氏是家中独女,招了女婿进门,后来女儿难产去了,上门女婿也死了,只留下个孩子和他们老两口。不过作为当事人,萧云旌像个没事人一样。太平郡王家的事,和他半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微风轻抚过庭前的桂花树,传来一阵阵沙沙的响声,如同心扉被叩响的声音。最近这段时日,萧云旌被传得神乎其神,成馨宁再矜持,也忍不住和成安宁说上几句。“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成馨宁坐在窗边,以手支颐,面上露出怀春少女的娇羞和试探。成安宁一直想撮合她和萧云旌,闻言便觉有戏,“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敢作敢为的大丈夫。”他有军功,有本事,有身份,一些列举动,更让今上也站他这边,无疑是水涨船高,之前她瞧不上,现在是她配不上了吧?说话的语气里,带了几分怅然:“也不知将来谁有那个福气,能嫁给他。”“虽说姻缘天注定,但也要自己去争取。”成安宁面露喜色,好的开始,结果不会太坏。她的印象中,萧云旌定过几门亲事,但未婚妻子不是暴病而亡就是突然身染重疾,娶进门的两个妻子也是薄命之人,身边的妾室也没一个长命的。恍然想起上一世萧云旌克妻之名,突然开始犹豫起来,成馨宁嫁给萧云旌,会幸福吗?一想到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这份喜色突然淡了几分。成馨宁沉浸在幻想之中,思绪跟着初夏的风,一起飘远了。这番风波过去之后,已到六月。荀太夫人的病被治好之后,心病依旧很严重,对这大房没有任何好脸色,最后不知从哪里得知荀思柔和成靖宁谈过几次话之后,态度发生转变,当即把成靖宁叫来问话。成靖宁把劝荀思柔的话,挑了一些说给荀太夫人听。荀太夫人当即大怒,指着成靖宁的鼻子说她巧言令色,不知轻重,粗俗无礼,直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让成靖宁日后不许上闺学,免得被师傅教坏了。她到底是出身的大小姐,说不来市井中的粗话,翻来覆去的只有那几句骂人的话。这会儿荀太夫人的火力全集中在成靖宁身上,她也不欲多说火上浇油,只闭嘴听训。半日过去,动怒上火的只有荀太夫人,她此刻已上气不接下气,见成靖宁冷静淡然的模样,心中气急,罚她回去抄一百遍女四书。成靖宁是顾子衿领回去的,顾子衿也因此挨了荀太夫人一顿批评,让她好好教女儿,教她如何尊老,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娘,这件事我没做错,我们不必在乎太夫人今天说的话。女四书我也会抄,权当练字好了,您别担心。”成靖宁问心无愧,她突然讨厌起这个孝道大于一切的时代。顾子衿在儿女之事上十分强硬:“现在家里,可不是太夫人说了算!”她老人家的权威,在大房这里早就没有没有了,如何教养儿女,还不用一个隔了三辈又偏心的管。从前尊敬她,因她是府上最年长的长辈。之后数日,成靖宁在小院儿内抄女四书,练习顾楷布置的画作。成安宁姐妹两个过来看过她几次,皆是劝她不要和荀太夫人顶嘴,下次请安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一些,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强硬,老人家哄哄就好。她的确知道老人家需要哄,但对着荀太夫人,总觉得她面目可憎,无论如何也生不了亲近之心,更不愿去哄她。第31章 31“唉, 你这个样子,太奶奶见了又该生气了。”成安宁摇头,成靖宁的确不一样了。一个月之后,荀太夫人的气才消了一半, 准许成靖宁去景斓堂请安。沈太夫人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大觉寺上香祈福, 今天正好是六月十五, 人不在,晨间成靖宁便跟着顾子衿去荀太夫人那里。荀太夫人今日精神甚好, 留了顾子衿母子说话, 一副准备长谈的架势。成靖宁不由暗暗叫苦, 这位太夫人, 又想出什么磨人的法子来了?沈老夫人和太夫人早就决裂,维持着面上的和气,但有时候面上的和气也不用给,太夫人在沈老夫人那里, 一直占不到便宜。但顾子衿就不一样了,她是孙媳妇, 不敢忤逆长辈,生在,从小被教育要孝敬长辈, 性子最是温和不过, 柿子挑软的捏,人也挑柔善的欺负,一想起这个, 成靖宁内心直叫不好。果不其然,荀太夫人拉拉杂杂的训了一大堆话后直奔主题:“最近我头疼,夜里睡不好,一躺下就觉如同针扎一般,最近请了清虚观的长春道长来驱邪,说府中有人的名字和我犯冲,找遍全府上下,最后发现是六丫头那里出了问题。”此时,她看向成靖宁的眼神,多了几分寒意。成靖宁苦笑,这那里是她冲了太夫人,分明是太夫人拿着孝道的名义报复她。长辈做到这个份上,的确少见。顾子衿再温和,听太夫人说话的语气,也明白太夫人这是针对成靖宁,碍于自己是晚辈,只好问道:“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还请老祖宗明示。”“没什么,只消六丫头改一改名字就好。她名字里的靖是立青‘靖’吧?我看改成青争‘静’比较好,靖这个字,不适合女孩家用,六丫头身为女子,也压不住。‘青’,初生物之颜色;‘争’,上下两手双向持引,谓坚持,谓获得。不受外界滋扰,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曰静;粉白黛黑,采色详宷得其宐曰静;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1。我看静字好,寓意好,又有娴静端和之意,不如把六丫头的‘靖’改为‘静’,你看如何?”荀太夫人虽是询问的语气,但态度坚决不容反驳,不给顾子衿和成靖宁说话的机会,继续道:“我看就这么定了,为着我这老婆子,你们没什么异议吧?”顾子衿当然不敢说不,只好说道:“名字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事关命数运程,贸然改怕是不好。靖宁又不是府上的丫头,随便赐一个名字就好,照孙媳看,还是慎重为好。如果靖宁的名字真冲撞了老夫人,更应该谨慎,不如请一位高僧回来,给靖宁算一算,也替老祖宗驱驱邪,您意下如何?”荀太夫人知道此事没这么容易办好,但用辈分和气势压人,是她信手拈来的绝活,当即大怒道:“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哪用得着那么麻烦?难道我会害六丫头不成?‘静’字比‘靖’字好,就这么定下了!你们,是不是都盼着我死!”顾子衿和成靖宁听到太夫人的最后一句,不由愣了半晌。还没反应过来,荀太夫人已开始嚎啕大哭,捂着胸口一脸悲怆:“我就知道,我让永皓娶思柔你们不愿,想方设法把人弄走,这还不算,你们竟然怀恨在心,一心一意盼着我死!我造了什么孽啊,才有你们这群没心没肺的子孙!都怪太爷走得早,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世上被人欺负,连个曾孙女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哭完世道艰难哭儿孙不孝,哭完儿孙不孝哭自己命苦,哭完自己命苦哭老太爷去得太早,接着哭家门不幸,哭自己不该活着碍人眼。荀太夫人见多识广,口才在一堆老太太已是绝佳,加上寡居早,早年一个人支撑侯府抚养儿子,战斗能力不可谓不强,这一顿惊天动地的大哭,惊呆了顾子衿和成靖宁,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但无论荀太夫人如何取闹,母女二人也坚决不同意轻易改名字,至少得等到沈老夫人回来商量。荀太夫人不同意,继续一番嚎哭,顾子衿和成靖宁不愿低头,在一旁干坐着。景斓堂里的动静,很快将另两房的人吸引过来。得知荀太夫人痛哭的原因之后,纷纷劝顾子衿和成靖宁赶紧同意。荀太夫人是家中最年长的长辈,凡事要以她为先,成靖宁作为小辈,做出牺牲也未尝不可,不过是改名字而已,又不是砍头的大罪,怎能固执的不同意?要是不孝的名声传出去,那还得了?成家的女儿都还未出嫁,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一体的,名声坏了,如何能找到好婆家?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严重了。不过顾子衿和成靖宁岿然不动,任她们说得口干舌燥,依旧没有半分动摇。福乐郡主看了半天笑话,这时候也忍不住讽刺上两句:“果然是皇后的亲戚,有底气就是不一样,连家里的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不就改个名字吗?又不是让人去死。连礼义廉耻都不懂,果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小的跟着大的有样学样。”自从二皇子夺嫡失败,辅国公府被抄,她早已龟缩在褚玉院内,从不贸然出院门一步,用她的话说,不愿去看沈老夫人一家子邪恶的嘴脸,一身暴发户的气质让人看了恶心。这会儿有个嘲讽大房的机会,自是要狠狠讽刺一番。说完这番话之后,她没有再留,带着小丫头回自己的院子。局面还在僵持着,到中午的时候,沈老夫人回来了,未回琼华院,带着人直奔景斓堂,一同来的,还有大觉寺的主持了然大师。二房三房的人见到沈老夫人回来,一拨人上前劝说,一拨人坐着看热闹。早已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沈老夫人,大大方方的往荀太夫人身边一坐,笑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为了这个。不过孝敬长辈固然重要,但也要爱护小辈是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在这些上面,更因该谨慎小心为好。”荀太夫人在沈老夫人面前气数总会短上一截,但现在闹到这份上,也不好收手,只得继续色厉内荏下去,道:“不就是个名字而已,为了长辈,这点子都不肯牺牲吗?传出去,让别人怎么看永宁侯府?”沈老夫人神色淡然,道:“既然母亲说靖宁的名字冲撞了您,那就让了然大师算上一算,看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改,才能尽孝道。大师,麻烦您了。”荀太夫人本就串通长春道长无中生有,现在真正的高手在眼前,眼见着把戏将被拆穿,难免心虚,扯着苍老的嗓子吼道:“你难道怀疑我?我还是不是家里的长辈!我还有没有身为长辈的权威!我的话你也要质疑吗?沈文茵,你不要太嚣张!”面对荀太夫人的无理取闹,沈老夫人笑容依旧,说:“这哪是质疑您呢?我这是在帮您呐。您是家里最年长的长辈,凡事都要以您为先,必须做到十全十美万无一失才好。了然大师今日是我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请来的,为您祛邪避害,我是为您老人家着想。”沈老夫人一副全心全意为太夫人打算的模样,让了然大师开始帮着看景斓堂内的风水布局,以及问候荀太夫人的相关情况。成启铭是孝子,将府上最好的一处房屋拨给荀太夫人住,布局和修饰,在侯府都是最上等的,院子雅致,通风光照很好,了然大师巡视一番后,说并无风水上的不好之处。荀太夫人信佛也信道,自是不敢在了然大师面前耍花枪,了然大师问什么,她只好如实回答。几番合计之后,了然大师发现荀太夫人的生辰八字和成靖宁的名字并无冲突,末了还重点强调,成靖宁的名字很衬她的生辰八字,不要轻易改名,否则对她的未来有害。如此这番,荀太夫人倒不好继续撒泼让成靖宁改名,一张满是褶皱的脸涨得通红,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为了掩饰尴尬,只好躺在床上哼哼,骂长春道长骗她。沈老夫人见好就收,对众人说:“好了,事情已经解决,你们都回去吧。”又诚恳万分的对了然大师说:“麻烦大师了。”成靖宁被今天事情闹得心烦意乱,犹豫片刻后开口说:“祖母,母亲,太奶奶身体不适,我愿意到大觉寺去为老祖宗祈福诵经四十九日,求菩萨保佑太奶奶身体康健。”曾孙辈想尽孝,身为长辈自是不会阻拦,沈老夫人笑道:“你有这个孝心很好,不如今日就同了然大师去大觉寺。”“是。”成靖宁应道。荀太夫人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觉成靖宁是得了便宜卖乖,无奈她寻不出半点错,半晌才道:“你是个孝顺孩子。”“为老祖母诵经祈福,是靖宁应做的。靖宁只盼着老祖母身体康健,您好了,侯府才能安好。”场面话成靖宁说得十分顺畅,作为一个半个混圈子的设计师,几乎信手拈来。荀太夫人不想再看到大房的人,瓮声瓮气的下逐客令说:“我累了,你们回去吧。”厨房备了斋饭,沈老夫人留了然大师用午饭,顺带看看琼华院的风水。小院儿的丫鬟开始帮成靖宁收拾行囊,准备跟去大觉寺。现在是六月中,正是炎热的酷夏时节,所备的衣裳皆是夏日清雅的薄衫。因是到寺庙祈福,所以备的东西不多,却也收拾了两大车东西。沈老夫人亲自送他们到城门口,反复叮嘱成靖宁在大觉寺内要小心谨慎,不可捣蛋顽皮,不要四处乱跑。又吩咐四个大丫鬟好生伺候,看好成靖宁。成靖宁万分懂事,说:“祖母放心,我一定规规矩矩的。”回来将近半年,成靖宁还是瘦消的模样,想着那些市井流言,沈老夫人着实不能淡定,又怕成靖宁多心而忧虑,只在心里默默的叹气。“你明白就好。”“祖母,您别想太多,外面那些人让他们说好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我没那么脆弱。”无论何时,成靖宁都很乐观,适应能力超强的她,总是一副精力旺盛,永不缺斗志的模样,总是用平稳的节奏向前,从不气馁。沈老夫人脸上笑意初现,说:“还是我们靖宁看得开。”大觉寺在京郊的西山上,作为皇家寺庙,庙宇占地极广,庙堂修得气宇恢宏,比一等侯府不逞多让。这里的菩萨比别处多,比别处威严,比别处大,善男信女不断,一年四季香火鼎盛。成靖宁下马车后,被眼前的庙宇震惊了一把,对神明的敬畏油然而生。整了整衣襟,跟随了然大师一同步行进殿。她住的厢房还没收拾好,了然大师便让一个八?九岁的小沙弥带她参观寺庙。在佛主的金像前,成靖宁虔诚的拜了三拜,求佛祖保佑上一世的父母平安健康。想到这里,她突然庆幸,她还有个妹妹,可以照顾二老。大觉寺内种了许多香樟银杏和丹桂,这时寺内已是绿树成荫,在袅袅香烟中,迸发着无限生机。大觉寺身在红尘和烟火中,有那么些许傲然独立的意境。参观完大觉寺,已是申时二刻,她住的厢房已收拾妥当,水袖通知她可以回去歇息了。这个时节做法事的人家不多,也没有法会和佛教节日,相当冷清,成靖宁得以住到一个单独的小院,比永宁侯府的小院儿宽敞疏朗。参观之后,成靖宁颇为满意,恳切万分的表达了对了然大师的感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