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转运六零末> 第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节(1 / 1)

周庆喜听了这话,心里有点别扭。怎么说周娇都是他亲闺女,他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周庆喜眼看着前面,那小子带着周娇一直在前面骑,他就奋力直追。也不知周庆喜来了哪股子斜劲儿,非得认为周娇跟男同志单独相处不好。想追上去,跟谢怀谦一起走。可是他体力、耐力都比不过谢怀谦,到底都没有追上,还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周娇要是知道他操这闲心,估计会认为他吃饱了撑的。早就把她送人了,还担心她跟男同志相处?谢怀谦跟周娇走在前面,自然是能说些悄悄话了。“周娇,我想给大哥寄点东西过去,觉得寄些肉干比较好,还能改善伙食,你有空帮我做点吧。”周娇一口答应:“没问题。”周娇坐在后座,抬头正好看到谢怀谦那宽厚的后背,感觉特别有安全感,就像他的人,非常可靠。“回头我把肉传给你一些。”好在系统方便得很,不用两人私下接触,就可以传递东西。“不用了,我那里还有些野猪肉,没怎么吃呢。回头我多给你做点,你都给你大哥寄去。”周娇也有军人情节,特别佩服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就这点小忙,她说啥都得帮。何况系统空间的厨具特别好用,做起来也不费事。以前谢怀谦让她做饭,给她准备了不少油盐酱醋等调料,做饭啥都不差,保证没问题。谢怀谦骑到村口后,周娇让他停下了车子。周娇是怕她跟谢怀谦这样进村子,一会儿保管传出闲话。为了避嫌,她就跟谢怀谦在村口分开。“谢大哥,我在这里等梨花,你先回去吧。”谢怀谦把书包递给周娇,说:“那行,我先回去。你要是需要自行车,只管来骑。”“行。”周娇爽快地应了。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不需要再客套地谢来谢去。等谢怀谦转弯看不见影子,周庆喜才追了上来。他费了一番力气,到底没追上谢怀谦的车子。周庆喜在村口看到等人的周娇后,停下车子,让白梨花下来,然后没头没脑地冲周娇来了句:“你都长大了,得注意影响,以后别和男同志走太近。”周娇被他说得一头雾水。这是哪跟哪儿,是说她跟谢怀谦吗?可是,他们有没做什么,还是周庆喜提意让谢怀谦带人的,怎么他突然说起这话来了?周娇眼角看到一旁看热闹的白梨花,似乎明白了什么。可能是白梨花说了什么话,让周庆喜误会了。周娇不耐烦两人,根本不想跟他们辩解。她甚至没搭理周庆喜,直接跟白梨花说:“我奶在家等我,我得赶紧回去。”说完周娇转身就走了。周庆喜见周娇这种态度,知道这孩子肯定是心里埋怨他把她送人的事,这才不听他的话。他见周娇这样,心里也有点不好受。但他又能怎样,只好尴尬地看着白梨花说:“你看这孩子,咋这样?看着就是没你懂事。”“庆喜叔,也许娇娇不喜欢你这样说她。”白梨花再次使坏,完了跟周庆喜告别:“庆喜叔,我先回家了。”白梨花背着书包欣欣然地走了,只留下纠结的周庆喜。周庆喜见到周娇这样对他,心里肯定有想法。不过他没有纠结太久,因为他瞥到刚刚买的麦乳精,马上想起家里的儿子,一转眼就把周娇忘到身后,乐滋滋地回家给抱儿子了。今天下午,恰好老大周红带孩子回了娘家,亲眼见她爸拿进一罐麦乳精进来,乐呵呵地对着还不懂事的弟弟周墨说:“儿子,看爸爸给你买什么了,好喝的,以后咱家蛋蛋能天天喝麦乳精了。”农村兴给刚出生的小儿起贱名,好养活。周庆喜和赵春兰生怕儿子出意外,当然不会不起。他们给管小周墨叫“蛋蛋”。“宝贝疙瘩玉石蛋,十亩地里一头蒜。”蛋蛋的寓意是大人稀罕的意思。赵春兰有了儿子后,也不使劲补贴闺女了,几乎有点好吃的就想留给儿子。比如说家里有点白糖红糖,留着给儿子喝糖水;家里的老母鸡泛了蛋,留着给儿子蒸蛋羹,或者是把鸡蛋和在面里给儿子炒炒面喝……这次因为赵春兰没有及时给儿子喂奶,加上她奶水又不太好,很快就没了奶。只能给周墨喝奶粉,但是奶粉券不是那么好兑换,周庆喜求爷爷告奶奶,才给儿子买了三袋奶粉,后来直接供应不上。他们打听多人,听说小孩可以喝羊奶,就天天去生产队要羊奶喂儿子。生产队的羊有一大群,其中有好几头母羊,倒是不缺羊奶喝。大多数人嫌弃羊奶膻味大,没人喜欢喝。所以村里人很少有人打羊奶的主意。等周墨过了六个月后,可以吃点细软的东西。周庆喜就换着花样折腾,今天给儿子买点大米、小米熬粥喝,明天买点白糖给儿子加到饭里喝……类似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回,夫妻俩恨不能把好东西都塞给儿子吃。反正对儿子,周庆喜和赵春兰是费劲心思,一心想给儿子最好的一切。就像这会儿,明明周红的孩子就在旁边,还叫了声周庆喜一声“姥爷”。可是周庆喜随便应了一声,就跟没看见外甥似的,根本没想着把麦乳精打开,给外甥喝一碗。赵春兰也是如此,直接把麦乳精放到柜子里,没想着给外甥喝点。“先放着,回头再给儿子喝。就这一瓶,够儿子喝个把月了。”估计周红的孩子还小,没见过麦乳精,不知道这是好吃的东西,没有闹着要喝。可是孩子不懂,不代表周红不懂,她见亲爸亲妈这样抠门,心里感觉特别不得劲。有种酸酸的,想掉眼泪的感觉;还有想立马离开娘家,回自家的冲动。说实话,爸妈中年得子,周红非常为他们高兴,毕竟他们期盼多年儿子,终于如愿以偿,作为女儿,她也为他们高兴。所以,周红也很看中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有空就回娘家看看,回来还会帮着洗尿布,看孩子……可是,看看爸妈刚刚的举动,周红感到寒了心。有了亲儿子,外甥就看不到眼里,忘到八百里外去了?哪怕他们问一句:“涛涛,你喝不喝麦乳精?”不管儿子能不能喝到,周红心里也不会难受。可是爸妈呢,直接把涛涛略过去,问都不问,就把麦乳精放起来,这让周红非常伤心。看来,爸妈有了儿子,就把外嫁的闺女当外人了。其实,这段时间,周红明显感觉到爸妈对她们姐妹不如以前好。原来她们姐妹回娘家的时候,她妈总会做主让姐妹们带点好东西回婆家,一是能在婆家长脸,二是能补贴一下闺女。可是有了弟弟以后,她妈不再给她们姐妹东西,反而开始跟她们要东西,比如要鸡蛋,布料……不用考虑,爸妈要这些东西,肯定是为了刚得的宝贝小儿子。可是儿子再金贵,闺女也不是捡来的,怎么能说不管就不管了?难道以后她们姐妹在娘家就没了位置?第48章周红见爸妈实在偏心,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特不是滋味。但她站在爸妈的角度考虑一下,就觉得,谁让这是他亲爸亲妈呢,这把年纪才有个宝贝儿子,还是忍忍吧,不和他们一般见识。最后,周红还是决定忍下来,没有当场甩脸走人,不过脸色不很好看。赵春兰夫妻其实已经看到大女儿脸色不好。赵春兰权当没看到,还是不舍得把放进柜子里的麦乳精,拿出来给外甥喝。老话讲过:外甥狗,吃了就走。意思就是说外甥是别人家的,在姥姥家吃饱就走。外甥在姥姥家吃了是白吃,不像儿孙一样,再吵再闹也是自家人。赵春兰就认为,麦乳精是给儿子买的,外甥涛涛多喝一口,儿子就少喝一口。外甥要抢宝贝儿子的口粮,她当然不愿意。要是搁以前,没准赵春兰宁愿自己不喝,也舍得给外甥喝,那时候没儿子啊!长辈都习惯把好东西留给晚辈,赵春兰原来就是如此。可是,有了儿子后,情况又不同了。外甥再亲,也亲不过儿子,赵春兰自然是事事以儿子为先。再说,闺女嫁人后,生的儿子是跟别人姓,不算是老周家的人了,不应该老占娘家便宜。现在对赵春兰来说,闺女再想占娘家便宜,就是占她儿子的便宜。赵春兰自然不高兴这样。因此,她就算看到闺女不开心,只当没看见。以后家里所有的家底都是儿子蛋蛋的,他们都得给儿子攒着。接下来,爸妈的谈话让周红直接忍不了,一秒不想在娘家多呆,直接抱儿子走人。原来,周庆喜把刚刚路上发生的事给赵春兰说了。周庆喜说完还抱怨:“幸亏把小五送给了二婶,不然养大就是个业障!”周庆喜恼完周娇,还继续埋汰:“我给你说,这闺女被二婶惯得真不懂事。我好心提点她两句,让她不要跟男同志走得太近,她竟然不搭理我,直接掉脸走人。”赵春兰:“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闺女都送给人家了,就归二婶管。我看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接着,赵春兰转了话音:“不过,这娇娇也是,你好心说她两句,她就应该好好听着,以后注意点。你还不是为了她好!”周红听了忍不住说:“娇娇跟那个男知青是偶然碰到的吧,爸冷不丁说那种话,她当然不高兴了。”虽然周娇是送出去的妹妹,但周红一直关心这个妹妹。在周红心里,某方面还是偏向周娇这边。其实有时周红很不理解父母的想法,家里不是没能力养小妹,干嘛把五妹送人?就算他们想要儿子,也用不着把亲闺女送人啊?况且他们家条件不算差,又不是养不活小妹。周红对爸妈送走小妹的事一直心存芥蒂。尤其是她有了孩子后,更不理解他们的做法。叫她就不舍得,就算生的是闺女,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能说送就送?就算大人累死累活,也要把自家孩子拉扯大。“还不是梨花那闺女说,小五跟那个男知青说话热络。你是没看见,那个男知青带着小五一直骑在前面,我死活都追不上。他俩要是没事,咋不等我一起走?”周庆喜不满地反驳。周庆喜习惯叫周娇为小五。一看在他心里,周娇就不太重要,才会用数字代替名字。周红想说:就算真有啥,你也管不着!周红知道,小妹一直对爸妈有心结,哪里会听爸妈的话。爸爸当着梨花的面这样说小妹,一点都没给小妹留面子。叫她遇到这种情况,她也会恼。“你爸还不是为她好。你说也是,她一个姑娘家,跟男的走那么近干嘛?”赵春兰显然是把丈夫的话听进去,站在丈夫这边。周红最烦这点了,爸妈听风就是雨,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做错,就开始说教。“妈,娇娇是二奶奶养大的,人家肯定不愿意听你俩的,以后你俩还是别多操闲心了。”周红忍不住说。“也是,就算她惹出乱子,也牵连不到咱家,以后不管她!”赵春兰抱着儿子,满足地说:“还是我儿子省心,长大自己能有本事领个媳妇回来就好了,那样根本不用我费心再给他张罗媳妇……”周红一听她妈这样说,忍不住移开眼。她对爸妈不满,是因为爸妈根本不拿小妹当回事。就算偶尔想起来管管,也不过是一时兴起。去年赵春兰不是难产,幸亏得周娇的提醒,才住院生的孩子吗?事后,周红略微给赵春兰这当妈的提了提。其实,她是好心,想让小妹在她妈心中增加点分量,以后能对小妹好点。可是,显然她妈依旧没有把小妹太当回事。这会周红见亲妈对小妹的态度依旧不冷不热,周红不由冷了心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