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晋> 第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1 / 1)

看着周围没人,忍不住深深的呼吸了一气,真爽。这么危险的处境,他不也想到办法活下来了。第6章 馒头现在发现了手臂上图案的秘密,又找到了一个解决退蝗虫文的办法,简直是双喜临门。要是能想个办法解决他说话舌头捋不直的问题就完美了,不然再好的方案,他解释不清也白搭知墨在旁边抓了抓脑袋,他刚才好像看到小圣人脸上的笑容了?以前小圣人都不怎么笑的。知墨说道,我娘说她刚才请山下的一位大婶中午来给我们做饭,让小圣人不用担心。周复礼点点头,同知墨一起吃了早饭,喂了小奶狗,然后开始办正事了。虽然想到了用鸭群治蝗的办法来代替退蝗虫文,但其中的细节还需要详细斟酌。比如第一步孵化鸭蛋。他一共就那么几筐鸭蛋,要是孵化过程出了问题,他得哭死。倒不是说这个时代的鸭子就不能扑食蝗虫了,而是养习惯了又大又肥的优质鸭,突然让他养干巴巴的,心里总会有些落差。孵化鸭蛋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光线阴暗一点更好,这是因为光线太强,老母鸡会充满活力,容易踩坏蛋。黑暗的环境下,鸡都是一动不动的,伸手抓都不会移动,这也是千百年来为什么只听说过用老母鸡孵蛋而不是用什么鸭子鹅孵蛋的原因。周复礼在柴房的位置停了下来。这里位置足够偏僻,也安静。柴房中因为长期没有使用都是空旷的,只有早上张叔才劈好的一堆柴。他们这院子极大,不是乡下院子能比,柴房也十分的宽敞。这地方用来孵蛋就不错,也不影响平时生活,周复礼心道,只要将窗子封掉,仅留下通风的地方就行。满意的打量了一圈,或许心情好,喊着知墨一起出门遛狗了,正好也看看周围的环境,昨晚来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没能仔细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吹着初春里还有丝丝凉意的风,一个字,爽。唯一烦人的是,时不时会有青头蝗虫往身上撞,知墨就一直跟在身边,将落在周复礼身上的蝗虫赶走。乡下的路边,最多的是大片的桑麻,远处农家的门槛前,还有人坐在门槛上搓麻绳纳鞋底。安详的乡村生活。周复礼既然决定养鸭子,观察的点就比较独特一点。这里地势空旷,不远处又有洛水穿过,当真是水源充足,场地完美,特别适合放养鸭子。他们走得特别慢,因为地上的小奶狗只要遇到一个小坑,就呜呜的不敢跨过去,非得知墨去抱着它跨过坑后,才又活蹦乱跳起来。真是一个小傲娇。等他们慢悠悠的逛了一圈回去的时候,林大娘在村里请来给他们做午饭的大婶也早早的来了。等吃午饭的时候,周复礼才知道什么叫作饼磕牙。他昨晚上觉得知墨他娘做的饼就够磕牙的,但林大娘那水准已经算得上特别好的了,以前跟着周府的大厨子专门学的,一般人还真比不上。连知墨都眼巴巴地望着周复礼,啃不动。也对,乡下人哪有他们府里讲究,太傅府虽然过得朴实,但精细。周复礼想了想,给了些碎钱打发了帮忙的大婶。早上他就没吃什么东西,现在实在饿得不行,那啃不动的烧饼他是没办法吃下去的。倒不如自己随便弄点填饱肚子。对知墨说道,我弄饭给你吃。知墨有些愣,小圣人说什么?他应该是听错了吧?周复礼是真会做饭,而且做得还不错。教授的那个农场离市区有些远,平时吃饭不是特别方便,他就是自己采了农场的食材,学着网上那些网红视频自己做,一来二去慢慢研究,虽然称不上大厨,但厨艺进步飞速。周复礼看着小眉头都愁得皱起来的知墨有些好笑,这么小个人儿想得还挺多他们院子里面刚好有一个石磨,倒是可以磨了面粉蒸馒头,特方便。正好他昨晚上在大卡车上还看到了特大一口袋酵母粉,这酵母粉还是他农场自己做的,效果特别好,一个熟识的餐厅老板非得用他们农场出的酵母粉,说做出来的包子馒头特别香甜松软,顾客就是喜欢,无论如何非得让他带一包给他。都是老客户,的确不好推脱,也就在车上放了这么一大包。其实没有酵母粉也没关系,他自己都能用面粉发酵出来,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从厨房找来麦子,正准备磨面粉,这时院子外突然传来一些嘈杂的声音。周复礼一愣,什么情况?走到院子门口一看,就看到几个瘦瘦弱弱的乡下孩子,手里拿着竹竿,在院子外敲他们院子中那颗老榆树上的榆钱儿。几个孩子见有人出来也是一愣,这院子不是没人吗?他们家大人说今年是灾年,得早早的节约着粮食,不然会饿死人,他们每天都只能吃五六分饱,所以每天跑来这个院子外面,来敲老榆树上的榆钱儿吃。榆钱儿有些苦,但终归能填饱肚子。周复礼看着这些瘦瘦弱弱的孩子,眼中也不由得一暗。这就是大晋普通人家的生活,年年蝗灾,受苦的都是这些普通百姓。虽然脑子中的记忆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亲眼看到,心中的一根弦还是被狠狠的拉扯了一下。既然被他遇到了,终归不能当作没看见。而且,周复礼眼睛一动,他现在说话结巴,唯一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但他又不可能每天自言自语,又不能找熟人。或许这些孩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几个孩子面前也不用担心暴露什么。再加上知墨这么小就跟一个小古板一样,估计也是因为太少和同龄人接触的原因,这可不行,孩子就要有孩子的天真快乐,周复礼对院外的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进来。结果几个孩子使劲摇头,他们父母告诫过他们,哪怕院子里面没人,也不能私自进那个院子玩,怕他们惹祸。他们也是实在饿得慌了,这才偷偷来敲榆钱儿吃。这个世界的阶级是十分严苛的,在村子那些大人眼中,这院子一看就不是他们普通百姓能拥有的,所以才会有此告诫。见这些孩子死活不肯进来,周复礼对知墨道,抱着海棠出去和他们玩吧。知墨平时就听周复礼的,有些可怜巴巴地一步三回头,估计等着喊他回去。很快就隐约听到知墨小正太一板一眼的声音,我叫知墨,是我们家小圣人的书童,这是我们家养的小狗,叫海棠周复礼摇了摇头,哪有一个孩子和一群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这么正经的。不过也不理他们怎么交流,小孩子玩到一块去了自然就放开了。周复礼又回去多取了些麦子来,然后开始磨面粉,石磨应该被张叔和林大娘清洗过,倒是免去了不少麻烦。会做馒头的人,其实觉得特别的简单,也就那么简单的几步,和面,捏团,上笼子蒸。但要做得好吃就难了。蒸笼现在没有,等张叔回来了,倒是可以想办法让他做一个。没有蒸笼就只有将就用锅了。烧火也稍微麻烦了一些,古代都是那种砌起来的灶台,烧的是柴火。这也难不倒周复礼,他小时候在农村奶奶家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田园生活说不定就是因为那一段美好经历的原因。田园之美,没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理解。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复礼揭开锅盖,白色的蒸汽涌出,还有食物独特的香味。一个个原本只有知墨小拳头大小的团子,现在直接涨了一两倍,又白又胖,有些还稍微裂开了一点。周复礼用筷子戳了一下,真松软,然后有些怕烫的用筷子戳起一个,用嘴咬了一口,熟悉的味道钻了一嘴,食物的香甜,来自记忆深处的味道。比磕牙的烧饼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还算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用一个大食盒装起提着向院子外走去。知墨,过来吃饭。周复礼喊道。知墨小正太正一脸不知所措的站在几个乡下孩子中间,估计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阵势,倒是小奶狗高兴得直扑腾。听到周复礼的喊声,知墨还有小奶狗撒腿就往院子跑。这时,周复礼正好走出院子,将食盒打开,热腾腾的蒸汽冒了出来,还有那香甜的食物味道。知墨都愣了一下,这些白白胖胖的饼是什么?他以前在府里怎么没用看到过?周复礼说了一声,去洗手。几个干瘦的孩子闻着食物的味儿,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这是啥啊?看上去真好吃。但他们也算懂事,看着周复礼,其中一个稍大的孩子道,我们也该回家吃饭了,等会我们还能来和你们家知墨和小狗玩吗?周复礼心中一笑,这些孩子明明馋得流口水,却生生的将目光从食物上移开。周复礼说道,我今天做的馒头有些多,分一些给你们,你们下午带着我们家知墨一起玩可好?他有些腼腆。一字一句,就当练习,反正这些孩子以前也认不出他,看不出什么不对,最多觉得他说话慢了一点。第7章 饲料几个孩子其实有些不知所措,食物的诱惑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大了,关键是还是闻着这么好闻的食物。怎么看都比又苦又涩的榆钱儿好吃吧?周复礼也不等这些孩子回答,喊了一声,知墨,端一些水出来给这些孩子洗手。乡下孩子少了些讲究,十天半个月不洗澡再正常不过,但吃东西前洗手还是必须的。等几个孩子懵懵懂懂洗了手,周复礼就将一个个馒头往他们手里塞。然后也不管他们,自己拿起馒头啃了起来。旁边的知墨也小口小口地啃着馒头,眼睛都眯了起来,好松软,还带着点点甜味,这饼真好吃,比他娘烙的饼还好吃。一群孩子看着手里热乎乎的馒头,我们下午会好好带知墨玩的。不管啦,是这位好心的哥哥给他们吃的,又不是他们偷的,看知墨那表情,肯定特别特别好吃,只是知墨吃得也太斯文了。将馒头往嘴巴里面一塞,整双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本来只是乡下普通村子的孩子,平时吃的也就是最普通的食物,所以现在的这种惊奇特别的明显。眼中的亮光是骗不了人的。太太好吃了。几个小脑袋直点,好香,还甜,我就过年的时候吃过糖,这里面有糖的味道。周复礼也算体会到了一个成功的厨师的乐趣,不是那种表现浮夸的故意夸赞,而是一群孩子由心的简单的赞美。周复礼有一句没一句的问着一些问题,就当是练习说话。这些孩子的确是山下村里面的,十几户,这附近还有几个其他村子,不过隔得也有些距离。一个孩子大概两个馒头,见这几个孩子一脸满足地吃完,周复礼说道,还想吃吗?其实食盒里面已经没有馒头了,他这次就蒸了这些。也不等回答,周复礼就指着外面随处可见的蝗虫道,如果还想吃,可以用这种虫子来我这里换。一群孩子有些反应不过来,可是那些虫子没什么用,而且抓也抓不完,抓了它们还会从其他地方飞过来。其实,周复礼让这些孩子抓蝗虫,还真有用处,不只是简单找一个借口。鸭子孵出来还小,不可能立马就学会扑食,需要从小固定它们的口味,而且这些鸭子如果训导一下如何捕捉蝗虫,以后定能成为真正的灭蝗大军。他只需要将这些孩子抓来的蝗虫的翅膀折掉,让这些小鸭子学习扑食就可以了,驯养也简单。当然现在还没有鸭子,但抓来的蝗虫可以晒干,磨成粉就是最营养丰富的饲料。在现代养虫子当饲料的不在少数,而现在有现成的,占了老大便宜。周复礼一边练习说话,一边给几个孩子找来麻布做成网子,绑在他们敲榆钱儿的竹竿上,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捕蝗灾的工具了,简单好用。在周复礼忙活的时候,张叔和林大娘已经在洛阳收好了老母鸡和鸭蛋,当然不只是他们两人去收的,还叫上了太傅府的人,速度才这么快。现在正运着一笼笼鸡和鸭蛋往回赶,一辆马车装不下,还让太傅府支了马车一同运回来。这么多的东西,连太傅府的人都有些疑惑,小圣人买这么多鸡和鸭蛋干什么?这得吃多久。才说出口,林大娘就看了过去,莫要非议主人家的事情,照做就是。问话的人连忙闭了嘴,林大娘是小圣人还小的时候就跟在身边的,身份不一样,而且太傅府虽然规矩森严,但从来没用听说过像其他府里亏待殴打下人的事情,只要本本分分,日子过得特别舒坦,在其他府邸当差那些人不知道有多羡慕。此时,周复礼正带着人捉蝗虫,啧啧,鸭子都还没有开始孵化,他都开始准备饲料了。知墨也被他打发去一起捕蝗虫,只是这小正太本本分分的,老是举着网子还没有网下去,虫子就飞了。引得几个小孩子大笑,知墨知墨,要这样捕才行。灿烂的笑容,无忧无虑的声音,让周复礼都有些怀念他的童年了,他以前在乡下,也和一群孩子扑过蝴蝶,看似简单玩耍,却是长大以后难能可贵的回忆,长大后想要重拾这份欢乐,难。知墨开始还拘束得很,但玩了一会儿后,小腿就撒开了,举着网子追着天空的虫子,小脸红红的。周复礼答应这些孩子能用蝗虫换馒头,所以他还得去磨一些面粉。等他将馒头蒸到锅里面,然后也到院子外面,看着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也能好些。生活有时候仅仅只是一种心态。傍晚时分,几个孩子将扑来的蝗虫交给了周复礼,老大一篓子。不得不说,以现在的虫害情况来看,到了秋收季节,肯定不会乐观。看着抓来的蝗虫,周复礼心情也不错,都是小鸭子的饲料,还能找个理由让这些孩子吃饱饭,一举多得。周复礼一人发了两个蒸好的馒头,可把几个孩子乐坏了,特别是周复礼加了一句,想吃馒头,明天还可以用蝗虫来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