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晋> 第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1 / 1)

当然,具体已经有哪些佐料周复礼也不是特别清楚,想了想,干脆让林大娘去洛阳都买一些回来,他再来进行搭配,顺道带几个锅回来。周复礼又让知墨去通知他娘。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得在路口那砌几个烧火的灶台,这样才能将锅放在上面熬底料,让人围着锅边烫边吃,如此才是正宗的串串锅。周复礼走到院子,看向院子角落一堆备用的砖头。其实比起无法移动的灶台,做几个桶状的炉子更方便。炉子里面放柴火,锅放炉子上面,还能随时随地控制火势,不用一直有人守在灶台前看火。如果是精致的炉子,做一个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如果只是刚好能用的炉子,周复礼都能用砖头搭起来,再用泥巴敷好,烤干就能移动。周复礼开始动手了,先用砖头交错的搭成桶状,在下方需要留一个进风口。砖头交错的搭,加上敷上泥巴固定,烤干后,搬动的时候也不容易垮掉。这活儿说实话还挺累。于是将知墨也叫上了,让他去玩泥巴,泥巴需要像和面粉一样搅拌成泥团,这样才有足够的粘性。知墨这小正太一会儿就泪汪汪的,因为他变成了一个脏兮兮的小泥人。不过很快他就有帮手了,小板凳铁蛋几人提着竹篓回来后,就加入了和泥巴的队伍中。除了这些人手,后面还来了一个满脸激动的小胖子司马荷华是专门爬山涉水来吃串串的,可见这吃货对吃的东西有多大的恒心。结果没想到还能玩泥巴,高兴死他了。作为大人,还真体会不到小孩子玩泥巴那种快乐。到了傍晚,一共做好了五个炉子,周复礼想了想,大概也够了,在院子中找了块空地,烧上火堆烤了起来。得慢火细烤,不然容易裂。还好今天林大娘将馒头蒸好了,他时间充足。周复礼看了看司马荷华,这小胖子又死皮赖脸的留下来了,外面的老妈子来叫了好几次,愣是被他赖着不走,比脸皮厚还真没几个比得过司马家的人。司马荷华的想法是,今天虽然没有串串,但他玩泥巴玩得尽兴,他才不走,回到宗亲王府才没有这么好玩的事情。司马荷华正一手拿一个馒头撕咬着,不给他串串吃,他得多吃几个馒头,要是被宗亲王府的人看到无肉不欢的小世子,居然跟饿死鬼一样吃着面食,不知道会惊讶成什么样。现在天色不早了,周复礼将馒头分给这些孩子让他们回家。院子中的火也一直没有灭,就这样烤到明天早上,炉子应该也烤好了。这个时代,夜晚的娱乐较少,更何况是在山里。第二天,周复礼一起床就去查看炉子,可惜有一个裂开了,剩下的四个倒是能用,想一想也不错,炉子多了也照顾不过来,毕竟这些孩子到时候除了看火,还得递菜什么的。今天,周复礼要用林大娘昨天买回来的佐料搭配出最适合的味道。至于怎么才算最适合的味道?当然就是不断的尝试了,正好也试试这些炉子好不好用。所以今天这些孩子的任务不是去捉蝗虫,而是帮他试菜。试菜?开始的时候一群孩子都不懂,但没多久他们就差高兴得飞起来了。他们喜欢帮小圣人试菜,估计天底下都没有比这更美的事情了。司马荷华硬是拖到了周复礼第一锅串串出锅才走。再不走他就要迟到了,去宫里陪读其实时间并不用太早,因为司马煜得上早朝,早朝时间有长有短,等早朝结束了才去至勤殿上课。小胖子是一步三回头,虽然他的食盒里面装得再容不下哪怕一串。一群孩子闭着眼睛,手伸向串串,我帮小圣人尝尝这一锅好不好吃。我也帮小圣人尝尝。妈呀,他们感觉自己太不要脸了,混吃的还这么理直气壮。也也太辛福了。已经走到院门口的小胖子,他也好想帮小圣人试菜,但他又不得不去宫里,气死他了。张叔也被周复礼安排了事情,用竹子削成竹签,大量的竹签。周复礼让林大娘学着怎么熬底料,以后再教给这些孩子,穷人家的孩子,很小就要学会自己做饭什么的,其实很正常。周复礼就负责不断的调整味道。知墨时不时将煮好的串串拿去给他爹和他娘尝,那味道将两人都惊讶住了,心道读书好啊,书里面居然还能记载这么好吃的做菜的方法。在周复礼他们一锅一锅的试菜的时候,司马荷华也到了皇宫。这次他学聪明了,让人将他的串串热好,他就躲在一个角落里面偷偷的吃。司马煜几人路过的时候,看着那个翘着个屁股背对着他们躲在角落的小胖子,都有些发愣。堂堂世子这是在干什么?不由得喊道,司马荷华?小胖子一惊,下意识的回头,嘴巴还含着没撸下来的串。司马煜:旁边的人,你又去小圣人那里了?不是说小圣人那处院子特别偏远吗?怎么能吃独食,快拿来我们一起分享。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周复礼弄出来的吃食,本能的认为是太傅府新请了厨子。想到昨天他们吃的串的味道,这些纨绔子弟居然有些不争气的想流口水。小胖子吓惨了,但还好的是,他吃得只剩下最后一串了。有些不舍的舔了一口,然后递到司马煜面前。除了司马煜,别人他才不怕。司马煜黑着脸:上面都是口水。特别是小胖子还辣得发出嘶嘶的声音。一群人:看着小胖子的红脸蛋,还有那呼呼的声音,他们更想念这种叫串串的味道了。司马煜心里也道,小胖子最近有些不上道啊,居然一串都没有给他留,喊了一声,过来,我教你练字。小胖子是不怎么愿意的,因为跟着司马煜练字,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差了,不过周复礼不在,他完全反抗不了。今天的课,这些纨绔子弟完全不上心,无法无天到完全无视授课的老师,就那么明目张胆的讨论着,我们找个时间也去吧。今年还没有出去踏春,以往那几个地方都去腻了,倒不如我们一起授课的老师气得胡子都歪了,但他毕竟不是只认对错和道理无视权贵的周复礼,整个大晋也独此一人。实在有些想念周太傅了,以往要是这些学生敢这样对授业的老师,周复礼第一个会站起来面无表情的教他们做人,是真的认真教他们做人训得他们脸色惨白惨白的认错,亏他以前还觉得训得是不是狠了点。下了学,司马煜去隆庆殿了,他得给老皇帝说一声,他也要去周复礼那地儿踏春。当然,他可不是为了吃,他是去质问周复礼的,给了他一棍子让他懵逼到现在都不知道理由,让他战战兢兢了这么几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凭啥?他越想越觉得他好像真没犯什么大事儿。当然,他若是去了,周复礼得招待他吧?他觉得那串儿就行。只是司马煜才开口,病床上的老皇帝差点气得蹦了起来,他觉得他的病都快给气好了。还想着出去踏春?这得是多大的心。那些老臣不会因为周复礼的事情找小皇帝的麻烦,因为每天都跑来隆庆殿找他抗争了。他躺在病床上一天还得处理这些糟心事情,还得给人擦屁股,结果倒好,罪魁祸首没事人一样居然跑过来说要去踏春?这不是来找骂是来干什么的。且不说司马煜灰溜溜地被骂了一顿,周复礼院子里,一群孩子已经吃到了不知道第几锅了。不行了不行了,肚皮塞不下了,都圆了。早知道上一锅少吃点。虽然嘴巴这么说着,眼睛却笑眯了,他们以前每天都吃不饱饭,现在却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跟知墨那只叫海棠的小奶狗吃完东西时一样。跟着小圣人真好,他们好想每天都这样,这一定是最美的日子。周复礼看着手上刚煮出来的一锅,那这锅怎么办?一群孩子眼睛都笑成了月牙,要不我们再吃一串?第10章 香死他们毕竟使用的是代替材料,味道最多只能有六七层接近,但也足够了,对从来没有吃过串串的大晋人来说,绝对是新鲜稀奇的食物。为了实验出最接近的味道,今天的确做了不少锅。真不行了,我的小肚皮装不下了。小板凳露出苦哈哈的表情,估计只在梦里才有这样的事情,他居然会因为食物太多吃不下。铁蛋已经躺地上了,他不想说话,嗝儿。周复礼选了一个最合适的配方,将搭配和用量都记了下来。现在配方有了,炉子有了,但还是有些小细节需要准备,比如陈列菜品的架子,以及凳子。架子就让张叔用木头钉一个吧,不需要多复杂,一格一格能摆放串好的菜品就行。如果不是他还得教这些孩子怎么用炉子生火,怎么控制火势,怎么帮忙取菜,他自己都能钉一个架子出来。凳子就用木墩,虽然朴实了一点,但山野之间,坐在原始的木墩上,别有一番趣味。看似简单的这些准备工作,但做起来还是比较费时间的。第三天,风和日丽。今天对这些孩子对周复礼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天。一群孩子早早的就来了,帮周复礼将孵蛋的老母鸡喂了之后,就开始备菜了,将菜串成一串一串的。还有就是炒底料,其实现在的锅并不适合炒,只能以后专门去定制一口锅了。忙活得不可开交。周复礼穿上了一件月白色的锦缎衣服,额头用一条白色的束带束着,至于是装饰还是用来遮掩伤口,就靠别人自行脑补了,反正他是不会主动解释的。周复礼出来的时候,看得一群孩子一愣一愣的,他们的形容词不多,只觉得小圣人真好看,跟戏文里面的仙人一样,绝对是他们大晋最好看的人。今天十分忙碌。他们还得将炉子,木墩,菜等搬去那个路口。不过时间也算充足,洛阳离这里有些距离,第一批人怎么也得快接近中午十分才到。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抬炉子,年龄小一点的搬凳子然后再回来搬菜。得来回好几趟。他们要去的地方,就是进村和上山的三叉路口,旁边几步路有个小山包,那里风景好,摊子就摆那里。这个山包的确是个好地方,临近洛水,视野好,河风吹拂,十分舒爽。不仅低头能看河,抬头还能看山,苍翠青山就在身后,周复礼帮他们选这个位置不是没有原因的,读书人思想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更是情感丰富,虽然这里是边缘山村,条件有限,但怎么也不能让别人不满意不是。将炉子摆开,用木墩子当凳子将炉子围起来,旁边是陈列满菜品的木架子,一串串的菜摆得整整齐齐的,看上去特别的赏心悦目。这些串下面还铺了菜叶子,看上去特别的讲究。炉子的火得先生起来,不然等会慌手慌脚的生不起来火就搞笑了。将入风口遮住大半,这样火不会熄灭,也不会浪费柴火。旁边还准备了好几壶茶水,也就普通的凉开水,里面放了在山上找到的薄荷叶。吃完串串喝上一杯放了薄荷叶的茶水,绝对如同在炎热夏天啃上一口冰西瓜。除了围着炉子摆放的那些木墩凳子,山包边上还摆了一排,方便等待的人休息。跋山涉水有个地方休息多好,当然来他们这坐坐喝点水,总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吃吧?一切准备就绪,就剩下翘首以待了,还专门派人去远处盯着人来了没有。等待总是煎熬的。还好快接近中午的时候,小板凳跑了回来,隔得老远就满脸激动的喊道,来了来了,我看见好几辆马车注意表情注意表情。一群孩子也激动,但小圣人说他们是专业的,不能将人给吓跑了。快将锅端炉上,熬起来,让香味飘过去勾引他们。几个孩子还一个劲将锅里面冒起来的白烟向外面扇。的确香,那味道随着河风向四周飘去,挡也挡不住。来的几辆马车,正是今年来洛阳参加春闱的学子,准确的说来前面几辆马车上大多来自金陵。自从金陵出了一个周复礼之后,金陵才子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大晋,金陵读书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说一句自己来自金陵,马上会吸引来一堆目光,迎来很多上前结交的读书人。当然名声之下,让他们更加勤勉,他们可不想辱了小圣人好不容易给他们挣来的金陵才子的称谓。既然是来拜见小圣人,他们金陵读书人当然得是第一个来。马车上也有一些这些金陵读书人结伴而行的好友。一路上都在讲周复礼的故事,虽然他们都听过无数遍了,但听来自金陵的人讲,又是一番感触。大晋十三年,大魏国的大学宗庄晏借游历之名,游走我大晋各大书院,以文斗之名挑战我大晋读书人。庄晏这人虽然傲慢,但的确才学惊人,一时间压得我大晋读书人抬不起头来。庄晏以横扫之姿欺压我大晋读书人,但他也没有猖狂多久,途经我金陵之时,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小圣人就代表金陵白鹭书院出战那庄晏一开始还以为我金陵文坛在故意折辱他,嘲笑我金陵人不知礼节,他哪知小圣人当时虽然年少,但的确已经是白鹭书院第一人那一场文斗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庄晏自己受不了失败的刺激,吐血三升,倒地不起,当时我金陵文人吐气扬眉的吼声,差点将房顶都给掀了。看着讲得满脸激动,就差唾沫横飞的青衣读书人,不由得问道,李斐,你怎么跟亲眼见过一样?那青衣读书人腰一挺,胸一抬,不才,在下曾就读白鹭书院,有幸和小圣人同在白鹭书院学习过,那一场文斗也的确是在下当场经历,当时的热血沸腾外人也道不出其万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