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晋> 第2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1 / 1)

就如同我们住的房子,不弄清洁住着也不舒服,容易得病。周复礼本来是准备雇人来挖池子放干水的,结果小板凳一群孩子一听,赶紧往村子跑,小圣人,我去叫我爹他们来帮忙。这周复礼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反正都是请人来挖,到时候给他们工钱也行,而且村子离得近也方便。这些孩子回去一趟,还真叫来了一大堆人,连工具都带上了。这些村民是十分感激周复礼的,周复礼不仅给他们孩子饭吃,还给他们孩子工钱,这种事情到哪里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为了表示感激,他们下地的时候看到蝗虫也抓,然后交给他们的孩子拿去周复礼那里。现在听说小圣人要挖池子,就赶紧赶来帮忙了。张叔和林大娘赶紧迎了上去,准备谈谈工钱,结果别人根本不要钱。不就是挖个池子,我们还怎么好意思要小圣人的钱。就是,随手的事情,我们也就这么一把子力气,小圣人别见怪才好。现在春耕刚过,我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好说歹说怎么也不愿意收钱。对这些村民来说,小圣人对他们这么好,他们要是收了钱,别人不知道怎么笑话他们村。他们没读过书没见过什么市面,但也知道什么叫做感恩。周复礼想了想,既然他们不收钱,这事儿他先记着便是。然后就是开挖了。这池子除了放水挖的沟,还得整改一下。池子需要挖成回形,让水的深度不一,天气变化的时候,深水和浅水的温度不同,鱼虾会自动去比较舒适的地方。周复礼看了一眼一群纨绔子弟,记笔记。当然他还得让这群学生也去挖池子,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终生不忘。小板凳一群小孩子在旁边看得笑嘻嘻的,他们没有我爹挖得好。嗯嗯,我爹他们都挖两池子了,他们一个还没挖完。一群学生:哎呀,这群滴滴大的孩子还敢小看他们。改池子,晒池子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周复礼每天都带着学生两边跑。洛阳城中,突然少了这群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还让人有些不习惯。最近城里都没有人在街上纵马了,奇怪。可不是,街头那家说书家的小姑凉,听说好几天没被人调戏了。那边斗鸡场,听说生意惨淡得都快关门了。别说百姓,连功勋家也奇了个怪了,最近怎么没有人来府上讨说法了?以前隔三岔五,总会有人惹点儿事情躲回家,让他们擦屁股。时不时有人气势汹汹地来砸他们大门,弄得左邻右舍皆知,现在安静了反而有些不习惯了。那谁最近怎么没有惹事了?不由得招来管家问上一声。少爷最近早出晚归,大半时间不呆在城里,听说是跟着小圣人去什么实地学习去了。实地学习是个啥玩意?听得人一愣一愣的。没惹事?不是偷偷瞒着?管家:老爷这是希望少爷惹事嘞还是不惹事嘞?你说这些个纨绔子弟能学会个啥?这样也好,免得三天两头给我添堵。洛阳城最近的确安静了些。最热闹的事情也不过是全城开始收鸭蛋,弄得鸭蛋价格上浮了不少。还有就是宫中大量招绣娘,听说都招到其他城池去了。最后便是,大辽运来了好多羊毛。但奇怪的是,大辽人非但没有将换来的粮食运走,反而还陆陆续续运来了不少粮食,听说是用来换什么保暖衣的。大辽人也有点懵,他们每年都来大晋胁迫抢粮,每年都能运不少回去。但今年,他们反而往大晋运粮了,因为羊毛换的粮食还不够换保暖衣,他们还得运不少粮来才行。欣慰的是,大晋的保暖衣的确好,暖和得超乎想象。而大晋的老皇帝丞相们睡觉都怕说梦话将羊毛的作用说出去了。今年得了这么多粮食,哪怕是灾年他们也不怕了,节约下来的赈灾的银两,又正好用来让各地收购鸭蛋孵鸭子,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等冬天的时候,各地估计还能白得好多鸭子,这些鸭子卖掉的钱又能充实国库。有一种时来运转的感觉。此时,周复礼正在养他的鱼虾。挖出来的池子经过几天的暴晒,现在开始蓄水了。就用的河里的水,河水是非常适合养鱼虾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平衡的生态系统。不像溪水或者井水,因为缺乏一些必要的微生物,不能形成自循环,生态很容易被破坏,想要养活鱼虾特别困难。至于池子里面的水草,周复礼在河里捞的水葫芦和一些苦草,黑藻,这些都是养鱼虾常常用到的水草。周复礼还在水池周围种了不少空心菜。这样适合鱼虾生长的水草环境也算具备了,空心菜长好了还能炒来吃,味道十分不错。其实光是育种,两个池子就够了,周复礼是考虑到等鱼苗虾苗培育出来后,需要分池,所以得提前多准备些池子。不知不觉,他们居然挖了老长一排。鱼虾下水之前,需要做应激处理,就是不能一股脑儿的直接倒池子里面,得先让它们适应新的池水,笔记做好了。今天是放鱼虾下水的时间,周复礼正在讲解重点。将鱼虾分了好几个桶,然后用新池子里面的水泡着。这样侵泡一炷香的时间,然后慢慢倒进鱼池。一群学生心道,原来养鱼养虾还有这么多学问,难怪别人养不活。他们这些天学了怎么挖出一个好的鱼塘,怎么养水草,怎么放鱼下水等等剩下的就是喂养和根据水质换水了,还有就是怎么解决天气变热和天气突变鱼会缺氧的问题了。只要处理好这些,绝对能收获又大又肥的鱼。周复礼使用的鱼虾精养的办法,就是一个池子能养特别多的鱼也不会出问题。鱼虾的饲料我们就用蝗虫粉,蝗虫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一群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怎么在小圣人口里,那些让人深恶痛绝的蝗虫,反而变成了宝贝一样,看看这得是多大的用处。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周复礼继续说道,鱼虾每天都需要喂食,喂食的方法和量也要注意,量少了不够它们吃,量多了剩在水里,会让水变质周复礼讲的看似简单,可这些都是花费无数人的时间研究出来的,比如这一池子得用多少饲料最才科学,没有长时间的研究,还真不可能知道。水质,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分辨,也可以通过水草的生长来进行判断现在的难点,对周复礼来说,就只剩下怎么解决天气炎热的缺氧问题了,不过他已经有了方案。周复礼都有一种回到了他原来那个农场那种感觉。每天种好他的菜,养好他的鱼虾,那简直就是享受。司马煜每天也屁颠屁颠地跟着听课,这娃现在心思都没放在朝堂上。也是,朝堂上他想插手也没有那么容易,在没有得到百官的认可前,他就是个儿皇帝。司马煜这几天也玩得特别开心,朝堂上那些糟心事儿似乎都忘记了,而且司马鹿鸣和太后都去巴南郡了,没有人和他演对手戏,他都有点缺乏斗志。和其他学生一样,时不时还要说上一句,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周复礼的课居然这么好玩。可不是,一点都不想听其他大学宗的课。周复礼心道,呵,要不是带你们出来实地学习,你们也听不下去。除了养鱼养虾,皇宫中的农场也得照顾周全。现在种的那些黄瓜和丝瓜已经到了爬藤的阶段了,得立一些篱笆,让它们爬,不然它们的尖部会断掉,根本长不高。一群学生直接跑去了御膳房,将做饭的柴火全部搬了出来开始倒腾。结果就是,隆庆殿中,老皇帝看着桌上的两个菜直皱眉,洪公公,为何今天只有两个菜?洪公公,今儿个御膳房来报,说是没有足够的柴火做饭。老皇帝那个懵,什么时候他们大晋穷得连皇宫里面烧火的柴火都不够了?洪公公赶紧回道,听说是至勤殿的各位爷冲进御膳房抢了柴火就跑,他们补多少抢多少,到现在都还没补够。连陛下这两道菜,听说都是哭着抢着才留下来点柴火做出来的,其他殿的娘娘现在还饿着肚子。放肆!老皇帝那个气啊,听说最近这些纨绔子弟消停了,他还欣慰了好久,结果这才几天,又干出来跑御膳房抢柴火这么荒唐的事情。真是出息了,带我去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干出点什么能翻天的事情。老皇帝最近身体似乎好了一些,倒是能到处逛逛。率先就走出了隆庆殿。不过还没有到至勤殿,他就看到了他口中能闹翻天的一群纨绔子弟。只是脚步却停了下来。莫司南正用袖子擦干额头的汗水,都顾不得额头上汗湿的头发,继续将手上的树枝插进地里。两根两根的交叉着插,小圣人说这样才够牢固,哪怕下雨吹风都不会倒。身后,宇宁朗弯着的腰都没有抬起来,正将黄瓜藤儿一根一根的缠在篱笆上。藤儿的头得朝上,这样它们才会朝上长。腰杆有些酸,揉了揉又继续。一旁,司马荷华小胖子站在大太阳下,正拖着老大一捆树枝,因为太重,屁股翘得老高的拖着,一个不小心还一个趔趄摔了个狗吃屎,但没事人一样爬起来继续拖。司马煜也在插篱笆,看了小胖子一眼,你怎么搬来的树枝没别人多,我们这么多地不够用。小胖子气呼呼的,我抢不赢他们,他们跟疯了一样抢着就跑,你先弄着,我再去搬两捆。宋辞和卫褚也满头大汗,他们两算是弄得最快的了,时不时还高兴地抬头看看落后的几人。老皇帝:什么时候只知道玩乐,一天到处招惹是非的这些功勋子弟这么勤快了?老皇帝指向莫司南,这个是大司空家的莫司北吧,以前大司空好像带来我面前瞧过一眼,还有一点印象。洪公公看了一眼,陛下,这是大司空府的莫司南,是庶出的大公子,莫司北是他弟弟。哦,倒从来没有听大司空提起他这个儿子。然后指向宇宁朗:太尉府的宇宁乾?洪公公答道,陛下,是宇宁朗,太尉府庶出的大公子。老皇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然后又指了指宋辞和卫褚。洪公公也不等询问,答道,右卫将军府的宋辞和左卫将军府的卫褚。看上去倒是有些力气,就是不知道武艺如何。老皇帝说了一句。然后也没有过去了,而是回了隆庆殿,让御膳房多备些柴火,莫要耽搁了各宫的伙食。其实这事如果周复礼在场的话,他也不可能让这些学生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周复礼去了一趟工部,他要解决夏天鱼池缺氧的问题,需要一些工具,得工部匠作师的人帮忙。这次弄的东西比较精巧,他必须得亲自去说明一番。等他回来的时候,这些学生还在忙活,估计得弄好几天才能弄完。周复礼检查了一遍,指出一些问题,这些学生拿着笔想了想,写了几笔又赶紧去忙了。当初抢地的时候抢太多了,不赶紧弄都弄不完。周复礼也图个清闲,打着空手到处转,看到有学生出了什么问题就指出来。当初,他们农业学院的老教授就是这么教他们的。此时,隆庆殿中,大司空莫建正在拜见。他现在的事情说起来和周复礼还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周复礼这次让匠作司弄的东西规模稍微大了一大,无论是花费上还是需要动用的人力都需要审核。但让门中省的丞相们审核的话又没有到那种程度,所以大司空干脆直接禀报给了老皇帝,只要老皇帝开个口就行。当然这只是小事,他来这里是因为今年春闱结果出来了,这就涉及到新官员的调度。虽然门中省已经安排妥当,吏部也已经登记造册,但最终结果还是必须让老皇帝过目才行。老皇帝拿着册子看了看,也就看看几个重要的职位是谁,大晋每三年取仕,都是些按部就班老生常谈的事情。但突然,老皇帝开口说了句毫不相干的话,莫爱卿,你府上的莫司南不小了吧。莫建一愣,陛下说的他的大儿子莫司南他好像从来没有在陛下面前提起过他这儿子才对。老皇帝继续道,今日在至勤殿倒是远远地瞧了一眼,是个吃苦耐劳的。莫建:这说的是他那个好吃懒做,惹是生非的大儿子?要说在市井中的名声,他这大司空都未必赶得上他这大儿子,只是这名声,实在让人难以启齿,莫司北就经常给他讲他这大儿子一天干的好事,他清楚得很。可陛下刚才说他这大儿子是个吃苦耐劳的,他怕是听错了。老皇帝继续道,看他的年龄也到了入仕的时候了,在册子上填上他的名字吧。对了,也不能厚此薄彼,将太尉府的宇宁朗,右卫将军府的宋辞和左卫将府的卫褚也填上,看着都还不错,至少是个能吃苦的。莫建:要是再加上个司马荷华,洛阳五大纨绔倒是齐全了。老皇帝要提拔人,其中还有他大司空府里的,当然是恩典。只是,莫建走出隆庆殿后都在怀疑,老皇帝是不是将名字说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