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撷香> 第14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节(1 / 1)

这次团聚之后,私下单独相对,话题都是漫无边际,他会跟她提一提在外一些有趣的见闻,她与他说的,大多是几个孩子的趣事。关乎长子的事情,她从不曾提及。老夫老妻了,经了这一场离别,反倒让她再不会与他计较什么。看明白了,他与她本不是一路人,只是在浮生中一个岔道口相逢,同一屋檐下相伴多年,谋求的却从来不同。他在意过的,已放下的,与她没多大关系。她许多年最在意的只有两个儿子,为了他们,能够做任何事。为何如此?大抵是结缘时不是两情相悦,甚至于,他们根本就不曾奢望过良辰美景。娶妻之于他,是结两姓之好,是为家族绵延子嗣。嫁人之于她,是结两姓之好,是为着娘家做出贤良淑德的面目,好生抚养子嗣,让他们成为自己下半生的依靠。她这一生,能打击到她,让她失去理智的人,应该只有两个儿子。何其有幸,两个孩子一直孝顺,从不让她失望,带给她的总是超出期许。。初十当天,程清远才听说天赐去年就已习武的事,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没好气地看着程询,“天赐才多大?这么早就摔摔打打,你倒是舍得。”“这可不是我的主张。”程询道,“是天赐自己的意思,我只是帮他请了个很不错的师傅。”停一停,笑,“谁让您不在家?要是在家,孩子的事儿,轮不到我管。”程清远斜睇他一眼,岔开话题:“我说过的两位高人,一位是章天师,修为自是不必说。皇上一直想亲眼见见,我既然遇见,当然要请他到京城一游。另一位严道人,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是章天师多年的至交,医术甚是高明。你得空拿着我的名帖,去护国寺见见他,要是觉着还行,就带他去柳府一趟,给那父子两个把把脉,开个方子。再有,你的至交若是有落下病根儿的,不妨也请他去看看。”程询动容,“明日我就去拜访。”程清远颔首,“没事了。”程询起身,走到门口,又溜达回去,“爹,您不会再离家远游了吧?”“……说不准。”“说不准?”程询想一想,笑,“再出门也行,带上修衡、天赐。俩小子总盼着出去开眼界,跟着您,我放心。”父亲回来之后,心境平和亦苍老了很多,他索性有事没事就故意逗他。程清远嘴角一抽,赶苍蝇似的摆手,“出去出去。看到你就脑仁儿疼。”程询却不挪步,“我又怎么招惹您了?”程清远无声地叹了口气,“你在南边,闹出那么大的阵仗,听着都要捏一把汗。但是,做得对。”停一停,皱了皱眉,说反话,“往后,你继续照那势头在朝堂行走,动不动就把安危豁出去。挺好。”程询笑出声来,“那可不成,不等我玩儿命,我娘就得跟我拼命。”程清远牵了牵唇,深凝了他一眼,“知道就好。去忙吧。”程询这才称是出门。百官上朝之前,程询拜访两次严道人之后,把人带到柳府,为柳阁老、柳夫人和柳元逸把脉。严道人开了方子,与柳阁老约定,每过半个月过来看看疗效,适当地调整方子。柳阁老满口应下,派人去抓药。程询却让父子两个等他回来再命人煎药,把三个方子誊录一份,带去太医院,请相熟的几位太医看看方子。几位太医虽然开不出最高明的方子,但是看过分析之后,却能得出柳家遇到了圣手的结论。程询这才放下心来,道谢后回了柳府,让他们放心服药。柳阁老问明原委,笑得不轻,“你年纪轻轻的,戒心、疑心却这么重。”程询笑道:“这事儿我怎么敢马虎。您是因为我的缘故,一丝戒备也无,越是如此,我越该谨慎。往后,严道人开的方子,您都费心誊一份儿给我,我没事就拿去太医院,权当让他们开开眼界。”他处事的戒心、疑心,早已成了习惯。柳阁老笑不可支,“行,答应你了。”随后,程询又将严道人引荐给唐栩、黎兆先。唐栩是旧伤缠身,太妃是病痛不断,徐岩虽然长期调理,到底是底子薄,比寻常人容易头疼脑热。这件事情上,程询对父亲分外感激。父亲终究对柳家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补偿,亦委婉地表示赞成他的人际来往,顺带着帮他的友人免却病痛带来的困扰。。正月十四,程询去了舒家一趟,给老太爷请安之后,与舒明达到暖阁说话。舒明达回京之前,年事已高的蔚滨递辞呈,并向皇帝举荐舒明达取代自己。锦衣卫从来是劳心劳力的差事,上了年纪,若精力不足,办差特别受罪。皇帝清楚,自是不会强人所难,让蔚滨在京荣养,加之本就要嘉奖舒明达,顺势册封其为锦衣卫指挥使。因这缘故,舒明达着实忙碌了很久,到这一阵才得心应手。今日留程询一起用午膳,“我怎么觉着,有年头没跟你喝酒了?”程询就笑,“你这话说的,倒是有点儿度日如年的意思。”“本来就是。不过,挺有意思。”席间,舒明达说起周家,“荣国公周家,今日一早出了事,你应该还没听说吧?”“没听说,怎么了?”“周夫人前两年就没了。周国公早就卧病在床,拖到今日上午,咽了气。”舒明达道,“不巧的是,今日一早,我和指挥佥事才跟皇帝说起周文泰的劣迹。”程询扬了扬眉,“他怎么了?有几年了,一直没留意过周家的动静。”早就料定周家会没落,自是不需关心。舒明达说:“周文泰的亲事,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始终没娶妻,却在家里养了十几个女子,有几个是从青楼赎出来的。说周夫人是被那厮活活气死的,并不为过。“守孝期间,他只消停了两个来月,之后仍旧关起门来歌舞升平。他二弟实在看不下去,也是觉得日子没法儿过了吧,索性卷走了一笔银钱,不知所踪。“这种事,锦衣卫不大清楚,横竖是一个迟早家破人亡的门第,又没官职了,没必要留心。朱鸿、顾景年来家里拜年的时候,提了几句,说那种东西还留着干嘛?朝廷为什么要给那种货色俸禄?“我想想也是,让手下查了查,今日一早禀明皇上。“皇上就说,看在过年的份儿上,废黜周国公的爵位,贬为庶民,周文泰杖责五十,周家上下净身逐出京城。“我跟手下去传旨的时候,周家正乱糟糟地张罗着办丧事。”程询听完,并没什么感触,“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下场是情理之中。”怡君、碧君、徐岩在周家遇到的那档子事,周家夫妇那种嘴脸,看一眼都嫌多。停一停,他岔开话题,“朱鸿、顾景年这几年倒真老实了。”“可不是么。”舒明达笑道,“在锦衣卫当了两年小跟班儿,摔打出了个人样儿,随后的差事不大不小,两个人倒也任劳任怨。没了以前犯浑的毛病,娶妻之后,老老实实守着结发之妻,现在都有了孩子。为这个,逢年过节的时候,长兴侯、英国公就给锦衣卫的上上下下送礼,说自家的儿子有这一日,多亏了锦衣卫。”程询笑道:“这事儿,你们的确功不可没。”。正月里,廖书颜来程府串门的时候,说起碧君和蒋国焘一档子事:“两个人从去年冬日就闹过两次别扭,到了年节,大抵是太闲了,又闹起来了。”“吵架了?”怡君问。廖书颜笑着摇头,“你姐姐何时是能与人吵架的性子?不过是国焘数落她,她坐着抹眼泪。”“为了何事?”“起初是董大奶奶那档子事。”廖书颜道,“前前后后的事情,你虽然不说,心里必然跟明镜儿似的。国焘又不傻,看来看去,觉得碧君不晓事,问原由。“碧君只说就是投缘,便走动频繁。国焘追问,既然投缘,怎么人和离之后你就不理会了?碧君说觉得不合适,怕董家因此事找蒋家的麻烦。“国焘来了火气,说董夫人当初找到你妹妹面前质问的时候,那不是麻烦么?你那时候怎么不知道断了来往?哦,那时不担心你妹妹,倒担心蒋家。这道理说得通?你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碧君无言以对,哭了大半晌。”怡君道:“您好生说说我姐夫,别让他总记着那件事。”“我是这么说的。眼下两个人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廖书颜无奈地道,“吃一堑才能长一智,随他们去吧。有一回,碧君可怜兮兮地看着我,我就跟她说,在夫君孩子面前的脸面,得自己挣。谁能替谁过一辈子?”怡君沉默一会儿,闷出一句:“再添一两个孩子就好了。”廖书颜笑出来,“真难为你想得出。不过,有道理。”怡君微笑。为了孩子,怎么样的女子都会逐步成熟稳重起来。眼下,这算是碧君的一个小门槛,迈过去很容易。难听的、敲打的、戳人心的话,她都说到了极处,总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碧君迟早会摒弃冲动、有口无心的习惯,变得沉稳内敛理智。因为,她的妹妹已经把绝情的话摆到了明面上:再不会管她了。碧君再不会对她心存希冀,知道日后不论何事,都只能自己面对。成长对一些人来说,是很快乐的事,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因为迟了。偶尔,怡君会想,姐姐的今时今日,自己应该也有责任。她是妹妹,但是,从小到大,遇事总是大包大揽。到底是从几岁、是为何事开始这样的?不记得了。旧日光景不可寻回,不可重来。她只能把这当做最大的教训,引以为戒,日后对亲朋孩子,都要避免重蹈覆辙。。忙碌却充实的日子里,春去、夏逝、秋来。程询仍是休沐的日子带孩子、为元逸答疑解惑。平日里,把孩子功课的进程告知父亲,由父亲代替自己教导几个孩子,只是晚间检查一下功课。怡君平日打理家事、走亲访友之余,对公公婆婆孝敬如昔。程清远与她从没生过嫌隙,冷眼旁观,见她历练这几年后,已有了一府宗妇的风范,更添几分欣赏。闲时关于孩子的事,他都会在她请安时直接告知或是商量。逢休沐的日子,若是无事,程清远便去廖家坐坐,跟亲家说说话。廖大老爷见他已是千帆过尽完全放手,在官场上曾有过的反感也就烟消云散,亲家两个坐在一起,倒也有不少投机的话题。柳家、唐家、黎王府几个人,在严道人的妙方调理之下,情形十分可喜,超出程询预期。换季的时候,仍是气色很好,没像以前似的被病痛缠扰。程询对父亲说完这些事,没正形地道:“老爷子,想让我孝敬您点儿什么?您只管说,就算要天上的月亮,我都不含糊,立马找人搭天梯。”程清远好气又好笑,瞪着他道:“兔崽子,说话越来越不成体统。”语气并不严厉。程询笑得没心没肺的,“您总懒得搭理我,我可不就越来越不会说话了。”“有好几个孩子,我还搭理你做什么?”程清远呷了一口茶,顺势说起孩子们的事,“修衡这一段迷上了排兵布阵,你有没有适合他看的书?不妨找出来拿给他。该提醒他的事情,都要事先提醒。唐栩那厮也是奇了,怎么舍得让孩子走这条路?”“我手里那些,早就拿给他了。”程询道,“有机会,我问问皇上,看他能不能借给我一些。别的您不用担心,我跟唐侯细说过这事儿。”程清远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天赐的前程,必须从文。程家本就是诗书传家,你和怡君眼下又只有他一个孩子——你要是敢把他送到军中,我可真要把你逐出家门。”“明白。”程询语气松散,说的却是心里话,“天赐随咱爷儿俩,就没长带兵打仗那根儿筋,您让他去他都不肯,自知之明总还是有的。可惜了,我要是精通排兵布阵该多好。”“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程清远板了脸,“合着你要是精通,便去带兵打仗?你就不能消停些?”“这不是不精通么,我说什么都没用。不管怎样,天赐从文是一定的,您放心吧。”程询给父亲续茶,“秋日就是这点儿不好,人肝火旺盛。瞧瞧,才说几句话,就跟我吹胡子瞪眼的。等会儿我就吩咐红翡,让她给您多备些清心去火的茶点。”“去去去,快些给我滚出去。”程清远烦得不轻,连连摆手撵人。程询称是,笑微微地行礼退出。程清远望着他走出去,沉了一会儿,无声地笑起来。这个兔崽子,什么时候都让他无计可施。但是,很好,他余生只管安心含饴弄孙。那些需得殚精竭虑的事,阿询应付得来,而且应付的特别好。他在放下之后,也已放心了。他与阿询,这两代程家当家做主之人,风波起时,源于他的罪孽、阿询的良知与风骨。程家会因阿询走至荣华之巅。程家的每一个人,都在以阿询为荣。包括他。——是的,这些,在分别的岁月,在远远望着阿询的时候,他终于能够坦然地承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