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圣旨(1 / 2)

荣禧堂里满满当当地站了一屋子人。

史湘云高扬着头一步步往屋里走,她的背从来没这么直过,头也从来没抬得这么高过。她甚至激动的手都在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进去。

她看到一个面白而略显富态的太监,那太监手上拿着的,是明黄色的圣旨!

定是圣上下了旨意。

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道“圣旨”,以至于她没注意到贾母和王熙凤复杂的目光。

“人都到齐了?”

那太监见到几位姑娘进来,开口问了一句。

贾赦舔着脸笑道:“戴公公,家里大大小小的主子都到了。敢问公公,这旨是要宣给谁的?”

方才他还在屋子里和丫鬟厮混,下人来报说宫里来了人。着急忙慌从床上爬起来,待看见来的是宣帝身边的大太监戴权,心里猛地一惊。

自父亲贾代善去后,家里已经没来过似戴权这等级别的宦官了。莫不是,元春被宣帝看上,收到后宫了?

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又不好问的太直白。

戴权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来了一句:“宣给谁的,马上不就知道了。”

心中却怪道:方才一见到贾母他就指明了,这圣旨是要宣给林如海的姑娘的,贾赦好赖也是荣国府未来的当家人,纵然来得迟了些,也不至于消息这么不灵通。

想到外头的传言,戴权又有些心领神会,上下打量了一番站在贾赦身边的贾政,笑了笑没说什么。

贾政被他这一笑弄得心里有些发毛,他自然知道这圣旨是宣给黛玉的,可叫戴权这么一笑,他一时又有些不确定。

难道是下人传错了话,这圣旨其实是宣给他的?元春,她当真被宣帝留在后宫了?

想到这个可能,有些按捺不住的激动。

戴权却冷哼了一声,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跪吧。”

众人呼啦啦跪了一地。

只听得戴权摊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近来倍感忧愁,皇妹永嘉茕茕孑立,而立之年已过,仍不能纵享天伦。今永嘉有意收养一女,朕心甚慰。先两淮巡盐御史兼兰台寺大夫之女林氏伶俐非常,澧兰沅芷,朕怜其年幼失怙,思及其父任上功绩卓然,故出面促成皇妹与林氏母女之情。念及林氏少年坎坷,骨肉天性不可违,林氏可仍保留本姓,不必再改为赵姓。

所有人都惊呆了。

“都愣着干什么?”

戴权一句话,众人如梦初醒。

贾赦最先反应过来,虽然有些意外这道圣旨的内容,可圣旨和元春有关还是和黛玉有关,他都不在乎。

反正不管和哪个有关,他这个贾家人都能沾上光。

他和黛玉不熟,和这位外甥女见过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如今外甥女一跃成了永嘉长公主的女儿,他虽不知道这里头的门道,却也不傻。

永嘉长公主,那可是宣帝唯一的亲妹妹!和她攀上关系,以后他贾赦也能在一干皇亲国戚中横着走了!

“林姑娘,接旨吧。”

戴权的声音柔和了许多,虽没见过黛玉,但猜也能猜到哪个是她。

姑娘里头最显眼的那个,书卷气最浓的那个,跑不了。

对上黛玉,他换了一副嘴脸,和刚才对着贾赦说话时的样子判若两人。

黛玉已经懵了。

她怀疑自己听错了。

怎么会呢?自己并没有见过永嘉长公主,怎么就成了她的养女?先前外头一直都在传,苗太后取中了史湘云,她虽不看好史湘云,却从没有想过,不是史湘云,会是自己。

为什么呢?

贾母什么风浪没见过,见她发懵,忙捏了捏她的手心,道:“玉儿,接旨吧。”

心中却有些感慨:时也,命也。

早在戴权指名道姓说出这道圣旨是给黛玉的时候,她就已经猜到了。

原先她也以为苗太后相中了湘云,又有南安太妃那般笃定,在外头说的跟真的似的,她还真信了。黛玉因病错过了桂花宴,她也告罪没有入宫。

可在那之后,她进过一次宫见元春。

元春在宫里当差,虽不在苗太后身边伺候,但苗太后还是顺势召见了她。闲谈之间,苗太后提到了敏儿,然后问起了敏儿的孩子。

身量如何,性情如何,是不是和承恩公夫人说的一样,饱读诗书,聪颖非常。

苗太后还问她:“你那外孙女,也是个可怜的。倘若有人要给她寻个母亲,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当时她心里一惊,隐约觉得,苗太后该不会是相中了黛玉,想让永嘉长公主认她当养女吧。

可这话不好直接问,苗太后也再没提起这个话头。

愿意不愿意

若是寻常人家想认养黛玉,她自然不愿意。可说这话的是苗太后,她就有些犹豫了。

永嘉长公主的养女意味着什么,她不是不清楚。

贾家如今已日薄西山,走起了下坡路,元春入宫有些年头了,却还只是个女史。若能和永嘉长公主攀上关系,兴许贾家能东山再起。

她虽没回答,可苗太后大概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几日在府上,她揣摩了许久苗太后的意思,可宫里没个动静,她还以为这事过去了。哪知道今天戴权突然来宣旨,她虽意外,却也不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