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红楼之贾赦庶兄> 缺很大 (改口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缺很大 (改口口)(1 / 2)

贾家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倒是女真之事才是重中之重, 莫故一回朝后便迫不及待的把工部与兵部之人召了进来, 除此之外,还把薛彦与薛皓父子也特召入宫。

一说到女真人说不定已经掌握住了制造枪械的技术,工部与兵部之人还不明白,但是懂行的薛彦父子当场变了脸色。

“圣上!”薛彦急道:“女真当真已经掌握了制枪技术?”

莫故皱眉道:“按着薛逸所说,只怕当真如此。”

薛逸此人虽然投机,但如果不是有了六成以上的把握, 压根不敢冒然说出此事。

薛皓亦沉吟道:“只怕东北将有一战……”

“竖子大胆!”兵部侍郎本对薛彦父子这一对商人竟然参加这等重大会议之事有所不满, 再听到薛皓直接下结论东北将有一战, 越发不满, 怒道:“你懂多少东北之事?当年女真被我等赶到俄罗斯, 他们岂敢再来犯我大晋。”

薛皓涨红了脸,正要反驳之时, 只听莫故淡淡道:“薛皓所言,和朕所想的一样。”

“圣上……”那兵部侍郎尴尬道:“这女真贼子岂敢……”

莫故直接伸出了二根手指,“理由有二。第一,女真源于东北,对他们而言, 同样都是要打仗,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打, 自然比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打好些;第二,柿子,要捡软的捏!跟俄罗斯相比, 我大晋朝在军力上是弱了点。”

兵部侍郎略感尴尬,“我大晋朝这些年来……”

莫故不耐烦的打断道:“我召尔等过来不是要听你们没意义的歌功颂德,我是要大家来集思广益。”

大晋是不弱,但那要是看跟谁比,要是跟已经组装了枪/炮的俄罗斯大军相比,自然还是差些,只不过俄罗斯位于苦寒之地,地幅广大,要论后勤,远远不如大晋,真要倾全国之力打起来只怕是不好说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那怕莫故平日里性子温和,但因着景荣帝时不时使出考试这个大杀器,大伙也不敢捋虎须,默默地垂手听训。

好一会儿,工部尚书才大着胆子道:“枪这玩意也非俄罗斯所独有,前朝也早有枪枝的存在,甚至还有所谓的神机营,不过仍旧让我大晋取而代之,可见这枪之一物,并非如此犀利。”

莫故晒道:“前朝的枪是走歪了路,技术上也不到位,而且一直脱离不了火绳枪的范围,相较之下燧发枪虽然只进步了一小步,但可没有火绳枪那么好对付了。”

至于燧发枪的下一代击发式点火/枪则是要到十九世纪后才正式出现,毕竟这还牵扯到化学与物理,在眼下的科技限制下,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这一点。

见众大臣都轻忽了枪的威力,莫故望了薛家父子一眼道:“你们可带了枪来?”

说是没用的,还是直接让他们看看罢了。

薛皓直接从腰上取下一把造型精致,只有二个手掌大小的枪,配上铅弹与黑火/药,恭敬的递给莫故道:“这是草民从法兰西带来的燧发枪,法国皇家工匠所做,绝对算得上是法国眼下工艺水平之致。”

要不是他的妻子伊莎贝尔是法国国王的私生女,他也不可能得到这个法国皇家工匠精制的燧发枪。

莫故翻来覆去的把玩了一阵,最后只能摸摸鼻子还给薛皓,如果是现代的枪的话,他还知道一二,但对于这把对他而言已经是古董的燧发枪,他还真不知道是要先塞铅弹还是先塞黑火/药,这黑火/药要塞多少份量才够。

“朕在神武门外设了靶子,等会你亲自试射给大伙瞧瞧,另外……”莫故突然诡异笑道:“朕请大伙看一场电影!”

如果一支枪的威力不够让这些人看出个所以然来,那就让他们看看一堆枪的威力吧,嗯嗯,或着看看好莱坞大片?

这一日,众大臣们难得的在宫中直议事到近亥时,所有的大臣回家后都脸色苍白,而且颇有几分不安之色。

谭岑夫人还是头一回见着自己丈夫的脸色那么难看,她一边让人送上定神汤,又笑问道:“瞧你的神色,莫非圣上又要安排什么考试?”

人人皆知景荣帝最爱给臣子们考试,莫非又要再来一次公务员鉴定考?不过按她看,这种考试大可以多多益善,她的丈夫可是有真才实料的,绝对不怕考试。

谭岑暗暗吐槽,和枪相比,考试算什么!他方才看到的东西才可怕呢。虽然不知道圣上是怎么做到的,竟能让人一窥未来之事,那个什么‘电影’里展露的东西着实让大伙害怕恐惧,万没想到,世上竟有这种犀利的武器。

只要女真人所制之枪能有电影中的三成厉害,大晋朝当真危矣。

谭妻见谭岑脸色难看,还想再劝劝他,却见谭岑瞿然站起,“不成,我得想个办法。”

“你想做什么。”谭妻直接把谭岑一拉,霸道道:“都什么时辰了,你明儿不用上朝吗?快给我用了安神汤之后去休息去。”

“不成!不成!”谭岑挣扎道:“知了这事我那睡得着,我到研究室研究研究。”

谭妻还没弄清楚怎么一回事呢,谭岑便像是中邪一般的突然急急的往研究室冲了。

谭岑的眼神中燃着熊熊烈火,做为工部第一能人(自封的),他说什么都不信自己设计不出比那些什么燧发枪更好的枪。

然后……在研究了一晚上,甚至之后的无数个晚上,再把前朝所有枪械的资料尽数读完之后,谭岑不得不承认,他真的设计不出来。

头一回碰上自己无力之事,谭岑忍不住痛哭了。

对此,莫故也只能劝上一句,“饭要一口一口吃啊。”

想要吃成大胖子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胃啊,在眼下的科技水平,一口气达到电影里的效果实在太难了,莫故有些担心了,早知道是不是不要看电影,直接看看记录片算了?结果这下子一口气把大家吓的过了。

不过见谭岑如此用心,莫故也是挺感动的,“朕学习数理化这么多年来,深深觉得此物才是一切科技之祖,所有的科技都绝计绕不过它,见你如此用心,朕便将此学赐与给你,望你好好研习,带领我朝更进一步。”

听出圣上话里的暗示之意,谭岑兴奋的整个人直抖,抖的让莫故都有些担心,这家伙不会兴奋过度心脏病发吧?

“谭岑!”莫故轻咳一声,正色道:“汝可有信心研习此学?”

“圣上!”谭岑重重地跪倒在地,“臣绝不负圣上所托!”

于是乎,莫故便递给了他一本──

高等数学!!!

一见书名,谭岑顿时眼神死,救……救命!他爱的是物理,化学次之,不是数学啊!

谭岑正想做垂死挣扎之时……

“谭卿!”莫故重重的一拍谭岑的肩,“这事就靠你了!”

正所谓读通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他自己是懒得读了,只好让手下人读了。

瞬间由谭岑晋升成了谭卿的谭岑绝望的双眼放空,他能跟圣上说不吗?

多年之后,当后人挖到景荣朝中,最受景荣重用的一代数学大师谭岑之墓时,其墓志铭上一句:悔不当初!一直是历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谜。

既然与女真之间仍有一战,自然得知道女真人目前的枪/炮水平。

虽然女真人已经掌握枪/炮的制造技术,但以女真人的财力,还有女真人的人口数量而言,理论上女真人能自制的枪/炮绝对不多,应该大多还是以跟俄罗斯人购买为主。

俄罗斯眼下的枪/炮水平虽然比大晋朝要来的好,但在西方欧洲国家中还是居于未座,再加上这时代还没有导入什么自动化生产,全都靠人手工制造,以女真之能,能自制千百把枝燧发枪已然是极限了,想要再多,怕是不能。

凭着这千百把枝枪再加上女真人骁勇善战的性子,措手不及之下,要占了东北不难,但要从大晋朝中强久的夺走东北,莫故不客气的说上一句,除非他是死的,又或着他的继任者是个傻的,不然大晋朝早晚会把东北夺回来。

但以他对女真的了解,现任的女真大可汗可不是什么有勇无谋之人,所以女真敢定下此计,背后必有依仗。

莫故犹豫再三,悄悄召了薛彬父子进京,让他们带人继续与女真人做生意,并安排了一些暗卫混在商队之中,一方面保护薛彬父子安全,另外一方面也好探明女真人究竟在制造何种枪械。

会选薛彬父子,莫故也是有着自己的理由的,一则,薛彬父子曾与女真人接触过,再接触也较为容易,再则,因着他当年帮薛彦与薛彬争产一事,薛彬父子也比旁的走商较容易取信于女真人。

这个任务极为危险,莫故本来都准备好了一大段话好鼓励薛彬父子,甚至想说事成之后赐个什么小官之类的,不类薛彬父子听完之后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的激动,保证使命必达,看的莫故都有些傻眼了。

当然,莫故又不是什么黄世仁,自然是劝他们到时以保命为重,这情报可以慢慢打听,结果这两父子越发感动,一副恨不得为国捐驱的模样,让莫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能说,他还是小看了皇权在这个朝代的魔力了,无论如何,薛彬父子终究还是背负着重大使命,前往东北,而且薛逸也摆出一副要跟女真人长期合作之势,竟然还拉上了王子腾一起。

王子腾也是个胆大的,在确定薛逸是奉旨办事之后,还真大大方方和女真人合作了起来,女真人一方面唾弃像王子腾和薛逸这般的汉奸,另外一方面又靠着王子腾与薛逸,大量购买铁器与铜器,用于制枪。

当然,在薛逸和女真人虚与委蛇的同时,莫故也没有闲下来,先是紧急从西洋人那边直接大量采购各式枪枝,另外也让人尽快开始自制枪枝,不过在自制枪枝之时,大伙又遇上了难题。

那就是……该做什么枪?

大晋人虽然不懂枪枝原理,不过中国人的山寨能力,举世闻名,那怕不懂枪枝原理,只要有了实体,大伙依样制作也不是什么难事,连考了好几年公务员考试,考到快吐的大臣们也总算开始有了数理化的思考。

于是乎,大伙便在考虑,究竟那一种枪枝是适合他们大晋军的?

就工部而言,自然是越好制作,工艺步骤越少的枪枝越好,就兵部而言,自然是杀伤力越大,射击距离越远,准确度越高的枪枝越好,就户部而言,自然是整体制造价格越便宜的越好,于是几方人便争吵了起来,最后还拉了莫故做评判。

这些从西洋人那买过来的枪枝各有其特色,无论选那一种都无法恰好的满足大家的期望,莫故仔细听着大臣们的论述许久后,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制造我们自己想制造的枪枝吧?”

众人:“???”

“集合各种枪特点,直接设计适合我大晋朝的枪枝。”莫故从怀中取出他早就准备好的连发枪资料,“除了必须是燧发枪之外,亦必须是连发枪。”

别看眼下西洋的枪枝还没有达到连发枪的程度,但在同个时代的清康熙时期,一名叫戴梓的官员早就设计出了连发枪,而且还是二十八发连发枪,虽然射程与火力上有所缺陷,不过要是集思广义,说不得能改进这些缺点。

只可惜那时候的康熙因为认为骑射才是满人的根本,再加上当时戴梓遭人构陷,最后落了个流放后贫病交加而死,着实可惜可叹,就差一步,说不定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就会改变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