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27、JGP赛季LAT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JGP赛季LAT站(2 / 2)

26l:丛澜运气怎么样啊?希望抽个好签,给她多点时间准备

27l:将我的运气送给她,妹妹真的是,处

境好危险哦

·

处境危险的3a妹妹带着自己的小行李箱,穿着队服,背着双肩包,去往比赛场地打卡练习。

冰鞋考斯滕在二十寸拉杆箱里,今天带的是穿了两个月的旧鞋,还算舒适,另一双半新的在酒店里备用。

银色背包里鼓鼓囊囊,有着水杯电子产品等物件。

瑜伽垫带了很薄的,到时候在地上拉伸用,网兜兜着放在拉杆箱上一起移动。

队医那边也是大包小包,于谨替他拿了一半东西,另外一半是丛澜的。

比赛中第一个开始的是女单,就在9月1日早上十点半。

丛澜今天去抽短节目的出场顺序,运气不错,抽了个15的数字,是第三组第三个出场。

于谨不是很满意,但丛澜挺喜欢。

“两组过后会清冰,冰面不至于那么多划痕和冰坑。”她道,“第三名也不错。”

于谨:“行吧,你喜欢就好。”

31日有赛前训练,分r(a rk主要滑冰场场馆)和pr(practice rk练习用的副馆)。

四个项目的选手同时进行,在两个场地里各有30~35分钟的op时间,都是同一家制冰公司,所以两个场馆的冰面参数是几乎相同的。

交换场馆的话是分了上午和下午的,所以有的选手要是起不来或者飞机耽搁了,有可能会错过一次赛前训练的机会。

丛澜他们来得早,还有跟爸妈似的教练们,早早地就催着该来练习的人起床,乘坐赛事承办方安排的酒店-场馆的大巴车去往场地。

她不是很喜欢这种突然的地点变动,情绪一直不怎么高。

饭食离开了熟悉的味道,是最大的原因。

于谨也是难得看见那么喜欢吃东西的丛澜居然对吃饭一事消弭了热情,奇得他忍不住朝她看去。

丛澜穿着国家队新发下来的衣服,每一个赛季都有新的,有时候好看有时候难看,看设计师脑子有没有抽。

反正兜够大,这是对运动服最大的赞美。

丛澜摸出来一瓶运动饮料,鉴于她给自己倒维生素冲剂时的手法太混乱,于谨在酒店的时候阻拦了她,让她直接喝现成的。

丛澜:“哦。”

冲剂嘛,就是要补充微量元素的,还有运动后流失的那些,所以她懒得多兑两次水,基本上每回都是直接塞一瓶里。

这导致她的饮料从来没有固定的味道,除了难喝就是更难喝。

但见效很快啊!

于谨走在她身边,提醒该拐弯了。

体育馆的设置一向很复杂,充满了空间感。

丛澜跟他商量:“我中午可以吃到米饭吗?我看见他们第二次来的人里,有带了一小兜。”

“升糖……”于谨的话音在丛澜仰望的可怜巴巴中转了个方向,“可以的,你想吃咱们就有。吃什么配菜呢?小赵他们去找超市了。”

丛澜纠结:“红烧肉、酱排骨……”

于谨:“……”

那你要求还真的挺高的,要不要给你炒个糖色儿啊?

·

丛澜没这么高的要求,她就想吃到熟悉的菜肴。

两人一路聊一路走,到了热身区,她把东西放下,铺开了自己的家伙什儿。

花滑的陆地训练很多,针对各个部位的都有,运动前先拉伸,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他们的热身区并不封闭,只是分了好几个区域。

空旷场地、带镜子和瑜伽球的区域、走道上,选手爱在哪儿就在哪儿。

安凝思和顾示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他俩有个默契,就是不喜欢人多的地儿,哪怕是在国家队里热身,也喜欢扒拉个没人的屋子走道。

丛澜倒没这么多讲究,她耳机一戴,只要不来戳她拍她,整个人就进入到了自己的世界。

她在第三组出场,也就是op时候的第三组,所以前面的时间刚好拿来做热身准备。

于谨就在旁边看着,注意着她的热身进度,避免出现意外和热身过度。

一时间,屋子里倒挺安静。

·

丛澜的冰鞋上配着新磨的冰刀,还换了冰刀套,挑了烟灰与水绿两个颜色。

刚巧,冰刀套是从中间弹簧处分开的,一边一个颜色,对应着她新赛季sp与fs的考斯腾。

不过颜色并不是一模一样,只能说勉强挨边,沾着个同色系的缘分。

上一个冰刀套其实没坏,但丛澜就是想买,可能有着“新学期不管本子笔还是小刀都要换新的”这种来自学生的执拗吧。

11/12赛季,从哪儿算,都是全新的。

训练穿的紧身衣倒是没换,因为衣服还是旧的舒服,新的总是要适应很久才会意识到“哦这真是我的衣裳”。

丛澜:我就是很事儿。

于谨给她随便盘了下头发,两侧简单地编了个辫子,五分钟就搞定了,这难度对他来说完全不存在。

“先滑两圈适应一下,不要急着跳跃。”他接过丛澜递来的冰刀套,隔着围栏跟她嘱咐。

丛澜揪了一张纸巾,于谨将抽纸盒随手放在了入口这边的厚挡板平面上,还把水瓶毛巾也放在了旁边。

“知道了。”丛澜擤了个鼻涕,闷声地说道。

于谨拍拍她:“去吧。”

丛澜把用过的纸巾塞到粘在挡板上的垃圾袋里,这是他们自带的,垃圾自己清理。

转身一个蹬冰,她朝着短边而去。

2856的冰场,侧边比家里的首体少了两米,丛澜双足绕场转了两圈。

第一圈慢悠悠地,感受了一下;

第二圈加快了速度,用她比赛时候的滑速测试了一番。

脑海里播放着她sp的意向场景,短边这里是个3a,滑过去有个燕式转,再过去了以后是……

就这样的,她快速地过了一遍自己的冰面覆盖路线图。

有的选手每一个赛季都会编新节目,但他们用的路线几乎没有怎么变动,只是换了个壳子和几个动作罢了。

就像一些编舞师,套着模型来快速出成品。

丛澜不一样,她跟瑞塔与西蒙抠出来的新节目,就是全新的。

冰好像有点软了,丛澜心想,不是我喜欢的那种。

要说滑得最舒服的冰面,还属意念空间里的——高科技幻想类的存在,一切都从她的角度出发。

绕回去了以后,丛澜又抓了一张纸擤鼻涕。

冰上冷,她体脂少,热身了但又不是不知道凉。绕场两圈吹的都是冷风,一激之下就想擤鼻涕。

于谨:“还行吗?”

丛澜点点头:“嗯。”

场地里在放第一个人的音乐,其他五个都很礼貌地躲避着对方的路线,让她能好好地合乐(yue)。

赛前训练,英语缩写op,有的人也称其为“合乐训练”。

如果选手的比赛发挥中,动作与bg的旋律节奏是契合的,那么,该选手的演绎就具备较高的合乐性。

合乐强的选手,节目的可观赏性也比较高。

被国内粉丝担忧的天草梨绘、aly·ssa jones,还有agata,三人都跟丛澜一组,这会儿也在场上。

丛澜不知道的是,分组结果一传回国内,众人哀叹,说她这组是死亡小组,竞争性太强了。

丛澜:有吗?

全是天才,天草梨绘还能跳3a,这也是她的第一次国际比赛,势头正猛呢。

女单跟男单不一样,后者可能因为国内冰协的考虑,让在青少年组多待两年,但女单一般到了15岁就会升组,因为少一年就容易落后同期一大截,最后甚至会追赶不上。

女单的发育关太艰险了,而且成年组的竞争性也不是青少年组可比的,这个年岁很关键。

美国的艾丽莎、俄罗斯的阿加塔都是因为生日,这才又在青少年组待着,看着同期的幸运儿们早早升组。

她俩都是七月后的生日,一个十月,一个十一月。

国内论坛里在算年龄的时候,直接拿2011减她们出生年,没顾忌到月份。

说是十五岁,其实准确来讲,艾丽莎十四岁零十一个月,阿加塔十四岁零九个月。

艾丽莎满脸的不开心,她就差那么三个月,要是能生在七月前,现在她也在sr赛场上,不用来比jr了。

“嘭”地一声,有人摔倒了。

艾丽莎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那个日本的女单,她爬了起来,又尝试了一次,结果还是摔倒了。

艾丽莎撇了撇嘴。

3a啊,也不想想你多大,怎么可能会跳出来?

再说了,你在jr里跳3a,做梦!

她不喜欢天才,尽管她以前是,可越来越多的天才站在了她的脑袋上,所以她就厌恶这个名词。

加速向前,路过天草梨绘的时候,她恶劣地冲小姑娘吐了吐舌头。

天草梨绘一呆。

艾丽莎扭头就走,然后看到在长边处,有一个黑头发的女单利落起跳,稳稳落地。

标标准准的3a,她亲眼见过的最好看的,远胜上赛季全美冠军artha l。

艾丽莎的面孔扭曲起来。

为什么又有人会跳3a?她才那么小!

丛澜放下手臂,左脚踩了踩冰面,叉着腰,滑行了一段时间。

啊,跳起来果然有点怪怪的,一会儿得多练练。

她长叹了一口气。

于是在这场op里,丛澜跳了20多个3a,让周围的选手和工作人员从一开始的惊讶看到了最后的麻木。

第二天比赛,卖出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票,突然增加了一倍,观众席上坐了不少临时赶来的人。

他们在网站上看到新闻,据说今天有两个小女单会跳3a,特别厉害。

期待。

作者有话要说:  论坛网友:

给她炒!不行我来!

现场观众:

有3a的吧?不给的话我们要闹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