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入主大明> 第二百六十六章:分封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六章:分封之策(1 / 2)

既然漠南蒙古不团结,那自是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等到打服之后,再开设马市,促进大明与草原个各部族之间的交往和贸易也就是了。

这也就相当于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让那帮人把奖励和惩罚都牢牢记在心里。

只有这样,那些部族才能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则绝不能碰。

另外,朱宸濠还打算跟“我大清”学习,对蒙古各势力进行肢解分化。

清朝对付草原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分封。

明朝当然也封,就如之前提到的诸如忠顺王、敬顺王和顺义王之类的。

但大明在分封蒙古王公时,其实挺小气的。

从建国到灭亡,加起来恐怕也没封到十个王。

而清朝就不同了,在蒙古和青海地区,光大汗就封了五个。

亲王、郡王更是多达几十个。

辅国公和贝勒什么的,那可说是数都数不过来。

当然,明、清两朝的分封除了数量外,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

之所以会不同,也是因为两朝在对蒙古的控制力度上天差地别。

明朝,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掌控过蒙古草原。

既然人家有手握实权的领导者,那就算你大明封了一大堆王公,也只是一个名号,而无法给与相应的土地和人口。

所以明朝的敕封不过就是口嗨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清朝则不同,在皇太极彻底击败林丹汗之后,蒙古就已被后金统治。

因此清廷的命令,是能抵达草原各处的。

它所封的王公,自然也都有着各自的草场和部族子民。

在大家都有一定实力,又都不太强的情况下,草原各部之间也就形成了一种平衡。

就算有人想要对其他人发号施令,也没那个实力,别人也不会听。

于是,整个草原的权力也就变得极度分散。

说起来,这种做法跟汉朝时颁布的“推恩令”颇为相似,都可让那些强大势力迅速分化瓦解,各自为政。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就再也不可能会出现一个能强大到威胁中央的草原帝国了。

就算有野心家想要冒头,受实力限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吃掉旁边的那些王公。

只要被其他部族给拖住,那发展壮大的速度就不会太快。

而朝廷也就有了应变的时间,可以直接派遣大军趁对方还没有做大做强之前先行绞杀。

纵观满清的历史,唯一一个给朝廷造成一些麻烦的,也就只有噶尔丹了。

可这位也是因为得到了沙俄的支持,才能急速扩张,有了点儿蒙古帝国昔日的影子。

不过等康熙腾出手来之后,噶尔丹也只有败亡这一条路可走。

清朝的这种大封特封政策,不光在蒙古搞,其他如新疆和哈萨克等地,也是这样封了一大堆的王公。

当然,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坏处。

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过于分散后,面对外敌时只能依靠中央,自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

这点在宗主国强大时还没什么,可一旦宗主国衰落,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就像哈萨克,国内一堆王公谁也不服谁,当沙俄将手伸过去时,他们也只能各自为战,无法做到团结抗敌。

而那时的清朝也早已腐朽没落,根本无力提供支援。

于是,十九世纪时哈萨克被沙俄吞并,从此不再属于中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