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 第119章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1 / 2)

天才本站地址:

原焕既然敢将邺城书院以及藏书楼对所有人都开放的情告知天下,自然不会什准备都没有,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有旧,杨彪和他说这些是看在两家的交情上,换成其他人只会暗中使坏,没有人使绊子还提前打招呼的的理。

爷子拿他当晚辈才出相劝,他不是听不出好坏的人,所以才有耐爷子掰开来解释,换成其他人过来,别说解释,能多一个眼神都是他有涵养。

杨彪没指望自己的话能听进去,他只是想提醒袁家小子做不要急躁,有些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如果轻而易举就能成,古往今来也不会有多失意之人。

原焕非常清楚杨太尉的性情,像爷子这样尽节护主之人,里地位最重的不是弘农杨氏的利益,而是大汉天子,不管天子之位上坐的是刘辩还是刘协,他都能拼了性命去保护小皇帝。

天下纷乱割据,中原战乱不休,南方割据自治者更是数不胜数,在朝廷顾及不到的地方,兵士骄横、贿赂公行、用人滥进、州邵荒凉,百姓困苦久矣。

原焕面对爷子时态度极好,爷子说什他都认真听,听完之后话,半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敷衍,杨彪本来是劝他做别拼命,好歹自己留条后路,免得将来后悔莫及。

结果到了最后,说服的反而是他这个想劝人的。

原板内里毕竟不是这个时的人,看上去怎孱弱温雅也挡不住他一顶一顶人扣大帽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是为了在乱世中维护儒家化,力求中原正统薪火不息,不管怎说,他只知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并没有朝坏的方向发展。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1】

天灾不断,战乱绵延,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读书人世家子又能好到哪儿去,若无人主动推动儒学传播,将来战乱四起,读书人连命都保不住,谁还有精力教习儒学?

记住网址26ksw.

孔夫子和孔门圣贤在先秦时期艰难的条件下后人留下多典籍,儒学能传播到现在不容易,若真的因为战乱而丢了传承,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世家反扑归反扑,如果在他刚开始行动的时候他使绊子,邺城书院未必能招来多读书人,惜机不失时不来,他在冀州经营的越久,世家边就越没有胜算。

乱世之中只嘴皮子能说没有一点用处,手里有兵有粮能打才是硬理,汝南袁氏是关东世家门阀之首,地位之高天底下找不出几个比他们还厉害的,是结果呢,董卓还不是说屠满门就屠满门。

一个人一个家族能做的情有限,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人人都能说上几句《论语》《大学》,届时即便大汉亡了,也不至于外族入侵灭绝中原传承。

他不是说关外乌桓、鲜卑、匈奴些有不臣之的外族会打进中原,只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反正多防备着点儿总没坏处。

胡人入主中原对中原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跟随部落首领一路打到中原的都不是闲之辈,即便只是不起眼的小兵也能滥施淫威草菅人命,中原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落得全族惨遭屠杀的下场。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话用来形容胡人统治下的中原简直形象的不能形象。

两汉之后接三国,司马氏摘了曹魏的果子建立晋朝,朝廷控制不住北方异族,紧随其后就是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先后建立十几个争权在中原大地上互相攻讦,后世熟知的有这五个胡人部落,其实试图在战乱中分一杯羹的远不止五个部落。

——恒而北,尽为丘墟;崤潼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于是民生耗减,且将大半。【2】

既然将来的情况经坏的不能坏,他现在不管成还是不成,结果都不会比五胡乱华更差劲,就算真的世家反扑压了下去,至少他还有将北方胡人赶跑的把握。

在胡人作乱之前先将边境的胡人消灭一波,有生力量大半死在战场上,边境总有多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以喘息。

——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开天辟地,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3】

田地荒芜城池破败,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任由情发展下去,天知什时候会上史书上记载的条路。

反正说了也没人信,不如不说,现在中原还乱着,说些还太早,在中原没有内乱霍霍到“生民百余一”之前,胡人的确没本入主中原。

总之就是,他现在只想培养人才为己所用,不管将来是维护儒家正统还是保住华夏血脉传承,至少在现在,他要做的只是自己培养几个能用的人,爷子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吧?

当然,他只是随便想想而,这种情自己知就行,没必要说出来吓唬人,他知五胡乱华,旁人不知,即便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边关胡人臣服久,就算是作乱也不过是小打小闹,怎能入主中原?

他以确定,十个人里有十一个都是这种想法。

这究竟是想干什?

杨太尉难得有些迷茫,他岁数不小了,自认为经历的情经足够多,是即便如此,他能想到的也不过是面前这人想要趁乱崛起。

杨彪他说的一愣一愣的,袁家小子说起话来温温和和慢慢吞吞,怎一句接一句让人完全不知该怎反驳,他开放书院开放藏书楼为的是维护中原正统,如此一来,谁家敢有意见就能按上勾结外族意图颠覆华夏正统的罪名,这般罪名一旦压下来,家族几百年的名声以说是毁于一旦。

活着的族人人指指点点抬不起头,死了之后到列祖列宗里也不好交。

他以为他的猜测不会有错,这种情况之下,任谁处在这里也会和他同一个想法,要当权臣,要当皇帝,难还有别的路不成?

杨彪自认为经看透了形势,是现在,听完袁家小子这些交底的话,他又有些拿不准了。

如果里还有着朝廷,就当个一手遮天的权臣,如果里没有朝廷,就直接改朝换登基称帝。

治理天下和治理州郡没有太大差别,这人能在短短几年内将冀州治理的这好,甚至还有余力插手别的州郡的情,经能够说明即便把整个天下交他,他也依旧游刃有余,只看他到底是怎想的罢了。

陛下爱书,对医书、农书各种书籍都很有兴趣,政方面反倒不怎上,这样也好,不接触政就于远离危险,多读些圣人之言,将来能成为一大家也好,至少安全上有了保障。

以袁家小子的为人,就算将来真的发生什,只要陛下不主动生就没,他活了几十年,这点看人的本没有岂不是白活了多年。

算了算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他只要教好陛下置身之外就行,只要火烧不到自己身上,任外面如何天崩地裂都和他没有关系。

既然袁家小子打定主意要将些在世家大族中珍藏了几百年的书籍公之于众,他不看些书也在藏书楼摆着,正巧书院里有不少名家大儒在,或许还能聚在一起手谈几局。

王允在长安擅权专政,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关中祸害成如今这情况,董卓当年烧杀抢掠是毫无遮掩的明抢,王司徒慢刀子杀人比董卓更能折腾,现在他们家大哥陛下拜为司徒,杨太尉肯定对他们家大哥怀不满,别不是仗着大哥脾气好不和人家一般见识才把人喊到屋里倚卖吧?

曹孟德板着脸站在廊下,一身戎装威风凛凛,个头不高气势却撑得非常足。

两个人出来时表情都轻松了不少,曹操一直在门候着,看他们出来连忙迎了上去,虽然不知大哥和杨太尉在屋里说了什,但是他有预感,能不是什好。

杨彪性子执拗,如今的邺城是大哥当家做主,朝廷只剩下寥寥几人,连在长安时种空架子都撑不起来,就算陛下能够忍受,杨彪堂堂太尉也忍受不了。

两个人在屋里待了长时间,肯定不会干坐着,他平时也不是好奇严重的人,只是天子和朝臣都从长安而来,他刚刚主动请命前往关中,没准儿说的情和他有关。

原焕无奈摇摇头,“爷子刚才没说什,只是对书院略有些不解,关中目前由麹高览二位将军率军驻守,奉孝也随军前去,孟德要是惦记关中,明日以去官署看看,战报大多在官署由若和公与人处理,提前看看边的情况也好,不至于年后去关中两眼一抹黑。”

原焕笑着朝他点点头,和杨彪一起去找小皇帝告辞,然后才带曹操府,“行宫里戒备森严,杨太尉和陛下都住在此处,孟德不用这紧张。”

曹操脸色稍缓,沉默了一会儿,实在没忍住开问,“大哥和杨太尉说了什?”

关中正乱,又不像兖州样世家大族的势力盘根错节,河东的世族看在大哥的面子上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正是他施展拳脚的大好时机。

不对,会儿,他去关中不是打仗平乱的吗?琢磨这些干什?

曹操点头应下,安安静静坐在车厢里,里想的不是关中,而是久闻其名未见真身的邺城书院,兄长借书院来培养人才,他到关中之后是不是也能效仿?

他没兄长大的手笔,不敢直接在兖州兴办书院,本来和兖州些世家打擂台经很折磨人,他要是像大哥一样在昌邑兴建一座允许寒门子弟读书进学的昌邑书院,只怕消息传出去第二天,乌程侯就要率兵来官署救他。

袁璟和郭奕这几天功课正多直接住在书院没来,书院过年要放假,些经成年的学生各自家不用过问,年纪尚小的学子却不能撒手不管,先生怕他们过年疯玩儿,想着法子他们留作业。

小家伙们头一次经历这样的过年,连家的诱惑都没法让他们脱离无精打采的状态。

办书院安定百姓都是官的活儿,像他这种威武的武将只需要上阵杀敌,真是干活儿干傻了,没活儿也上赶着自己找麻烦。

天色晚,各家府邸灯火通明,马车一路到主院停下,夏侯兄弟和曹洪曹仁经在客室着,一同前来的还有曹昂曹丕几个小家伙。

原焕笑吟吟朝曹昂曹丕点点头,让他们不必多礼各自落座,往前了几步看到捏着拳头气鼓鼓不知想干什的曹彰,挑了挑眉让小家伙到身边来,“怎了?谁欺负你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