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七零被迫养娃记> 第30章 第三十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第三十章(1 / 2)

公安局像林东这样已婚家不在县上的也有不少,距离最远的却是他了,每两周才回去一次,已经成了他这些年的习惯了,但这几天他又在想,其实回家两天和回家一天区别也不大,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一周回去一次呢?

当初他和许沁刚结婚那阵儿,的确是一周回去一次的,后来才变成了两周一次。

早早盘算好了要回去,他周四早上排队去买了罐头,周五下午下了班,去百货商场的布料专柜逛了逛,用买来的布票扯了几尺布。

现在物质紧张,谁家的供应票也不会多,但有些特别俭省的人家,会把每个月发的票卖出去一部分,基本什么票都能买到,布票是三毛钱一张。

根据他对媳妇的了解,买了粉色的碎花花布。

许沁白,穿粉色肯定特别俏。

上次回去他看到了,许沁最近收了不少衣服,和晓梅俩人挺忙活的,衣架子上做好的衣服他都看了,件件都做得十分洋气漂亮,但许沁自己,日常却总是穿着那件灰色的短袖衬衫。

他没有觉得灰色衬衫不好的意思,相反,他觉得许沁穿上特别洋气好看,但她这么年轻,也该穿的更鲜艳一点。

本来打算周六提前半小时下班往家走的,谁知道周六这天下面派出所报上来一桩命案。

他们刑侦大队立即去了现场,是在镇上一家废弃的厂房里,有个捡废品的老头发现的,死者三十来岁,在附近找到了他的公文包,包里又他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他是县文化局的干部。

刑侦大队又进一步核实了此人的身份,这个人叫邢志明,是文化局的一个处级干部,本身这个级别已经不算小了,邢志明的叔叔还是文化局的头头,距离对这个案子特别重视,不只是因为邢志明的身份,还因为虽然他的致命伤在咽喉,但浑身上下的刀伤有几十处,尸首简直惨不忍睹。

但非常不巧的是,昨晚县里下了半夜的雨,这废弃的厂房没有屋顶,现场找不到任何有用的线索,而且也无法认定这就是杀人的第一现场。

刑侦队临时开了个会,决定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调查,其中之一就是迅速查清邢志明的所有社会关系,邢志明老家是刘家村的,距离西山村只有三里地,这个任务就被分给了正要回家的林东。

林东将车子停下,看到许沁站在门槛前不动,说道,“小沁,咋我回来不高兴啊?”

许沁拿手电晃了一下他的脸,笑道,“没有啊,来的正好,快洗手进屋吃饭吧!”

之前做茭瓜饼的时候,许沁不知道林东会回来,做的并不算多,也就够她和孩子们吃得,现在林东回来了,必然就不够了,她坐下来喝了半碗汤说道,“林东,我去给你做点别的,煎馒头行不行?”

林东点了点头,说道,“行。”

许沁煎馒头,是把馒头切成片蘸上鸡蛋液下油锅煎的,煎出来特别香,即便是二合一的馒头也好吃,三刚听了立即说道,“妈妈,我也要吃!”

她一个人来到厨房,先点火烧热了锅,然后打鸡蛋切馒头,大铁锅里放进去满满一勺油。

河东村的油坊私下也卖油,价格比卖到镇上略便宜一些,豆油两块钱一斤,芝麻油两块五,许沁想买,林爷爷和林奶奶说这样不划算,非要用自己的芝麻和豆子去换,一斤豆子才给一两油,一斤芝麻才给二两油,但豆子才八分钱一斤,油坊收也不过一毛钱,十斤才一块钱,芝麻油坊收两毛,五斤也才一块钱。

也就是说,换比买便宜一半,许沁给了林爷爷十块钱,老人家推着独轮车给她换来八斤豆油和两斤芝麻油。

其实许沁不喜欢豆油,嫌弃有一种豆腥味儿,但这附近村子都没有大面积种花生的,她想买花生油都买不到。

把沾满鸡蛋的馒头片放到热油里,立即响起了吱吱啦啦的声音,她手里拿着铲子,很快给馒头片翻了个面儿。

林东吃了一张茭瓜饼,喝了一碗粥,和孩子们说了几句话,就来到了厨房,他看到锅里煎得金黄喷香的馒头片,但对他来说,他最想吃的还不是这个。

他从后面抱住许沁的腰,手不老实的四处游动,许沁一开始任君采撷,后来痒得不行,伸出一只手拍了他一下,说道,“别捣乱啊!”

林东使劲儿亲了一下她的脸蛋,才依依不舍的把她松开了。

许沁很快煎好了三个馒头,问道,“够了吧?”

林东点点头,端着盘子走在前面,院子里黑灯瞎火的,他也不肯好好走,忽然回过头,一只手揽过许沁的头,又使劲儿亲了一下她的脸蛋,许沁本来就走在她后面,猝不及防吓了一跳,在两性关系里,她是有点喜欢刺激的,但这样根本不是刺激,她担心他把那一盘子煎馒头片给洒了。

一家人重新坐在桌子前吃饭,孩子们看到那么大一盘子煎馒头片,也都抢着吃,许沁以前的私人营养师说过,人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吃的太快对消化系统不好,而且吃的太快也容易让大脑造成一种错觉,特别容易吃多,这种习惯对她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即便穿到了另一个世界,她吃饭也都是慢条斯理的。

林东一边大口大口的吃饭,一边偷偷观察自己的妻子,许沁这人有点挑,老话说的嗓子眼比较细,吃什么饭都是慢吞吞的,今天也不例外,不大的一张茭瓜饼,她只掰了一半,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着,他都吃了两张饼外加半盘子馒头和一碗粥了,许沁竟然还没有吃完,察觉到他在看她,她给了他一个白眼。

好巧不巧这个动作被二强看到了。

林二强好奇地问道,“妈妈,你为什么翻白眼啊?”

三刚已经吃饱了,他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肚子,放下筷子,眼珠子往上看,也翻了一个白眼,说道,“二哥,翻白眼是这样吗?”这孩子最近不知道跟谁学的,特别爱玩儿自己的眼睛,有时候故意闭上眼装小瞎子,有时候眼睛一睁一合,说是像镇上坏了的路灯,有时候把眼睛瞪得滴流圆,问许沁像不像孙悟空。

林二强说道,“对对,就是这样。”

林东忍不住笑了笑,“二强,你肯定看错了,你妈不是冲我翻白眼,是冲我抛媚眼呢!”

三刚特别好奇,“爸爸,什么是抛媚眼啊?”

林东翘着嘴角,看向许沁,冲她挤了挤右眼睛,说道,“看清楚了吗,这就是抛媚眼!”

许沁此刻已经把茭瓜饼吃完了,她不高兴的说道,“林东,瞎教孩子什么呢?”

林二强也觉得爸爸教的不对,说出了自己的疑惑,“爸爸,这不就是挤眼睛吗?”

许沁喝完汤,抿着嘴笑,“二强,你说的太对了,这就是挤眼睛,你爸爸骑车子路上被沙子迷了眼睛,所以喜欢挤眼睛,你们都别跟着学啊,不然别人以为你们眼睛有毛病呢!”

二强和三刚都答应了,“妈妈,我们不学!”

林东意味深长的盯了她一眼,说道,“都吃完饭了吧,大国收拾完,二强收拾盘子,三刚拿筷子,都送到厨房就可以了,我来收拾。”

林大国是个很懂事儿的小孩,最近带着两个弟弟做了不少家务,他平时不爱说话,但会干的活儿不少,擦桌子扫地扫院子都不在话下,也能单独洗衣服,洗得还挺仔细挺干净,简单的饭比如熬个稀饭做个疙瘩汤甚至炒菜都会,这孩子其实特别体贴人,还给许沁倒过两次洗脚水,此刻他一边把饭碗都摞起来,一边说道,“爸爸,你歇会吧,我和二强刷碗就行了!”

林东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爸爸有的是力气,爸爸不累!”

许沁吃过饭在漆黑的院子里走了两圈,回到屋子从抽屉里找出从镇上供销社买的本子,给大国和二强各出了两页十以内的加减题,又在一张小黑板上写下了最近刚学的十几个汉字。

林大国和林二强最近进步很大,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基本掌握了,也能认识四五十个汉字了,许沁以前没有教孩子的经验,这让她意识到,原来两个孩子倒也不算笨,她努力回想自己小时候,她爸妈就她这一个女儿,好像三四岁就开始教她了,从上小学起,她学校成绩一直是不错的,虽然算不上学霸,也一直算是上游了,但她好像记得,她的奶奶曾经说过一回,说小时候她妈妈教数数,不知咋的数到十四就卡壳,叫了好多遍都会,把她妈给急得呦,简直不行了。

可能人类幼崽的智商天花板普遍很低,那种一教就会,一学就会的孩子是极少数的,有些可能还是家长们可以营造出来的印象。

她之前不养孩子,但因为铁杆闺蜜的原因,对小孩子的事情还是有些了解的,她闺蜜为了让孩子们进魔都最好的幼儿园,从孩子两岁起就请了三个家教,老二诺诺才五岁,但画画已经很有样子了,英语口语也说的很溜,还会弹钢琴,还会跳街舞呢。

上回她过生日,诺诺还当场跳了一段,小孩子的身体很灵活,舞蹈节奏也好,跳的比成年人还好。

然而,这么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或者很容易就能培养的,她不止一次见到过诺诺痛哭流涕的样子,有时候是因为不想画画,有时候是因为没记住英语单词,有时候是因为不想练琴或者练舞。

大国和二强排排坐,很快就把两页题做完了,也用手指指着汉字都念了一边,大国念得快一点,二强念得慢一点。

但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让林东十分惊喜了,上上次他回来,大国和二强还什么都不会,他教了半天两个熊孩子也还是一脸懵,上次来的太匆忙,忘记了考量两个孩子,没想到现在进步居然那么大了。

“小沁,这都是你教的他们吗?”

其实许沁也没咋教,教过一两次之后她就没耐心了,弄了一碗豆子让孩子自己学着数数,加减法也没有正经教,都是孩子们自己数豆子数出来的,至于常用的汉字,是大国主动提出来要求学的,许沁为了鼓励俩孩子认字,已经答应他们了,。什么时候认够了三百个字,什么时候去书店给他们买《西游记》。

现在她还没有把西游记讲完,由于记忆偏差,以及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西游记了,很多情节她都是混乱着讲的,也迫切需要再看一看了。

青山镇也有书店,是不大的两间屋子,书籍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多,两排书架上稀稀拉拉的,关于服装剪裁设计的书一本也没有,倒是有西游记,分上下册,一本就要三块钱呢,她本来想快速翻看一下,那售货员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态度特别的不好,说不买不能翻看。

许沁当时有点儿生气,不要说一本书了,孩子她都能白嫖四个,再说了,卖书哪有不让翻看一下的?一个书店售货员架子那么足,有啥了不起的?

要在她原来的那个世界,一个书店售货员,而且是在不景气的书店,就算是国营的,收入也和营收挂钩,大概也就能领个基本工资了,论工作能力和收入水平都应该是社会的底层。

但在这个时代完全不同,国家底子薄,现代生产力也上不去,各种物资都异常匮乏,所以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人多需求多但东西少,只要是跟商品沾上边的工作,都特别吃香,其中最吃香的就是各个商场供销社的售货员。

大多数的供应票,是有清楚的数量的,比如糖半斤油半斤,但有一些供应票却是没有明确数量的,比如日用品票,比如工业票,用这些票买东西,是由供销社或者商场少说了算的,售货员有一定的权力,高兴了抬抬手,少收一张票多收点钱就过去了,但要是不肯抬手,少一张票也不卖给你。

你气个仰倒,也是没法儿。

除了各个地方的售货员,在收购站上工作油水也很大,许晓梅的公公在粮站工作,最近这几年风调雨顺,社员们基本都不饿肚子,粮站的油水不算多,也就是一年到头不缺麦面吃,她公公的一个表弟在禽类收购上,那油水才是真大呢,收上来的活鸡当场杀了,按照死鸡的价格上报,收上来的鸡蛋一个个敲坏壳子,坏蛋上报是正常的损耗,一分钱都不需要花的,反正里面的道道多了,总之,人家表弟家,一年到头都有特别便宜的肉吃。

在物质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还有更多的社会乱象。

或许是许沁总买鸡蛋的事儿,被刘改芝说出去了,村里好几个人碰到她都说,下次再买鸡蛋就说一声。

计划经济的时代,过得最苦的其实还是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麦面吃不上,自家喂得鸡,下的蛋也不舍得吃。

林东又新出了两页算术题考两个孩子,大国和二强都做的不错,他更高兴了,拿出一包糖分给孩子,说道,“一人两颗,吃完都漱漱口啊,不然有小虫子咬你们的牙!”

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吃糖,林东站到许沁旁边,笑道,“想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