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兵起秦川> 第二十三章 刘希尧的来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刘希尧的来信(1 / 2)

对于汤纶的提议,赵胜总是乐于听从的,即使他觉得这次汤纶的建议,有那么一点冒险,可义军的战略动员还是开始了。

在汤纶的建议下,赵胜先是给马继先下令,让他接纳黄友才,赫临庵,刘五,可天飞所部。

随后又从舒勇麾下抽调五千骑兵,从赵武麾下抽调五千步卒,又命范进和刘希尧,在治下各征兵一万。

如此这般,赵胜麾下便有步卒五万,骑兵一万,再加上马继先的朔方军步卒一万,骑兵五千,孙授的环县所部还有一万步卒。

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八万五千,如果再加上黄友才,赫临庵,刘五,可天飞的一万多人,总兵力便达到了惊人的十万。

这还没有算在云中和朔方征的两万新卒,这两万新卒,是赵胜预备的后备军。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十万大军中的八万五千人,都是训练有素的,绝不是临时拉拢的乌合之众。

汤纶之所以建议赵胜趁机夺取甘肃和宁夏二镇,倒不是这些日子无所事事,导致心态膨胀了。

而是如今的赵胜真的是兵强马壮了,赵胜麾下的兵士,除了最开始的老人外,全都是榆林附近的百姓。

榆林附近的百姓,这是义军的称谓,他们这些人世代以当兵为业,一个个的从小便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

赵胜前些日子,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都是逢单日便屯田种地,逢双日便练兵习武。

每当双日时,这些个出身边地之人,都是生龙活虎的,到了单日种地时,则是有气无力的。

有些人便说:“都说赵大帅如何如何,却不敢让我们出去打仗杀人,整日里在这里与锄头为伍,真是无聊得紧。”

他旁边的人听了却是笑道:“整天就想着打仗杀人,你当时怎么就来投了赵大帅了,你可以去当个剪径强人呀!”

那人听了也不恼,而是笑道:“你莫要说笑了,咱当时手里没刀又没箭的,还去当剪径强人。

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这里民风的彪悍,随便一个老太太,都能拎着她家的锄头来跟咱拼命。”

在无定河边之时,汤纶为赵胜定了北上之计,为的是收河套之地利,得边地之人。

这两个目标,如今的赵胜都实现了,有河套之地为其粮仓,有边地之人为其驱使,正是大丈夫有所为之时。

就在赵胜紧锣密鼓的准备之际,远在朔方的刘希尧却送来了一封劝谏赵胜息兵的书信。

刘希尧在书信中,提出了三不该四不能,一共七个劝谏赵胜息兵的理由。

兵备未足,是一不能也。

兵马未能精练,是二不能也。

粮食未曾满仓,是三不能也。

百姓未曾归心,是四不能也。

以一隅对一国,区区二府之地,对煌煌大明,胜不能久,败则元气大伤,是一不该也。

后金陈兵要冲,对草原虎视眈眈,此可谓后患未除,是二不该也。

以一时之利,废长久之策,只看夺取宁夏和甘肃所得之利,不曾想,从此成为朝廷眼中钉,失去暗自发展之良机的长远之害,是三不该也。

赵胜看罢刘希尧的书信,沉默良久,然后递给汤纶道:“汤先生,你看看吧!”

汤纶接过赵胜递来的书信,却并不立刻去看,只是在手里把玩着,如同把玩珠玉宝器。

“汤先生,你不看看这里面写的什么嘛?”赵胜好奇的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