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末李自成起义> 第5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2 / 2)

大顺军第二天就要离开,她要是留下,谁都不知道刘老财等人会不会报复。

短毛老爷虽然同样是“流贼”,但心善,而且大顺军的名声早传过来了。

章静初就想给自己找条后路,最好能把全家都带离水冶镇。

李自成听完缘由,想了想,“那,行吧,明早我派人送你们进太行山。先在那边安顿下来,以后再做打算。”

章静初千恩万谢。

这女人毕竟伺候惯人了,会来事,善讨好,长相也喜人,那个,李自成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当晚,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灯灭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

第二日,大顺军离开水冶继续往西走。

行四十里地来到太行山脚下,林县城外(林州)。

林县地理位置优越,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乃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称“jin三角”。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大顺军一到,城门紧闭,县内风声鹤唳。

这边有个守御中千户所,不过李自成这次过来并不是要剿灭它,也不是想攻城。他只是来找个人。

林县知县巩焴,陕西真宁县人(正宁),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崇祯四年进士及第,名列第六。他和米脂的艾毓初同科。

老巩去年八月上任知县,在林县政绩不错。

原历史线,他会于明年调任隔壁的安阳。当时人称河南有“三廉公”,巩焴当为“第一廉公”。官声不错。

之后他又做了京官,又外放。

崇祯十二年,巩焴调任河南分巡道兼右参议,整饬彰德、卫辉、怀庆三府。

当时局势混乱,盗贼蜂起。巩焴或许是明哲保身,只干了一年就主动辞职回家了。

崇祯十五年,由于京城河南籍官员的极力推荐,诏任巩焴为河南巡抚。但他未赴任。大概是因为看清了朝堂上下的黑暗,不愿再做大明的官了。

十六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正在当地侨寓的巩焴投奔“大顺”,被任命为礼政fu尚书。

这位名气并不大的人,将来向李自成提出要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文,差一点改变了忠国历史。

只可惜李自成败亡的太快,还没正式施行新政他就死掉了,大顺也完蛋了。

等清兵入关,巩焴潜逃回陕西,隐居十八年。后被清廷所杀。

无论是能力、操守还是见识,巩焴这人都可圈可点。所以,李自成有必要提前来林县跟他打个招呼。

大顺旗号亮出来,上千骑兵绕着周围只有三里的小城转了一圈。

城头上的守军们有些心慌了。纷纷想着等下是先跑为敬,还是稍微装个样子后再跑。

“这一队流贼果然大不同,不愧是大顺军。”千户胡政感慨了一句。

他当了三十多年千户,京营阅兵也见识过,但从没遇到过如此训练有素的队伍。普天之下没有一支大明官军能比的上,卢象升的“天雄军”也不行。

只是眼前的大顺军全无盔甲,让胡政稍微心安。

知县巩焴愁眉紧锁,“是啊,短毛大统领有些本事。不然他怎么敢在泽州公然建立国号。”

胡政疑惑道:“不知他们为何来林县?这里实在没什么好打的,得不偿失啊!”

巩焴忽然眼神一亮,指着远处,“流贼这是要撤退?就这么走了?没道理啊?”

大顺军武装巡游过后,李自成带着兵退却半里地。给城里一些思考时间,看看对方会不会识时务。

很快,城门打开了。

千户胡政带着钱粮、带着成群猪羊出来了。

“大统领,这是阖城乡民报效的军需……”

果然是识时务的良民啊!

林县和上党一山之隔,他们早就听过短毛大统领的名号。而且胡政手下有个百户之前投奔了大顺军。

李自成刚说要款待胡千户吃个便饭,对方说城里已经准备好了,请大统领入城吃个便饭。

胡千户又期期艾艾说希望大统领只带三五个亲兵赴宴,不要让大队入城。

这是打算瓮中捉鳖呢,还是怕大军进去抢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