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昏君社死71> 第124章 汴京之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汴京之围(1 / 2)

……弃京而逃?……这不就是复刻了当今天子事迹吗?

嗯,跑之前还记得把皇位传给太子,就这一点来说倒是比当今天子稍好一些。至少不至于父子反目,最后被动当上太上皇。

开元年间,不知为何,满朝文武的目光,下意识齐刷刷落在了天子李隆基身上。

意识到不妥,他们又飞快收回来,一个个恭敬垂首而立,仿佛刚才他们什么也没做似的,内心的思绪却非一般的活跃。

御座之上的李隆基: &34;……&34;

——这群人以为朕是瞎子还是傻子?当谁猜不出他们心中正胆大包天以下犯上呢?不过李隆基又能如何呢?还不是只能装作没发现。

毕竟如今的他还得替未来的自己还债,作为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无道昏君,他得用更出色的努力赢得臣民认可,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绝不会堕落成为昏君。

暗中将某些大臣记在了小本本上,李隆基强行平心静气,将目光投向悬浮的水镜。他看着镜中的宋徽宗赵佶咬牙切齿。

……这种货色哪里配与朕相提并论?被人放在一起产生联想,简直是最大的耻辱!在他冰冷的目光注视中,水镜中云雾聚散,自然而然转场,镜中人轻声道:

【宣和七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一声令下,起两路大军伐宋。其中,完颜宗望率六万东路军,自平州入燕山,在郭药师的帮助下一路势如破竹,直趋汴京,进展之顺利令人不可思议;完颜宗翰率六万西路军,走云中,过太原,进取洛阳,却在太原城下受阻,未能及时与东路军会师。】

【早在金君一路南下之际,军情一日三急,惶恐不安的宋徽宗赵佶日日召集宰执议事,话里话外俨然是要弃汴京而逃!】

【至于说皇帝跑了汴京怎么办?宋徽宗一拍脑门就有了个好主意——这简单,封太子为开封牧,替皇帝留守汴京就是了。】

【好家伙,也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皇帝都提桶跑路了,只剩太子留守顶什么事?岂不知当初唐肃宗李亨都是在灵武强行即位,确立天子名分,才有足够的大义名分号召四方勤王军?倘若只是区区太子监国,何以号令天下,振奋人心?】

【对此,给事中吴敏强烈反对,死不奉诏。见宋徽宗跑路之意甚坚,吴敏大概也意识到这个皇帝没救了,便主动改了口风劝他: “陛下你想跑可以,

但要是留守的人不能挡住金兵,陛下又能跑多远呢?”】

【宋徽宗深以为然。】

【吴敏便趁机向宋徽宗推荐太常上卿李纲守城,而李纲早就在私下向吴敏提出过“敌势猖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便干脆向宋徽宗献上“御戎”五策,甚至刺臂血谏宋徽宗禅位。】

【恰在这时,宋徽宗收到金军长驱直入、直逼开封的消息,惊得昏厥过去,醒来后半边身子都麻了,赶紧手书禅位太子。】

【就这样,在大军入境,北宋江山风雨飘摇的时刻,毫无担当的宋徽宗赵佶颁布罪己诏,将皇位与本属于他的责任都给了太子赵恒,即名气不下于其父的宋钦宗。】

镜中大幕拉开,上演了一出闹剧——

首先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是歪在病榻之上,脸色蜡黄蜡黄的宋徽宗赵佶,其次就是在床榻之前哭得死去活来的太子赵恒。

童贯与李邦彦一左一右,举着龙袍就要披在赵恒身上,而他一边哭一边挣扎,死活不肯接受禅位诏书。反倒是病榻上的宋徽宗严肃告诫:&34;你若不受命,就是不孝。&34;

赵恒疯狂摇头: &34;臣若受命,才是不孝。&34;

皇位都推来让去,好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水镜之外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傻了。

……他爹要是也这么&34;贴心&34;该多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把皇位甩给他嘛。换作李世民,绝对不介意收拾这烂摊子。

……遗憾的是,这位宋钦宗似乎是与他爹一般的德性,不像是能力挽狂澜的材料。

他回过神,就见宋徽宗竟然召来了皇后,由皇后出面对太子赵恒大打亲情攻势: &34;官家老了,我们夫妇以后都要靠你了。&34;

太子赵恒却不为所动,一力推辞。

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都在说话。

——开玩笑,我爹吃喝玩乐这么多年,身体都没垮,我看他还可以再干二十年嘛!

而镜中的宋徽宗懒得再跟他磨磨唧唧,开口就让内侍把太子扶起来,带去福宁殿即位。就这样,赵恒仿佛一个可怜巴巴的人质,被“绑匪”们强行挟持,带往福宁殿。

水镜之前,无数平行时空的人都忍不住瞪圆了眼睛,欣赏着眼前这一幕

奇景。有一说一,这样的世面大家还真没见过——

镜中的赵恒居然还在挣扎,死活不肯走,拼尽全身力道反抗,甚至差点就气绝。

“我的个乖乖。”刚刚干完农活的老百姓扔下了手中的锄头, &34;……这可是皇帝老儿的宝座,竟然还有人拼死都不肯要?&34;

旁边的同伴摇摇头,煞有介事地指点起来: “你懂什么?这大宋眼看就要完了,皇帝不过就是亡国之君。指不定就跟那话本子里似的,一杯毒酒一命呜呼呢?&34;

听到这里,捡起锄头的汉子倒吸一口冷气: “这么说,徽宗皇帝是在坑儿子?怪道说皇家无亲情,好歹是亲父子呢!怎地他败了家业,却要儿子替他喝毒酒哇!&34;

伴随着百姓的议论声,水镜之中的画面还在继续——苏醒过来的宋钦宗赵恒终究没有摆脱命运,被强行簇拥到福宁殿的他望着山呼万岁的朝廷百官,神情不甘又绝望,仿佛已经变成砧板上的一块鱼肉。

这一刻的他,自心底深处发出了足以令历朝历代无数皇子羡慕嫉妒恨的声音。

——这该死的皇位怎么就甩不掉啊?

镜中的仙人亦满含着笑意开口:

【换做别的太子,天降皇位可不得欣喜若狂?表面三辞三让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可赵恒的“三辞三让”怎么看都发自真心,仿佛传给他的不是皇位而是一口黑锅。仿佛他屁股底下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宝座,而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

【不过,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

【上位之初,宋钦宗赵恒强行给自己打了一针鸡血,表现出几分天子的担当。先是听从太学生陈东请命,对蔡京、童贯等奸臣予以贬谪,又重用太常少卿李纲以抗金。】

【此时,金国也收到了宋徽宗禅位的消息,以为新君上位之后万象一新,大宋上下必然万众一心抗金。西路军还被拖在太原,东路军虽势如破竹却是一支孤军。凭太原一座孤城都能抵抗这么久,一旦汴京也是如此,孤军深入的东路军就悬了。】

【金军顿时有了见好就收的打算,犹豫要不要和地广人多的宋王朝继续死磕。】

【关键时刻,郭药师主动站了出来,极力劝阻退兵——他还不了解赵宋皇室的德性?如今新旧交替,别说众志成城,不自乱阵脚还

差不多,就该趁势进军才对!】

【——郭药师的建议获得了金人的认可。毫无疑问,北宋王朝的命运因他而改写。无怪乎金国史官高度评价: &34;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34;】

【当金国大军向着汴京一步步推进之时,打了鸡血的宋钦宗赵恒方才表现出他此生最大的勇气,下诏亲征,效仿宋真宗故事。不等他来真的,浚州失守的消息就传到汴京,消息传来的当天,夜漏二鼓(21~23点),已经成了太上皇的道君皇帝赵佶便“车驾东幸”,从通津门溜了。】

【对此,宋钦宗赵恒的反应是——】

无形之手在镜面上勾勒出一个简单的火柴人,他披着简单的龙袍,头上是简笔画勾勒的冠冕,趴在地上伸出尔康手,头顶冒出大大的气泡: “爹,带我一个啊!!!”

只看画面,仿佛都能听见这撕心裂肺的呐喊。这份冲击令众人的表情一片空白。

他们还来不及谴责宋徽宗半夜偷溜的骚操作,就见到宋钦宗更加离谱的操作——

【金军即将兵临城下,兵部侍郎李纲走马上任尚书右丞、东京留守,负责整个汴京的防守任务,结果他入宫奏事时却听到宰执们正在商议奉天子銮舆“出狩襄、邓”,说的好听是出狩,其实不就是逃跑吗?李纲当场就气炸了:才跑了一个太上皇,要是天子也跑了,这汴京城还能有救吗?】

【他当即强行插入其中,要求与宰相廷辨,苦口婆心劝说皇帝万万不可弃汴京而走,又对条分缕析,告诉皇帝汴京哪里需要修缮应当如何坚守,可谓费尽唇舌。】

一方殿堂映照在水镜之中,分明是华丽壮观的宫殿,却偏偏被衬得暮气沉沉。

从大宋天子到百官,一眼望去都毫无精气神,眼看着就要一个个包袱款款跑路了。

唯有一人昂首挺胸,气势如同出鞘之剑。

他面朝天子,掷地有声: “……今日之计,莫如整厉士马,声言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34;

【眼看主张跑路的白时中还纠缠不休,李纲当即提议由白时中、李邦彦为将以抗辞锋,白时中脸色巨变,也不敢继续逼逼赖赖,只是厉声质问: &34;你李纲不能出战吗?&34;】

【这可难不倒李纲,他一口便答应下来。这下子,逃跑派彻底

无话可说。】【至于宋钦宗赵恒?唐玄宗李隆基上线,成为了李纲劝阻天子的反面案例——】水镜中李纲的声音都高了一个度:

&34;当初唐玄宗听闻潼关失守便逃入蜀中,宗社朝廷,碎于贼手……&34;

镜中的李纲还在baba数落唐玄宗李隆基之罪,镜外的李隆基已经脸黑如墨。

要不是没那个本事,他现在只想将全天下的水镜通通击碎。不就是未来一不小心翻了车吗,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岂能作数?动不动就拉他出来做反面典型,简直缺了大德,后世之人是找不出别的反面典型吗?

尤其是这群宋人,有什么脸瞧不起他?——就问你上你能行吗?

【就在优柔寡断的宋钦宗赵恒被李纲说得回心转意之际,一旁的内侍突然开口: “皇后与国公已经出发,陛下岂能留在这里?”】

【宋钦宗赵恒当即脸色大变,他义正辞严: “众卿不必再争,朕将亲往陕西,起兵以复都城,决不可留在这里!”】

&34;???&34;

汴京城百姓缓缓打出一排问号。

——好家伙,金军未至,汴京在你口中已经被提前贷款失守了?开口便是“起兵以复都城”,说到底不就是要弃都而逃吗?

【天子不放弃汴京,何来起兵以复都城?宋钦宗赵恒的软弱令李纲失望不已,身为人臣的他唯有“泣拜俯伏”,以死相劝。】

【恰逢燕、越二王亦劝天子固守,宋钦宗赵恒终是回心转意,派人追回皇后与国公,又将治兵御寇的重任全权委托给李纲。】

见状,水镜之外的众人都舒了一口气。

全程见证了李纲如何劝服天子的百姓们,心中顿时都对这位好官好感度大增。历朝历代的天子亦是对其赞赏不已: “国家危难之际,正需李纲这等忠臣!”&34;只可惜,一腔赤胆忠心,所托非人也!&34;

北宋以前的人尚且不知未来发展,只知北宋覆灭,却以为赵恒终究还会抵挡一二。

虽然大都觉得赵恒之前想要逃跑的嘴脸甚是可鄙,可既然他愿意采纳谏言、回心转意,大家也愿意给他一个好评。谁让封建王朝对君王的道德要求就是那么低呢?

&34;至少这赵恒还是比他爹强一些的……&34;

/&34;宋徽宗跑了,宋钦宗虽然也想跑,好歹被劝回来了,没有真的跑……&34;

而北宋以后的时空,南宋之人纵使有千般话语也难以言说,陷入了集体的eo中。明朝的大臣却是毫不客气批评起徽宗钦宗父子,他们深知这二人造下了怎样的孽。

当了皇帝却不改本色的朱元璋直接爆粗口:“宋钦宗赵恒什么玩意!白瞎了李纲的苦心!父子三人一脉相承的软骨头!&34;

北宋时期,紧张的汴京百姓已经坐倒在地上,宋徽宗赵佶的所作所为拉低了他们心中皇帝的下限,此时见宋钦宗最终被李纲说服,愿意与汴京共进退,百姓们难免欣慰。

……就说已经出了宋徽宗这样的无道昏君,总不会再来一个更混账的皇帝!……大宋的天子总不会都这么秀种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