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节(1 / 1)

阿素无法,只得硬着头皮,依照记忆中往日朱雀的样子吩咐下去,一开始气氛有些凝滞,需朱雀在身后提点,后来她逐渐上手,倒也做得有模有样起来。终于处理完了府中的日常事务,待所有人都离去各司其职,阿素才松了口气,朱雀捧了一盏茶粥来,又与她擦了擦额上的细汗,阿素才得了空道:“今日方知女史的不易,日后再不敢给女史添乱了。”朱雀接过她手中的空盏,微笑道:“幸好我终于熬到了头,日后有娘子在,我也能轻松许多。”阿素睁大眼睛望着她,却听朱雀道:“不止今日,以后的每一日,府中之事都要由娘子裁夺,一会我还要领娘子到账房去,中午在府中看账册,下午到城郊的庄子里去认一认那几位掌事。”见阿素吃惊的样子,朱雀道:“这些都是殿下的吩咐,从今日起娘子每日晨起去官学读书,下了学回府中理事,过了午需查账册,打理府中一应支出进项。平日里与宫中和各王府迎来送往之事先由我帮衬着,娘子可以宽心,待过了年,再慢慢交给娘子。”朱雀流利地说了这么一大通,阿素怔怔望着她,不敢置信李容渊竟真让她掌家业。她垂下眸子,寻了个理由,艰难地开口道:“如此这般,每日里一点闲暇也无……”她抬眸望着朱雀道:“这些事……非我做不可?”朱雀闻言嗔道:“这是什么话,咱们府中这么一大家子人都听娘子的话令行禁止,这生杀予夺的权力,多少人求还求不来呢。”见阿素犹豫的样子,朱雀又低声哄道:“殿下也说了,娘子十日可休一天,到时候是想出门,还是想请客人到府中来,都依娘子。”李容渊既都这么说了,胳膊如何拗得过大腿,阿素最终点了点头。见她应下了,朱雀才满意道:“那娘子便随我去罢。”傍晚时分阿素才随朱雀重回丰乐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原本以为如今李容渊没有实封,大约也没什么产业,跟着朱雀在长安城郊逛了一圈才发觉府中那几座园子加起来竟有千倾,园中还有数座高大的水碾,仅一年的细粮产出便能供应半城之人,想必是李容渊为西征的军费做的打算。阿素不由感慨,这屯田置地的架势,竟与她的阿娘有一拼。她小时候便知阿娘将南山上和曲江畔的地都买下来,风景好的地方必然都有元家建的园子。还有诗人曾作诗感慨,平生所见长安之美景皆属于长公主。然李容渊则不同,不挑风景,只选沃土,开荒垦地,修水利。仔细算一算,这姑侄俩承包了大半的长安城郊。此外阿素还听朱雀隐晦提起,太子遥领扬州都督,李容渊曾做过扬州长史,扬州万亩桑田与淮海之滨的千亩盐田也有份,甚至绕过匠造监,有自己的冶铁作坊,前些时日还收了越州全州的乌木,在云梦泽造船。这事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的,阿素极吃惊,若是被人知道参上一笔,便是极大的过错,没想到朱雀竟将这些事也告诉她了。只是阿素百思不得其解,阿娘置业,是因有先帝与太后,也就是她阿翁阿婆的赏赐,再者出降后夫家富有一州,然而李容渊究竟从何处得了那么些前买地,这着实令人困惑又好奇。阿素隐隐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一个大秘密,若是她能弄得清楚这件事,也许许多疑惑都迎刃而解了。更令阿素吃惊的是,在朱雀捧来的账册之中,更有些支出是用于人情往来,原来从许久之前开始,李容渊已与京中高官保持密切往来,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阿素不由叹了口气,这是她从未了解过的,李容渊的另一面。然而这些都是机密,为何李容渊竟毫无防备,让自己掌握。明亮的烛火下,阿素细细拨着算珠,不由有些兴奋,若未算错,这账册上所载的财富不输内府,甚至可以买下连长安在内的整个雍州。阿素手心微微沁出一层细汗,像是发现一个大秘密一般,她心跳得极快,只觉手中原本单薄的羊皮卷也沉甸甸的。李容渊踱入房中的时候正见此情景,原本埋在账册之中的阿素抬眸望向自己,黑眼睛亮晶晶,不由微微翘起唇角。第87章 87这房间竟是按照以前女儿的闺房布……李容渊走过去, 将羊皮卷从她手中抽出去,笑道:“让我瞧瞧,这用的是什么功。”阿素有些不好意思, 收了案上的算珠和笔墨道:“不扰殿下读书了,我也先回去。”如今她身处东苑的书房,李容渊才是这里的主人,他来了, 自己自然要避让。阿素挟着剩下的那几本帐起身, 李容渊也没有留她。只是待她走到屏风前,却听得身后传来一阵轻轻的低咳。阿素回眸时正见李容渊以手握拳,掩在唇畔,微微蹙着眉。想起他身上还有伤,阿素一顿, 将那几本帐放下, 寻到滚着热水的炉子旁,取下细砂壶冲了些罗汉果, 这是前日里朱雀吩咐人备下的, 说是清热润肺。阿素至今不知李容渊究竟是伤到, 这人堪比锯嘴的葫芦,只是姜远之说过,他是为了她。阿素虽不信,但终究心软,照顾起他来也格外用心。此时将那罗汉果茶端到他身边, 轻声道:“殿下用些这茶罢。”李容渊淡淡道:“放着罢。”他已取了书, 坐在案前翻看,看也未看阿素一眼,却是要人伺候的样子。阿素无法, 只能侍立在一旁,替他添一添水,换一换香。梆子声已中过了三更,阿素小小打了个哈欠,李容渊方放下书,是要就寝的样子。书房内间有张胡榻,有时李容渊看公文晚了便会歇在那处,看样子今日也是这般,阿素微微福身,想去唤饮澜去伺候洗漱。然而刚迈出一步,却被一只手箍住了。李容渊缓缓从身后环住她的腰,在她耳畔低声呢喃道:“今夜……留下来罢。”这里可是书房,圣人之言可都在架子上摆着呢,他居然说的出这样的话,阿素涨红着脸挣开,咬唇瞪他,这次她一点没有犹豫,退了一步,转身便跑出了书房。那火急火燎的样子,倒像是有猛兽在身后追赶。推门而入的朱雀正见情景,望着李容渊抿唇一笑。李容渊叹了口气道:“怎么,是看好戏来了?”朱雀开怀笑道:“真未料到,殿下也有今日。”她跟在李容渊身边极久,又一同经了许多事,说话自然随便了一些,然而望见李容渊面上深深的无奈,朱雀即刻正色道:“太子请殿下入宫议事。”李容渊自然知道,李承平此时找他定是有什么大事,而且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他有所预感,只因如今朝中刮起一阵立储应立贤的风气,高后操纵朝臣上书,建议改立雍王为太子,这事原也有之,只是从未掀起什么风浪,而这次不仅鲜有人出面反驳,也景云帝也未即刻斥责。李承平应已敏锐地嗅到,他与雍王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容渊走入东宫龙首殿时,面前紫袴金玉带的李承平听到他的脚步声,即刻转过身来,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低声道:“这可如何是好。”李容渊自然知道他忧心的是废立之事,望了片刻,淡淡道:“殿下以为当如何?”李承平环顾四周,身边的太子詹事卢湛会意,将宫人全部屏退,李容渊方听李承平沉声道:“干脆,一不做……”原来他真等不及了,竟要逼宫。然而这点李容渊早已有意料,此时望着李承平沉声道:“殿下莫心急,切不可轻举妄动。”李承平闻言猛然掀翻了桌案,玉麒麟镇纸在地上摔得粉碎,他切齿道:“历朝历代,鲜有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更何况如今在父皇心中,孤竟连那贱人的儿子也比不上了。李容渊知道李承平的怒意已到顶点,言及高后多有不敬,是要撕破脸面的架势,不由叹了口气。他这兄长向来沉不住气,殊不知自己比起雍王,唯一的优势便是法统,若是逼宫不成,连这点名分也失去了,恐怕要坠入万丈深渊。走出东宫时,李容渊望着漆黑一片的夜空想,他虽暂且劝住李承平,却拦不住他做出什么事来,这暴风雨终究比预料之中来得快了许多。幸好未雨绸缪,一切皆已安排妥当。虽身在皇宫之外,安泰自然也觉察到朝中风向的变化。对于高后,她向来不喜,连带着她那位艳美的侄女。当年皇兄要扶她上位之时,她便曾出言反对。大约从那时便已被她怀恨于心。只是,高氏恨她没没关系,却不该把手伸到她的家人身上。经历了上次莫须有的谋反案,安泰已在心中下了个决定,早晚要扳倒这株后宫常青树。只是面上功夫不可废,她要长子娶永仙,一来是令皇兄放心,二来是率先抛出橄榄枝,做出言欢的样子。然而到了关键时刻,譬如风雨飘摇的现在,她的选择自然鲜明。经年经营,如今朝中七位宰相,有三位都与她交往密切,安泰与他们在城郊一处别院议完了事,一道弹劾雍王的奏疏已悄然成形。乘着牛车缓缓回到位于兴道坊的王府,安泰才发觉元子期正在东隅一处亲自监工。她寻了罗长史来问,才知道夫君竟命人重修了东暖阁。乘坐步辇过去时,安泰只见元子期命人在二层北墙上凿了窗,正对府中风景最美的静湖,又在暖阁新装了地龙,她走入之时正在试炭,周身皆暖融融的。安泰敏锐地察觉到元子期并不喜她参政,于是她收了方才的样子,换上轻快的步子走上前去,笑道:“夫君这是做什么?”元子期微笑不语,安泰才发觉,这房间竟是按照以前女儿的闺房布置的,只是更加精美,她心中极其诧异,想的却是,想必女儿生辰刚过,又惹起元郎的伤心事,他才造了这处,好睹物思人。想到此处安泰不禁怔怔落下泪来,元子期微微叹了口气,揽着她向外走。安泰拭了拭泪,换了个话题道:“另有一件事要与夫君商量,前日里崔家来提亲,是中意阿樱,想与我们做一门亲事……”元子期闻言,望了她片刻,沉声道:“阿仪以为当如何?”安泰道:“我想,与苏家也未下过定,不如……”与苏家相比,她是更中意崔家的,然而这与元子期为阿樱挑选夫家的标准不同,安泰说完后不由有些忐忑。元子期眸色深深道:“你以为,无缘无故,崔家何以忽然来提亲?”安泰茫然,元子期叹道:“自然是私下已有计较。”安泰睁大眼睛望着他,元子期言中之意并不难懂,阿樱竟与人有私,这与元家严谨的门风相悖,她紧紧攥着帔子沉声道:“我这便将崔家回了。”元子期却道:“不必。”安泰抬眸望着他,只听他淡淡道:“应了也罢,这孩子心气如此之高,倒出了我的料想。只是路是自己走的,我们毕竟不是她的亲生耶娘,拦不住,反倒令她心生怨恨。”安泰闻言百味陈杂,低叹道:“夫君莫气,是我管教无方。”阿素得知这件事已是十数日之后,坊间皆传百年崔家数代单传,这一代终得二男,然长子却身有残疾,幸好二子一表人才,如今又要得一位贵女做新妇,端得是郎才女貌。阿樱再来觐见永仙时,虽依旧娇柔恭顺,眸子里志得意满的笑却藏不住,好在,之后她因在家待嫁,再不入宫,倒让阿素松了口气。这些时日李容渊身上的伤也好了不少,阿素以各种借口躲了他数次,发觉他竟对自己淡了下来,不由松了口气。然而李容渊极爱洁,身上的伤刚好了些,便要沐浴,此前这事一直是她伺候的,饮澜来请的时候阿素百般推拒,却拗不过她的软磨硬泡,只得抱起那叠干巾和换洗的衣物向汤泉室走去。然而刚走入一片雾气蒙蒙之中,她便后悔了。想要退缩,身后的门扉已紧紧闭上。第88章 88阿素后退一步,紧紧靠在门扉上……阿素后退一步, 紧紧靠在门扉上,然而那道门已经从外面阖上,余光可见昏黄的灯影下, 守在外间的侍从已躬身退在一旁。远处传来哗哗的水声,一道颀长的人影从水中直起身。阿素抬眸,见李容渊披着一件直缀,趿着木屐从雾气之中走出来。他未束发, 腰带松松系着, 前襟松散,隐约可见紧实的胸膛。夹杂着水汽的温热气息扑面而来,有力的手正臂撑在自己身侧,被困在李容渊与身后门扉的方寸之间,他温热的肌肤几乎贴着自己的鼻尖, 甚至隐约可见之前的伤处。阿素侧过脸, 够起一件干衣,努力塞进他怀中道:“殿下……先, 先穿上衣裳, 别、别沾水了。”李容渊闻言俯下身, 好整以暇地望了她片刻,见她窘迫的样子,轻轻笑了笑,接过那件干衣,终于松开了她。压迫感消失, 阿素悄悄转回, 却见李容渊已随性地褪下了身上的湿衣,然而丝毫没有避讳自己的意思。她赶忙闭上眼睛,一颗心砰砰直跳, 幸好方才李容渊是背对着自己,因而只望见他宽肩窄腰,肌肉线条流畅的身形。即便如此,也令她面颊绯红。阿素算着时间,觉得李容渊应换好衣裳,方才睁开眼睛,却没想到正对上他望着自己的眸子。那淡色的眸子带着意味深长的笑,阿素不由自主缩了缩,却一下被捏住腰身。被抱着走向水边时,阿素心中升起一阵恐慌,她不会水,却被李容渊托着沿着石阶一步步向下。一弯新月升了上来,映照出水面连绵不断的破碎涟漪。被从水里捞出来之时,阿素累得连一根手指也动不了,自然顺理成章,被如战利品一般打横抱到东苑去。第二日府中供奉的医正来为李容渊换药时,不禁大大蹙起眉头道:“殿下切不可让这伤口遇水,万一引起炎症,恐有姓命之忧。”李容渊笑道:“自然遵照医嘱。”阿素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表情愤愤想,此时倒乖觉,昨日怎么丝毫记不起这条。然而这日同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兴道坊中的靖北王府,清晨便来了一位行色匆匆的客人。看身形是一位青年,但全身都隐匿在一件大氅之中,他向着应门家仆递上拜帖。直到被引入正厅屏风之后,那位客人才脱下大氅,露出面目来。闻讯而来的元子期望着那熟悉的身影道:“远之?”姜远之神情凝重,将手中一封密信恭敬递与元子期。第89章 89可是哪里不舒服元子期接过那封信, 展卷阅之,再抬眸时望着姜远之似乎并无讶异,倒是姜远之微微一怔, 开口道:“难道伯父早料到有今日?”元剑雪重将那封密信阖上,冷静投入身旁的炭盆之中,淡淡道:“陛下对先帝封的异姓藩王早有不满,这些年更是咄咄逼人, 裴家若不反, 便只有死路一条,这一日总是要来,只是……”他叹了口气道:“只是未料到竟这样快。”姜远之送来的那封密信之中说的是如今的会稽王裴氏忽然在扬州起事,已攻占了大都督府,是一封极新鲜的战报。元子期望着姜远之笃定道:“这事来得突然, 裴家在吴地经营多年, 如此仓促行事,除了陛下日益逼迫, 应还另有隐情。”姜远之点了点头, 沉声道:“不错。”他望着元子期低声道:“这导火索便是几日前雍王与会稽王世子裴说在酒肆起了争执, 雍王竟拔剑将人捅了,虽及时报医,然而裴说终究不治。”元子期闻言,猛然抬眸望向姜远之,裴家一脉单传, 裴说则是会稽王唯一爱子, 此前受诏入京,虽是客居,实为质子。若裴说在, 会稽王万万不敢轻举妄动,然裴说不治而亡,丧子之痛加上再无牵绊,确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元子期向来知道雍王李延秀骄纵,却未料到他竟敢斩杀质子,只是出了这样的大事外界竟没有听到一丝风声,他倒有些佩服高后的手段,想来知道亲子闯了大祸,便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却没想到裴说终究不治的消息传了出去,以至于吴地终究出了叛乱。只是为何雍王竟与裴说起了争执,这其中定还有隐情。果然不待元子期询问,便听姜远之低叹道:“是我,对不起裴兄,前些时日雍王与太子相争,要收越州全境的乌木造船,我为阻拦此事,向伯父借了现钱,先他一步将那些乌木收走,因越州也是会稽王属地,所以这事托的便是裴兄。雍王失了手,虽不知我,却知是裴兄从中作梗,因而怀恨在心。我虽提醒裴兄,却也未料到雍王竟如此大胆,酒肆相遇,竟借酒行凶。”他抬眸望着元子期沉声道:“都是远之的错。”元子期审视他片刻,转过身去,负手而立道:“不,不是你的错。”姜远之微微讶异,却听元子期淡淡道:“应该说,今日一切,皆是你一手布局。早在行事之前,你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姜远之沉默片刻,坦然道:“果然一切都瞒不过伯父。”元子期深深望着他道:“伯父并不要是以此责备你,会稽王早晚会反,你要借力催发,制衡太子与雍王,让他们互相消耗。如今太子落下风,你自然要打压雍王,如此行事不难理解。”他停顿了片刻低叹道:“古往今来,成就王图霸业者皆有如此魄力,为人君者也皆应有如此制衡心术,桓、元两家后辈子侄之中,以你为最成器,只是……”他低声道:“只是你需谨记,无论为君为臣,皆应以苍生为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