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1918远东战云 第357章> 第557章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7章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1 / 1)

对于美英苏要组建一个受害者联盟来收拾自己这件事,陈启民在他们刚刚开始谋划的时候就听到了风声。不过陈启民也没有太在意,毕竟三国现在就是想搞什么深度合作,可能机会也不多了。现在跟战前可不一样,现在三国之间的联接通道基本上只剩下了大西洋-北冰洋航线。他们就是想合作也没有太大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三个国家的各种理念都不一样。苏军现在是大炮兵主义,这取决于苏军的现实考虑。因为苏军实在是没有制空权,想要维持自己的火力不比别人弱,只能从炮兵上考虑。现在的美军和后世的美军差别不大,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兼顾。英军这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英军的装备其实不差,英军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没有美苏那么强大的工业实力,所以当他们面对德国和中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的时候,很难在火力优势上和敌人争夺。即便英国现在有了美国给的光环,也没啥大用。所以,即便陈启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还是命令自己的部队对达卡发动了总攻。起初的一切还都是非常顺利的,可当达卡之战进入第三天之后,双方的争夺进入了巷战阶段。这个时候,陈启民发现不对劲了。因为中国国防军居然罕见的,在巷战中跟别人僵持住了!无论是陈启民还是冯玉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事实上,这还是从保安旅时代开始,中国国防军第一次在巷战之中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究其原因......居然是那些苏军政工干部的功劳!其实,那些苏军的政工干部们在刚刚来到印度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英印军应该是非常适合跟敌人搞巷战的。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还记得斯大林的教导,于是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做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当纳拉扬甘杰的消息传来之后,那些英印军军官看着苏军政工干部的眼神中就闪烁起了不一样的光芒。有时候,他们炙热的眼神还会让苏军的政工干部们非常的不适应。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这些人现在居然还成了宝贝?而且英印军的军官们居然开始主动询问起来他们应该怎么防御达卡城?说实话,这些政工干部们虽然各个级别的都有,其中也不乏一些师旅一级的军官。可是,他们毕竟专业不对口,所以在这么大的战略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然而,他们却能将苏军的一些经验拿出来跟英印军分享。其实......就在基辅!苏军总结出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巷战的战术。这套战术被苏军认为是可以跟中国国防军的三三制战术相媲美的战术。只不过,因为当初的叶卡捷琳娜堡苏军在守城的时候,这套战术还没弄出来。喀山那边,张作霖和铁木辛哥还在争夺外围阵地,所以两边的国防军都没有见识过这种战术。而德军那边虽然确实被苏军的这种战术欺负的够呛,但是他们的火力毕竟没有中国国防军这么强大,所以这套战术对中国国防军到底好不好使?这个问题恐怕还很难说。虽然苏军指战员对自己搞出来的战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中国国防军那是出了名的第一陆军。在真正被放到战场上检验之前,没有人能肯定这套战术对中国国防军有用。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中国国防军第一次见识到这种战术居然实在印度!这套战术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整个二战的局势。甚至,还影响了苏军战士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影响了二战之后苏军的建设。有一个苏军的梗最早是北约那边弄出来的,后来被国内网友知道之后经过精细加工,甚至加入了中国式的平仄去入之后,变得非常朗朗上口。“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唱着喀秋莎,高声喊乌拉!冲啊!达瓦里什,荡平欧罗巴!”后来这个段子进一步演变成了:“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干了这瓶伏特加,今晚白宫是我家。”这是在苏军装备ak47之前,北约对苏军最早的印象,也是苏军给北约带来的最早的恐怖威慑。可是我们都知道,在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苏军其实是装备了大量的莫辛-纳甘的。而且整个二战期间苏军也“只”生产了650万支波波沙。二战苏联到底动员了多少人上前线?这个问题可能斯大林都不知道答案。但是两千多万总是是有的,相比起这么庞大的兵力,波波沙的数量明显远远不足。可为什么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后来那么的深入人心?这就要说起苏军在二战之时的一个经典战术——强击队!强击队其是一种小于连排的作战单位,由突击队、巩固队和预备队组成,总兵力在60-100人之间。突击队由10-20人组成,核心装备就是波波沙,其他装备还有手榴弹、匕首和铁锹。他们的任务是在敌方的防御阵地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突击队长用信号弹了指引后续的战友跟进。巩固队由20-30人组成,主要装备也是波波沙,不过在巩固队之中还装备有机枪和火箭筒以及炸药,他们的任务就是清除残余敌人并建立防线准备应付敌人的反击。最后是预备队,预备队由30-50人组成,还是装备波波沙!不过在预备队之中有两名工兵,以及重机枪手和迫击炮手。他们的任务是补充突击队和巩固队。并且在阵地上建立火力点,还要清除敌人的工事建立自己的工事,随时准备应付敌人的进一步反击。看!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这不就来了吗?后来这个战术被苏军和t-34结合到了一起。突击队的战士们会坐在坦克的外面机动到前线之中,对敌人发起进攻。当看到那些端着波波沙的战士们跳下坦克的时候,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就这么建立了起来。这种战术在巷战之中的威力非常大。尤其其全员自动火力以及轻重火力相结合的战术并不比国防军差,确实是一套相当不错的战术。国防军在一时不查之下,再加上自己一时的轻敌,居然愣是没有在达卡占到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