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1节(1 / 1)

柳成元从客房里探出头来,高兴地捶了陈青云一拳道:“皇上已经命我为定南府知府,日后我们二人可在此处继续比邻为伴了。”陈青云闻言,神色一松,眼里涌现一丝喜色道:“如此甚好。”“还有更好的,你进来便知。”柳成元说完,打开房门。“陈青云见状,狐疑地走了进去。这时,只见明珠郡主牵着一妇人的手缓缓从内室走来,而他们的身边正跟着一个抿唇含笑的中年男子。“太后娘娘?”“你们......你们......怎么会来定南府?”陈青云十分吃惊道,当初周煜选择宣布追封太后,他便以为周煜已经私下安排人送走了太后娘娘和刘一诚。谁知道竟然在这里相见?刘一诚见到陈青云时,拱手一拜道:“多谢陈大人当日谋划相助之恩?”陈青云连忙侧身躲开,伸手扶起他道:“刘叔说笑了,哪有什么恩?”刘一诚闻言,坚持再一拜道:“刘某能得此贤妻,多亏陈大人勇义相帮,这份恩情,刘某永不会忘。”陈青云看着一旁颔首,浅笑不语的“太后”,当即明白过来。他扶着刘一诚坐下,然后认真道:“如此,那就更不必谢了。”“当日青云只是觉得跟刘婶投缘,既是缘,便不是恩。”“太后”闻言,当即便对着刘一诚道:“早说了让你不必执着,陈大人是性情中人,不会在乎这些的。”刘一诚闻言,垂首憨笑。明珠郡主见状,知道刘一诚和“太后”的诚意陈青云已经看到了,当即便挑明道:“皇上知你忧心,特意让我和元昊送两位长辈来安你的心。”“皇上口谕:太后已逝,令堂犹在。望子恒为朕照料好两位长辈,如此,可安子恒之心,亦可安朕之心。”明珠郡主说完,陈青云看着笑得和善又仁慈的两位“长辈”,一时间明白过来。周煜是想告诉他,他不会做冷酷无情的君王,不会让他落到”老不中书”的地步。所以......两位“长辈”到来,无疑就是给《国学》披上一层隐秘而坚固的保护墙,让他可以放开手脚,不再担心遭受别人的诬陷和弹劾。......心慧得知涵涵抓的玉佩乃是“太后”所赠时,心情愉悦地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这才一周岁呢,就能得“太后”娘娘这般亲护,日后闯了祸也不怕了。明珠郡主和柳成元回到定南府长住,李心慧又有了知心好友。两人走得近,孩子们也相处融洽,再加上陈青云陆陆续续收了不少弟子,一时之间,整个《陈苑》全是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嬉戏声,十分热闹。景献十年的时候,皇上送太子下定南府拜师,此时陈青云虽然并未担太傅之名,却已有太傅之权。景献二十年,皇上下定南府与陈青云畅谈一月之久,而此次已是他第八次下定南府了。景献二十八年,皇上病逝,传位于太子。太子登基后,下旨封陈青云为“定国公”,李心慧为“定国夫人”取自“安邦定国”之意,爵位世袭罔替,堪称大周第一殊荣。陈青云一生教出十三位状元郎,十位榜眼,十四位探花,五十二位二甲进士,数百位三甲进士。史称:大周第一鸿儒,后世尊称:陈圣人!陈圣人一生,妙笔生花,丹青一绝,然而流于世面却是少之又少!传闻他每年都会为爱妻作画,幅幅精美传神,却无一幅可供世人瞻仰,而他与爱妻活至九十高龄,于一夜先后离世。世人皆传,陈圣人之陵乃为皇室所造,里面陪葬之物皆是价值万金的笔墨丹青。然后世寻觅数百年之久,却仍寻不到陈圣人与夫人之陵,而相伴他们一生的画卷和书法,也都无法面现于世,世人念之,憾之,敬之。番外一:反咬一口 (云慧篇)回到定南府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陈青云和李心慧带着玉书和玉函回了陈家村小住。本以为数年不曾居住过的房屋必然潮湿不堪,老旧破败。可谁知道这几年,陆陆续续都有官员名士来陈家村游历,以瞻仰”譞雲居士”年幼家贫时的苦读之心。再后来,听闻陈青云辞官回乡的消息,乡绅们便自发筹集钱财,修缮陈家老宅。当地官员名士知晓后,便纷纷参与。于是就连陈家村的村民们都受惠不少,而陈氏学堂都开办了一年有余。陈青云和李心慧回村的马车才刚刚出城,便有早就等候的村民走小路回村报信。当年陈地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了风姿俊朗的翩翩少年,二人手执长剑,威武不凡地当了陈青云的近身侍卫。村里的人看着陈青云夫妇轻车简装地带着两个孩子回来,身边除了陈地的两个儿子,便只是两个丫鬟。这跟他们想象的那种荣显回乡的场景不一样,可一个个看着陈青云夫妇对着他们如旧时那般浅笑颔首,轻声问候时,不少人当即揉红了眼眶。陈家老宅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浓荫的老树被修去了繁盛遮阳的枝丫。空旷的院子里,那早已被风雨侵蚀的晾衣绳子还在,已经泛白,腐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