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网盘> 采葛(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采葛(5)(1 / 2)

心里揣着秘密,颜守自然是如坐针毡,一直处在相当的紧张当中。好在他这两三日的,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也就是说,颜异始终不知道陈嫣已经回到大汉的事实。

只不过,有些事情有的时候真就那么巧——正如他早早就预料的,越是不想发生的,越是回以各种巧合降临到身边以此显示出命运的强有力。

颜守在东莞县短暂逗留了几日,在这期间,有一位访客来到。

对于有访客来到,颜异也很意外他在东莞县这件事并不为人所知。他和外界的联系仅仅是发往长安的信件,而长安送来东莞的信件是通过家里的仆从递来,也就是说,长安那边的熟人也不知道他在东莞。

梁师道,也就是颜异的熟人此人是活动在齐地的一名儒生。家中是本县豪强、大地主,非常富有。大概正是因为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让他对于出人头地没有那么大的执念。他读书就是真的读书,喜欢的是读书本身,而不是想通过读书去做什么。

以为这样的人正好可以做学术大佬吗?那就是想太多了。有天赋成为学术大佬的究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万中无一,而梁师道,显然没有这样的天赋。在读书这件事上,他就是普通人的天资。

说他笨吧,不至于。可要说他聪明、有灵性,过往教过他的老师也会摇头。好学生和坏学生都会让老师格外有记忆点,像他这样平庸的,就只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了。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如果还想在学术道路上走的更远,那就只能‘勤能补拙’了。不管是不是心灵鸡汤,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所谓的‘勤能补拙’的故事。梁师道家境优渥,足够支撑他去干这样的事。

然而然而她这个人又是本性里富贵闲人的做派,对于一辈子艰难求索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学问的探寻,他属于‘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状态,认真学学就可以了,为之废寝忘食直到疯魔,那却是不可能的了。

梁师道与颜异算是少年时就认识,当时颜异来梁师道老师门下请教问题,当时的颜异正在游学当中呢。就是这一请教,就盘桓了半年有余,从请教变成了学习。

颜异的天资不用说,反正是梁师道羡慕而不能得的。梁师道这个人禀性豁达,见到颜异这种天才少年,他的第一反应从来不是嫉妒之类的负面情绪,而是想要结交。两个人就是那个时候熟识的,之后数年也断断续续有联系。

颜异人在东莞县的事情对于外人来说是个秘密,但要说世上无人知晓,那又是笑话了。至少临沂颜家就有不少自家人知道,知道这位家族十分看好的宗子人去了东莞县,不问世事,只管读书做学问——在家族子弟那里,颜异总归是个正面榜样。

梁师道是齐地人,这些年也喜欢到处走走。不过他这个人吃不了苦,所以所谓的走走看看,也就是游山玩水的程度,而不是穷游或者体验生活。他路过临沂的时候就想拜访颜异了,他朋友多,所以知道颜异辞官归乡了在他想来,颜异肯定在临沂啊!

不过,在颜异遇到一名认识的颜氏子弟才知道,哦,颜异来东莞了。

好叭,东莞就东莞,反正他如今是齐地到处潇洒,东莞也在他的路程计划之内。于是一点儿没多想,在临沂停留了一段时间,继续自己的行程就是了——而现在,他人到东莞了。

“数年不见,昭明你人倒是更加清朗了。”相对而坐,梁师道忍不住赞叹道。

少年时起,颜异就是以‘好姿容’闻名的,有的时候这个名气都要压倒他的才名了。只是因为他这个人不爱说话,和那些以口才出尽风头的人物相比显得默默无闻了很多,这才渐渐没了太多议论。

可别小看口才好,这个时候是有些人瞧不起一些人以口舌为利,编出了很多奚落之词。但事实上,口才好是一项很了不得的本事,放在个人身上是很加分的。这个时候名士之间坐而论道也是口头交流,一方驳倒另一方除了论点论据靠谱,口才也是一大助力呢!

这种风气演变到日后,甚至会让口才成为名士的一大基本素质。

少年时就觉得颜异其人萧萧肃肃、举止清朗,仿佛松林穿风现在一见,又多了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很难形容,笼统地说,就是经历的多了,人看起来自然就不同了。

人的经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成为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这并不是鸡汤,至少不是骗人的鸡汤。

颜异相比于过去,好比一颗宝珠,光华更加内敛了。华夏对于珠宝的外放之光有一套自己的理解,珠光宝气是很好,但一般不会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宝物!华夏有‘宝物自晦’的传统,即真正的珍宝为了保护自身,看起来反而不起眼。

光华越是低调,越是让人高看。

对于现在的颜异来说,外界他在乎的东西已然不多了一个连自己都不在乎的人还指望他在乎别的什么吗?这未免是玩笑了。而这,恰好符合名士风范——追求名利没什么不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无可指摘,但正是因为大家都有太多太多的欲求,要是有人将这些视若芥草,那就显得出众了。

华夏知识分子有的时候其实是很分裂的,一方面强调无欲无求,但另一方面又强调知识分子治国平夏天,在现实世界里做出实务来。说实在的,这两者从根本上就无可调和,二者只能选一。

这个根子从孔老夫子在的时候就确定了,因为孔老夫子就是两条路都肯定了的人。从这一点上,既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其实是个很智慧的人,他并没有轻视哪一条路的意思。但从另一方面,也是为之后知识分子集体精神分裂埋下了伏笔。

务实的做法是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一而舍一就可以了。或许有真的天纵之才,可以二者兼得,但那实属天选之子,华夏历史漫长也没出几个,实在不必赌自己是不是‘位面之子’。

做人呢,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时候人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所以知识分子们纷纷表示,‘我们全都要!’。

e这就没有办法了,甚至有人看穿了这一点,坚定地做个务实者,想要怼醒这些人都很难。因为这群坚定全都要的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怕梦想之路道阻且长,只要自己足够坚定就可以了。

9102年了,依旧多的是人相信‘人定胜天’,决心可以战胜客观存在的困难,更别说在那些遥远时光中的人了。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打嘴炮,永远是赢不过理想主义的。当然,社会最终会用自己的方式教做人,只是那又如何呢。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自己是抱着九死不悔的信念牺牲的,日后还有后来者,吾道不孤!

汉代其实还是挺务实的,务虚的风格是后来才慢慢形成的。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关思潮的影响,大家崇拜在名利上有所成就的人。与此同时,一位真的能扔下名利的‘名士’同样会被人顶礼膜拜,作为偶像。

其实想想也是,这些读书人,即使是最底层的读书人,也是没有生存危机的——和真正的底层人民不一样,底层读书人的穷,那好比现代打工族的穷,和真正落后国家、有饥馑问题的国家那种底层民众的穷,那就不是一回事!这些读书人,但凡不坐吃山空,总是能活下去的。

这些人,就有空想一些生存之外的东西了。

不管外物,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着这无论哪一个世界,都是神话一样的存在了。

颜异现在这种状态在某种巧合之下竟是完全符合这个的——无论他原本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外人看来,他都是一个典型的不拘名利、有名士风度、真正的读书人了!

再联系他的事迹,和当不上官,所以‘君子固穷’不同,他是在官途一片光明的时候选择离开的这就更让人佩服了!

华夏人崇拜的并不是什么都不做,闲在家的知识分子。如果真的是这种,那岂不是太多了?门槛太低,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做到。华夏人崇拜的是明明能够去攫取权力和财富,最终却放弃了的知识分子。

所谓‘名利于我如浮云’,就是如此了。

梁师道观摩颜异辞官以后读书所得,更是赞叹,道:“吾亦收到长安同门的书信,有说昭明如今几位师长如今在昭明身上寄予了厚望”

对于一个学派来说,既需要朝堂上有人,也需要学术阵地上出现闪耀的明星。原本大家对颜异的定位是前者,看他当时的势头,三公九卿简直就是囊中之物了!但颜异忽然辞官,让大家始料未及

而如今,源源不断的学术成果从东莞送到长安大家纷纷有了猜测,有人暗暗觉得会不会是履足长安官场反而让这位复圣嫡传一时顿悟了?说起来,颜子本来就是那种不重名利的人,其豁达风度也是孔子门下第一,最受孔子喜爱的学生,不是没有理由的啊。

‘有乃祖之风’,这是学术界暗搓搓出现的最新评价,说的正是颜异。考虑到祖宗是颜回,这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了。

颜异自己闭门不出,将自己局限在东莞的小小天地之中,是不知道这些事的。不过就算他知道这些事也不会说什么,更不会因此有什么反应——所有的一切都搞错了,只能说世事就是如此可笑可叹人类的悲喜很大程度是确实从不相通。

更何况,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些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