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我把暴君养大 小说> 第122章 有点意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有点意思(2 / 2)

摄政王蓦地冲了过来,推开他,跑去里间,许久里头传来一声巨响,像是膝盖直接跪在地上的声音,骨头磕在了硬板上。

太皇太后的屋子是用硬板铺的。

不大一会儿,各位太妃和太后,包括几位皇子都赶了过来,跪了一地。

古扉在人群里瞧见了古熙,古熙也瞧见了他,神态有些无措,似乎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他似的。

古扉只望了一眼,便淡然将视线收了回来。

古熙瞳子里染上一丝失望,嬷嬷已经把什么都告诉他了,他曾经被沈贵妃收养,和古扉一同住在长明宫三年,其实自己隐隐约约还有些印象,不太深,但是记得有那么个人,明明自己也很小,却会弯下腰背他。

后来他俩一个被收养,一个被打入冷宫,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现在反了过来,曾经孩童时期的感情也因为颠簸起伏的经历消失的无影无踪,形同陌路。

母妃偶尔也会让他去找个试试,就比如这次,母妃不想离宫去偏远的地方,想让他求曾经的哥哥帮忙,只要他一句话,命运就能改写。

但是他最终也没去,知道五哥哥有相同的问题,找了五哥哥商量。

五哥哥让他不用担心,二哥哥会想办法,他还有意无意透漏,说是皇上也不肯让他们搬。

皇上就是他曾经的哥哥,他以前追在屁股后面喊,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每天接送他进学,后来学会了,第一个叫的也是哥哥。

“元吉。”

他听到有人说话,声音熟悉异常,又无比陌生。

“皇叔有话要与太皇太后说,扶各位太妃起来,咱们回避一下。”

熟悉是因为一直牢牢记着,陌生,是因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上一面,然后吃顿家宴,偶尔最上面的位置还会空着,十次里头能有三次出席都算意外。

皇兄身边的太监听令,带着人过来,劝各位太妃起来,去偏殿坐着,他也配合的扶起母妃,说来奇怪,母妃时常被太皇太后为难,明明恨她恨的要死,怎么她真的死了,哭的这么伤心?

但是……

他抬头看,母妃雷声大,雨点小,面上有伤心之态,却没有眼泪。

他又去看其他人,差不多都是如此,所以全都在演戏吗?

大人的世界好复杂。

目光在人群里搜寻了一番,没找到他想找的那个人,五哥哥挤在他身边,道:“方才被太医拉住,进去了。”

“哦。”身为皇帝公务繁忙很正常。

五哥哥凑过来,在他耳边说话,“我们不用出宫了。”

???

他不懂,“为什么?”

五哥哥四处看了看,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因为皇奶奶薨了,皇上是皇奶奶的亲孙子,要守孝。”

“为什么守孝我们就不用出宫了?”他还是不懂。

五哥哥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因为守孝期间不能成亲,皇上不成亲,各宫就不用腾出来,大臣们也找不着理由让我们搬了。”

“这样啊。”他似懂非懂,说来说去他就只知道可以不用出宫了。

只要不出宫,迟早可以找到机会和哥哥重归于好。

他瞧了瞧坐在椅子里‘哭的伤心’的母妃一眼,心道母妃应该不需要他帮忙,于是拉着五哥哥去了门口,隔着帘子听外面的动静,没一会儿,似乎有脚步声传来。

他偷着从缝隙里看去,皇叔和皇兄站在门口说话,皇叔眼圈有些红,是真的伤心,和屋里的其他人不一样。

听说皇叔和皇奶奶感情特别好,小时候皇叔怪异的长相时常被人议论,都是皇奶奶护过来的,也是皇奶奶请的大师辟谣,这才有了如今的皇叔。

总的来说,皇奶奶对皇叔不仅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还有再造之恩。

他竖起耳朵偷听谈话,皇叔觉得皇奶奶的死有蹊跷,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云云,与皇兄商量着着人调查,暗地里来,怕打草惊蛇。

皇兄没有意见,还将宗人府借给他,一旦查出凶手,任他处置。

他敏锐的感觉接下来的谈话不能再听,会招来祸端,便拉着五哥哥离开了,去了母妃身边,母妃抱着他继续哭,声泪俱下,满屋子皆是鬼哭狼嚎,许久不散。

到了中午大人经受得住,小孩子挨不住,皇兄让人准备饭菜,因着丧事,饭菜很是简单,清水菜和白粥,也没人敢抱怨,偶尔那么个吃不习惯的,刚要发脾气便被人带了下去,饭桌上气氛凝重。

下午人越来越多,宗亲们带着儿孙来跪拜,大臣们也全都来了,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人才能凑这么齐。

诵经和吊唁,大概晚上才散,留了几个宗亲守夜,其他人都可以回去了,他瞧见皇兄没走,便让母妃先回去,他随后再走。

也没事做,只凑在几个大人身边,听着他们说话,皇兄与礼部安排一应事理,葬礼规格,棺木和葬穴,很多他都听不懂,只觉得皇兄好生厉害,那些难缠的大臣们都老老实实听他吩咐。

他听母妃说过,这些大臣们很是不好打交道,她想收买几个,替他们说说话,都被义正言辞拒绝,还被说了一通。

母妃骂他们老古董,冥顽不灵。

他又听了一会儿,察觉到皇兄要走,才陡然站起来,跟在皇兄身后,像以前一样,送送皇兄。

只不过以前是光明正大,现在是偷偷摸摸,因为一个人,个头又小,没人留意他,倒叫他顺顺利利的将皇兄送到了长明宫,人进去之后他才收回目光,准备回去,刚走了两步,身后有人叫住他。

“九殿下稍等,奴才送送您。”

他回头看去,是皇兄身边的大太监元吉,提着一盏灯笼,身后还跟了几个人。

他眼前一亮,大太监是皇兄的人,皇兄的人来送他,那是不是说明皇兄也知道他了?

“奴才方才打眼一瞧,就晓得是您,九殿下不回长清宫,来长明宫做甚?”

古熙瞬间心虚起来,“我……我迷路了。”

迷路能从长慈宫迷到长明宫?他应该回长清宫来着,长清宫和长慈宫一东一西,方向都不对,不过元吉体贴的没有拆穿他,假装不知道,将人送了回去,之后才回长明宫。

陛下还在批阅奏折,他将灯笼给别人拿去,自个儿拍了拍满身的寒霜,搓着手进了书房,边给陛下磨墨边道,“陛下,您猜我方才瞧见了谁?”

不等陛下问,他继续道,“九殿下。”

“他又迷路了,上次中秋也是这般,从长清宫迷到长明宫,手里还拿着月饼,月饼还是没拆盒,包的好好的,您说巧不巧?”

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他与陛下说了一声,送人失踪了那么久,陛下也没说什么,看来陛下是默许了。

跟随陛下三年,还能不了解陛下的秉信?

“奴才看的出来,太皇太后薨了,您很难过,假如有一天……”他手上快速磨了两下,“陛下知道奴才为什么进宫吗?”

“奴才曾经有个弟弟,奴才每天嫌他笨,打骂他,后来他被卖进宫做了太监,每月月例都寄回家,供奴才读书,奴才心说装什么好人,奴才才不稀罕呢,于是也剃了身子进宫来找他,可惜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奴才很后悔,当初不该对他那么凶。”

他叹息,“奴才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希望陛下别跟奴才似的,将来有一天后悔。”

他斗胆又多说了一句,“多多珍惜眼前人。”

太皇太后薨了皇上伤心,那还是在做过对不起他的事的前提下,九殿下可没有,假如有一天,九殿下薨了,皇上只会更伤心。

古扉抬眼看他,“你今天废话很多啊。”

元吉连忙禁声,嬉笑一声打岔道,“皇上累了吧,奴才给您捏捏肩。”

古扉不让他捏,“行了,去一边玩儿吧,朕要批阅奏折,让人不要打扰朕。”

元吉晓得,“那奴才去了,皇上有什么事喊一声便是,奴才就在门外。”

古扉敷衍似的挥挥手,等他走了才道,“你有没有觉得不对劲?”

???

【哪里?】这样没头没尾没法子回答。

“方才太医说头上的伤不至于致死,有可能跟腕儿上的伤有关时,皇叔当即反驳说不可能,他为什么那么急着否认?”

“难道那个伤跟他有关?”

古扉撑着下巴问它,“你就不好奇吗?”

【不好奇。】器灵并不想看他,也不想再回长慈宫去瞧死人,还是大半夜去。

“我好奇。”古扉一个人敲定了,“走吧,说不定能查到些什么?”

器灵很无奈,【你其实就是想查太皇太后的死因对不对?】

“只是其中之一,我更好奇她手上的伤是怎么来的?”太皇太后又不碰刀,不可能失手,也没听说长慈宫出什么事?

年纪大了,人就会变得矫情,平常感冒发烧都恨不能昭告天下,将她的儿子喊进宫,心疼心疼她,那么大的口子,怎么会没出声呢?

不对劲啊。

古扉把空间准备好的剪纸放在灯笼前,立马一道影子印在窗户上,是个人在写字的模样,只露到胸前,所以笔没动也没关系,看着像在用功批阅奏折便好,穿帮了还有元吉打马虎眼,没得怕的。

他自己溜到桌子底下,借着掩护进了空间,换了一身夜行衣出来,刻意矮下身子接近窗户,最角落的那个,打开一条细缝朝外瞧了瞧,没惊动人便一跃翻了出去。

所有侍卫眼睛看的都是前方,没人注意身后,他几下上了廊下的梁柱上,又通过梁柱翻上屋顶,趁着换防的功夫跳到另一个屋檐上,借着夜色掩盖,很快消失不见。

再出来时已经一身白衣,带着恶鬼面具,披头散发,假扮成鬼的模样出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熟门熟路去了长慈宫。

长慈宫人还没有完全散干净,皇叔和另外两个皇叔在守夜,那两个皇叔和皇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不算很亲,皇叔让他们去偏殿歇息歇息。

那俩人起初不肯,后来意思意思也就去了,正殿下只余了皇叔一个人。

才第一天,没有封棺,古扉瞧见皇叔将手伸进棺材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古扉在他对面的屋檐上趴着,看不真切。

“器灵。”他招呼着,“到你发挥了。”

器灵晓得,他刚一屏住呼吸,闭上眼,器灵便将视线换成了它的。

与常人不同,它的视线像一条蛇似的,紧紧挨着屋檐,长慈宫的户型和长明宫一样的,是个‘曰’字,古扉的位置在最下面那个‘一’处,摄政王的位置在中间,两边的衔接处用了门槛挡住。

这个时代的门槛都很高,是为了防尸变,皇宫冤魂多,更信这套,只要是能进入正屋的途径,都安上了门槛,也方便了它,直接顺着门槛爬去屋檐下的梁柱,梁柱下是木制地板,棺材放在架高的地板上,所以也叫它看清了里头的情况。

摄政王一直抚摸着太皇太后的手腕,器灵朝另一只手腕看去,意外发现那只上面也有很多痕迹。

像是整齐的切痕,已经很久了,伤口发白。

【看起来像放血的痕迹。】

总不可能是自杀吧?

大好的日子不享用,需要自杀?

没那个道理。

“难道皇奶奶也在用自己的血供养皇叔?”这就说的通了,为什么受这么重的伤,也没告诉旁人,因为她是自愿的,还要瞒着大家,以免给儿子招来口舌。

【你倒是提醒我了,差点忘了,摄政王喝血有讲究,最好是他的宗亲,越亲效果越好。】

就像输血一样,自然要血型对上,血型不对上,会死人的,不过摄政王不是给自己输血,是喝,所以要求没那么高,但是宗亲的血肯定对他更好就是了。

这跟平时吃饭似的,喜欢吃面条,就觉得面条特别对胃口,但是吃其它的也能活,只能没有面条那么令人喜欢而已。

“所以说皇奶奶是死于这个?”古扉敏感的抓住了重点。

【有可能,年纪这么大了,还放血供养摄政王,瞧她的样子不是第一次做了,长期失血会头晕眼花,定是没瞧清路一脚摔下楼梯,摔在石阶上,加上手腕上的伤流血而死。】

“也太巧了。”古扉还是不相信是巧合,他更觉得是人为,但是这个人会是谁呢?

以及如果真的是意外皇叔会怎么做?会不会利用太皇太后的死,将自己的老对头除掉?

古扉觉得他会,他就是这样的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俩人在屋顶又等了等,皇叔都没什么动静,古扉倒是等烦了,正打算走,外头突然有人进来,是大理寺的人。

因为太皇太后死的蹊跷,比如说手腕上的伤怎么来的?为什么只磕了一下流那么点血就死了?

都是疑问,所以三司和宗人府都介入进来,皇叔亲自审查,他是太皇太后的亲儿子,唯一的一个,太皇太后死的莫名其妙,又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要随着他。

本来应该避嫌的,不过上一辈里头除了他,没旁人能用,这一代倒是有个二哥,但是太年轻不够资格不说,把这事交给他,无异于公然和皇叔撕脸,不如卖个好给皇叔。

宗人府办事,必须有个宗亲顶梁。

上一代的宗亲被父皇发落的差不多,一时半会回不来,回来的那些都被摄政王亲手除掉了,有也是一些无能之辈,不堪大用,这一代还没成长起来,让一些没有功绩的人去查这事,不妥当。

大理寺是来汇报情况的,白天太医排查过太后的饮食和各方面的情况下,内务府排查了一遍,大理寺又排查了一遍,说的东西大同小异,他也没有在意。

白天太医和宗人府排查的时候他在,是他吩咐下去的。

那两个大理寺的人走到门口没人的地方才小声说话,“为什么不告诉他?”

“你笨啊,告诉了他,他肯定让宗人府的人插手,那群讨人厌的东西,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能力不足,还总抢功。”

虽说大理寺是朝中的三司会审之一,位置极其重要,不过宗人府直接听命于皇上,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甭管你多大的官,只要不靠近皇上,那都是没用的,后宫那些个主子,有时候还不如受宠的奴才。

【看来他对你的宗人府不太满意。】

“他还以为是以前的,不晓得我换了人,能理解。”

现在宗人府的头头是他,因为宗人府需要宗亲镇压,但是上一辈里头没有堪大用的,不可能把这事还交给皇叔,那皇叔一人三职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所以他自己接收了,今儿是借给皇叔,借完还要还的。

宗人府在他皇宫,皇叔想插手进来还有点难度。

【他们好像知道些什么?】

“我看出来了。”不过他们有武功底子,他不能跟得太紧。

“明儿去查查看,这针是谁造的,又属于谁?怎么带进宫的?”

针?

看来他们发现了真正让皇奶奶致死的原因,别小看针,有可能是凶器。

古扉突然想瞧瞧那针什么样的?

他一直远远吊在那俩人身后,想找机会夺针,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四周越来越荒,终于前面的两个人停了下来,转头拔剑对着他,“你果然出现了,杀害太皇太后的凶手!”

???

他怎么变成了凶手?

身后传来无数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古扉便发现自己被围住了,全都是大理寺的人,穿着大理寺的衣裳,瞧着样子不像碰巧遇上临时起意,倒像是刻意为之?

【看来你被当成鱼钓了。】

方才那俩人是故意那么说的,就是想让他跟上去,假如他们掌握了证据,最慌的人会是谁?

是凶手啊,凶手肯定想把他俩杀人灭口,再把针夺回来,来个死无对证。

古扉眨眨眼,瞳子里闪过一丝意外和惊喜。

这两个人,有点意思。网,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