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1 / 2)

他知道家里穷困, 他知道阿娘最看重的是大哥甄博文,现在家里好过了些,可他从未想过,阿娘居然也愿意送他去学堂, 他以为他能够跟着阿姐识字, 就已经是最大的奢求了,没想到还有能自己上学堂的一天。

慕清要走, 席瑞安却是十分舍不得。

他在现代知识研究植物和药物的研发人员, 做的一直是和植物实验室打交道的工作, 还是头一次当一县之长, 有很多事情不好找幕僚商量的,就想找慕清说说话, 两人一起也方便拿主意,况且两人自来这古代都大半年了, 慕清一直在乡下照顾甄家的一家子, 他也吃味的很,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她走。

席瑞安本就占有欲有些强,两人在一起和和美美了一辈子都未分开过, 这次一下子分开大半年,又因身份有别, 无法立刻在一起。

好在他知道这个时代不远的地方, 有她在, 心中惶惑少了许多, 只抓着她的手, 与她商量:“马上就是发解试,发解试之后,我们来到此地也满一年了,给了他们一年时间缓冲,也差不多了,等博文和席镶考完,咱们就成亲。”

此时的慕清外表看上去年轻了很多,这个身体本身虚岁才三十四,此时外表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加上二人本来就长得像,现在越发靠近慕清原本的相貌了,席瑞安只是拉着她的手,就心安不已。

慕清被他孩子一样拉着手撒娇,好笑不已地拍了拍他的手:“快了。”

他们是从县城西门回去的,此时县城东西二门的马路两边,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谷穗垂的稻杆都弯了腰,来来往往的村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比他们自己都高兴,现在就等着稻谷收割称重,看着两季稻到底亩产有多少斤。

对慕清的事情,席瑞安十分上心,不过几日之后,他就为甄三郎打听到怀安县比较好的私塾,慕清带着甄三郎去私塾拜师去。

已经十二岁的甄三郎就像个六七岁孩子似的,忐忑又激动的跟在阿娘身后,怀里抱着阿娘给他缝制的书包,学着大哥甄博文的模样,面上故作淡定。

私塾里的老师早已被县尊打过招呼,知道他是县尊入室弟子的弟弟,又听说他今年开春才开始学识字,现在已经能够默写《百家姓》和《千字文》,考察了他后,就见这小少年目光清澈,问他可取了名字。

现在很多农家子都还‘大郎’‘二郎’‘三郎’的叫着,没取正经名字。

被叫了十多年的甄三郎心跳如擂鼓,好半响才平复好心情,说:“学生幼时由外祖父取名甄行善,‘博闻强志而让,敦行善而不怠,谓之君子。\&039;。”

在说完自己名字后,甄行善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

“甄行善,甄行善。”夫子抚了抚胡须,笑眯眯地应了一声:“好名字。”

至此,三郎甄行善也入了私塾,家中放羊的事情已经交给甄四郎,慕清回到家待了没多少天,杂交水稻也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怀安县出现高产量农作物稻谷,并且稻谷即将丰收的消息也早已穿到州府,怀安县与淮州州府的距离,相当于同一个市下面,县里到市里的距离,坐牛车大约要四五个时辰便能到达。

随着发解试的一日日临近,席镶也需要回到他的祖籍去考试,甄博文也需要回到怀安县提前准备。

怀安县两季稻的事,席瑞安也没瞒着岑知州,早已写信与他讲过,正好马上就到收割的季节,席瑞安又去了信告知岑知州。

岑知州从被贬谪发配到此地始,身体便一直不大好。

他一国之相,年纪又大了,被贬谪到此,一路舟车劳顿,心情又抑郁,实际上就是发配到这里养老了,刚来时也和席瑞安一样,并不大管事。

直到这段时间身体看着改善许多,又逢甄博文回乡,自己学生席瑞安在治下搞出两季稻的事,想着身体恢复,便下来走走看看。

若此事是真,他一把老骨头,哪怕老死于此,便也罢了,总要为自家学生打算一二,总不能让他一直蹉跎在此。

牛车一路缓缓前行,岑相出身寒门,生来简谱,一路上也无人知他是知州,待牛车从东门两边路过,望着路边两岸金黄,找了个路边驻足的老农问:“老乡,这就是你们县的两季稻吧?”

老农不知他身份,闻言高兴道:“可不是,我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稻穗,且听县令说,一年可以种两季,若真能达到亩产六石,那我们农家再也不怕饿肚子啦,神农开恩,县尊开恩,圣上开恩呐!”

甄博文也下车,望着马路两边的稻谷,也是沉思感慨。

他和岑相都出自寒门,甚至他还是真正农家子出身,最是明白稻谷的丰收,产量增高,对农家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岑知州来到怀安县第二日,县令便开始组织人收割两季稻,此时他们本土种的一季稻还未成熟,席瑞安根本不需要召集农人,就有很多农闲在家的农人主动来帮忙收割,干劲十足。

收割那天,只要是有空的农人们,全都来到县城东西二门的路边观看。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两季稻亩产量能有多高了。

在怀安县农人的主动帮忙下,马路两边各二十亩水稻,总共四十亩,一天时间就全部收割完毕,他们又花了一天时间将打谷,等亩产量出来后,他们全都惊呆了。

亩产量七百斤!

高达九石!

这还是因为古代肥料不足的缘故,若是和现代一样,各种肥料充足,亩产量还能再增加一些。

农人们都惊呆啦!

为了防止这只是个别现象,其它没里都种植了至少一亩地的两季稻。

怀安县很多地方并不想甄家村,当初每户人家五斤稻种的限额几乎领满,其它很多村落,真的只是每一里只种了一亩。

现在这一亩地的金黄在一片尚且青色的稻谷间,是那样醒目。

就连岑知州都顾不得身体年迈,每日都跟着下地,去一里一里的乡下,看乡下的两季稻亩产。

县城马路两边的稻田由于被席瑞安全部买下,属于席瑞安的私产,作为给全县农人又亲自照料,全都是严格按照席瑞安的要求种植,亩产量相较乡下的杂交水稻要高一些。

乡下毕竟偏远,席瑞安不可能面面俱到,多是教了各村的村长里正和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照着做。

可这世上永远不乏自作聪明阴奉阳违的人。

所以下面每一里的试验田亩产量也都不等,高的,如甄家村,严格按照席县令指导的来做,亩产量和县城两边的亩产量一样,同样高达九石之多。

次一些的,便是和甄家村有亲缘关系的,附近的村庄,每亩地的产量也足足有八旦。

其它也大多能达到亩产六七旦。

就连最少的,也有五石之多。

在这个平均亩产量只有三百多斤,也是四石的古代,即使是每亩地达到五石,也已经是增产很多了,更何况是翻了一番,直接达到九石的田地,那简直就是神迹。

看着那切切实实在众目睽睽之下收割的没有一点虚言的稻谷,帮忙收割的农人们纷纷泪如雨下,对着杂交水稻,长跪不起,口中大喊:“老天有眼,神农开恩!”

这下全怀安县的人都知道这两季稻高产,不用席瑞安说,他们就主动想要来年全部换上可以种两季的杂交水稻来种植。

岑知州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两季稻原来还有个名称叫杂交水稻,据说是一个名叫袁隆平的农神所赐。

恰逢当今万寿街,岑知州当下就写了折子,并将一把带着稻杆一起的稻穗,连夜送往京城。

每年为了奉承皇帝,下面制造的祥瑞不计其数,其中自然也有稻谷祥瑞一项。

古人不懂,当看到有高产量稻穗时,不等它们成熟,便将它们折下作为祥瑞送给皇帝,实际上这些高产量稻穗都是优质稻谷,若全部搜集,来年用这些优质稻谷为种子种植,可增加产量。

然而还不等这些稻谷长成,就被祥瑞了。

岑知州的折子和稻谷被递交到京城后,首先是被现如今的宰相刘相所截,看到岑知州的折子后轻蔑地冷笑一声:“岑道正一生刚正,最是厌恶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想不到他人到晚年居然也玩起这样的把戏来。”

他和岑道正虽是政敌,政见不和,一个保守派,一个是革新派,该打压的打压,但都是政治上的事,对于他的前任对手岑相的人品还是认可的。

此刻他将折子一扔,意兴阑珊道:“罢了,给圣上呈上去罢。”

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没有将岑知州这封折子当回事,甚至还有像如今刘相这样对前任宰相岑道正十分失望的。

毕竟,这样的祥瑞每隔两年就来一次,但从未听说哪里真有稻谷产量增加的,圣上也只是看过笑过,给他的前任心腹岑相批了折子安抚他,之后也没放在心上。

却说怀安县这边,在趁着杂交水稻丰收,所有农人都群情激昂之际,席瑞安又连忙趁机向他们安利了另外几项高产量农作物:土豆、玉米、花生、红薯,并且说,这几样农作物不挑土地,山地旱地皆可种植,亩产量皆可达到千斤以上。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像土豆、玉米、红薯,本身它们的亩产量就很高,而慕清种植空间里的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和普通土豆、玉米又是不同,它们全部是农学院的农学家教授们一生的心血研究而成,产量较之普通的,又要高了许多。

像花生,它的正常亩产量不过三四百斤,而慕清空间里的花生亩产量却能达到五六百斤以上。

而慕清的种植空间里,还有一种嫁接的植物,就是泥土上面长的是西红柿,挖开下面的土层,全是土豆或红薯的,或是上面枝干长的是小米椒,挖开土层下面是花生的。

种植空间十分鬼畜,就连这种嫁接技术都一模一样的拷贝出来,在空间里种植。

不过这样的嫁接技术十分精细复杂,不适合普通的农家种植,这种技术自然也不需要拿出来了。

因为有杂交水稻在前,对于县尊这次拿出来的,据说山地和旱地也能种植的玉米、土豆、红薯、花生等物,农家人们也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