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麒麟儿三春景下载> 167、第 16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7、第 167 章(1 / 2)

南昌送来东西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许盈如今生活在建邺,许氏许多族人也生活在建邺,虽然并不缺乏金钱, 但背井离乡的,很多东西总有缺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佷容易就明白, 很多时候不是钱就能解决问题的。

南昌那边是许盈早早经营出来的,相比起建邺这边着实要宽裕不少。趁着往建邺贩运货物的机会,送这送那的很常见。特别是许盈出孝以后, 这种事就越发多了。

而这次除了一些‘土特产’外, 却还有些别的, 也是因为这些东西是许盈早早就指名的,僮儿才会特意来通报。

“就说该到了!”许盈想起了那件事,拍了拍手,对罗真和蔡弘毅道:“自然与成仁一起来,是印书坊新刊印的《字源》、《十二平均律》到了!”

许盈在孝期的时候也不可能是整日在草庐里发呆,事实上他很好地规划了这段时间他知道, 此时正是风起云涌时,说不定这段时间就是他最后能一心一意读书的时间了!所以一边跟随裴庆读书,他也一边著书。

著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过去知道的东西的一个总结。

这段时间他有了两个成果,一个是甲骨文方面的,这也不是孝期单独的成果,事实上他好几年前就开始钻研甲骨文了!因为有许氏本身在‘字学’上的基础, 又因为有他上辈子的见识,辛苦这些年,却是有了不小的成果。

这方面的成果写成书,因为甲骨文为华夏文字始祖(有更早的文字雏形, 但真正的文字之始就是甲骨文),所以托书为《字源》。

“你倒是不客气”见了刊印好的《字源》,罗真嘟嘟囔囔了一句。

以许盈的年纪来说,写个诗文,唱和一番可以称作少年风流、文采斐然。而如《战国论》,如果不看篇幅长短,只说文章本身,也是策论一流少年郎血气方刚,发一发史论,虽说质量高了些,却也在范围内。

但《字源》这样的东西就不同了,一看就知道是故纸堆里做学问那一类,非得是学到头发花白的老学究才敢说自己有心于此的,不然反而显得轻狂了。

“既然能作出来,又有什么好客气的?”许盈莞尔一笑,然后看向蔡弘毅:“成仁多分几册走,也好送送亲友。”

许盈翻开了书,让他看内侧,原来内侧除了印刷作者之外,还添了一个校订,赫然是蔡弘毅的名字。

蔡弘毅本来是个很稳重的人,此时却像是被烫着了一样,‘啪’一声合上书:“这这怎么好,学生不过是替老师整理了几次文稿,并无功劳”

虽然现在印刷作坊刚刚做起来,在书页上面印个‘校订’有什么意义还不被人知道,但有些事想想就知道了多少人看到这本书,就会有多少人注意到印在书上的名字(这可不是现代,看书的人连作者都不见得注意,别说是校订、编辑之类了,此时的人看书的机会不多,所以得到一册书之后连一个角落边缝都不会)。

此时,‘名’是非常珍贵的!对于他们这样的势族子弟更是能够变现的存在!

虽然比不上‘作者’,但蔡弘毅自忖自己本就没多少功劳!实在没有资格留名在这本书里!最关键的是,他觉得跟随在许盈身边无论是学习也好,做一些‘杂事’也好,本身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明明是他得了好处,却不仅不用付出,反而有所得他性格有些板正,心里很在意这些。

许盈却和他想法不同,蔡弘毅帮忙校订可是帮了他不少忙!此时读书人金贵稀少,有水平、能信任的就更少!就算是他,也不见得有那个资源能够随便找人帮忙校订手头的书籍,之前写《战国论》的时候就是他自己来的,可增添不少工作量!

人家正正经经地做了校订的工作,留个校订的名字难道不应该?

“有无功劳我都看见了。”许盈打断了蔡弘毅接下来的推脱,反正都刊印完毕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客气来客气去。

一旁罗真又捡起另外一册封皮是浅黄色的《十二平均律》,抬了抬眉:“这又是什么?”

许盈将文稿送回了东塘庄园的印书坊,准备刊印好书籍之后发卖,这是罗真知道的。但他只知道《字源》,并不知道《十二平均律》。

倒是蔡弘毅,他差不多是许盈的秘书一样,对这些东西都很清楚,解释道:“这是老师完成《字源》后所作一月有余即书成,而文字高妙,非同寻常。”

在许盈身边越久,蔡弘毅就越是崇拜许盈,这种崇拜并不是哪一件事上来的,而是日积月累!

《十二平均律》许盈确实没有花太长时间,因为这本书讲的问题就不复杂特别是有上辈子的底子,需要费心的地方就更少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