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7章皆大欢喜(1 / 2)

刘明遇有粮食,而且有非常多的粮食,特别是高产的土豆红薯以及玉米,除了玉米之外,像土豆和红薯都不易储存。

最为关键的是,刘明遇没有办法把粮食运到中原,陆路运输陆上耗费非常大,几千万灾民,就会活活吃跨刘家军。

刘明遇所说的话,崇祯皇帝一直也在反思。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认同刘明遇的观点,大明养士出了问题,三十年间,耕地不可能减少六亿多亩,减少的土地都被隐瞒起来了,朝廷的税越收越少,自耕农越来越少,朝廷的财政越来越亏空。

在成祖时期,一年朝廷的税收是三千一百万石粮食以上,而且卫所兵给朝廷上交了二百三十四万石粮食,这样以来,朝廷的收入就多达三千四百余万石。

现在崇祯朝,凭良心说,地盘远没有成祖时期更大,也丢了哈密,辽东,不过问题是,现在的财政收入折算成粮食,差不多只有成祖时期的四分之一。

卫所兵不仅仅不能反哺朝廷,朝廷想用他们,还要提供粮草,这就更加坑了。

崇祯皇帝没钱,要不然也不会给刘明遇一个瀛国公,崇祯用爵位来弥补刘明遇,其实这非常不公平的。

按照刘永顺的战功,是不是要封爵?

马成功的战果,可不比当初刘明遇要小,是不是同样也要封爵?下面的刘家军将士也需要他去赏啊,他要是不赏,一次两次没事,第三、第四次谁会卖命?

崇祯皇帝躺在床上,眼睛睁大,盯着漆黑的天花板,他失眠了,这半个多月以来,他一直考虑刘明遇的提议。

皇亲国戚他真没有办法动,他也知道这些人有钱,比如福王,朝有记录的就有黄金两万两,银子十万两,再加上他多年的经营。家产几百万两银子就轻松有的,如果算上田地的财产,上千万两银子也有的,可是他若是动了这些藩王,这些藩王还不能闹翻天?

至于士绅,这一块也没法弄。

一动,恐怕他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不要以为崇祯就是傻子,天启皇帝暴毙,往事历历在目,刘明遇可以看出问题,曹化淳也反应过来,没有理由他看不出来。

崇祯要自救也不见得就一定不行,全面军阀化和藩镇化,利用军阀压制文官,就像现在刘明遇这样。

但是,明朝客观的舆论环境,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看着身边躺着的周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周皇后其实也没有睡着,这段时间以来,崇祯皇帝茶饭不思,辗转难眠,她何尝不知道?

“陛下?还没睡?”

“朕睡不着啊!”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刘卿所言,让朕给他一百万民,可是这样做,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镇!”

确实是,如果刘明遇反了,谁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吗?

李隆基对安禄山难道不好?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结果还不是一样反了?

现在的刘明遇,会不会以后的安禄山?

刘明遇虽然给崇祯皇帝出了三个主意,事实上,崇祯根本就别无选择,他只能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俗套而老套的手段,利用联姻的方式,把刘明遇变成自己人。

可是变成自己人有用吗?

杨坚还是周宣帝的岳父呢,还不是照样夺了自己外孙的天下?

李渊还是杨广的姨表兄呢,还不是该反照样反?

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躺在一张床上的夫妻,也会同床异梦。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决定赌了。

刘明遇要一百万人,他给了。

虽然建奴已经不成气候,那就把辽饷停了,辽饷以后不收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些,总不会再造反了吧?

……

内侍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大殿内显得非常洪亮:“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门下,公卿之守,明德敬上,台司之置,早纳理常,故汉以宫府,魏设阁部,皆上秉军国,下治百僚,总庶政以繁钜,治六军之宽严……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朕之肱骨,国之良实,临危不惧,督率全军,劳苦功高,加太子座师,封辽阳侯,赐蟒服锦带,赏雪花银万两,黄金五百两……”

崇祯皇帝不得不加封孙承宗为荣国公,这场仗虽然是刘明遇打的,但是,孙承宗却是刘明遇的顶头上司,也就是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部下。

可以说,孙承宗是躺赢。

此时听着正式颁布的圣旨,众臣望着孙承宗有些酸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