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化宋晋江> 第230章 一点小失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章 一点小失误(1 / 2)

赵士程在第二天,十分激动地接见了这位做出了优秀机械的人物。

但在仔细询问后,渐渐发现有点不对,这位虽然名叫杨辉,对数学有着很不错的想象力,但却并不是他记忆中用“杨辉三角”给后世考生在数学上好一番折腾的那位。

至于他心心念念的“杨辉三角”,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雏形,那就是贾宪算经中写的“贾宪三角”,这个东西,在杨家的书籍中有收藏传承的。

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对数学兴趣不大,反而对器械原理兴趣很高,而且对诗词文书没有兴趣——要知道历史上的杨辉不但是数学家,还是朝廷官员,有非常不错的学识,在晚年才开始著数学书。

也因为这,赵士程才骤然想起,杨辉是南宋末年的数学家,而不是现在这个时间会出现的人。

简单点说,这位学识传自楚衍、贾宪等宋代数学强者的杨家人,很可能是百年后那位杨辉的祖辈。

明白这一点后,赵士程心中滴血,感觉自己痛失ssr,损失过亿。

但表面上,他却依然面带微笑的,夸奖着这位做下优秀功业的少年郎。

无论如何,能做出蒸汽机就值了,是不是神仙无所谓了。

……

但让赵士程没想到的是,有了样机,但事情依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因为器械院的工匠们发现,这东西没办法一比一地复制。

关键就在于那个汽缸,只有西瓜大小时还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放大到水桶那么大时,机器便达不到要求了,虽然能驱动滚轮,但怎么都达不到小型器械那么高的输出比——简单说,就是性价比达不到要求。

这种落差是真心气坏了赵士程。

他暂时将大小事情交给张叔夜,亲自来到器械院,和这些学生老师们一起检查原因。

无论如何,他的理论见识超过这个时代,如果连他亲自来都找不到问题,那就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别说,在他亲自主持攻关后,第一天就被他查到了原因所在。

他发现,小的蒸汽机并不是用烧开水产生的蒸汽膨胀的推动力来做功的,而是依靠蒸汽冷凝的真空吸力相互来实现能量转换。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汽缸和活塞之间有误差,没办法形成稳定的真空压力,而对于器械院这些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空”,当然也就一直排查不出来错在哪里。

明白这一点后,新的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加工出合适的汽缸。

对此,工匠们想出一个办法——大力出奇迹,铸上几百几千个,总有一个能歪打正着,做出合适汽缸,但被赵士程拒绝了,那样做出的东西成本太高,没有商业价值。

另外一个就是做出合格镗床,用坚固的刀具像削铅笔那样,一点点把铁件削空,精确地削切出合格的产品。

而且,如果有合格的镗床,那么,如今那可怜的枪械数量立刻就能有恐怖提升,从每个月百来支变成每个月上千,达到新军旧军花上个十来年就能全换装的地步。

发现这个问题后,赵士程陷入沉思。

他终于知道他这些年为什么大量投钱入蒸汽机才没有听到响了,是因为他的工程学知识空缺——没有强大的基础,不能给蒸汽机的产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啊。

像他如今建立的化工体系,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做水杨酸什么的,那肯定是折腾十年也折腾不出来,但因为他从基础化工的开头做起,才能用十来年时间就做出那么多的简易化工产品。

而在工业方面,机床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这个,凭借工匠手搓就想完成产业革命的更新换代,是他草率了。

好在,现在反应过来并不晚。

他用力回忆,对于机床,他还是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的——为什么要叫/床呢,就是因为机械刀具的底座,是连接在“床”上,让机械刀具只能在固定坐标上平移,而加工件也固定在“床”上,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这种东西听着复杂,生活中用的其实不少,比如螺帽。

转动螺丝,螺帽就在螺丝上平移,如果螺帽固定住,上边接一个转动的刀具,让下边的螺丝转,而螺帽不转,那螺帽就会平移,其上的刀具就可以实现在一条线上的平移了。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但这个东西,既要熟悉数学的坐标系,也要精通器械,才有可能做出最简单的机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